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鄭州市養老金怎樣並軌

鄭州市養老金怎樣並軌

發布時間:2021-11-19 13:09:42

Ⅰ 請問養老金能並軌嗎

國家現在已經實施了並軌制度,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也繳納養老保險,執行和企業一樣的養老保險退休制度。取消雙軌制。由於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年限較少,暫時無法按照繳費計算退休養老金,目前實行的是過渡辦法,十年過渡期。十年過後,真正和企業一樣。

Ⅱ 鄭州怎麼轉移養老保險

(1)參保人員在新就業地按規定建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繳費後,由用人單位或參保人員向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提出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書面申請。

(2)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在15個工作日內,審核轉移接續申請,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向參保人員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的社保經辦機構發出同意接收函,並提供相關信息;對不符合轉移接續條件的,向申請單位或參保人員作出書面說明。

(3)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個工作日內,辦理好轉移接續的各項手續。

(4)新參保地經辦機構在收到參保人員原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轉移的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資金後,應在15個工作日內辦結有關手續,並將確認情況及時通知用人單位或參保人員。

(5)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累計計算的,中間允許有空檔,可補可不補。

(2)鄭州市養老金怎樣並軌擴展閱讀

申請資料

一、申請出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

繳費職工於繳費單位解除(終止)勞動關系後,可以由本人或繳費單位攜帶以下材料到所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開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

(1)《申請》、

(2)繳費職工戶口簿、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3)繳費職工委託他人代為辦理的,請提供委託書及代辦人的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4)《職工養老保險手冊》

(5)繳費職工的參加工作時間、視同繳費年限等相關信息需要認定的,需出據繳費職工本人的《人事檔案》

(6)解除(終止)勞動關系證明書、調動手續原件及復印件

(7)政策規定的其他相關材料。

二、出示《參保憑證》,申請接續養老保險關系

繳費職工向新就業地社會保險機構出示本人的《參保憑證》原件和復印件並填寫《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申請表》(附件一),符合轉入條件的,由新就業地社保經辦機構向原社保經辦機構發出《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聯系函》。

三、辦理基金轉移手續

原社保經辦機構收到《聯系函》後,核對有關信息生成《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信息表》並辦理基金劃轉手續,傳送給新就業地社保機構。

四、辦理接續保險手續

新就業地社保機構在收到《信息表》和轉移基金後的15個工作日內核對《信息表》及轉移基金額,將轉移基金額按規定分別記入統籌基金和該參保人員個人賬戶,通知用人單位或參保人員攜帶以下材料確認轉移接續情況:

1、《職工養老保險手冊》,

2、繳費職工的參加工作時間、視同繳費年限等相關信息需要認定的,需出據繳費職工本人的《人事檔案》,

3、政策規定的其他相關材料。

Ⅲ 現在的退休工資怎樣並軌

2017年養老金並軌改革啟動,近4000萬公職人員將繳養老金。外媒稱,中國將實行養老金改革,數千萬端公家飯碗的公職人員將和企業職工領取同樣水平的養老金,還有一千多萬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將受到下調影響,其養老由公家管變成社會管。
據報道,隨著包括陝西、吉林、青海、遼寧等26個省份陸續出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方案,這項改革進入啟動實施階段。目前,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約三倍左右,一旦並軌,將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同時,1500多萬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將進行調整。
報道稱,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簡稱《決定》),並從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方案明確表示,中國將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而單位需繳納員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的20%。此《決定》一出,意味著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從吃財政飯轉變為繳養老金,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養老。
報道稱,中國實行的一直是養老金「多軌制」,即不同群體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享受不同的養老待遇。盡管幾十年來政府對制度細則有過多次調整,城鄉之間、城市內部不同就業人群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養老待遇鴻溝。目前居住在中國農村的社會觀察人士田奇庄說:「我所知道的好多公職人員的退休金達到7000元,可是農民只有70元。」養老金並軌後,公職人員將和企業職工實行同樣的養老保險制度,這兩個群體的待遇差距也會隨之縮小。
根據方案,並軌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並軌前參加工作,方案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此外,養老金計算標准也由身份級別轉為依據參加社會勞動的時間進行均等分配。
(資料來源:南方財富網)

Ⅳ 養老金雙軌制如何並軌

退休工資雙軌制改不改很重要嗎?如果說企業退休工資遠高於機關事業單位回的退休工資,你覺得答還要改嗎?
就算雙軌制合並,我採取年金手段,企業單位繳納企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享受退休年金,退休後機關事業人員待遇還是會高於企業,到時候又該怎麼說?
所以說目前盯著退休工資雙軌制本身就是一個愚蠢的方式!!
退休待遇改革的重點是國企紅利分配進社保,也就是國企的紅利應該將一部分納入到社保,低用以發放退休工資,這樣很短的時間即可沖減養老金缺口,同時提高國民退休待遇。
其次企業社保繳費比例,合理分配。企業社保繳費不應該全部按照職工工資來征繳,應該一部分按照職工工資征繳,一部分按照企業營收征繳,這樣就降低企業負擔,同時高收益行業也就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可惜,國人容易被誤導,只盯著一些表面的東西在那呼喊,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哀~~~

Ⅳ 河南 養老保險 並軌方案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2017年養老金並軌改革啟動,近4000萬公職人員將繳養老金。外媒稱,中國將實行養老金改革,數千萬端公家飯碗的公職人員將和企業職工領取同樣水平的養老金,還有一千多萬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將受到下調影響,其養老由公家管變成社會管。
據報道,隨著包括陝西、吉林、青海、遼寧等26個省份陸續出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方案,這項改革進入啟動實施階段。目前,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約三倍左右,一旦並軌,將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同時,1500多萬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將進行調整。
報道稱,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簡稱《決定》),並從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方案明確表示,中國將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而單位需繳納員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的20%。此《決定》一出,意味著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從吃財政飯轉變為繳養老金,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養老。
報道稱,中國實行的一直是養老金「多軌制」,即不同群體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享受不同的養老待遇。盡管幾十年來政府對制度細則有過多次調整,城鄉之間、城市內部不同就業人群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養老待遇鴻溝。目前居住在中國農村的社會觀察人士田奇庄說:「我所知道的好多公職人員的退休金達到7000元,可是農民只有70元。」養老金並軌後,公職人員將和企業職工實行同樣的養老保險制度,這兩個群體的待遇差距也會隨之縮小。
根據方案,並軌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並軌前參加工作,方案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此外,養老金計算標准也由身份級別轉為依據參加社會勞動的時間進行均等分配。
(資料來源:南方財富網)

Ⅵ 以前在廠子里交過保險,現在不幹了在家裡怎樣交養老保險

在廠子工作的時候,有廠子給你繳納養老保險,現在不幹了,自己在家,可以自己繳納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
社保包含: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及工傷保險。
今天來說說我們以後能直接享受到一個福利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的含義

1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

2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3養老保險是給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

4符合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男的60周歲,女的在50周歲,事業單位的女在55周歲。養老險繳費至少在15年,以後退休時,可以領取養老金。

城鎮職工養老、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城鄉居民養老,有何不同?

1普通企業職工:一般個人繳納工資的8%,企業為員工繳納14%-20%。

2城鄉居民自己繳納:只繳納那8%的部分,交的少,領的也少。

3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一度實行雙軌制,即企事業單位無須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就能領取養老金,領取養老金的多少取決於職位、職稱,相差一級職稱可能養老金相差1000多元。

現在,雖然我國養老金並軌,但是國企跟普通企業員工養老金差距依然很大。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1繳納基數不同:在今年社保改革之前,很多企業大多按照最低工資標准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你所繳納的養老保險的水平直接決定了你的養老金水平。企業職工繳納基數決定標紅部分,從而影響你領取的養老金多少。

2企事業單位會為職工購買年金,這是大多數普通企業和個人所不具備的。

繳費基數

1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少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因離退休人數較多、養老保險負擔過重,確需超過企業工資總額20%的,應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審批。

2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應逐步達到本人繳費工資的8%。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的繳費全部由自己承擔,繳費比例一般為18%,其繳費基數可以在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至300%之間選擇一個繳費基數檔次。

3核定繳費基數以所在區域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準。

主要類別

1個人要老保險:

a、以城鄉居民作為保險對象的一種人身保險。凡年齡在16周歲以上,身體健康能正常工作或勞動的城鄉居民,均可作為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投保。

b、個人養老保險的保險期限包括保險費繳費期和養老金額取期。保險費繳費期從被保險人辦理投保手續,並交納第一期保險費起,至約定繳費期滿為止;養老金領取從被保險人約定的繳費期滿的次月起,至保險人保險責任終止時止。

c、個人養老保險的保險合同對被保險人承擔下列保險責任:被保險人在養老金領取期內,可獲10年固定年金,如果被保險人在固定年金期間身故,其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可由其法定繼承人)可繼續領取至10年,保險責任方告終止;如果被保險人領滿10年固定年金後仍健在,則可繼續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保險責任方告終止;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費繳費期內身故,可按規定領取死亡退保金,保險責任終止。

2社會養老保險:

a、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根據人民的體質和勞動力資源情況,規定一個年齡界限,當勞動者達到這個年齡界限時作為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解除勞動義務,由國家和社會提供物質幫助,保障其晚年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b、社會養老保險是較為普遍實行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

c、全國養老保險暨社會保險局座談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由於其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的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所以必設立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3基本養老保險

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強制建立和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在這一制度下,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繳納養老保險費,在勞動者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勞動崗位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法向其支付養老金等待遇,從而保障其基本生活。基本養老保險與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共同構成現代社會保險制度,並且是社會保險制度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

社會統籌

1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為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餘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逐步降至3%。

2個人帳戶儲存額,每年參考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個人帳戶儲存額只用於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調動時,個人帳戶全部隨同轉移。

3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帳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可以繼承。企業繳費除劃入個人帳戶部分外,其餘均納入社會統籌基金。

養老金待遇

1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後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的養老金。

2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地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准為本人個人帳戶儲存額除以120。

3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後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4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養老金,同時執行養老金調整辦法。

5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個人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新老辦法平衡銜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確定過渡性養老金。

Ⅶ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的改制詳解

《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此次改革涉及哪些人群?改革後養老金如何繳納?如何確保在職人員待遇不下降?職業年金有何作用?就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
「並軌」凸顯公平
「這次改革有利於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全民參保的發展目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隨著我國社保覆蓋面的擴大,各類社會群體逐步納入社保體系。雖然過去曾經在多數地區開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但改革並不到位。這次改革能夠從制度層面上根本解決「雙軌制」問題 。
「此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涉及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意味著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公平性有了質的提升,也有利於加快促進機關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首都經貿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呂學靜說,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建立待遇與繳費掛鉤機制,可以把按勞分配與繳費的權利義務對等起來,有助於提高單位和職工參保繳費的積極性 。
單獨建賬避免風險
眼下在職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及未來的新人會按照什麼標准參加社保,他們的養老保險如何繳納?
「從籌資方面看,這次改革的最大亮點,是由單位保障走向了互助共濟的社會保障,由單位和個人繳費、並與待遇相關的社會保險籌資機制,將使社保基金保障更加穩定,有利於保證員工待遇的可持續性。」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表示,所謂社會保險籌資機制,即在職工作人員繳費、達到退休年齡人員領取待遇,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輕養老金的發放壓力,為員工待遇發放的不確定性分擔風險 。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並納入財政專戶管理,有利於明確各級財政責任,並且可以避免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造成不利影響。」金維剛說 。
褚福靈認為,基金管理的主要亮點是省級統籌,即機關事業單位以省級為單位匯集到省級賬戶,建立統一的基金池,這有助於增強基金的規模 。
「應該說,基金的統收統支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未來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還將進一步提高。」褚福靈說 。
新老辦法實現平穩銜接
根據《決定》,機關事業單位所有在職人員,實施「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辦法 。
「通俗地講,『中人』是相對於『老人』和『新人』而言,指改革以前已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也是這次改革的主要對象。」金維剛說 。
《決定》明確,改革前與改革後待遇水平相銜接。立足增量改革,實現平穩過渡。那麼,如何保障「中人」待遇的銜接問題?金維剛表示,此次改革比較妥善地處理「中人」在改革前後的待遇差問題。在改革之後,將「中人」在改革前沒有實行個人繳費的工作年限確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在退休時將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作為計發養老金的依據。同時,在改革後將設定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根據過去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並進行新老辦法的對比,通過計發過渡性養老金,能夠基本保證其養老金待遇不降低。此外,如果按照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高於老辦法的,對高出部分有所限制,以防止養老金的不合理增加。採取這種過渡辦法,有利於改革前後的新老辦法之間實現平穩銜接 。
職業年金建立多層次保障
《決定》提出,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 。
「建立職業年金,可以實現養老保險的多層次保障,加強基金保障能力。」褚福靈表示,建立職業年金主要意義在於:一是實現多層次保障。基本保障由政府來主導,保障基本水平;補充保險由市場來主導,形成員工的補充待遇,這有利於實現公平和效率的並重,有利於實現政府和市場的分責。二是有利於為工作人員的待遇提供更充分持續保障 。
「這次改革中同步建立職業年金非常重要,因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主要是保基本,其替代率水平與改革前實行的退休費的替代率水平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通過建立職業年金可以提高退休之後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職業年金所獲得的養老待遇水平,起到補充養老保障的作用。」金維剛認為,此次改革明確要求機關事業單位應當同步建立職業年金,將使職業年金在機關事業單位廣泛而又迅速地建立起來 。

Ⅷ 養老金怎麼並軌

近年來,社會上對養老「雙軌制」,即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採取不同的養老制度,議論頗多,認為很不公平,呼籲盡快並軌。近日,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稱,所謂「並軌」並不是簡單地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並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而是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進,最終取消「雙軌制」。

實際上,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多軌制」的構成形式,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分為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有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農民工等多種養老保障模式。這種「雙軌制」的模式交織並扭曲,頗有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意味。

早在2010年之前,人社部方面已經開始研究養老金雙軌制、延遲退休年齡、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以及養老金投資運營等方面的改革,但由於社保改革牽涉到很多部門,國家在更高的層面上對整個社保制度改革缺乏「頂層設計」,相關社保制度的改革進展很小。如在2008年3月,國務院就決定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省市先行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後人社部在2009年1月又跟進發文,提出「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按照企業模式計發」,結果在當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有120名政協委員提案反對人社部對事業單位養老金提出的改革模式。

於是很多人又都寄望於通過制定《社會保險法》來解決養老金雙軌制。但2010年10月底頒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會保險法》只規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可見,涉及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的改革並不在《社會保險法》覆蓋范圍內。

2012年6月,國務院公布《關於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其中明確要研究制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辦法。時至今日,涉及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的「辦法」也沒有下文。

今年年初,國家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連續第9年做大養老金「蛋糕」。但「調整企業基本養老金,綜合考慮了經濟發展、物價上漲、職工工資水平增長、養老保險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調整次數多但幅度小;機關事業單位目前調整基本退休費和退休生活補貼是與在職人員調整工資或津補貼同步的,頻次低而波動較大」。顯然,公眾對養老金「並軌」的呼聲越來越高。而社保體制改革正按照國務院頒布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分步驟推進,到現在人們未見到什麼具體工作方案。

今年3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透露,養老金雙軌制等一系列問題正在進行綜合研究和頂層設計。除了養老金雙軌制待遇差別問題外,這個綜合課題還包括應對老齡化的資金安排,養老金空賬、缺口、投資運營、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轉移接續問題,退休年齡問題,多層次養老保障問題,如何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大病保險等。

養老金並軌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不僅考慮退休養老制度本身,還涉及企業、政府與個人責任的分攤,以及多方利益的平衡。但養老金如何並軌?是舍棄一種模式,而集中到另一個模式上去?或是多軌融合?抑或針對現有養老制度的缺陷,重新設計新的軌道?用新的養老模式來替代。不管怎麼說,在「雙軌制」最終被取消大方向上,「所謂『並軌』並不是簡單地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並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但需要什麼途徑,採取什麼方式,如何循序漸進,實現制度的平穩過渡。養老並軌的「軌道」設計更是不可或缺。

Ⅸ 養老金如何並軌

公職人員系統的養老金採用企業職工養老模式

Ⅹ 鄭州怎麼轉移養老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可以去社保局
1、鄭州市社保如何續交補交:
如果再次就業後單位承擔社保的繳納,就由單位人力資源部出面辦理你的社保接續手續。如果自謀職業、靈活就業,也可以以自由職業者身份接續養老保險關系,自主續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可攜帶《職工養老保險手冊》以及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證明,到鄭州市社保局辦理接續養老保險關系。
2、2013年鄭州市個人續交補交保險的新規定—以個人名義辦理社保的方法,必須在戶口所在地開戶,養老統籌和職工醫保共需7160.6元/年。
3、個人養老保險辦理辦法如下:
個人需要持本人身份證和個人檔案到戶口所在地的職業介紹中心歸檔,然後才能參加養老統籌(2013年鄭州市個人養老統籌繳費標準是710.82元/月,此為「上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4、個人醫療保險,辦理辦法如下:
已經辦過養老保險的,需持個人身份證、養老保險近一至三個月的繳費清單、醫保卡到戶口所在地的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辦事大廳辦理。按年收費,2013年鄭州市收費標準是1916元/年。

5、鄭州市社保遷移的辦理程序
市外和省外轉移辦法——本人持原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出具的繳費憑證到轉入地社保經辦機構提出轉移申請,由轉入地社保經辦機構直接向職工原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發出接收函,待轉入地社保經辦機構將參保人繳費情況和基金轉入後,參保人員到轉入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增加手續。
6、新增和轄區外轉移人員兩個月後開始扣費,三個月後方可享受醫保待遇。辦理時間為每月25日——30日之間。

閱讀全文

與鄭州市養老金怎樣並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過道扶手 瀏覽:643
老年人打光棍怎麼辦 瀏覽:382
養老金採集指紋時間 瀏覽:803
節食減肥會老年痴呆嗎 瀏覽:520
單位欠費我的養老保險 瀏覽:151
中老年人夏天棉綢套裝 瀏覽:199
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瀏覽:400
韓國留學體檢費用大概多少錢 瀏覽:489
農村80歲老人多少養老錢 瀏覽:470
老年痴呆吃那些中成葯 瀏覽:854
念數字治病老年痴呆 瀏覽:643
端午節慰問敬老院發言 瀏覽:68
老年人看護設備有哪些 瀏覽:449
中葯養生美容配方有哪些 瀏覽:610
重陽節的習俗不包括 瀏覽:903
退休按社保還是工齡 瀏覽:94
腦梗老人血壓高有什麼症狀 瀏覽:945
養老金每個月交多少 瀏覽:352
中國父母如何對待孩子 瀏覽:810
60歲的男人穿什麼內褲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