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金空賬形成的原因

養老金空賬形成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1-11-06 17:31:59

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正常啊,財政會填補上的。虧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可以說存在,也可以說不存在。
存在的說法,有以下理由:
一、國家開展社會保險個人繳費(1995年)之前的所有退休職工,全部由社會保險無償支付待遇。以我縣為例,14000名退休職工中,有4000人就是從來沒有繳費,一直在領取待遇。一年就是6000萬元。
二、國家開展社會保險個人繳費之後退休的職工,在1995年之前的工齡視同為繳費年限,並按規定核定了待遇。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的錢,也是社保在無償支付,今年我縣退休人員,如果是1980年參加工作的,那麼退休待遇約為1000-1200元左右,其中視繳繳費部分為700元左右。這部分人員一年這一塊需要支付6000萬元以上。
三、其它原因。比如社保的實際利息要低於記賬利息等。

⑵ 養老金空賬4.7萬億原因是什麼

5.5%,這是近日人社部公布的養老金上漲幅度。更加令人關注的一個消息是:養老金支出亮「黃燈」,個人賬戶「空賬」4.7萬億。

客觀的說,在老齡化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實現養老金連續上漲並不容易。不過,幫主同樣留意到,養老金漲幅已經是連續兩年下調——2016年,養老金漲幅下降至6.5%,但此前,我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曾實現了11年連續以10%左右的幅度上漲。

而個人賬戶「空賬」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如果不動用年輕人個人賬戶里的錢,現在的養老金就無法做到收支平衡。我們這些工作的年輕人每月交的養老金並沒有進入我們的個人賬戶,而是用於支付這一代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空賬」額4.7萬億。

養老保險空賬運行是現在上班的工人造成的嗎

養老抄保險空賬運行的主要原因襲是國家是1995年才恢復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從而導致之前參加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和退休人員養老金需要由現有參保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去支付(國家財政當時並沒有劃轉國有資產給社會保險基金)導致的。

⑷ 急急急!!!我國養老基金「空帳」形成的原因和解決的基本思路

養老保險的基金缺口是體制運行的最大難關,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
1.人口老齡化。據統計,200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3億,占總人口的10.2%。10%是老齡化社會的臨界點,也就是說我國已進入老齡型國家的行列。由於1950—1958年、1962—1970年以及1985年以後3次生育高峰,加上計劃生育政策、不斷預期的人口壽命延長、撫養孩子的成本增加等因素,使我國面臨著比西方國家更為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另外,我國現有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以3%的速度增加,這意味著我國每年凈增380多萬60歲以上的老年人,50多萬80歲以上的老年人。預計到2025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占總人口的33% ,到2040年將佔45%,而以此相對應的勞動力隊伍的規模將開始下降,1995年65歲(含65歲)以上的退休人數與職工比為1:10,預計2050年將下降為1:5。這種人口走勢預示著我國勞動者的數量將相對下降,社會保險繳納水平也會隨之下降,養老保險基金積累將相對縮小。
2.退休年齡低。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建立的企業職工退休制度,對退休年齡有明確規定,1958年和1978年曾兩次修改。1991年6月國務院頒布《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對原職工退休年齡規定給予延續,即男職工滿60周歲,女職工滿50周歲,女幹部滿55周歲。提前退休的規定:男職工滿50周歲,女職工滿45周歲,因疾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提前退休即病退;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有毒有害工種(即特殊工種)的工作,男職工滿55周歲,女職工滿45周歲,可提前退休。
世界各國退休年齡不盡相同。全世界165個國家對退休年齡做了具體規定,男女退休年齡相同的多於男女退休年齡不同的國家(相同98國,佔59 4% ;不同67國,佔40.6%)。男性平均退休年齡高於女性。1999年,全世界165個國家平均退休年齡,男性為60.5歲,女性為58.6歲;凡男女退休年齡有差距,都是男性高於女性;男性一般比女性高3~5年;最高退休年齡(享受養老金年齡)男女都是67歲(丹麥、冰島和挪威),男女最低退休年齡(享受養老金年齡)為5O歲(史瓦濟蘭、尚比亞、科威特等);我國退休年齡男性6O歲,女性5O至55歲。
其中,男性「工人」與女性「工人」退休年齡差距為1O年,是世界上兩性退休年齡差距最大的國家。我國男性低於世界平均退休年齡0.5歲,女性低於世界平均退休年齡8.6歲。因此,我國應在普遍提高退休年齡的同時,縮小男女之間的差距。
3.覆蓋面狹窄。在我國,養老保險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全覆蓋。社會保險的公平原則要求將全體國民都納入社會安全網,但在我國真正能享受到社會保障的人只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有企業和城鎮大集體企業職工,而這部分人員只佔社會成員的一小部分。據調查,各地國有、集體企業使用的本地籍農村勞動力、外來勞動力,特別是建制鎮以上辦理工商注冊登記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及其職工、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僱工、城鎮自由職業者,並未全部納入養老保險覆蓋范圍。
另外,一些國有、集體企業參保人數大幅度下降。隨著企業改制力度的加大,近年來,各地中斷繳費的職工急劇上升。據勞動保障部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2001年6月 ,全國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比上年年底減少25萬人,降幅為0.28% ,參保繳費人數減少155萬人,降幅為1.45% ,而我國同期計增離退休人員79萬人,多支出養老金105億。
4.基金投資運營管理水平不高,方式單一,難以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為了加強對基金的管理,國務院明文規定,目前養老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除預留相當於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債和存入專戶,嚴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這種嚴格的投資政策造成了基金的低收益率,而實際收益率低是基金收支失衡的主要因素。
在我國現行的部分基金積累制的籌資機制下,基金收益率只有超過通貨膨脹率和工資增長率,才能保證其未來的抗風險能力。投資政策的限制使基金只能用於購買國債或存入銀行。由於2O世紀8O年代以來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基金的實際收益率自1992年之後一直為負數。事實表明,養老基金存在貶值『口』題,這必然會使基金的保值增值難以實現,最終導致養老保險基金的長、短期收支失衡。
5 實際繳費率低。在我國,工資總額遠遠小於實際的勞動收__入,同時基金征繳率明顯偏低,基金收入大打折扣。與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作為社會保險費基石的工資總額在我國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勞動收入非工資化、非貨幣化程度高,工資總額大大少於勞動收入;第二,社會保險制度核定的繳費工資額小於工資總額。我國的勞動收入由實物收入和貨幣收入組成。貨幣收入又包括政府統計口徑的工資總額和非工資收入。雖然政府規定工資總額由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收入組成,但企業會以種種名義發放不統計在「工資總額」內的收入,形成一部分非工資收入。這樣,社會保險機構核定的繳費工資總額遠遠小於統計口徑的工資總額。
6.轉製成本的客觀存在。過渡時期的社會政策存在轉製成本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影響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養老保險從「現收現付」轉為「統賬結合」是養老保險制度的一項根本性的制度變革,在轉制過程中,必然會有相關的轉製成本出現,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隱性負債補償問題。在原有的現收現付模式下,當期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支付當期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而當期職工的養老金則由下一代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支付。這種代際轉移支付使現收現付制能一直延續下去,任何一代人的養老金總有明確的支付主體。但在「統賬結合」的制度實行後,當期職工的繳費只負責自身的養老金積累,既不需要承擔為上代人養老的義務,也不依賴下一代人為自己養老,代際之間的轉移微乎其微。但那些已退休職工和在實施個人賬戶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也就是所謂的「老人」和「中人」,由於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養老金積累,而是通過現收現付制對上一代退休職工做出了自己的養老貢獻。在制度轉變後,這部分人的養老費支付自然失去了資金來源,這就是在轉制過程中必須面對並且應予以補償的一種「隱性負債」。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轉製成本的規模,不同的研究者估算的結果不一樣。世界銀行測算約為5萬億元,我國勞動部門測算為2~3萬億元。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林雙林通過研究認為,1996年我國的退休金債務應該在30512~4576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4%~60%。武漢大學的李珍以1993年為例,從當年退休規模、當年退休人口平均生命余數、「中人」在舊制度下形成的退休金權益規模等靜態因素人手,估算出基於狹義和廣義退休金的靜態總規模分別為1993年GDP的40%和60%。可見,無論是哪一種測算結果,其轉製成本部是巨大的。

⑸ 關於養老金空賬的問題,誰幫我解讀下

意思是來:我國從90年代初才普遍自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在這之前,人們在企業里工作,但是單位和個人不繳費,不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退休金由企業發放,這些人後來轉由社保基金支付養老金,包括歷年增資。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之後到年齡退休的人,不少人在制度建立之前的勞動事實存在,因此這段工齡經過社保部門認定,視同繳費年限(養老金增資時有用),退休時社保部門要多發一塊養老金給他(即過渡性養老金)。而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之後參加工作的人,就不講什麼工齡了,而是看繳費年限,交一個月的社保費算一個月的繳費年限。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簡單來說,在職人員繳納的社保費用來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退休費,導致我國的個人賬戶沒有做實。另外,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大部分用來存銀行和買國債,跑不贏CPI,因此貶值比較厲害。

⑹ 我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所謂養老金的空帳問題或者是缺口的問題,指的現在對應到每個個人賬戶的錢沒有做實,有很多賬戶雖然應該有這么多錢,實際上是空的,是因為我國現在實際養老金的運行模式是一種統賬結合的方式。
(一)空賬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現規模
1.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空賬」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1993年,在全國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相關代表提出,中國要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賬戶制度由此確立。然而已退休的職工(即所謂的「老人」)和在實施個人賬戶制度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即所謂的「中人」),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並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但養老金需要支付。
因為我國自1997年開始就一直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財務管理制度,也就是說將兩個賬戶混合管理,所以,這就給個人賬戶資金向社會統籌賬戶轉移提供了機會和可能。為了解決已退休職工(即所謂的「老人」)的養老金支付問題,社會保障機構就利用「混賬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中的資金,長期以來,由於不斷地透支個人賬戶來填補社會統籌資金的不足,於是就導致了個人賬戶的空賬。
2.現個人賬戶「空賬」的規模
近幾年來,我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在急劇擴大,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和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的報告指出,在未來50年裡,城鎮在職職工與退休職工的撫養比將由3.65:1提高到1.87:1;社會統籌基金總缺口將達到1.8萬億,平均717億。個人賬戶空賬的空前大的規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埋下了很多隱患。
(二)個人賬戶「空賬」埋下的隱患
個人賬戶「空賬」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積累制的轉變,並將養老金的支付風險轉移到了後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降低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
首先,個人賬戶的「空賬」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完全積累制的轉變。這種轉變勢必會影響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完全積累制的實現,最終只能使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停留在表面,無法發揮根本性的作用。
其次,個人賬戶「空賬」問題使得養老金支付風險被留給了下一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個人賬戶的無積累——「空賬」問題就是將養老金支付風險轉移給了後代,風險的轉移使得人們的繳費意識降低,由此各種顯性、隱性逃費的現象就會出現,而逃費又會引起低征繳率和高繳費率的惡性循環,影響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同時造成基金收入小於基金給付需求的狀況,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也增加了基金增值的壓力,使得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得到影響。

⑺ 中國養老金虧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大約2億人,沒有繳費,直接領取養老金。
並且隨著年輕人逐漸減少,繳費人群以後會減少。
短期內社保空賬的對策:2017-11-18國務院出台政策,央企等國企劃轉10%的股權給社保基金,增強社保基金實力。
(參照:2016年,102家央企利潤總額1.2萬億元,10%就有1200億元。)
建議採取更多措施,比如,公務員人數和行政支出每年遞減2%,財政稅收每年劃撥社保基金遞增2%等,進一步提高社保實力。

閱讀全文

與養老金空賬形成的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多少歲算是長壽老年人 瀏覽:991
村級九九重陽節申請資金報告 瀏覽:44
溧水老年大學手風琴 瀏覽:229
養生會所所謂男性保養是做什麼 瀏覽:464
70歲老人子宮脫出 瀏覽:770
父母過戶房產給子女需多少錢 瀏覽:861
入職體檢心率高應進一步檢查什麼 瀏覽:291
重慶長壽宴哪裡好吃 瀏覽:558
關中老人都有什麼書 瀏覽:258
銀川市養老金在什麼地方交 瀏覽:969
2017年還增加退休金嗎 瀏覽:458
機器人如何運用與關愛老人 瀏覽:545
養生粥禮盒多少錢 瀏覽:332
70歲老大爺跳鬼步舞 瀏覽:585
老年人弱勢群體怎麼養老 瀏覽:976
老年人早上就打盹是什麼原因 瀏覽:970
中級養生是做什麼 瀏覽:249
幼兒園關於孝順父母的兒童故事100字 瀏覽:179
體檢胸片查什麼 瀏覽:981
老人吃飯忘錢怎麼做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