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農村,是如何養老的
一、我國農村養老方式的現狀
(一)家庭養老
家庭養老就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由家庭成員或家庭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養老模式,主要是從經濟、生活、精神三個方面對老人進行照料。從根本性質分析,家庭養老是指由家庭各個成員提供養老資源的養老形式和養老制度。因為農村經濟不發達,傳統的分配方式比較單一,導致老人的老年生活缺少保障,對家庭形成很大的依賴性,於是「養兒防老」成為農村老人根深蒂固的思想,甚至成為我國老人的傳統觀念。迄今為止,家庭養老仍然占我國養老方式的主體地位,盡管有多種現象違背家庭養老的理念,比如老人遭到子女毆打甚至遺棄,這種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遭到媒體曝光後,必然引起了社會各種人士的議論,然後通過社會輿論的力量控制此類事件的發生,將家庭養老的發展推向正常的軌道,這不僅說明了家庭養老能促進道德倫理的規范性,更能體現出家庭養老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機構養老
現如今,農村閑置土地越來越多,農村老人雖在家耕種一定的土地,由於其勞動力隨著年齡的上漲而減少,老人薄弱的勞動力僅能支持他們耕種小部分的土地,相比那些年輕人的勞動力,老人已經無法通過耕種大片土地來獲得農產品,只能種植面積較少的土地解決基本的生活需求,以此為他們的日常吃、喝提供資源。但是假如某一年的土地產出量變少,老人獲得的回報就會相應降低,甚至形成入不敷出的局面,土地對養老的作用就會變得很微弱。另外,老人的子女?m不在身邊,卻也很有可能給老人帶來負擔,比如家中孫子輩的孩子一般會被留在家裡由老人撫養,家裡的整個經濟來源會依靠老人的子女,子女既要撫養下一代,又要贍養老人,更會使他們力不從心。如果家庭將重心放在小孩的身上,那麼老人必定會是受到忽視的一方,家庭養老的作用就會顯得更加微弱,因此土地養老的功能牽制到家庭養老的功能,如果土地養老得不到很好地發展,那麼也會對家庭養老形成很大的沖擊。
四、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對策
(一)結合社會各種力量,分擔家庭養老負擔
1.明確職責
雖然社會、政府、家庭及個人都是養老服務的提供者,但養老問題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家庭、政府、社會三種角色的相互配合與協調,倡導一種以家庭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支柱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首先,子女個人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及時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在生活和精神上幫助老人,然後,政府及村委會應做好監督職責,分別對農村老人經濟生活方面及精神方面提供幫助,聯合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對不贍養老人的子女進行說服教育,必要時,採取相關的法律手段保護老人的基本權利。最後,社會的力量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宣傳的力量,通過社會文化的傳播,令子女應主動贍養老人的思想深入人心,為每個家庭的養老創造一種積極的氛圍,另一方面則是社會輿論的力量,這樣一來,虐待老人、拋棄老人的家庭就會受到社會大眾的譴責,大部分子女因受不了輿論的壓力,便會重視養老,重視老人,社會監督著家庭養老的同時,也促進了家庭養老的發展。
2.保障家庭經濟收入
農村養老一直是整個國家及社會關注的問題,即使農村家庭經濟負擔重,國家財力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投入巨資進行養老,於是我們更應該關注農村家庭的基本生存能力。實際上,大部分的農村家庭屬於中低收入的家庭,這類家庭的子女為了生存而選擇外出打工,子女每年外出打工掙得的錢用於老人小孩的日常開銷、小孩的學業費等等,餘下來的錢也是所剩無幾,如果這個家庭里有人遭遇到疾病,那麼這個家庭的抗疾病能力會很低,若無法保障這類人的生活、健康,勢必會引起整個社會乃至國家的不穩定。因此,政府一方面應分析農村每個家庭的經濟收入,協調財政投入的資金,多用於保障中低收入甚至家庭成員較多的家庭,另一方面國家應調節對農村家庭的稅收制度:我們通常所說的窮人與富人的稅收制度是一樣的,而在發達國家,低收入群體與高收入群體的稅收制度的區別征稅制度是非常健全的,他們將從富人身上征來的稅用於中低收入家庭,保證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需要和發展。因此,我國應該逐步完善稅收制度,揚長避短,使農村家庭能節約出一筆資金,用於家庭養老的發展。(二)多方面推行機構養老
近幾年,在政府的宣傳與鼓勵下,養老機構開始出現在農村老人的視野中,政府宣傳模式卻僅限於橫幅、公告等方式,導致老人對機構的服務、運營情況了解頗少,再加上老人受「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的影響,對進入機構養老產生抵觸心理。於是我們可以利用志願者的身份讓老人深入了解機構養老、接受機構養老。志願者可以從大學的志願者服務團里挑選,藉助學生純真的身份是為了避免老人出現害怕受騙的思想,高校志願者通過志願者服務團定期進入養老院,給老人們帶去關懷與愛心,結合志願者的力量讓老人們相信養老機構,另一方面養老機構給予老人一天的時間,讓老人免費體驗養老機構的真實生活,消除老人心中的種種疑惑與擔憂,為養老機構的發展打下基礎。在發展機構養老的同時,政府應加強對機構的管理,努力提高機構的服務質量,加大對機構養老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制定規范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措施,極大程度地刺激機構養老的發展。
(三)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供部分養老金
一方面,高效地利用土地,讓土地為農村家庭提供一部分養老金。針對還擁有一定勞動力的農村老人,他們雖無法種植大規模的土地來獲得收益,卻能在政府的政策中獲得經濟收入,比如現在的鄉鎮政府鼓勵各種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大多數屬於大規模種植,在種植過程中會需要一定的勞動力,於是,還擁有一定勞動力的老人可以長期做這樣的勞務,工資雖比不上外出務工的子女,但能者多勞,有多少勞動力就會得到多少的回報,這樣農業產業既得到了發展,又能為農村老人提供收入渠道。另一方面,發展這些農業產業是需要各個政府及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與合作,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引進農業產業,才能更快地解決當代農村土地閑置的問題。
Ⅱ 有關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問題的社會實踐,請問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調查些什麼問題
《天津市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暫行辦法》的正式實施將改變目前本市農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土地和家庭養老的養老模式,把農村老年人養老納入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性安排。建立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是本市關注民生、惠及百姓、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城鄉一體化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在農村形成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三位一體」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建立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覆蓋農籍職工和農村居民,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一起,構成覆蓋城鄉職工和農村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體系。
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暫行辦法遵循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以家庭為主,多種方式並存,制度模式與當前生產方式相結合;實行較低標准起步、與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廣泛覆蓋、統籌城鄉就業、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銜接。本市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農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二是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三是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費補助制度,這項制度是建立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過渡性制度。
農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凡是具有本市農業戶口、在鄉村中的集體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或城鎮中的鄉村企業從業的人員,都應當參加農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這是一項帶有強制性的社會保險,企業和職工都應當依法參保繳費。符合規定的用人單位,從2008年1月1日起的30日內,持營業執照到企業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參保登記手續。2008年1月1日後新成立的用人單位應在成立之日起30日內,辦理參保登記手續。農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在每月25日前,到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繳納,對於個人繳費部分由用人單位在職工工資中代扣代繳。農籍職工連續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男性從年滿60周歲的次月起、女性從年滿50周歲的次月起,可按月領取養老金。
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業生產存在不穩定性,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不斷發展的今天,農業生產仍然有依賴自然條件程度較高即靠天吃飯的問題,一般農村居民的生活水準不是很高。農村居民長期以來一直依託土地為生,依靠家庭直系親屬關系養老。農村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來源,主要靠家庭的農業生產收入、農副業收入,以及家庭成員的其他收入等。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考慮了這些實際情況而設計的。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主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是較低標准起步、廣泛覆蓋的原則。各區縣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農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同。堅持較低標准起步,先把制度建立起來,擴大覆蓋面,提高參保率,使參加保險的農村居民有個基本的養老保障。今後隨著本市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再逐步提高繳費和保障水平,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第二是堅持農村居民自願參保原則。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行自願參保,以參保人員個人繳費為主,同時政府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以引導群眾自願參保,實行個人賬戶完全積累的保障模式。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全部計入參保農村居民名下,逐年積累起來,用於參保農村居民養老金發放。凡是具有本市農業戶口或小城鎮戶口,年滿18周歲不滿60周歲從事農、林、牧、漁等勞動的人員,都可以自願參加。
農村老年人生活費補助制度。這是建立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的一項過渡性制度,一方面是為了解決本市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對達到60周歲以上老年人在無法參加社會保險的情況下,把他們納入保障范圍採取的一項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農村老年人生活費補助制度是著眼於農民生活水平不太高,經濟條件不太發達的區縣而建立的,在他們以家庭養老為主、子女繼續承擔贍養責任的基礎上,政府再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使他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2007年12月31日前年滿60周歲,具有本市農業戶籍、在本市居住20年,無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人生活費補助。本市老年人生活補助費,按照年齡分為三個標准:年滿60周歲不滿70周歲的老年人每月30元;年滿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老年人每月40元;年滿80周歲的老年人每月50元。為使制度平穩過渡,對2008年12月31日前年滿60周歲的人員,可享受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費補助,也可以根據本人意願參加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Ⅲ 關於農村老人的社會調查報告
fd
Ⅳ 我要做一個關於農村養老的社會調查,我想從老人的娛樂啊,吃,穿,住等調查,有沒有好意見啊求給力
最好先從你身邊的爺爺奶奶們著手一下,如果不在農村,那我希望你最好是下鄉去
Ⅳ 農村養老保險怎麼查
農村養老保險查詢情況如下:
1、社保中心查詢
帶上自己的社保卡或者身份內證到當地社保局辦事大廳進行查詢;容
2、撥打當地社保局的電話
如果不方便出行的話可撥打本地社保電話」12333」進行查詢;
3、上網查詢
打開網頁,登錄所在地區的勞動保障網,在【個人社保信息查詢】窗口中,輸入本人的身份證賬號和密碼,即可查詢;
4、微信查詢
打開微信錢包,找到」城市服務「點開,找到」社保「然後用自己的手機號碼進行注冊再用身份證登陸,登陸之後即可看到農村養老保險,點擊查看即可;
5、支付寶查詢
打開」支付寶「點開全部應用在便民生活一欄找到』城市服務」點開,然後在政務一欄找到「社保查詢」點開之後即可查詢到農村養老保險;以上就是農村養老保險怎麼查的幾種方法,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查詢。
Ⅵ 在農村養老現狀是如何的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深,我們會發現身邊都會出現很多的老年人,那麼隨著老齡化社會的提前到來,我們很多時候所需要面臨的就是養老問題,以及如何能夠讓自己的父母得到一個更好的養老,這就成為了很多人都在思索的一個問題。但是相較於城市的居民比較優良的養老水平,農村居民的養老的現狀是怎麼樣的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農村的養老現狀來說,整體都是處於一種比較好的狀態,但是也有很多地方,他們養老可以說是岌岌可危,這一點的話,就要求我們政府以及群眾一起攜起手來,讓農村的養老現狀變得更加的好,能夠讓老人有一個快樂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