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金標准
養老保險標准指的是一個標准化的規范,明確規定了養老保險的繳費數內額的計算方法、容繳費比例等。
養老保險繳費數額計算方法:
(一)企業繳費額=核定的企業職工工資總額×20%;職工個人繳費額=核定繳費基數×8%(目前為8%)=職工工資總額×60%~300%×8%。
(二)個體勞動者(包括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繳費額=核定繳費基數×18%。
繳費比例分作以企業參保和以個體勞動者參保兩類:
(一)各類企業按職工繳費工資總額的20%繳費,職工按個人繳費基數的7%繳費(2003年為7%,兩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最終到8%)。職工應繳部分由企業代扣代繳。
(二)個體勞動者包括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按繳費基數的18%繳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根據社保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社保費補繳、躉繳政策的繳費人,可向社保部門申請辦理補繳、躉繳手續。
繳費單位(人)申請辦理補繳躉繳業務的,先到主管社保部門辦理補繳、躉繳相關手續,繳費單位(人)在社保部門成功辦理相關業務後,在5個工作日後憑社保部門出具的補繳通知書到主管稅務機關進行繳費。
『貳』 退休後養老保險按什麼標准發放
按國家規定養老金計算公式,根據本人累計繳費年限、每年繳費基數、每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退休年齡等計算。
『叄』 養老保險賠償的標准
累計繳納養老保險15年以上,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1、按月領取按規定計發的基本養老金,直至死亡。
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2、死亡待遇。(1)喪葬費(2)一次性撫恤費(3)符合供養條件的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按月發放,直至供養直系親屬死亡。
注意:養老保險應盡量連續繳納,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凡企業或被保險人間斷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按有關規定不繳費的人員除外),被保險人符合國家規定的養老條件,計算基本養老金時,其基礎性養老金的計算基數,按累計間斷的繳費時間逐年前推至相應年度上一年的本市職工平均工資計算(累計間斷的繳費時間,按每滿12個月為一個間斷繳費年度計算,不滿12個月不計算)。
『肆』 我的養老保險基數是4000,退休後大概能拿多少
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 一般來說,職工繳費工資如果高於所在省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00%的,以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職工繳費工資低於工資所在省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40%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40%作為繳費基數。 養老保險申請條件 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如今,中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女年滿55周歲;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A+B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養老保險的作用 1、 養老保險是被保險人強迫自己定期儲蓄的一種最佳投資方法,可促使人們養成儲蓄的美德。 2、 子女教育金籌措子女的教育費用、規劃子女的未來生活,提供一筆保證金。 3、退休生活費用充足的養老金保障自己安度晚年,這不僅僅保證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更保障自己老年時的生命尊嚴,為晚年過上豐裕生活提供一筆保障金。
『伍』 企業養老保險退休政策標准
基本養老金調整分為普調和特調。普調根據繳費年限長短對符合養老金調整范圍的退休人員普遍增加一定數額的養老金。特調在普調的基礎上,對需要政策傾斜的特殊群體再進行一定幅度的調整。
普調辦法和標准1、凡符合2009年基本養老金調整范圍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在2008年末基本養老金的基礎上增發95元。
2、退休人員按上述標准普調後,對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從第16年起,每滿1年增發5元的基本養老金。繳費年限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繳費年限是指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累計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下同?。
特調對象和標准
特調是在普調的基礎上,對2008年12月31日前已經辦理退休手續,且具有高級職稱和退休早、基本養老金相對偏低的退休人員,從2009年1月1日起,再按以下標准適當增加基本養老金:
1、退休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相當於副教授以上,含高級技師)的人員,每人每月再增發80元。
2、向退休早、基本養老金相對偏低的高齡退休人員傾斜,建立高齡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傾斜機制。截至2008年12月31日,退休人員年滿70至79周歲的,每人每月另再增發20元;年滿80周歲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另再增發30元。對2009年1月1日以後年滿70周歲的,從年滿70周歲之月起,每人每月按60元的標准增加養老金;對2009年1月1日以後年滿80周歲的,從年滿80周歲之月起,每人每月按95元的標准增發養老金。
3、對1953年底以前參加工作的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滿30年的,每人每月另增發75元;繳費年限不滿30年的,每人每月另增發55元。
4、對1956年底以前參加工作的原工商業者,繳費年限滿30年的,每人每月另增發45元;繳費年限不滿30年的,每人每月另增發35元。
5、企業退休人員中原軍隊轉業幹部基本養老金調整後,其養老金月水平達不到自治區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可按平均水平計發。
同時符合上述1、2、3、4、5項條件(3、4項交叉者除外)的企業退休人員,可同時增加養老金。所以你那個是正常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養老保險領取標准
被保險人只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已辦理相關手續;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准後的次月起,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及喪葬補助費等。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被保險人按不同繳費比例共同繳納。以北京市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例:企業每月按照繳費總基數的19%繳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8%繳納。
(6)退休養老保險標准擴展閱讀:
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如今,中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女年滿55周歲;
4、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5、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6、以上兩項A+B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分類如下:
1、儲金型養老保險。儲金型養老保險制度在一批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實行,以新加坡、智利等國家為代表,強調自我保障的原則,實行完全積累的基金模式,建立了不同類型的個人養老保險賬戶或「公積金」賬戶。
2、國家型養老保險。國家型養老保險制度曾經在大多數計劃經濟國家實行,以前蘇聯、東歐國家為代表。按照「國家統包」的原則,由用人單位繳費,國家統一組織實施,工人參與管理,待遇標准統一,保障水平較高。
3、傳統型養老保險。傳統型養老保險以美、德、法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代表,貫徹「選擇性」原則,即並不覆蓋全體國民,而是選擇一部分社會成員參加,強調待遇與工資收入及繳費(稅)相關聯,因此也可稱為「收入關聯型養老保險」。
4、福利型養老保險。福利型養老保險以英、澳、加、日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代表,貫徹「普惠制」原則,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全體國民,強調國民皆有年金,因此稱為「福利型」或「普惠制」養老保險。
5、混合型養老保險。原來實行福利型養老保險的國家,如今大多已經或正在向一種混合型制度轉軌。即福利型養老保險與「收入關聯型養老保險」同時並存,共同構成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英國與加拿大就是這種。
『柒』 養老保險按什麼標准發放
各地情況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從2006年1月起執行。因比較專業,你的慢慢學,才會計算。以下是計算方法,你自己測算吧!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均按本意見計發基本養老金。二、「統賬結合」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見附件)執行。三、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設立3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按照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高於原辦法的,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按新辦法計算。過渡期滿後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