Ⅰ 個人養老保險和企業養老保險有什麼不同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組成部分。
我國社會保險中的養老保險,有三種形式,一是城鎮職工,二是城鎮居民,三是農村居民。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包括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
1、區別不是很大,主要是繳費上,事業機關的基本養老險相對來說,個人擔負的較少,對工齡也要算的,雖然之前不一定是繳了錢的,保障上由於視同繳費年數較長,所以領取的相對較多。不過隨著國家要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所以2者最終會走在一起。
2、同樣可以辦理跨省轉移,一般由事業型單位轉移到一般企業單位的話,職工由機關單位進入企業工作之月起,參加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退休時按企業的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3,其中,公務員及參照和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在進入企業並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後,根據本人在機關(或單位)工作年限給與一次性補貼,由其原所在單位通過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轉入本人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所需資金由同級財政安排。補貼的標准以各地具體政策為准。
4,公務員進入企業工作後再次轉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原給予的一次性補貼的本金和利息要上繳同級財政,其個人賬戶管理、退休後養老金計發等,比照由企業進入事業單位工作職工的相關政策辦理。
Ⅱ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和私企交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
兩者主要區別如下:
1、繳納保險的主體和受理機構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也就是沒有工作單位的,保險是由自己全額繳納;而企業職工則是由單位代扣代繳,具體金額上,有單位負擔大部分,個人負擔小部分。
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和退休是由受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委託的公共職業服務機構(檔案託管機構)受理;職工繳費和退休是由所在的工作單位到養老保險經辦機構辦理。
2、繳納保險的基數和比例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是按上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100%為繳費基數;職工是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不得低於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不得高於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靈活就業人員是20%;職工是8%(職工所在的工作單位繳費比例為20%)
3、繳納保險的方式和意願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己選擇是否參保,繳費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按照公共職業服務機構(檔案託管機構)的要求,通過銀行網點、網銀、手機銀行、微信、支付寶、社保自助繳款機進行繳費;而企業職工是必須要繳納的,這是法律規定,不容商量,且繳費方式只能是由單位代扣代繳。
4、養老金的退費方式不同
靈活就業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去世,可以全額退返個人繳費。遺屬還可以將撫恤金、喪葬費與退返的全額個人繳費進行比較,選擇是否全額退返個人繳費而放棄撫恤金、喪葬費;職工退費時,只退返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累計繳費時間滿15年。才能夠領取退休金,你現在45歲,需繳納到60歲才可以領取退休金的。
網路-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
網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Ⅲ 國企社會養老保險和私企給交的社會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
央企員工的養老金一般分三部分,月基本養老金(分基礎養老金部分、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企業年金和補充性養老金(也叫過渡性養老金)。企業的養老金水平需要根據企業盈利情況來決定,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其員工的養老金收入相比財政兜底的公務員可能還要好一些。
據了解到,國內大部分私營公司都是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來繳納養老保險的。
Ⅳ 個人和企業交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
兩者有三方面的區別,分別如下:一、付款性質不同:單位支付養老保版險是強制性的,只要在單位權工作,單位就要支付,否則會受到處罰。個人繳納養老保險是自願的。如果覺得社會保障更重要,可以每月支付費用,可以自己支付,也可以選擇不支付。二、資格不同:單位支付養老保險的前提是你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和一個單位,但是帳戶沒有限制。無論是地方或不是地方,都可以交給社會保障人員。個人繳費養老保險不需要工作,但它通常是一個本地賬戶。三、在支付對象和支付比例方面的差別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這一單位的繳款比率遠遠高於個人的繳款比率。然而,單位只交自己的本金,費率將高得多。最重要的是,其中只有40%被列入個人賬戶,而60%被列入社會保障賬戶。如果沒有完美的死亡,只有個人賬戶的錢可以繼承。將單位的養老保險與個人的養老保險進行比較,發現單位支付了大量的養老費用。因為大部分是單位支付的,個人的份額很低。
Ⅳ 私企和國企職工在養老保險政策上有什麼不同嗎
私有企業和國有企業的職工,在養老保險政策上,有什麼不同?實踐上:要想搞分明二者間的區別,先要理解我國養老保險政策的歷史。過去,私企和國企職工,在養老保險過去,私企和國企職工,在養老保險政策上有很大差別。如今,私企和國企職工,在養老保險政策上簡直是分歧的。下面分離問題,做詳細剖析,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協助!
寫在最後:
1. 在樹立養老保險繳費制度以前:私有企業不交養老保險,國有企業交養老保險。
2. 在樹立養老保險繳費制度以後:養老保險繳費具有強迫性,私有企業和國有企業均須交納。
固然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具有強迫性,但是,仍然有很多私有企業迎風硬上,有的按最低基數交,有的以至不交。對此,你怎樣看?
Ⅵ 國企和私企給員工買的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嗎
只要是在區、縣級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用人單位,都需要按照國家社會保險的相關規定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繳納養老保險沒有國企和私企之分,只要用人單位有營業執照,並且提供就業人員的信息,就可以到社保機構辦理社會保險手續。此外,提醒您,企業不能擅自做出變動,或者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Ⅶ 買的職工養老保險和企業買的職工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
繳費資金來源不同。
女性退休年齡不同。
Ⅷ 養老保險私企職工和國企職工有區別嗎
國企職工、私企員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的是「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該保險在計算養老金公式上不分參保人員性質、包括企業職工和企業幹部,也不分戶籍性質。但對於有「視同繳費年限」的過渡性養老金部分、各省在計算公式上有區別。
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均按本意見計發基本養老金。
二、「統賬結合」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執行。
三、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設立3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按照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高於原辦法的,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按新辦法計算。過渡期滿後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