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老金差距大,那養老金待遇能否實現平等為什麼
養老待遇不能實現平等,因為人們在為退休前做的工種不一樣,交的五險不一樣。
㈡ 退休金的差距為什麼這么大不公平
因為設計師故意這樣設計的。這個傢伙毀了國家。
㈢ 堅決抗議養老金不公平
掛鉤調整養老金,太不公平!因為很多沒單位,每一分都是血汗錢,抗議!
從2005年開始至2015年,盡管國家連續第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但由於受養老金水平差異較大、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影響,社會各界並不「領情」,相反,卻是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下降的不滿和質疑。養老金占工資比例連降九年,已跌破國際警戒線。 2015年6月29日,人社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5年7月13日。 伴隨著養老改革的扎實推進,參保人數持續增加,基金規模不斷擴大,養老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應時出台。8月2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由國務院近日正式頒布實施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這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史上的一項大事和重大突破,標志著數以萬億元計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新力量。
㈣ 企業退休養老金為什麼不公平
主要因素包括:當地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個人繳費年限等。
例如:當地要專求養老保險繳屬費數最低為上年度全身職工平均工資的60%,即繳費基數,有的單位選擇按60%繳納,也有選擇按80%繳納的。同等情況下。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不同,退休工資不同。
又如:職工上班時年齡不同,退休時的繳費年限就不同,造成單位繳費數和個人賬戶余額不同,在核實養老保險金時也就不同。退休工資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4)養老金待遇差距不公平擴展閱讀: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高於企業退休人員。
㈤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太大了。尤其是企退無地方補貼津貼,這太不公平了啊!!!
應該說是一個差距逐步縮小直到完全一致的過程。根據現在的政策,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也不完全高於企業退休工資。原因是:事業單位分為三種,一是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其經費完全由財政負責;二是定額補貼事業單位,也就是財政每年補貼一定數量的資金,其餘靠單位自己解決;三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經費完全由自己解決。其中第一種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工資比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高,因為企業員工退休後,就轉入社保,由社保局統一發退休金了。而定額補貼的事業單位一般也退休人員工資也比企業高,但是自收自支的就難說了。另外,有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也已經納入社保了,他們的退休金和企業退休人員的是一樣的。隨著工資和社會保障改革的逐步深化,將最終解決退休後待遇不平等的問題,所以退休人員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由社保按照統一的標准發放退休金。但是具體到什麼時間能夠改革到位,全部解決退休金不一致問題,還需要時間。如果是現在參加工作,完全不必要考慮兩者的差異,因為到您退休時,改革早就完成了。
㈥ 對於養老金改革,是否存在不公平的地方呢
有。退休金差距太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跟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後的工資差別懸殊,非常不公平。
㈦ 為什麼企業退休金與亊業退休金要實行雙軌制這也太不公平了
企業和事業單位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已經並軌,從2014年10月1日起實行繳納養老保險制度。實行了養老保險繳費政策。
第一,國家已經發布文件《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國發〔2015〕2號文件明確規定:
二、改革的范圍。本決定適用於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
三、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四、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詳見附件)。
第二,由於剛剛實行繳費制度,繳費年限較少,還無法完全按照繳費計算退休養老金,現在實行的是過渡辦法,逐步按照繳納養老保險計算退休養老金,從而徹底取消退休雙軌制。
㈧ 退休後養老金的懸差應該平衡嗎
養老金連續十幾年增漲,對於養老金水平,企業退休人員覺得最不公平。有人認為:無論是企業人員還是機關事業單位,年輕時崗位不同,工資收入不同,但是年齡大了,退休後,都離開工作崗位了,都是一樣在養老,沒有身份之分,沒有崗位之分了,那麼退休後養老金就應該一樣多。對於這樣的觀點看似有理,實則真能說得通嗎?你認為公平嗎?
養老金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較大,雖然養老金並軌,但是差距仍然存在。近幾年養老金調整時向企業傾斜,但是差距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拉平的。而且企事業養老金的差距主要原因就是社保繳費水平的高低,事業單位人員社保繳費較高,企業普遍選擇最低檔給員工繳納,按照養老金多繳多得的原則,所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較高,同樣的在企業退休人員中,也有養老金高的和低的差距,是來源於社保繳費水平和繳費年限的不同,如果你讓繳費高的,繳費年限長的人退休後和繳費少的人員養老金領的錢一樣多,那試問誰還會去選擇多交錢呢?所以說,養老金還是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在運行,而不是單單的企事業之分。如果按照個別人不講依據,只是為了縮小差距而認為養老金高的應該不漲,養老金少得多漲,那麼試問農民朋友該怎麼想呢?
養老金
農民為我國做出的貢獻不可磨滅,二十多年前農民還一直在給國家交公糧。農民辛辛苦苦種糧食,為我國糧食產業做出重大貢獻,而且農民每年總是把最好的糧食交給國家,雖然不像我們現在交社保一樣有記錄有繳費年限,但是那時的農民誰不按照要求繳納糧食,糧食就是金錢,所以現在國家對於年滿60歲的農民每月發放養老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城鄉居民養老金。雖然年齡大的農民之前還沒有交社保一說,也沒有交過社保,但是一樣享受養老金待遇。當然,農民的養老金每月只有80元、100元、120元、160元,230元等等很低的收入水平,但是他們很知足,沒想到自己老了之後,卻跟工人退休一樣,每月還有錢領,很不錯。
養老金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再少每月應該也有1000元左右吧,1000元的羨慕2000元的,2000元的羨慕3000元的,3000元的羨慕機關事業退休人員領4000元或者5000元的,所有低收入者都認為養老金差距大,應該錢多的不漲,錢少的多漲,那一個月只有100元左右的農民該羨慕誰,是羨慕企業退休人員,讓企業的別漲,自己的多漲嗎?所以說,為了社會發展,養老金調整時像低收入的企退人員傾斜多增加是比較人性化的,如果想著甚至拉平是不科學也不合理的,我們還是應該遵循養老金的繳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