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保險領取計算舉例

養老保險領取計算舉例

發布時間:2021-12-08 20:30:50

『壹』 誰能舉個例子,看看養老金怎麼算的

以北京市為例。

按照《北京市養老保險》第十二條規定,城鎮職工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基數,按照8%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額計入個人賬戶。

繳費工資基數低於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工資基數;超過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工資基數,不作為計發基本養老金的基數。

企業以全部城鎮職工繳費工資基數之和作為企業繳費工資基數,按照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在稅前列支。

依據《關於發布2019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的通知》相關規定,結合全市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情況,考慮參保人經濟承受能力,2019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標准為年繳費1000元,最高繳費標准為年繳費9000元。

也就是說,北京市養老保險以職工為例,繳費標准按照9000元計算,那麼職工個人要交納的費用為:9000*8%=720元。而企業需要按照12%交納,也就是9000*12%=1080元。合計就是720+1080=1800元。

(1)養老保險領取計算舉例擴展閱讀:

以北京市為例,基礎養老金=(退休上一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實際繳費年限與視同繳費年限之和×1%。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本人的實際繳費工資指數。

用每年各月繳費工資基數之和除以相對應的上年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各年比值相加後除以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後即得到實際繳費工資指數。

實際繳費工資指數,可以理解為個人繳費水平和社會平均繳費水平的比較,在計算養老金時,這個指數起到了對計算基數進行放大或縮小的作用。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拿得也就越多。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布2019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網路-北京市養老保險

『貳』 養老保險怎麼算例子

首先要確定你每個月的應發工資是多少,即不扣除任何費用的金額。
然後還要看單位給你確定的繳費基數,以及當地的繳費比例。按照規定一般由員工承擔一小部分,這部分是要在你每月的應發工資裡面扣除的,而企業為員工繳納的社保大部分由企業承擔。
我覺得你被扣除的不只是養老險,可能還有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
如你所說,你的工資是1650,假設單位給你繳納社保的繳費基數就是你的應發工資,單位給你繳納的社保費用包括:
1,養老險,共繳納工資的28%,其中個人承擔8%,即132元,這部分要從你的工資中扣除,單位承擔20%,即330元,單位共計為你繳納的養老保險為462元;
2,養老險,共繳納工資的8%,其中個人承擔2%,即33元,這部分也要從你的工資中扣除,單位承擔6%,即99元,單位共計為你繳納的醫療保險為132元;
3,失業險,共繳納工資的3%,其中個人承擔1%,即16.5元,這部分要從你的工資中扣除,單位承擔2%,即33元,單位共計為你繳納的失業保險為49.5元;
4,此外單位繳納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不過這塊是單位承擔的,繳納比例均為0.6%,合計金額為19.8元。
這樣通算下來,你實際發到的工資應為:1650-132-33-16.5=1468.5元。
上面計算的假設繳費基數是你的應發工資,而且繳費比例可能各地區會有差異,僅作參考。
如上所說,你的實發工資加上單位給你繳納的養老保險肯定高於你的應發工資。

『叄』 養老保險領取金額的計算方法!

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比較復雜,與繳費基數相關,主要由這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3)養老保險領取計算舉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養老保險必須繳費滿15年(含視同繳費),到退休年齡(男職工60周歲、女職工5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

如果到退休年齡交養老保險不滿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時候國家會把個人帳戶上存的8%的養老金全部退給用戶。

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

『肆』 領養老保險計算公式

如果嫌麻煩可以直接網路
養老金計算器
直接打上就算出來了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
標准
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例如:
根據上述公式,假定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平均繳費指數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數繳納,而社會當年平均工資2000那你的當年指數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來平均,很容易,到時候你自己都可以計算多少養老退休金的.
關鍵是你要知道自己的單位是按照什麼基數給你繳納的,就容易算了。

『伍』 養老保險領取的計算方法到底是

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及以上者,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按以下辦法計發:

1、月應領取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由省里每年統一公布,下稱「月崗平工資」)+本人指數化平均繳費工資]÷2×本人繳費年限×1%。

3、本人指數化平均繳費工資=月崗平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4、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為:就是參保人員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

5、而「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蓄額(含賬戶本金及利息)/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5)養老保險領取計算舉例擴展閱讀:

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據介紹,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賬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越長壽,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陸』 養老保險金領取計算舉例

中人過渡辦法養老金構成
1、基礎養老金:繳費年限滿15年上一年北京市
月平均工資的20%;繳費年限滿10年上一年北京市
月平均工資的15%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存儲額的1/120
3、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工資×計發系數(在1%-4%之間)×」中人」臨界點之前的本人繳費年限。此計算比較復雜,無需理解,到時候會有人幫你算的。
4、綜合性補貼北京市規定的各項價格補貼、生活補貼、過渡性補貼
(目前回族149.5元,漢族147.5元)
舉例:
某男性員工目前35歲,1994年7月參加社會保險,其領取退休金的年齡為60歲。
假設2030年該員工60歲時,累計繳納社保25年,且繳費基數為2000元;期間
公司共繳費120000元,個人繳費共48000元;個人賬戶中金額66000元。
2004年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1022元,假設2030年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
該員工月退休金為①+②+③+④=2010.68
①基礎養老金:5000元×20%=1000元
②個人賬戶養老金:66000÷120=550元
③過渡性養老金:以2004社會平均工資測算大概在311.18元
④綜合性補貼:149.5
新辦法養老金構成
1、基礎養老金上一年北京市月平均工資的20%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存儲額的1/120
舉例
某男性員工目前25歲,2000年參加社會保險,其領取退休金的年齡為60歲。
假設2035年該員工累計繳納社保35年,且繳費基數為2000元;期間公司共繳費168000元,個人繳費共67200元;個人賬戶中金額92400元。
2004年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1022元;假設2030年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
該員工月退休金為①+②=1770元
①基礎養老金:5000元×20%=1000元
②個人賬戶養老金:924000÷120=770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柒』 社會養老保險領取計算方法

養老金領取計算方法: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年齡不到法定退休年齡,其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的計發月數要比正常退休的多

病退人員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上年省市職工平均工資*20%+95年底前推算存儲額本息/120+調節金)*(1-提前年限*2%)

正常退休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全國是一樣的,但病退各省、市、區有一定區別,要到當地社保經辦機構咨詢,以當地政策為准。

(7)養老保險領取計算舉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第十四條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徵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七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捌』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計算舉例

以下三位年齡、收入不同,假設工資不變,且繳納比例系數都為1,且個人賬戶無利息的情況,都在60歲退休的人為例,他們每個人退休後每個月可以從社保中領取的養老金金額如下:
1,25歲,月收入2000元
基礎養老金:2362(2004年北京社平工資)×35×1%=827元,個人賬戶養老金:2000×8%=160(一個月個人上繳社保養老費用),160×12=1920(一年上繳社保養老費用)
1920×35=67200(從現在至退休,35年個人所繳納的全部社保養老費用,也就是個人賬戶累計余額),67200÷120=560(退休後,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數額),827(基礎養老金)+560(個人賬戶養老金)=1387(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數額),也就是說,在目前情況下,李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養老金為1387元。
用李退休後的養老金除以其現在每月的工資,得到的數字稱作「替代率」,也就是退休時和在職時的收入比。
1387÷2000=69.4%
也就是說,按照目前情況,李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相對於在職時工資的替代率為69.4%。
在上面的計算中,其實有很多是變數,如個人月收入、社平工資,以及20%、8%等,都有可能根據個人自身變化和國家政策的調整而改變,所以最後計算出的李退休後每月領取1387元養老金,可能在35年後,會有很大變化。但是替代率變化不會很大,不同人計算出的不同替代率,基本可以反映其在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能替代多少現在的收入。
2,30歲,月收入4000元
基礎養老金:2362×30×1%=709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4000×8%=320元(一個月個人上繳社保養老費用),320×12=3840元(一年上繳社保養老費用),3840×30=115200元(從現在至退休,30年個人所繳納的全部社保養老費用。也就是個人賬戶累計余額),115200÷120=960元(退休後,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數額),709+960=1669元(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數額),1669÷4000=41.7%(替代率)
3,35歲,月收入10000元
基礎養老金:2362×25×1%=591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0×8%=800元(一個月個人上繳社保養老費用),800×12=9600元(一年上繳社保養老費用),9600×25=240000元(從現在至退休,25年個人所繳納的全部社保養老費用。也就是個人賬戶累計余額),240000÷120=2000元(退休後,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數額),591+2000=2591元(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數額),2591÷10000=25.91%(替代率)
■繳費三十年養老金可達在職收入六成
從上面的計算,不難看出,收入越高,替代率越低;也就是說,在職時收入越高的人,退休後「錢不夠花」的感覺會越強烈。有意思的是,與很多30來歲就開始擔心「老了會活成什麼樣,生活品質會下降多少」的人相比,有些「月光族」、「啃老族」對未來卻挺坦然:「等我老了,退休了,花銷自然就沒有了,拿著養老金夠活的了。」
專家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對外經貿大學韓老師認為,很多「月光族」已經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而這個習慣是很難因為收入突然降低而改變。而且目前的「月光族」一般收入還不算少,一旦支出大幅度減少,他們的生活會有很大變化。不僅是對於「月光族」,對於絕大多數靠工資生活的人,特別是收入較高的,社會保險只能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很難繼續保證在職時的生活水準。
從2006年1月1日起,養老金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以職工繳費年限35年退休為例,改革前基本養老金的目標替代率是58.5%,改革後目標替代率將達到59.2%。也就是說,我們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可以達到在職時收入的六成。那麼,對於那些追求生活品質的人來說,缺口的四成,就需要或是豐厚的存款,或是能夠保本生錢的投資。

閱讀全文

與養老保險領取計算舉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市入職體檢去哪個醫院好 瀏覽:793
老年人最喜歡什麼禮品 瀏覽:662
臨沂市老年公寓 瀏覽:582
重慶長壽租房信息網 瀏覽:51
孝敬拜年感悟800 瀏覽:803
適合老年人重陽節唱的歌曲 瀏覽:743
最長壽牛 瀏覽:868
入職體檢乙肝都查什麼 瀏覽:498
老年公寓志願者工作總結 瀏覽:600
揚州市華康老年公寓 瀏覽:408
湖南退休人員到底什麼時候加工資 瀏覽:864
吃避孕葯應該去哪裡體檢 瀏覽:192
上不管父母下不管兒女孩怎麼辦 瀏覽:743
老年人健康講座範本 瀏覽:420
父母知道兒子有哪些恐懼 瀏覽:430
兒女離婚父母持什麼態度 瀏覽:779
教資體檢多少天提前預約 瀏覽:666
16年上海退休增加工資嗎 瀏覽:467
老人提前分錢有什麼後果 瀏覽:42
老年人吃什麼食補最快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