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養老金缺口數據哪裡能查
國家社保養老統籌基金缺口9200億,國務院2009年度經濟總結會上公布的數字。
2. 省考,資料分析,秒殺技巧根本解決不了幾道題
資料分析先把公式背熟
3. 養老金的缺口如何補
怎麼補?
中國目前出現的養老金缺口將由政府補齊。
「國家已成立一個養老基金,由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國家拿出錢來作為戰略儲備,以備將來到老齡化人口高峰的時候,如果資金不能平衡,就拿這部分錢作為戰略補充。」
現在每年籌集的三千多億元的養老保險基金,只能保證現有的近4100萬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養老保險金部分積累很困難,因此養老金短缺的問題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消除的。
4. 養老金缺口18.3萬億,社保養老還夠嗎
[財經動態]研究發現,在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上,可以說存在較大的數據性偏差,財經機構研究數據與國家人社部數據的巨大反差顯示,中國養老金問題的確是社會較為關注的.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銀研究團隊,加上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體共同撰寫的《《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而根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2011年年末,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目前結餘1.9萬億元,所以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一個是18萬億的資金缺口,一個是不存在養老金缺口,作為居民應該相信誰?中國養老金缺口莫須有還是無底洞呢[財經觀察分析]研究發現,如果養老金不存在缺口,為什麼近期人社部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筆者分析認為,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中國養老金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筆者認為研究機構的研究方式與數據具有可信度。比如報告研究結果和政策建議,是利用推測法和估演算法,基於國家統計局往年已發表的數據作為存量基礎,加上每年的流量變化,逐年累計而成。以此方法測算,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可以說存在一定和科學性與可靠性,那麼人社部數據是否可靠呢?這個我們研究認為,其靜態標准與數據透明度不足無法給以充分解釋。總體來看,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退休人員數量越來越多,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國家的養老保險支出越來越龐大。近期上海財經大學與清華大學研究報告均指出中國財政透明度不及格者為眾,因此社保數據的透明度也很難令筆者完全相信。研究認為,中國不僅存在養老金缺口,未來或可能陸續加大,缺口不斷增加,否則有什麼必要提出延遲退休時間呢?財經研究機構與人社保數據巨大差異存在,至少說明這個問題相當嚴重,莫須有還是無底洞我們拭目以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 誰在造謠養老金的缺口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解決養老金短缺的問題,對於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來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正在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開始面臨養老金短缺的問題了。中國社會與勞動保障部透露,目前中國養老金缺口總計達到了2.5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社會統籌金,也就是由國家和企業每年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錢,來支付養老金;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參加養老保險的人開設一個個人銀行戶頭,每月交納一定的保費存入個人帳戶,到退休後再支取。據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數字,從1997年開始中國養老金出現缺口,到2004年,這一缺口並沒有被堵上,還在繼續擴大,這就意味著可能將來有些老人會面臨養老金領取減少的困境。如何能讓老年人足額領取到養老金安度晚年養老金因何短缺? 中國的養老金制度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政府制定了統一的養老待遇,養老金由國家承擔,並由國家統一以退休金的形式發放。但其保障對象是城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職工,其他人沒有納入養老金範圍。 上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體制發生了變化,國家統一包辦並承擔的養老金體系被打破。1991年中國開始要求所有職工個人都要為養老金繳費,不管是國有單位還是私營企業。養老金由國家出一部分,企業出一部分,職工出一部分,交納的具體數額根據各地經濟狀況決定。養老金的發放實行現收現付制,即用當前收取的養老保險繳納金支付已經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各地交納的養老金標准也不一樣。1997年,中國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和規范了企業和個人的繳費比例。企業繳費比例一般不超過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8%,但個人賬戶一律按個人工資的11%記錄,差額的3%由國家承擔。 個人領取的基本養老保險金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數額是當地平均工資的20%,從企業交納的費用和國家承擔的費用中支付,凡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都可以享受這項待遇;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每月領取的金額按退休時個人賬戶上資金的總額除以120計算。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主任袁志剛認為,這一變革對中國養老保險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最大的成功就是在中國全面建立了養老保險體系,所有的人都可以參加養老保險,而不再局限於城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職工。可以說,從1997年以來的近8年中,中國養老保險發展很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字顯示,中國養老保險參加人數,從1997年前的不到5000萬,發展到了目前的近2億人。而且這一變革減輕了過去國家財政背負的巨額養老金支付的負擔,養老保險實現了由國家包辦向社會化和市場化的轉變。 目前,國家要求養老金的發放要從現收現付制向個人部分積累制過渡,也就是說,現在收繳的養老金不能全發放出去,個人交納的錢必須在個人帳戶中留存並積累下來。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主任袁志剛介紹,由於中國政府以前並沒有相應的養老保險資金的積累,在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過渡過程中,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與支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目前省級養老保險金缺口約占省級全部財政收入的2.5%-3%。而在這次養老保險的變革中,中央政府又沒有把存在的養老金缺口由誰負責處理明確化,更沒有設定一個解決方案,甚至沒有估算出它的規模,於是在具體施行中,中國所有的省份在支付養老金的時候,都還和以前一樣實行現收現付,把個人賬戶中的繳費,用來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以彌補目前養老保險金的資金缺口,這就造成了個人賬戶的普遍空賬。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一位官員透露,現在每年籌集的三千多億元的養老保險基金,只能保證現有的近4100萬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養老保險金部分積累很困難,因此養老金短缺的問題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消除的。 老齡人口增加考驗養老制度 與養老金短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老年人口在不斷增加。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基金監管司司長陳良介紹,目前中國平均壽命男性是69.8歲,女性是73.3歲,比1950年增長19.4歲。2005年,中國60歲(領取養老金的起點年齡)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45億,占總人口的11%,而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長。 \\「這給我們的養老制度提出了挑戰。」 陳良說。 陳良介紹,到2030年,中國養老金市場資金應該在15萬億人民幣左右。面對現在每年1000億人民幣的缺口,如果養老金籌資問題不解決,不僅會威脅到中央財政的可持續性,更嚴重的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除了養老金短缺外,養老覆蓋面低下也對將來的中國社會提出考驗。清華大學的楊燕綏教授介紹,雖然參加養老保險的人與8年前相比增加了很多,但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只佔勞動人口總數的25%。目前,參加養老保險最多的還是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等,私營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並沒有像國有企業職工那樣普及。由於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企業就要交納一定的費用,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有些私營企業甚至抵制加入養老金體系。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基本上還沒建立起養老保險體系,覆蓋面還不到7%。這與將來中國老年人口的比例很不協調。由於社會價值的變化,以及計劃生育的影響,未來一對夫妻可能要照顧4位老人,養老保險覆蓋面如果不能提高,將會影響到未來中國家庭的生活質量。 勞動保障部:政府解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稱,中國目前出現的養老金缺口將由政府補齊。 \\「國家已成立一個養老基金,由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國家拿出錢來作為戰略儲備,以備將來到老齡化人口高峰的時候,如果資金不能平衡,就拿這部分錢作為戰略補充。」鄭斯林說。 鄭斯林介紹,通過政府撥款支持,2004年中國所有的離退休職工按時、足額地領到了養老金,並沒有因為養老金短缺而拖欠。目前在保證現在養老金正常發放的同時,要努力做到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錢,這樣才能保證現在的年輕人在老了以後能領到養老金。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基金監管司司長陳良介紹,保證養老金個人賬戶有錢,東北三省已經進行了3年多的試點,效果很好。如遼寧,目前的養老金個人賬戶接近50億元。 \\「通過制度轉換,把過去當期花掉的錢積累起來,變成長期積累資金,這對應對人口老齡化有直接益處。」陳良說,\\「今後我國將在總結東北三省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做到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錢,把完全的現收現付的模式調整改造為部分積累的模式。」 陳良表示,養老金個人賬戶有錢後,為了確保其保值增值,中國政府將制定穩健的投資策略。
6. 養老金的缺口有多大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高峰和現代化進程正好是逆向的。因為根據十九大報告,到2035年,中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但那時正是中國開始步入人口老齡化的高峰,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約為25%~30%。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2050年,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將達到頂峰。如果養老問題無法解決,必將成為制約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養老保險是管城鎮退休職工基本生活的,基本生活都沒有解決,如何實現現代化?
所以現在《方案》的出台是中央著眼長遠,為推進現代化掃除障礙的一個重大的民生措施,是新一代領導集體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因為5年內中國養老保險出現赤字,或者全面出現赤字的可能性很小,此舉是從長遠著眼,解決潛在的老齡化危機和養老危機。
其次,將現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的「個人賬戶」基金變為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成為養老保障「第二支柱」。繳費率從8%增加到10%,單位(企業)和個人繳費比例各為工資總額的5%。
最後,積極支持商業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促進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的形成與發展。
7. 2020年吉林省考資料分析習題練習<4>
2020年吉林省考資料分析習題練習<4>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養老基金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0年有15個省份收不抵支,缺口達679億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高於2010年,2011年達766.5億元。
報告分析顯示,我國養老金地區差異較大。到2011年,我國有遼寧、黑龍江、天津、上海等14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但是,在面臨虧損的同時,18個省份養老金收入則遠遠大於支出。其中,廣東結余最多,達到519億元;浙江、江蘇、北京等省份結余也在二三百億元。
養老金總缺口達到766.5億元。其中,遼寧和黑龍江缺口均超過100億元;天津、新疆兵團和吉林缺口在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河南、陝西、江西、湖南、廣西、上海、海南以及重慶的缺口在10億元到50億元之間;河北的缺口最少為1.62億元。從區域來看,東北三省負結餘395.5億元;中南四省(河南、湖南、廣西、海南負結余)123.9億元;西北地區(陝西、新疆兵團)負結餘100.98億元。
從10年來的數據看,2002年,全國29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省份走出了這一困境,到2011年則為14個,數量上呈逐年減少的趨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現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其負結余規模不斷擴大,虧損額由2002年的407.6億元擴大到2011年的766.5億元。而且在向少數省份集中,尤其是黑龍江、遼寧等老工業地區。
對比2010年和2011年排名前10的虧損省份顯示,上海、黑龍江、廣西的排名變化比較明顯。其中,上海負結余由2010年的139.5億元減少到2011年的25億元,排名從第2位下移到10位之外。主要原因是,上海市2011年將外來務工人員和城郊就業人員納入養老保險制度,使得當年養老基金大幅增收。
1.2002年-2011年間,全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
A.減少了14個
B.增加了15個
C.增加了14個
D.減少了15個
2.2011年與2010年相比,全國養老金收支缺少增加了()
A.88.5億元
B.87.5億元
C.86.5億元
D.89.5億元
3.從區域來看,2011年出現養老金負結余最多的是()
A.西北地區
B.中南四省
C.東北三省
D.東南地區
4.2011年與2010年相比,出現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地區數量降低()
A.6.7%
B.94.3%
C.93.3%
D.5.7%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報告分析顯示,我國養老金不存在地區差異
B.對比2010年和2011年排名前10的虧損省份顯示,吉林的排名變化比較明顯
C.報告分析顯示,到2011年,我國養老金收入遠大於支出的省份有14個
D.養老金出現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其負結余規模不斷擴大
參考與解析:
1.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高於2010年,2011年達766.5億元。所以全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仍然減少15個。
2.答案: B
解析: 由第一段可知,2010年全國養老金收支缺少679億元,2011年全國養老金收支缺少766.5億元,增加了766.5-679=87.5億元。
3.答案: C
解析: 從材料中可知「從區域來看,東北三省負結餘395.5億元;中南四省(河南、湖南、廣西、海南)負結餘123.9億元;西北地區(陝西、新疆兵團)負結餘100.98億元。」東北三省養老金負結余最多。
4.答案: A
解析: 2010年收不抵支的地區數量為15個,2011年收不抵支的地區數量為14個,增長率為(14-15)÷15≈-6.7%。所以降低了6.7%。選擇A。
5.答案: D
解析: A選項由材料中第二段可知我國養老金地區差異較大。A選項不正確;B選項文章中未提及到吉林,B選項不正確;C選項,由第二段可知,2011年,我國有遼寧、黑龍江、天津、上海等14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但是,在面臨虧損的同時,18個省份養老金收入則遠遠大於支出,C選項不正確。D選項,文段中可知,在出現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其負結余規模不斷擴大,D選項正確。
好老師,好課程,好服務。
8. 2020年吉林省考資料分析習題練習4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養老基金發展報告2012》。報告顯示,2010年有15個省份收不抵支,缺口達679億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高於2010年,2011年達766.5億元。
報告分析顯示,我國養老金地區差異較大。到2011年,我國有遼寧、黑龍江、天津、上海等14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但是,在面臨虧損的同時,18個省份養老金收入則遠遠大於支出。其中,廣東結余最多,達到519億元;浙江、江蘇、北京等省份結余也在二三百億元。
養老金總缺口達到766.5億元。其中,遼寧和黑龍江缺口均超過100億元;天津、新疆兵團和吉林缺口在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河南、陝西、江西、湖南、廣西、上海、海南以及重慶的缺口在10億元到50億元之間;河北的缺口最少為1.62億元。從區域來看,東北三省負結餘395.5億元;中南四省(河南、湖南、廣西、海南負結余)123.9億元;西北地區(陝西、新疆兵團)負結餘100.98億元。
從10年來的數據看,2002年,全國29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省份走出了這一困境,到2011年則為14個,數量上呈逐年減少的趨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現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其負結余規模不斷擴大,虧損額由2002年的407.6億元擴大到2011年的766.5億元。而且在向少數省份集中,尤其是黑龍江、遼寧等老工業地區。
對比2010年和2011年排名前10的虧損省份顯示,上海、黑龍江、廣西的排名變化比較明顯。其中,上海負結余由2010年的139.5億元減少到2011年的25億元,排名從第2位下移到10位之外。主要原因是,上海市2011年將外來務工人員和城郊就業人員納入養老保險制度,使得當年養老基金大幅增收。
1.2002年-2011年間,全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
A.減少了14個
B.增加了15個
C.增加了14個
D.減少了15個
2.2011年與2010年相比,全國養老金收支缺少增加了()
A.88.5億元
B.87.5億元
C.86.5億元
D.89.5億元
3.從區域來看,2011年出現養老金負結余最多的是()
A.西北地區
B.中南四省
C.東北三省
D.東南地區
4.2011年與2010年相比,出現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地區數量降低()
A.6.7%
B.94.3%
C.93.3%
D.5.7%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報告分析顯示,我國養老金不存在地區差異
B.對比2010年和2011年排名前10的虧損省份顯示,吉林的排名變化比較明顯
C.報告分析顯示,到2011年,我國養老金收入遠大於支出的省份有14個
D.養老金出現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其負結余規模不斷擴大
參考與解析:
1.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高於2010年,2011年達766.5億元。所以全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仍然減少15個。
2.答案: B
解析: 由第一段可知,2010年全國養老金收支缺少679億元,2011年全國養老金收支缺少766.5億元,增加了766.5-679=87.5億元。
3.答案: C
解析: 從材料中可知「從區域來看,東北三省負結餘395.5億元;中南四省(河南、湖南、廣西、海南)負結餘123.9億元;西北地區(陝西、新疆兵團)負結餘100.98億元。」東北三省養老金負結余最多。
4.答案: A
解析: 2010年收不抵支的地區數量為15個,2011年收不抵支的地區數量為14個,增長率為(14-15)÷15≈-6.7%。所以降低了6.7%。選擇A。
5.答案: D
解析: A選項由材料中第二段可知我國養老金地區差異較大。A選項不正確;B選項文章中未提及到吉林,B選項不正確;C選項,由第二段可知,2011年,我國有遼寧、黑龍江、天津、上海等14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但是,在面臨虧損的同時,18個省份養老金收入則遠遠大於支出,C選項不正確。D選項,文段中可知,在出現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其負結余規模不斷擴大,D選項正確。
好老師,好課程,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