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並軌後養老金替代率

並軌後養老金替代率

發布時間:2021-11-07 11:54:07

㈠ 國家人社部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替代率是多少

替代率都是專家們關心研究的工作,也是他們胡咧咧由頭,具體到現實中沒有任何意義,在事業單位並軌改革實施方案也從不提替代率,這個更不是你所關心的了,你知道了也百無一用。

養老金並軌:公務員養老金會減少嗎

養老金「並軌」 工資會漲嗎?待遇會降嗎?
終於「並軌」了!

得知養老金並軌,廣東陽春的余佩霞說:「終於盼到這一天了。」她盼望通過養老金「並軌」,把自己的養老金提上去,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記者采訪發現,養老金「並軌」的消息一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普通老百姓拍手稱快,認為體現了公平;有些公務員卻感覺一下子難以接受。多位專家分析認為,養老金並軌後,公務員退休金肯定要降低一些,但降幅不會很大,即使有很大降幅,也會通過職業年金彌補。專家認為,與企業年金不同,職業年金的推廣力度會很大。

羊城晚報記者 尹安學

問題:為什麼要「並軌」?

解答:「雙軌制」有違社會公平

一位退休人員告訴記者,國家連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現在每月拿到手的養老金已經不錯了。在廣州,月入四五千元養老金並不少見。「但大家意見很大,一提起養老金『雙軌』制就有些氣憤,為什麼,還不是因為不公平,憑什麼機關不交養老金,退休後還要拿高額退休金?」

「養老金的制度設計,最忌諱不公平。」華南農業大學社保系主任張開雲說,「雙軌」制民憤這么大,很大程度是因為不公平,企業員工都繳費,為什麼唯獨機關事業單位不交,退休後還能按在職工資的90%拿?

國家行政學院竹立家教授認為,國家下決心推進養老金「並軌」,回歸了養老保險的本來面目:誰繳費、誰受益;繳費越多,繳費時間越長,受益越大。

問題:並軌後養老金降低,工資會不會漲?

解答: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很可能漲工資

在廣東省直機關工作的小汪告訴記者,4年前報考公務員,老爸給他說的最多的就是公務員有保障,特別是退休金高。「但突然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還不能接受,不知道未來能拿多少錢。」小汪說。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說,單純從基本養老金賬戶來看,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能拿到的養老金的確會變少,因為以前退休後是財政支付,標准比較高。此次改革中的一個「同步」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隱含的意思就是,作為改革的配套和潤滑措施,可能會給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漲工資。

「在並軌之前,很可能會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漲工資。」唐鈞推測稱,一旦納入社會保險制度,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也需要從自己工資中扣除一部分養老金,存入其個人賬戶,這勢必導致公務員拿到手的工資變少了。為了平穩過渡,有關部門很可能會在改革之前,給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適當漲工資,使扣除個人繳納部分之後,拿到的工資能與之前基本持平。

問題:「並軌」之後能拉平養老金水平嗎?

解答:短期內拉不平,但肯定可以

在很多專家看來,其實,對普通老百姓來講,只要能拉平養老金水平,養老金是否「並軌」並不重要。養老金「並軌」後,能拉平養老金水平嗎?

華南農業大學社保系主任張開雲分析認為,短時間內拉平不現實,但可以肯定,公務員養老金必須比現在的水平降,不然,並軌就沒有意義了。

養老金計算方式復雜,很多人並不能算出自己養老金的真實數額。張開雲說,每個人繳費年限、工資水平都不一樣,最終發放的養老金額度肯定不一樣。假如機關事業單位要建立與企業相同的養老保險制度,那就會人人平等,嚴格按照制度辦事,根據每個人繳費情況確定養老金水平。

問題:為什麼機關和事業單位一起並軌?

解答:一起改革可以減少阻力

「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推進養老制度改革,這種做法並不讓人意外。」張開雲說,2008年,國務院選擇在廣東、重慶等地試點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一些人瘋傳養老金會下降,導致大學里一些教授要提前辭職,引人不安。這次試點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對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試點,國家一直想推,但一直難以推進,主要是阻力大。」

張開雲說,之前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試點從事業單位開始,而事業單位的主體是中小學以及高校老師,他們的議論容易引起輿論關注。

很多人覺得,一下子對近1000萬機關職工、2700萬事業單位職工同時進行改革,社會壓力會更大。對此,國家行政學院竹立家認為,這顯示了中央深化改革的決心,「恰恰相反,一起改要比分步改阻力更小,因為大家都一樣,沒有什麼好比的。」

張開雲說,「五個同步」是「一個統一」的配套措施,都是為了配合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而配套設立的。因為有五個同步措施,給人留下想像空間,「從這些措施看,中央已意識到改革的壓力,通過多種措施緩解這種壓力。」

問題:「並軌」後,「中人」怎麼辦?

解答:可以由國家財政補貼

張開雲說,「並軌」之後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對待機關事業單位里的「中人」?

社保領域講究「老人」、「中人」、「新人」。所謂「老人」是已經退休的人員,按照「老人老辦法」的原則,已經從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人員將肯定按照現有的核發模式發放養老金。

所謂「新人」,是指在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之後進來的人員。按照一般制度設計原則,這些新人顯然要遵從新制度的安排,因為參加工作之前,都已明了這些制度。

所謂「中人」,指現在還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他們還沒退休,突然實行新制度,以前按在職工資90%發放的養老金預期被打破了,如何對待這些人?「中人」們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是:長期沒交或者只交很少的社保金額,個人賬戶錢很少,如何提高他們的退休待遇?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認為,對「中人」參加養老保險後的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國家一定會想辦法逐步解決。對統籌賬戶部分,機關和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由財政補貼,雖然還這筆舊賬是巨大的財政負擔,但相對會好一些,而對於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這個窟窿怎麼填?此外,個人賬戶更是個大難題,「你讓一位工作30年的公務員,補齊過去30年的養老金個人賬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只能是視同繳納,由財政補貼全部或者大部。」

張開雲說,從社保運作的基本原理來看,個人補繳個人賬戶,也是應該的。「我現在最不擔心的是全額撥款機關事業單位,我最擔心的是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假如這些單位沒有錢,誰來保障這些單位的職工養老待遇?」
「不過,國家顯然考慮到公務員養老金待遇落差,這次特別提出要建立職業年金。」張開雲說,要同步建立職業年金,可見推廣之迅速、急切,「可以預見,公務員以後退休金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從社保局領取的養老金,另一部分是職業年金,最終領取的養老金不會很低。」
記者了解到,所謂職業年金,是指公職人員的補充養老保險,這部分由其所在的機關或事業單位繳納。職業年金是職工工資的延期支付,這種延期支付的目的是為未來的退休養老做准備,以避免基本養老保險不足時所帶來的生活水平的下降。
職業年金與企業年金性質相同,當年因企業退休金低,國家鼓勵企業建立企業年金。不過,企業年金不是強制性的,完全靠企業自願繳納,也沒有固定的標准和比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給職工繳納年金的企業非常少,一般的企業不具備這樣的財力,又沒有強制措施。
「我個人認為,大家不要對這個養老金並軌抱太大希望,從制度上並軌了,不一定能從結果上並軌。並軌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退休金未必會變少,企業人員跟他們的退休金差距不一定能縮小。」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認為,建立職業年金後,如果所在單位是全額撥款單位,職業年金由財政全額補貼,這是有保障的。「因此,並軌後,公務員的職業年金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養老金的減少。」(尹安學)
權威人士談養老金「並軌」
關於公務員工資
西南政法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教授熊暉:在全面實現養老並軌之前,公務員工資可能實現普漲。但是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主要是為了覆蓋社保支出部分。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實施養老「並軌」並不意味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必然上漲,但卻是調整工資制度的好機會。國家應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即適當增加一次工資,以消減改革初期帶來的陣痛,促使制度平穩轉型。
關於職業年金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陳步雷:這是為了減少改革阻力,旨在給出預期,給總數接近4000萬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吃下「定心丸」。建立職業年金就是為了補充待遇降低的部分,因此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待遇不會出現明顯下降。
鄭功成: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基本養老金那部分肯定會減少,但加上職業年金,總體待遇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關於職業年金來源
熊暉:養老保險目前個人繳費是小頭,基金支付和財政補助才是養老金構成的大頭,而國家應該在制度轉軌期間承擔這部分轉製成本,建立起職業年金最為關鍵,這部分應該會由財政資金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雙重投入。
鄭功成:這次改革的關鍵是如何建立穩妥的「中人」過渡辦法,讓老人和新人之外的「中人」養老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同時也應當解決好機關事業單位中編制內外員工的現實權益差距問題。
陳步雷:對於「中人」,應該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和強制性職業年金雙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也就是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籌資模式,按60%的替代率(養老金與在崗工資之比)進行制度設計;同時,建立強制性的職業年金制度,職業年金的替代率以現有待遇不降低為要求,大致按照替代率的20%至30%進行設計。
養老金制度發展歷程
2014年
機關和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金「並軌」方案通過
1997年
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明確了企業和個人分別應當承擔的養老金繳費比例
1991年
出台了《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
1986年
《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發布,邁出了建立社保制度的第一步
1982年
《關於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的決定》出台。公職人員和職工的養老金開始分離,「雙軌制」逐漸歸來
1958年
《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出台,工人和公職人員的養老標准統一,「雙軌制」暫時退出歷史舞台

㈢ 事業單位中人有企業經歷,並軌後養老金如何計算

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現在實行的是過渡期辦法,採用新老退休辦法結合,逐步過渡到按照養老保險計算退休金,早已經實行了,能領取多少。

根據本人2014年9月底之前的工資職務工齡等計算,2014年10月之後按照繳納養老保險計算,也就是相結合的辦法,每個人是不一樣的,過渡辦法不會減少領取的退休金,更不會夭折。

(3)並軌後養老金替代率擴展閱讀:

差異原因:

計發基礎不同造成的差異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的職務工資加級別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薪級工資;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技術等級工資。

計發比例則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工作年限越長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由此可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最低退休金替代率都有80-90%。

㈣ 養老金並軌方案通過 公務員養老金會減少嗎

因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起步晚,待遇水平仍不高;因為各地財政承受能力和基金結余分布不均,且統籌層次仍偏低,社會保障互濟功能施展不夠,導致地區之間待遇差別較大;因為機關事業單位仍實行單位退休養老軌制,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軌制「雙軌」運行,待遇差距矛盾凸起,社會反響強烈。
改革以後,會設定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對於改革前已經參加工作的,改革後才退休的這部分人,會給他過渡性的養老金,根據他們繳費長短,對比新老辦法的待遇差,然後通過必要的一些養老金方式彌補這個待遇差,使得改革以後,在過渡期內退休,將來領取的養老金和過去相比,基本上可以確保待遇不下降。
再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實行年金制度,作為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也會增加退休人員的收入,因此,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不會降低退休養老金。

㈤ 新政策之後,公務員的養老金會發生什麼變化

公務員養老保險與企業養老保險並軌

養老金「並軌」主要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

養老金「並軌」後,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且個人的繳費多少與繳費工資基數相關,但對於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確定,各地的規定卻不相同。為了降低養老金「並軌」難度,保障改革順利進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也同步進行了調整。

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方案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相差懸殊,即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可拿到在職工資的80%至90%,而企業職工退休後只能領到在職工資的40%至60%。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起企業年金之後,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也會與機關事業單位的看齊。改革後,無論從體繫上、模式上還是繳費公式上,兩大板塊的養老保險制度都將是一致的。

2016年公務員養老保險退休工資改革雙軌制改革最新消息

根據人社部消息,養老金並軌方案改革工作,仍然沒有實質性進展。退休雙軌制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社會不公的現象,企業退休人員與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差距較大,這在社會上引起諸多不滿。如今,國家已下定決心促進養老金並軌。

養老金並軌已成為大勢所趨,不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有職業年金作為補充,所以退休雙軌制改革最新消息里各方推測,公務員退休後工資可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肯定不會太大。目前改革還有一大問題,機關事業單位不屬於盈利性機構,需要機關事業單位承擔的養老金尚不知如何籌措。可見養老金並軌並不容易,仍有很多難啃的骨頭,希望配套改革政策盡快出台,以促進養老金並軌方案的順利完成。

㈥ 養老金並軌,所有人的養老金會按照統一標准發放嗎

合並養老金後,原則上,所有人的養老金計算方法是相同的,但仍然存在差異。對於在事業單位內退休的老年人,即2014年10月1日之前退休的老年人,適用上述方法。對於政府機構中的退休人員,過渡期為10年,這是新舊方法之間的比較。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退休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余額由退休年齡決定的月數。

實際上,個人帳戶的余額根據每月付款基數劃分為8%。付款基數越高,將分配更多的余額。

個人賬戶的會計率在全國范圍內是統一的,自2016年以來,已經有全國統一的公告,目前每年在7%至8%之間。

個人帳戶的月數是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聯合部發布的每月退休數計算的。 50年是195個月,55年是170個月,60年是139個月。

㈦ 養老金替代率的遵循原則

我國未來養老金替代率調節的總體目標應當是首先保障城鎮退休人員和農村老人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同時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在財政合理承受的范圍內,適當提高養老金替代率的標准,讓退休人員和在職人員共享發展成果;逐步縮小養老金水平的階層性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據此,未來我國調節養老金替代率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用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機制,保障因年齡原因離開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領域的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是養老保險的根本宗旨和功能。因此,保障老年人口基本生活的需要,是確定養老金替代率的「第一原則」。如同確定「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一樣,何為「老年人口基本生活需要」,須經一套科學而繁雜的方法統計和計算後才能得出,實際上既難以做到又沒有必要。各國可操作的辦法則是根據一定的理念,以保障基本生活為基礎,綜合考慮人口年齡結構、工資物價水平、經濟發展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得出大體可以為經驗所接受的替代率。
根據相關資料,國際勞工組織1952年《社會保障(最低標准)公約》規定,養老金替代率至少要達到40%,而我國設計的(企業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水平是60%左右(胡曉義,2002)。我們的理解是,這是指企業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相當於上年城鎮企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性收入的60%左右。由於各地工資收入差距很大,可以進一步理解為這是指企業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相當於上年所在城鎮企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性收入的60%左右。還需指出的是,這里是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平均水平,而由於企業和個人的原因,同一城鎮相同工齡退休的職工其實際領取的養老金也可能是有差距的,例如當平均替代率為60%的時候,一部分退休人員養老金實際替代率會達到70%或更高,而另一部分退休人員養老金實際替代率將儀有50%或更低。應當對「目標替代率」作這樣准確的理解。
替代率為「60%左右」,可以成為現階段(例如「十二五」期間)能夠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標准。從理論上說,一個標準的城鎮三口之家,夫妻二人就業加一個未成年子女,人均生活費為所在城鎮平均工資性收入的66.7%。而老年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相比,已經不需要撫養未成年子女,不需要支出子女的教育費用,一般也不需要購置房產和大件消費品,不需要較多地儲蓄,養老金水平達到在職人員收入的60%左右,應能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與此同時,國家應當完善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盡可能減少因疾病對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倡和鼓勵老人的儲蓄、財產養老,子女的孝心、反哺養老,發展地方政府的老年福利,多管齊下,可以使退休人員的生活達到適當的水平。
如果將「60%左右」作為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養老金替代率,國家就應當把這一標准作為一條「紅線」。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養老金發放調查和統計制度,持續監測養老金水平的變化,當養老金實際替代率低於這一標准時,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調節,確保全體退休人員平均的養老金替代率不低於60%左右。對於部分因企業和個人原因養老金水平過低的退休人員,應當通過提高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予以補助。 在養老金替代率調節的層面,堅持「共享發展成果」的原則,就是指在國民收入增長、財政收入增加和職工工資提高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積極而又穩妥地提高養老金替代率,不僅有效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而且能夠使大多數老年人口過上質量較高、有尊嚴的生活。
逐步提高養老金替代率,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主要理念和方向。老年人口在退休前為今天的國家建設做出了一生的貢獻,為明天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當他們因年齡原因退出初次分配領域後,和仍然處於勞動年齡階段的社會成員相比,便成為相對弱勢的群體。如果國家通過逐步提高養老金替代率,使他們得以過上質量較高、有尊嚴的生活,共享發展成果,就必將光大中華民族「孝道」傳統,提高社會的和諧度,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在一個有著數億老年人口的國家,普遍提高養老金水平,對於擴大內需,發展老年服務產業,增加就業也具有顯而易見的戰略意義。
積極而又穩妥地提高養老金替代率,要制定科學的長期規劃。我國已經確立了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據此我們認為,應當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爭取到21世紀中葉將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從現在的60%左右提高到70%以上,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應將長期目標進行分解,每隔3~5年提高一次。提高養老金替代率以提高基礎養老金的方式進行,保持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差距,兼顧效率和公平。 我國已經建立起由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機關退休制度、事業單位退休制度和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組成的全民養老保險體系。在養老保險問題上,實現社會公平,首先要縮小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不合理的過於懸殊的養老金差距,同時逐步有效地提高農村養老保險的水平。
我國現階段城鎮三種不同的養老保險和退休制度並存,是由復雜的歷史原因造成的,它是改革還不徹底的階段性的現象。一個公平的養老保險制度應當是,不論社會成員退休前從事何種職業,其領取報酬的方式和數額有多大的不同,退休後都應當納入相同的養老保險體系,而不應當由於制度、政策的不同造成養老金替代率的階層性差距。因此應當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並軌,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想辦法」的政策。對已經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將其全部退休金劃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塊,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標准與辦法和企業一致,並且和企業退休人員一道,參加國家實施的基礎養老金的調整,其「個人賬戶養老金」則和企業退休人員一樣保持不變。用這樣的思路,在保持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基本穩定的同時,逐步縮小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最終達到全社會養老金替代率平均為70%~75%的目標。

㈧ 2020年中央高層為什麼不解決養老金並軌問題

我國有兩套並行的來養老自金體系,一套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個人無需繳納社保,由財政統一支付養老金;另一套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單位和職工本人按照一定的工資比例來繳納,這樣的比例在不斷提高。由此帶來的是,同樣是退休,因為企業與事業的「身份」差異,退休工資會相差不少。公務員的養老金高於普通職工不新鮮,在許多西方國家也如此。美國的平均養老金替代率51%,公務員也在70%到80%左右。但公務員不是吃白食,在職時同樣要繳納養老保險。美國公務員的養老保險,三分之一由企業和個人繳納,三分之一由政府補助,三分之一靠投資收益。盡早實行養老「並軌」,不僅僅事關社會公平,而且也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2019年全國公務員及參公管理單位工作人員總規模已接近一千萬。今後,公務員退休後所需要的養老金是一個不菲的數目,屆時如何化解,恐怕無法迴避。「養老金雙軌制」問題正在解決進程中。

㈨ 養老金並軌後企業養老金替代率是多少

這個沒變

㈩ 養老金替代率的媒體評論

國經濟網網友賈文和發表觀點:「雙軌制」改革是關鍵
社會各界圍繞養老的話題不斷增多。先有媒體報道多個省市養老金入不敷出,後有勞動力人口首次下降、人口紅利是否消失的討論,2013年9月,清華大學提出的「從2015年開始實施有步驟的延遲退休計劃」則引來網友的無數「板磚」。9月10日又有一則新消息闖入公眾的視野: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測算,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低於國際警戒線(55%)。
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工資占收入比。它不僅關繫到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且同整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密切相關。作為整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關鍵點,替代率水平是否合理,反映的是整個制度的安排和政策取向。無疑,我國養老金替代率低於警戒線的現實督促「養老問題」必須要找到解決辦法。
養老金入市也好,延遲退休也罷,個中原因很多且利益復雜。看似一團亂麻,因而我們需要抽絲剝繭,其中現行的養老金「雙軌制」就是這個「線頭」。打破養老金「雙軌制」具有扎實的民意基礎和強烈的現實需求,2013年初,國家再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實現了養老金「九連增」。盡管國家年年為企業退休職工提高養老金,但相較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養老金差距懸殊問題依然突出。
應當承認,正如在職人員的薪資水平不可能完全等同一樣,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別。但養老金「雙軌制」則是一種制度不公,是在不同社會人群之間形成一道人為的「鴻溝」。這不僅加劇了企業退休人員的不公平感,也不利於形成社會合力,以應對「老齡潮」帶來的養老問題。
養老金「並軌」就是要改革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碎片化」,建立一體化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雖然這會面臨群體間的利益協調很難、事業單位人員擔心待遇會降低、新舊制度銜接不容易、體制性障礙導致難以一碗水端平等問題,但改革的著力點就在於打破這種固化利益群體的限制,破除「權力自肥」機制,沒有「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都將一往無前」的勇氣是不可能實現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兩千多年以來的社會心理傾向一直存在。在國人的理想還是停留在獲取財富的結果上(均富),而不是關注於機會和權利的平等上的背景下,養老金「並軌」符合當下大多數人的共識。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很可能達到12700美元,按照聯合國或世界銀行的指標,將是高收入國家。

閱讀全文

與並軌後養老金替代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弱勢群體怎麼養老 瀏覽:976
老年人早上就打盹是什麼原因 瀏覽:970
中級養生是做什麼 瀏覽:249
幼兒園關於孝順父母的兒童故事100字 瀏覽:179
體檢胸片查什麼 瀏覽:981
老人吃飯忘錢怎麼做 瀏覽:191
老年人有時嘴角小動作 瀏覽:341
道教養生怎麼理解 瀏覽:469
信宜市養老院 瀏覽:415
單眼視力障礙紹興在哪裡可以體檢 瀏覽:37
中醫對老年人血脈不通症狀 瀏覽:349
養老公寓和住宅產權有什麼區別 瀏覽:821
老年人晚上喝牛奶好嗎 瀏覽:329
一般養生食材的比例是多少 瀏覽:857
潮安退休養老金調整怎麼算 瀏覽:857
沈陽市瀋河區養老保險 瀏覽:470
女人自製養生茶有哪些 瀏覽:514
為什麼自己交養老統籌 瀏覽:762
行政法70歲 瀏覽:507
什麼是精神情志養生康復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