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老金空賬4.7萬億原因是什麼
5.5%,這是近日人社部公布的養老金上漲幅度。更加令人關注的一個消息是:養老金支出亮「黃燈」,個人賬戶「空賬」4.7萬億。
客觀的說,在老齡化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實現養老金連續上漲並不容易。不過,幫主同樣留意到,養老金漲幅已經是連續兩年下調——2016年,養老金漲幅下降至6.5%,但此前,我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曾實現了11年連續以10%左右的幅度上漲。
而個人賬戶「空賬」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如果不動用年輕人個人賬戶里的錢,現在的養老金就無法做到收支平衡。我們這些工作的年輕人每月交的養老金並沒有進入我們的個人賬戶,而是用於支付這一代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空賬」額4.7萬億。
B. 為什麼養老金會出現空賬
因為很多在過去艱苦革命歲月里和天朝執政黨,一起奮斗過來的老D員
幾十年的歲月里,沒有交過一毛錢的養老金,但是現在享受著優越的「老幹部待遇」
官方說法是「歷史遺留問題」,所以現在是拿每個月按時交錢的那些人的養老金儲備去支付這些費用對於養老金教育金等收益保險問題,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最新榜單!八大高收益率教育金保險排名
錢花掉就沒有了,怎麼增值保值,空洞還在那裡的。
所以養老金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不能拿下一代人的錢去養上一代人的老
因為我們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了,交錢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以後就是你自己交幾十年的錢,通過各種投資、儲蓄,最後老了自己花
國家可能補貼一點吧,別太指望了
C. 養老金空賬是什麼意思
指的現在對應到每個個人賬戶的錢沒有做實,有很多賬戶雖然應該有這么多錢,實際上是空的,是因為我國現在實際養老金的運行模式是一種統賬結合的方式。
由於個人賬戶僅僅是一個虛擬賬戶,所以在對養老基金財務的管理上,實行的是混賬管理的辦法,即允許統、賬基金相互調劑使用,以基礎養老金代替基本養老金。
沒有做實個人賬戶,就無法割斷統、賬基金之間的聯結,鎖定統籌基金的債務。一些地方為了滿足當期的支付需要,大量動用中人和新人積累的個人賬戶基金,這就造成了個人賬戶的空賬問題。
關於養老金「空賬」的問題備受業界關注。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編寫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2011年底個人賬戶空賬的規模已達到了2.22萬億元。
有專家表示,這2.22萬億元還只是保守估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前部長鄭斯林早在2004年就已給出過2.5萬億元的天文數字。
1999年以前,只有合同制工人參加投保,所以國家社保沒有積累。原來退休職工從來沒交納過社保,但是他們現在都從社保領取退休金,他們的退休金就是現在在職職工交納的社保,社保一直是在用這部分錢墊付退休金。
後來,實行農村養老金制度,之前農民沒有繳納過養老金,那麼他們的養老金也是由現在在職職工繳納的錢來墊付。
D. 養老金為什麼會出現空賬
簡單地講,國家拿我們繳的錢先花掉了。。。。。
我們繳的錢應當進入個人賬戶,然後版由國家投資權理財,以備今後養老時使用。但問題是,現在代際贍養,搞成現收現付,當期收入就變成當期支出的,國家沒有把我們的錢做成實賬,也沒有進行保值增值活動,通俗地說,國家在拿年輕人的錢養老年人。不公平。
E. 社保養老金空賬運行
社會保險本身就是來一項產品,源社會保險是國家的一項社會保障,是一項事業。是否空賬運行是由國傢具體決定的,與個人沒有任何關系。就象銀行,是否負債運行,並不影響個人存款貸款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關於養老金空賬的問題,誰幫我解讀下
意思是來:我國從90年代初才普遍自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在這之前,人們在企業里工作,但是單位和個人不繳費,不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退休金由企業發放,這些人後來轉由社保基金支付養老金,包括歷年增資。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之後到年齡退休的人,不少人在制度建立之前的勞動事實存在,因此這段工齡經過社保部門認定,視同繳費年限(養老金增資時有用),退休時社保部門要多發一塊養老金給他(即過渡性養老金)。而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之後參加工作的人,就不講什麼工齡了,而是看繳費年限,交一個月的社保費算一個月的繳費年限。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簡單來說,在職人員繳納的社保費用來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退休費,導致我國的個人賬戶沒有做實。另外,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大部分用來存銀行和買國債,跑不贏CPI,因此貶值比較厲害。
G. 養老金空賬額是什麼意思
養老金的空帳問題或者是缺口的問題,指的現在對應到每個個人賬戶的錢沒內有做實,有很多賬戶雖然應容該有這么多錢,實際上是空的,是因為我國現在實際養老金的運行模式是一種通脹結合的方式。2012年,中國養老金空賬達到1.3萬億元。
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相結合的養老保險(這里指的是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在這個保險當中實際上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社會統籌的基金,一部分是個人賬戶的基金。我國養老金繳費的比例占工資的總額約為28%,其中20%是需要企業繳費的,企業繳費的錢進入到社會統籌基金裡面,而個人繳費的8%的錢是進入到個人賬戶裡面。
沒有做實個人賬戶,就無法割斷統、賬基金之間的聯結,鎖定統籌基金的債務。一些地方為了滿足當期的支付需要,大量動用中人和新人積累的個人賬戶基金,這就造成了個人賬戶的空賬問題。
H. 養老金空賬的產生原因
(一)空賬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現規模
1.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空賬」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1993年,在全國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相關代表提出,中國要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賬戶制度由此確立。然而已退休的職工(即所謂的「老人」)和在實施個人賬戶制度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即所謂的「中人」),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並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但養老金需要支付。
因為我國自1997年開始就一直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財務管理制度,也就是說將兩個賬戶混合管理,所以,這就給個人賬戶資金向社會統籌賬戶轉移提供了機會和可能。為了解決已退休職工(即所謂的「老人」)的養老金支付問題,社會保障機構就利用「混賬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中的資金,長期以來,由於不斷地透支個人賬戶來填補社會統籌資金的不足,於是就導致了個人賬戶的空賬。
2.現個人賬戶「空賬」的規模
近幾年來,我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在急劇擴大,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和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的報告指出,在未來50年裡,城鎮在職職工與退休職工的撫養比將由3.65:1提高到1.87:1;社會統籌基金總缺口將達到1.8萬億,平均717億。個人賬戶空賬的空前大的規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埋下了很多隱患。
(二)個人賬戶「空賬」埋下的隱患
個人賬戶「空賬」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積累制的轉變,並將養老金的支付風險轉移到了後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降低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
首先,個人賬戶的「空賬」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完全積累制的轉變。這種轉變勢必會影響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完全積累制的實現,最終只能使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停留在表面,無法發揮根本性的作用。
其次,個人賬戶「空賬」問題使得養老金支付風險被留給了下一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個人賬戶的無積累——「空賬」問題就是將養老金支付風險轉移給了後代,風險的轉移使得人們的繳費意識降低,由此各種顯性、隱性逃費的現象就會出現,而逃費又會引起低征繳率和高繳費率的惡性循環,影響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同時造成基金收入小於基金給付需求的狀況,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也增加了基金增值的壓力,使得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