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明白我國養抄老保險的構架:由國家政府民政局統一收取發放,養老保險金。收取的人群為:一、(佔全國6%)公務員的養老保險由事業單位全額支付。二、(佔全國55%)民企的在職人員個人上繳8%.三、(佔全國40%)無業者個人可選擇自己合適的養老保險投保「檔次」(注:合適的養老保險投保檔次?說白了就是現在與未來的貧富差距的體現,等將來老人群體還是處於不一樣的生活環境還是貧窮)。現「事業單位」上繳的養老金比「企業人員」上繳的養老金高出4.5倍左右,在比個人自費繳納的養老金高出15倍左右。所謂「雙軌制並軌,是要求「當地企業和事業單位」上繳養老金達到相同數額」而社會養老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基本解決,因為國家不考慮佔全國的40%的無就業者當中包含30%的無力繳納養老保險金的百姓
⑵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十年過渡期結束後怎麼辦
根據省制定的實施方案再辦理參保。參保前的審核視同繳費年限。退休時按原人事辦法和社保辦法進行比對,就高不就低,確保不降低待遇,平穩過渡。如果10年後應該是社保+年金高於按原人事辦法
⑶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的改制詳解
《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此次改革涉及哪些人群?改革後養老金如何繳納?如何確保在職人員待遇不下降?職業年金有何作用?就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
「並軌」凸顯公平
「這次改革有利於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全民參保的發展目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隨著我國社保覆蓋面的擴大,各類社會群體逐步納入社保體系。雖然過去曾經在多數地區開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但改革並不到位。這次改革能夠從制度層面上根本解決「雙軌制」問題 。
「此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涉及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意味著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公平性有了質的提升,也有利於加快促進機關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首都經貿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呂學靜說,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建立待遇與繳費掛鉤機制,可以把按勞分配與繳費的權利義務對等起來,有助於提高單位和職工參保繳費的積極性 。
單獨建賬避免風險
眼下在職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及未來的新人會按照什麼標准參加社保,他們的養老保險如何繳納?
「從籌資方面看,這次改革的最大亮點,是由單位保障走向了互助共濟的社會保障,由單位和個人繳費、並與待遇相關的社會保險籌資機制,將使社保基金保障更加穩定,有利於保證員工待遇的可持續性。」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表示,所謂社會保險籌資機制,即在職工作人員繳費、達到退休年齡人員領取待遇,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輕養老金的發放壓力,為員工待遇發放的不確定性分擔風險 。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並納入財政專戶管理,有利於明確各級財政責任,並且可以避免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造成不利影響。」金維剛說 。
褚福靈認為,基金管理的主要亮點是省級統籌,即機關事業單位以省級為單位匯集到省級賬戶,建立統一的基金池,這有助於增強基金的規模 。
「應該說,基金的統收統支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未來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還將進一步提高。」褚福靈說 。
新老辦法實現平穩銜接
根據《決定》,機關事業單位所有在職人員,實施「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辦法 。
「通俗地講,『中人』是相對於『老人』和『新人』而言,指改革以前已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也是這次改革的主要對象。」金維剛說 。
《決定》明確,改革前與改革後待遇水平相銜接。立足增量改革,實現平穩過渡。那麼,如何保障「中人」待遇的銜接問題?金維剛表示,此次改革比較妥善地處理「中人」在改革前後的待遇差問題。在改革之後,將「中人」在改革前沒有實行個人繳費的工作年限確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在退休時將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作為計發養老金的依據。同時,在改革後將設定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根據過去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並進行新老辦法的對比,通過計發過渡性養老金,能夠基本保證其養老金待遇不降低。此外,如果按照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高於老辦法的,對高出部分有所限制,以防止養老金的不合理增加。採取這種過渡辦法,有利於改革前後的新老辦法之間實現平穩銜接 。
職業年金建立多層次保障
《決定》提出,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 。
「建立職業年金,可以實現養老保險的多層次保障,加強基金保障能力。」褚福靈表示,建立職業年金主要意義在於:一是實現多層次保障。基本保障由政府來主導,保障基本水平;補充保險由市場來主導,形成員工的補充待遇,這有利於實現公平和效率的並重,有利於實現政府和市場的分責。二是有利於為工作人員的待遇提供更充分持續保障 。
「這次改革中同步建立職業年金非常重要,因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主要是保基本,其替代率水平與改革前實行的退休費的替代率水平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通過建立職業年金可以提高退休之後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職業年金所獲得的養老待遇水平,起到補充養老保障的作用。」金維剛認為,此次改革明確要求機關事業單位應當同步建立職業年金,將使職業年金在機關事業單位廣泛而又迅速地建立起來 。
⑷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的內容
人社部曾在2013年進行了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試調查和分析比較,2014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改革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優化工資結構。
其中,對於高校、醫院、科研單位等公益性事業單位,重點是要加強監督管理,提升公益事業服務水平,而不是甩包袱。對於事業單位的工資改革,《條例》中提出,要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這意味著今後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將可能會有較合理的增長。
不過,對於事業單位養老金繳費,一些國內社保專家認為,《條例》只是給出了「原則性」的改革方向,並不具備操作性。真正要實施事業單位養老金繳費,則要等到人社部出台社保頂層設計方案之後,預計屆時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將同步實行社保繳費。
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後,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養老金是一致的,主要差距是體現在補充養老金,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方面。但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和清華大學就業與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等專家認為,未來機關單位所要負擔的養老繳費、職業年金,其實是由國家財政買單,而差額事業單位則需要負擔這部分繳費。
所謂差額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大中專院校、公立醫院以及部分差額撥款的科研院所。養老金繳費改革,在唐鈞和楊燕綏看來,或會影響到這些公益類事業單位的服務質量。因此,在2013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曾有政協委員在提案中,表達出對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的擔憂。
⑸ 2018年退休的公務員為什麼退休工資標准以2014年職級計算。
以為2014年是公務員養老金並軌年度,按照社保退休規定,計算。
⑹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是什麼意思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是一項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有利於統籌推進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建立與其他職工統一的、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化解待遇差距大的矛盾的政策。
改制節點及主要內容
2014年5月15日,國務院頒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下稱《條例》),規定從7月1日起,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將依法參加養老金繳費。[1]
2015年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國發〔2015〕2號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2] ,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2] ;同時決定,統一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再次提高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2] 。
《決定》指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保險制度改革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改革現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退休制度,逐步建立起獨立於機關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2] 。
《決定》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待遇水平與繳費相關聯,建立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統籌考慮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金調整;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確保基金安全;做好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促進人員合理流動;同步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形成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建立健全養老保險籌資機制,確保待遇發放;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2] 。
《決定》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決定》要求,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⑺ 公務員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有人研究過嗎
養老保險事業是一項關系著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盡管由於歷史等原因形成的退休養老金「雙軌制」與當時我國的國情相符合,但「雙軌制」所導致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因此,進行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是大勢所趨。那麼實行養老金並軌制度之後,公務員什麼開始繳納養老金,繳納比例是多少呢?
公務員養老保險怎麼交?
文件說的很清楚了,個人交8%。加4%的年金,單位繳納20%。以山東為例,科員工資4500左右,4500*12%=540元。簡單來說以後這位同志每個月要少540元的個人養老保險。
公務員養老保險為什麼要自己交?
雙軌制之前一直受到詬病,企業說為什麼你們公務員不交養老保險,退休照樣拿錢,還拿這么多。所以參考各種原因,這屆政府決定繳。同時我必須指出公務員的退休金並不是企業繳納的養老保險支付的,而是直接納入財政預算,通俗的理解,就是原本的單位繼續給他發工資。
公務員養老保險什麼時候自己交?
政策從2014年10月開始,現在時間已經過去這么久了怎麼辦?簡單,補差額。比如說小明在山東,科員,工資4500,但政策執行慢,2015年10月才要求交,那他就給自己補一年的錢,就是540*12=6480元。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會不會引發大面積辭職?
當然不會,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公務員養老金自己繳納養老金也意味著公務員即將漲工資。簡單來說,剛剛給你漲工資,然後你把漲工資的錢,交養老。工資基本上是穩中有升,所有公務員因為自己交養老保險大面積辭職的情況基本不可能有的。
⑻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 是什麼意思謝謝。
就是改變目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雙軌制現狀,實行並軌,即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企業員工,養老保險金的繳納、退休核定和退休金發放及標准都實行統一管理,主要就是將公務員養老保險並入到社會養老金體系中,並軌後無論從體繫上、模式上還是繳費公式上,兩大板塊的養老保險制度都將一致。由於歷史原因,目前公務員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全部由國家和地方財政支出。
⑼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什麼意思
本人作為相關工作人員,回答如下:
一、首先我們來了解目前我國養老金的現狀。目前我國的養老金實行的是雙軌制:即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金的收繳、退休核准、退休金發放及標准都是由人社部門下屬的企保部門負責,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的收繳、退休金發放由財政部門負責,退休核准則是由組織部門和人社部門下屬的公務局負責,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不同,即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可拿到在職工資的80%至90%,而企業職工退休後只能領到在職工資的40%至60%,退休工資差距較大。
二、關於公務員養老金並軌。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到,就是改變目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雙軌制現狀,實行並軌,即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企業員工,養老保險金的繳納、退休核定和退休金發放及標准都實行統一管理,主要就是將公務員養老保險並入到社會養老金體系中,並軌後無論從體繫上、模式上還是繳費公式上,兩大板塊的養老保險制度都將一致。由於歷史原因,目前公務員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全部由國家和地方財政支出。
三、關於並軌時間和並軌後續工作。並軌改革從2008年開始試點,即將於今年實施,但人社部相關人員表示,並軌方案還在討論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鼓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