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金女的什麼時候領

養老金女的什麼時候領

發布時間:2020-11-28 12:54:22

⑴ 女的退休後什麼時候可以領養老保險

如果你連續繳納了來十五年的源養老保險,到法定年齡後就可以按月享受養老金,生日後的第二月就可以領取養老金。(女士一般五十歲退休,幹部五十五歲退休)。
如果你沒有連續繳納十五年養老保險,可以選擇繼續繳納滿十五年,滿十五年後就可以享受。保險繳納完後的第二月就 望採納

⑵ 女職工退休年齡到了,什麼時候可以領養老金

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職工按月領內取基本容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

⑶ 女性買了養老保險多少歲才可以領取養老金

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可以拿到退休金

所謂法定退休年齡,就是指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並有資格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

⑷ 女性農村戶口領養老金是什麼時候

女性農村戶口已老,如今是55歲。

⑸ 女的什麼時候領養老保險

目前女性仍是要交滿十五年以上養老保險,到5o周歲時辦退休手續,每月領取退休養老金

⑹ 女職工個人繳養老金的要到多少歲領取養老金

根據目前規定,企業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齡為50周歲,女幹部55周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累回計繳費答滿15年就可以退休並開始按月領取養老金。

但是延遲退休政策即將於2017公布,很有可能在2022實施,該時間點之後退休者,涉及到了延遲退休。

(6)養老金女的什麼時候領擴展閱讀:

主要分類: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⑺ 社會養老金什麼時候開始可以領取

一,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如今,中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女年滿55周歲;

二,領取金額

1,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3,以上兩項A+B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7)養老金女的什麼時候領擴展閱讀:

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在世界上首創的一種新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個制度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採用傳統型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籌集模式,即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社會互濟;

在基本養老金的計發上採用結構式的計發辦法,強調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激勵因素和勞動貢獻差別。因此,該制度既吸收了傳統型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優點,又借鑒了個人賬戶模式的長處;既體現了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保險的社會互濟、分散風險、保障性強的特點,又強調了職工的自我保障意識和激勵機制。

閱讀全文

與養老金女的什麼時候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血壓180以上危險嗎 瀏覽:841
礦工養老保險怎麼樣 瀏覽:391
外科肢體檢查有哪些項目 瀏覽:693
私立體檢中心和醫院哪個便宜 瀏覽:385
50歲血壓高到150怎麼辦 瀏覽:568
代表少先隊員向敬老院發言稿 瀏覽:436
50歲以後怎心去做愛 瀏覽:906
父母親像什麼 瀏覽:404
長壽老人去哪裡最好 瀏覽:474
企業重陽節慰問老人活動總結 瀏覽:199
幼兒園入園體檢要帶什麼 瀏覽:155
農村父母看病要花多少錢 瀏覽:19
奉節養老保險 瀏覽:806
每個月工資兩三千退休能拿多少 瀏覽:297
呼市恆大養生谷附近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578
不孝順的順口溜 瀏覽:209
大班孝敬老人教案 瀏覽:136
北海什麼小區環境最好養老 瀏覽:642
懷柔敬老院價格一攬表 瀏覽:240
為什麼社保轉移先養老再醫療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