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老保險「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怎麼算
1,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指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人員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稱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它是由參保人每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地上年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得出繳費當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如此每年計算一次,到退休時,把每年的繳費工資指數相加,然後再除以實際繳費年限得出的。
2,例如:根據上述公式,全省2013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實際個人繳費基數為2000元,全省2014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500元,實際個人繳費基數為2200元,則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2000/4000)+(2200/4500)】/2。
3,你理解有誤,計算也不準確。2000元為繳費基數:2000x0.3=600元,繳費就是600元。如果當地最低繳費基數低於2000元,你就繳納600元,如果高於2000元比如2500元,2500元的繳費就是750元。 這個最低繳費基數就是繳費比例60%,換算成繳費指數就是0.6。
人社部規定社保繳費不能低於當地繳費基數的60%,不得高於300%。也就是你說的0.6、3
(1)雲南省養老金繳費指數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
是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為指標的,通過再分配手段或者儲蓄方式建立保險基金,支付老年人生活費用。它的實施具有以下作用:
有利保證勞動力再生產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的制度,有利於勞動力群體的正常代際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長勞動力順利就業,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有利於社會的安全穩定
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養老保險保障了老年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等於保障了社會相當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對於在職勞動者而言,參加養老保險,意味著對將來年老後的生活有了預期,免除了後顧之憂,從社會心態來說,人們多了些穩定、少了些浮躁,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
各國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這無疑能夠產生一種激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此外,由於養老保險涉及面廣,參與人數眾多,其運作中能夠籌集到大量的養老保險金,能為資本市場提供巨大的資金來源,尤其是實行基金制的養老保險模式,
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積累以數十年計算,使得養老保險基金規模更大,為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通過對規模資金的運營和利用,有利於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
在中國,90年代之前,企業職工實行的是單一的養老保險制度。199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
2. 雲南省企業實際繳費24年,養老金個人賬戶22萬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大約是多少
24年賬戶余額22萬元,以其中4萬元是歷年本金產生的利息來計算,18/24=0.75,即年繳費7500元,推算年繳費基數=7500/0.08=93750元,則月繳費基數=93750/12=7812.5
3. 2019年雲南省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保險小編幫您皮改褲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各地繳納基數不一樣,所以無法計算你的繳費數額,但繳費比例是燃簡一樣的,個人承擔繳費基數的11%,單位承擔繳費殲隱基數的28左右。
4. 雲南省各地區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不是一樣的
養老保險屬於省級統籌,本省內政策一致,但是養老保險包含了職工養老保專險、靈活就業人員養老屬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情況,其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當事人上一年度月均收入結合當地本年度上下限確定,每個人收入不一樣,其繳費基數就有可能存在差別。其餘兩項是當事人在當地社保當年度限定范圍內自由選擇。
5. 養老金的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到底是什麼
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最低下限為0.6,最高上限為3。
例如:根據上述公式,全省2013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實際個人繳費基數為2000元,全省2014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500元,實際個人繳費基數為2200元,則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2000/4000)+(2200/4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