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省養老金並軌 養老金並軌雙軌差異在哪
首先要明白我國養老保險的構架:由國家政府民政局統一收取發放,養老保險金。收取的人群為:一、(佔全國6%)公務員的養老保險由事業單位全額支付。二、(佔全國55%)民企的在職人員個人上繳8%.三、(佔全國40%)無業者個人可選擇自己合適的養老保險投保「檔次」(注:合適的養老保險投保檔次?說白了就是現在與未來的貧富差距的體現,等將來老人群體還是處於不一樣的生活環境還是貧窮)。現「事業單位」上繳的養老金比「企業人員」上繳的養老金高出4.5倍左右,在比個人自費繳納的養老金高出15倍左右。所謂「雙軌制並軌,是要求「當地企業和事業單位」上繳養老金達到相同數額」而社會養老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基本解決,因為國家不考慮佔全國的40%的無就業者當中包含30%的無力繳納養老保險金的百姓!
2. 湖北省養老保險並軌最新
熱點
養老金是很多年輕人和老年人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今年全國養老金14連漲實在令到很多網友都意想不到。根據最新報道稱,養老金已經連續14次上漲了,漲幅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那麼究竟哪幾個省份上漲得最厲害呢?一起來看一下!
養老金上漲14次
近期全國各省市上調養老金消息不斷!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青海、遼寧、河北、寧夏、江西、湖北、陝西9省市宣布上調養老金。據「江西人社」微信號消息,近日,江西省人社廳、省財政廳印發《關於江西省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決定從2018年1月1日起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預計全省將有315萬名退休人員受益。新華社報道稱,此次調整繼續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定額調整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6元,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標准。而對與年滿70周歲的退休人員則按高齡傾斜調整標准調整。年滿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0元;年滿80周歲以上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此前,湖北省也宣布,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再次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總體調整水平為5.1%。湖北省人社廳規定,所有調整對象按退休退職時間分為三檔進行定額調整。1995年12月31日前退休、退職的,1996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期間退休、退職的,以及200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間退休、退職的,分別按45元,40元和35元的標準定額增加養老金。此外,7月4日陝西省人社廳宣布,自2005年以來連續第14次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48元,並實行統一的「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對高齡退休人員,70至74周歲的,增加10元;75至79周歲的,增加20元;80周歲及以上的,增加30元。據了解,今年3月,人社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從2018年1月1日起,為2017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7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
養老金最新消息
自2005年起,我國養老金水平持續穩步提高,截至2018年已實現14年連漲。今年養老金調整將繼續堅持「並軌」原則,調整辦法與前兩年基本相同,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統一實行「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究竟什麼是「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搞清楚這三個概念對養老金發放至關重要,三者結合就是養老金的最終上漲數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湖北最新養老保險標准湖北省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並軌後繳費標准和領取標准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金主要由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構成。繳費標版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權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個檔次,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經濟發展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稱為「新農保」,是繼取消農業稅、農業直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之後的又一項重大惠農政策。採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其中中央財政將對地方進行補助,並且會直接補貼到農民頭上。
前者針對城鎮無職業居民,後者主要針對農村居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湖北最新養老保險標准 湖北省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並軌後繳費標准和領取標准
養老保險並軌,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沒有任何關系。繳費標准和領取標准自然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5. 湖北省內養老保險合並後,帳戶年限不對什麼原因
湖北省內養老保險賬戶合並後,造成帳戶年限不對,參保人可以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到參保地的社會保險征繳中心核對,確實錯誤的,可以要求社會保險征繳中心改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七十四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通過業務經辦、統計、調查獲取社會保險工作所需的數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如實提供。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為用人單位建立檔案,完整、准確地記錄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繳費等社會保險數據,妥善保管登記、申報的原始憑證和支付結算的會計憑證。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完整、准確地記錄參加社會保險的個人繳費和用人單位為其繳費,以及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等個人權益記錄,定期將個人權益記錄單免費寄送本人。
用人單位和個人可以免費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查詢、核對其繳費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資料來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湖北、武漢養老保險賬戶如何合並
你可以繼續交,交的多以後拿的多啊!
如果不繼續也沒關系~因為到了年紀可以拿出來的
7. 2019城鄉養老保險並軌有哪些省份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時事評論背景:據新華社報道,山東省政府近日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將之前分別實施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合二為一,實施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此,在全國范圍率先實施城鄉養老並軌的省份,已呈日漸擴大之勢——此前,江蘇已於今年初實施城鄉養老保險並軌,廣東亦已基本實現城鄉低保並軌。實現城鄉養老保險並軌意義重大,應盡快推進。可以通過減少地方行政支出,增加國企紅利上繳比例等方式,為全面落實農保轉城保提供新增補貼支出的資金來源。實施城鄉養老並軌,意義重大。其不僅體現了城鄉居民在基本民生保障層面的公平,更為新一輪城鎮化消除了因民生保障不均所造成的阻力。也許,有人會認為,城鄉養老並軌改革的方向是對的,但當下全面實施的條件仍不成熟。因為,當下實施城鄉養老保險並軌的省份,均為經濟較為發達、財政相對寬裕的省份,而這對於其他經濟相對欠發達的省份來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客氣地講,這是一種托辭。實施城鄉養老保險並軌,將農保轉為城保,固然會相對增加地方養老保險補貼支出,但是,這部分相對增加的養老保險補貼支出,並非多得會導致地方財政失衡的地步。以江蘇實施城鄉養老並軌為例,實施後由農保轉為城保的新增人數近1000萬人,由此增加的養老保險補貼支出每年約為20億元。試問,區區每年20億元的財政增加支出,誠心實施城鄉養老並軌,有哪個省份擠不出來,更何況許多省份的人口要遠少於江蘇。其實,實施城鄉養老並軌的話,各地只要相對減少些行政支出,減少對某些企業的不必要的政府補貼,或相對增加國企紅利上繳比例(僅為5%-10%),就沒有問題。將這些錢轉為養老保險補貼支出,即使經濟再欠發達的省份,也完全有能力實施城鄉養老並軌改革。歷年來,我國養老保險的雙軌制,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養老保險的雙軌制,二是城鎮職工和行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雙軌制。而這其中,客觀而論,盡快實施城鄉養老保險並軌,不僅是最為緊迫的,亦是阻力相對較小的。盡快實施城鄉養老保險並軌,其緊迫性在於,農村居民在社會保障層面最為欠缺,更何況在新一輪城鎮化行將開啟之際,如果不能給予農村居民更多的社會保障,其推進的阻力(尤其是土地流轉)無疑是巨大的。實施城鄉養老保險並軌,與打破城鎮職工和行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雙軌制,會直接造成公職人員的強力抵觸情緒相比,其改革阻力毫無疑問會小得多。實現城鄉養老保險並軌,意義重大,應盡快推進。實際上,實現城鄉養老並軌,所需要的資金規模並不龐大。就按江蘇新增的1000萬人,每年支出20億元為標准來計算,全國實現養老並軌每年所需要支出的也就幾百億元的規模。這與全年超過10多萬億元的財政收入相比,並不算什麼。以此觀之,推進城鄉養老保險並軌現實條件已經具備,需要的主要是決心了。
8. 湖北省養老金並軌方案什麼時候完成
十堰的房價可以跟武漢郊外的房價有的一拼,不過,我個人感覺,十堰的房價會稍微持續上漲一點,不過這沒辦法,想在十堰定居的人太多了,開發商忙不過來。但是有個現象你注意到了沒有,他們都是房子還沒蓋好,都開始賣房子了,為什麼要這樣字做,因為他們沒多少流動資金,目的是為了還銀行的錢,所以,十堰房價遲早要跌,而且比2008年底金融危機還狠。多多關注下新聞吧,國家已經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然,人民幣會貶值的。
追問:
這話我愛聽,我是個窮光蛋,只能等房價跌下來才買得起,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跌下來啊?謝謝
回答:
好期待能被你評為精華的回答,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