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保險制度有幾種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基本設計分為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農民等四大塊,導致養老金分配呈現不同層次。」中國社科院尹韻公研究員分析說,「公務員由於握有實權,所以在養老金分成上獲益是最多的。事業單位一般控制著某方面資源,因此大多優於企業,低於公務員。這種分配結構將社會成員分為三六九等,因此養老金制度從一開始就存在不合理成分。」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一種公平的養老保障制度,應該是沒有身份的差異,無論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人員,抑或是企業員工、自由職業者,各人承擔相同的自繳比例,到期就可以享受平等的社會養老標准
-------------
講的實事求是,握有實權的獲益是最多的.這些話可能觸動了蘇某敏感的神經,可能會暴跳如雷.其實並不奇怪,他是熱衷於維護既得利益,搞分配嚴重不公`遭人唾棄那一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什麼是養老保險制度
什麼是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所謂養老保險(或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
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這里所說的"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的;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需強調說明的是,法定的年齡界限(各國有不同的標准)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
(2)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3)養老保險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達到保障的目的。養老保險是世界各國較普遍實行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②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③養老保險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因此,必須設置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解答來源:養老保險司
來源:
主辦單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9-2006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我國目前養老保險制度現狀是怎樣的
就目前我國基本國情來講,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富差距相對較大,同時,人口老齡化現象也在不斷加重,養老保險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進與完善當中。
1.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在不斷完善當中。當今社會不同往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養兒防老的觀念也在漸漸改變,導致人口老齡化問題,老年人增多便會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老無所依,老無所養”問題被逐漸關注,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面對此問題,國家領導人不斷提出養老保險策略,使“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我作為一個農村的青年,見證了國家對老年人的關心與照顧,從發放糧食,發放蓋被到發放補助金,給老年人減輕很多生活壓力,養老保險制度在不斷完善。
隨著工業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家領導人也更加重視人人民的感受,社會存在的問題,各項制度會一直在路上,養老保險制度也會不斷得到完善,老年人生活也會更加安逸。
Ⅳ 養老保險制度新規定
各市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人事勞動局,工業新區人力資源局,市直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進一步統一全市職工社會保險費補繳政策,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全市職工社會保險費補繳工作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2011年7月1日後產生的欠費的補繳
(一)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生育保險費要同時補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繳費基數按單位職工相應年度應發工資收入確定,但不得超出相應年度全市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限定范圍。繳費比例按相應年度規定的各險種繳費比例執行。基本醫療保險按規定劃入個人賬戶。
(二)用人單位依法簽訂緩繳協議或經省級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批准暫緩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暫緩繳費期間,免收滯納金,職工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三)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以下簡稱靈活就業人員),首次參保的,自辦理參保登記之日起開始繳費。
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中斷後再次繳費的,只可以繳納當年的保險費,不可補繳中斷部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按《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延長繳費至滿十五年。
(四)參保人員個人補繳生育保險費,按照《關於補繳生育保險費有關問題的通知》(威勞函〔2008〕99號)的規定執行。
(五)參保人員個人補繳中斷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和補足繳費年限的,按照《關於職工醫療保險費繳納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威勞發〔2008〕12號)的規定執行。
二、2011年6月30日前發生的欠費的補繳
(一)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時,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未申報繳費基數的,按不低於2011年全市社會保險最低繳費基數和比例執行。
(二)參保人員個人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按不低於2011年全市社會保險最低繳費基數和比例執行。
(三)未申報醫療保險繳費基數的用人單位和參保人員個人補繳基本醫療保險費的,在2012年12月31日前補繳,仍按照各市區現行政策執行;逾期補繳的,按照《關於職工醫療保險費繳納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威勞發〔2008〕12號)的規定執行。
(四)上述(一)、(二)規定的情形,在2013年1月1日以後補繳的,自2011年7月1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三、其他情況
(一)參保人員首次參保時,需補繳參保前連續工齡期間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要提供與原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工資發放憑證等原始證明材料。補繳的最長年限不得超過十年,且參保後需逐年繳費五年以上。
(二)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延長繳費五年後仍不足十五年的個人,按規定一次性繳費至滿十五年時,一次性繳費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按繳費當年全市靈活就業人員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男未滿60周歲、女未滿55周歲,未參保的原固定職工,符合國家規定參保條件的,可辦理參保手續,按不低於2011年全市社會保險最低繳費基數和比例,一次性補繳自1993年1月至2011年6月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其中,原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可自離開單位起補繳,但補繳起始時間不得早於1993年1月。2013年1月1日以後補繳的,自2011年7月1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四)已經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人員不能補繳1995年1月1日後基本養老保險費。
(五)參保人員補繳中斷期間基本養老保險費,原則上應將全部中斷部分一次性補齊,確實不能一次性補齊的,按自後往前的順序依次補繳。
五、本通知自下發之日起施行。國家和省如有新規定,按新規定執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內容
養老保險制度是政府或單位通過法律或合同形式,使繳納養老保險回費的勞動者在老年答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力隊伍後能得到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我國自1997年開始實行統一的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005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再次進行改革和完善。按照現行制度規定,城鎮現行制度規定,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都要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企業繳費工資總額的20%左右,職工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
到達退休年齡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發放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根據職工工資和物價變動等情況,國務院適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