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稅延型養老保險和一般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
1、內涵不同
所謂稅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可略微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並鼓勵個人參與商業保險、提高將來的養老質量。
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2、性質不同
稅延型養老保險是商保,對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予以稅收優惠,有利於滿足居民多層次的養老需求,亦將大大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步伐。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3、額度不同
採取"稅基遞延"型模式,同等收入情況下,越早購買稅延型養老保險產品,未來可省稅額越高;同等時間開始購買產品的情況下,收入越高,未來可省稅額也越高。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
Ⅱ 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有什麼好處
工薪階層受益頗來多:個人稅收遞延型源養老保險被稱作是免個稅的養老險,事實上並非完全免稅,只是對投保人有一定的稅收優惠。通俗來說,這個延期繳納稅過程指的是,只要個人在稅前有一定額度的,可以先免交稅,待退休領養老金的時候來繳納一定額度的稅收。
根據《通知》,在試點地區,對於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稅前扣除限額按照每月工資薪金、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扣除;對於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等,稅前扣除限額按照不超過當年應稅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確定。待個人達到規定條件時開始領取商業養老金收入時,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計入「其他所得」項目。
從事財務工作的黃小姐向記者表示:「養老保險費從稅前工資中扣除,也就是當期應稅工資與應交個人所得稅隨之降低,這部分稅的延遲繳納的時間成為增值的空間。」她認為,國家推出稅延養老金,是鼓勵老百姓養成良好的儲備養老金的習慣,為未來的養老生活早做准備。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資訊與產品可以進入:平安保險,這里有豐富的保險資訊與優質的保險產品。
Ⅲ 什麼是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商業養老年金保險,回主要面向繳答納個人所得稅的社會公眾,公眾投保該商業養老年金保險,繳納的保險費允許稅前列支,養老金積累階段免稅,領取養老金時再相應繳納,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採用較多的稅收優惠模式。
2018年6月7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在上海簽發我國首張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保單,投保客戶為我國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機長蔡俊。這標志著醞釀多年的稅延養老險政策正式實施。被譽為支撐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今年5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基本的經營規范和監管要求。5月31日,首批經營稅延養老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名單公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子公司太平洋保險壽險位列其中。6月6日,該公司的4款稅延養老險產品獲准銷售。
Ⅳ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什麼意思
個人稅收遞延來型商業養老保自險,是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主要面向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社會公眾,公眾投保該商業養老年金保險,繳納的保險費允許稅前列支,養老金積累階段免稅,領取養老金時再相應繳納,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採用較多的稅收優惠模式。
從投保流程來看,納稅人首先需要有一個用於歸集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繳費、收益以及資金領取等的商業銀行個人專用賬戶。封閉運行,與居民身份證件綁定,具有唯一性。
納稅人可在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中自由選擇產品,買完產品後,保險公司應開具發票和保單憑證,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的信息平台出具稅延養老扣除憑證作為扣稅憑據。納稅人將相關憑證提供給扣繳單位,扣繳單位按要求辦理稅前扣除有關事項。
根據通知,納稅人按規定(退休、大病等)領取商業養老金時,由保險公司代扣代繳其應繳的個人所得稅。
保費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確定;賬戶資金收益暫不征稅;領取商業養老金時,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Ⅳ 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真福利嗎
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真福利, 退休後稅負更輕。假設一名30歲的普通工薪階層,其工資計稅金額(扣除三險一金等稅前列支項目後)為10000元,如其每月購買700元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根據其收入所對應的20%最高稅率來計算,稅延政策使他延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每月140元,一年即為1680元。30年後該人達到退休年齡,從個人賬戶支取商業養老金,根據30年後起征點及稅率進行繳稅,由於退休後的收入通常不會高於工作時的收入,因此退休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較低,再扣除通脹因素,稅收負擔就更輕了。
給你舉兩個例子。
先看個人所得稅稅率表,這是計算個稅的基礎。
案例一
小明月收入10000元,假設小明包括「五險一金」在內的稅前扣除項目共計約2100元。
購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前,小明每月應納稅所得額為:10000-2100-3500=4400元。
適用工資、薪金所得稅率表:4400×10%-速算扣除數105=335元。
所以小明每月需繳納個人所得稅335元。
假設小明每個月按享受個稅稅前扣除最大化的角度購買600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稅前扣除限額按照10000*6%、1000元孰低確定)
購買後,小明每月應納稅所得額為:4400-600=3800元,每月需繳納個稅275元,和購買前相比,小明每月可少繳納個稅60元(減少稅款約18%),這樣小明一年可少交個稅720元。
那麼,小明最終少交的稅金是不是720元呢?不是的!
等到小明2050年退休時開始領取商業養老金,假設每月領取600元,按領取時「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原則,退休後小明每月因商業養老金需繳個稅:600×75%×10%=45元。
2018年少交個稅,遞延到2050年領取商業養老金時繳納個稅。——這就是遞延納稅的奧秘!
從金額來看,每月節省稅金15元,一年實際可節省180元,按照「領取期限原則上為終身或不少於15年」,小明15年可節省稅金2700元。
案例二
小張30000元,假設包括「五險一金」在內的稅前扣除項目共計約6500元,通過計算,可知每月小張需繳納個人所得稅3995元。小張按享受個稅稅前扣除最大化的角度購買1000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購買後,小張每月應納個稅3745元,小張每月可少繳納個稅250元。等到小張2050年退休時開始領取商業養老金,假設每月領取1000元,退休後小張每月因商業養老金需繳個稅75元。每月實際節省稅金175元,一年實際可節省2100元,15年可節省稅金31500元。
Ⅵ 什麼是稅延養老保險
所謂稅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可略微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並鼓勵個人參與商業保險、提高將來的養老質量。
由於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在個稅繳納時可獲得一定的優惠,因為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政策。對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予以稅收優惠,有利於滿足居民多層次的養老需求,亦將大大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步伐。
(6)遞延養老保險是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Ⅶ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種什麼保險
所謂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即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稅款。
實質上是國家在政策上給予購買養老保險產品個人的稅收優惠。考慮到這期間物價上漲因素,這一產品實際能起到個稅「減負」作用。即使不考慮這期間物價上漲的因素,這一產品所起到的個稅「減負」作用,還意味著遲緩繳稅等好處。
假設一名30歲的普通工薪階層,其工資計稅金額(扣除三險一金等稅前列支項目後)為10000元,如其每月購買700元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根據其收入所對應的20%最高稅率來計算,稅延政策使他延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每月140元,一年即為1680元。30年後該人達到退休年齡,從個人賬戶支取商業養老金,根據30年後起征點及稅率進行繳稅,由於退休後的收入通常不會高於工作時的收入,因此退休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較低,再扣除通脹因素,稅收負擔就更輕了。
Ⅷ 個稅遞延型養老險到底怎麼算
扣稅標准為,對個人達到規定條件時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計入「其他所得」項目。
通過專用賬戶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養老險,可以在一定標准內稅前扣除,計入該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稅,等到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稅。
個人繳費稅前扣除標准方面,通知明確,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等,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不超過當年應稅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8)遞延養老保險是什麼擴展閱讀:
個稅遞延型養老險減輕賦稅的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專家朱明方在接受中新網金融頻道采訪時表示,「稅延型」養老保險的試點及發展,必將對彌補養老資金缺口起到積極的作用。
從短期來講,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的實施,即個稅的緩期繳納,勢必會減少財政收入,但實施這項公共政策後,保險公司會隨著業務量和營業額的大幅度增長。
上繳的營業稅和所得稅也會大比例增長,顯然,這項政策可以間接地通過保險公司所增加的稅款來彌補個稅減少的那一部分。
據權威人士的測算,當期延遲納稅1元,就可以建立20元的養老保險基金,因此,該制度的啟動,不但可以舒緩我國養老的財政壓力,而且也有助於提升整體養老保障體系的內在品質。
稅延養老保險方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這種失衡狀況,但是這個緩解程度是十分有限的。但它標志著我們國家開始重視養老保險制度當中的市場化因素,標志著一個新的方向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