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養老金整體替代率水平約為75,這是什麼意思這指養老保險里是什麼意思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
現狀:中國養老金替代率偏低
養老金替代率,這是我們退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楊燕綏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偏低,為社會平均工資的40%左右。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個人養老金替代率=退休後的退休金/退休前的工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替代率越高,越能保證老年生活的品質,反之,則會影響養老生活。
以國際經驗來說,如果退休後的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即可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如果達到60%-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於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1999年之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總體維持在75%以上,但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到目前已下降至4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養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異也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
試想,收入1萬元左右的職場白領,退休金降到4000元左右,對退休生活將帶來影響,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退休生活的落差。目前來看,政府養老金只能起到兜底的作用。
一家外資保險公司養老年金理財師介紹,「從現在來看,每個人的養老保障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二是企業年金,三是個人為養老准備的資金、包括商業保險、基金等等。」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建立了上述三大支柱、三大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以美國為例,整個養老保險體系分為4∶4∶2結構,40%是國家出,40%靠企業年金等,20%靠個人商業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養老保險金是不是真正公平,是看養老金的替代率有沒有變化
看完這個,你就會明白。統籌養老金就是下面的基本養老金。
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是指參保人員符合條件辦理退休後,月基本養老金占退休時所在設區市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比例。替代率的高低決定退休月養老金的水平,替代率高其退休月養老金高,替代率低其退休月養老金低。國發〔2005〕38號文養老金計辦法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按59.2%設定,平均繳費年限按35年計算。
針對參保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到底有哪些好處,能得到多少實惠,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繳費基數與月基本養老金有何關聯?這里,我們對參保人員從2007年1月開始按不同繳費基數分別繳納若干年養老保險費後,按「新人」養老金計發辦法測算其相應的領取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供參保人員對照計算自身的養老金。
從對照表中看出,符合條件辦理退休參保人員,均可按對照表中的目標替代率對應測算自己的基本養老金。如:張某男性,從2007年1月參保,每年按社平工資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年限30年。假設退休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25700元,則張某退休後月養老金為25700×50.72%=13035.04(元)。
綜觀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及對應的目標替代率,就參保人員的投入與受益,繳費年限、繳費基數與退休待遇關系分析如下:
(1)投入與受益分析。據測算參保人員累計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可發放7至9年。按照平均壽命75.21歲計算,男可領取15.21,女可領25.21年,長壽高齡退休人員領取時間更長。如果考慮退休後按政策規定增加基本養老金或死亡後按規定領取的喪葬費和一次性撫恤金等因素,參保人員累計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回收年限則相應縮短,真正體現「在職繳費一個蛋,退休抱回一隻雞」。
(2)月養老金與繳費年限分析。對照表看出,繳費基數相同,繳費年限越長,目標替代率越高,其退休月養老金就越高,真正體現參保越早,將來受益越大。假如:甲、乙、丙、丁參保人員均按歷年社平工資60%繳費,均在同一年辦理退休,退休時在崗職工社平工資為6000元,甲、乙、丙、丁因繳費年限不同。
(3)月養老金與繳費基數分析。對照表還看出,繳費年限相同,繳費基數越高,目標替代率就高,其月養老金也就越高。假如:甲、乙、丙、丁參保人員均繳費滿15年,均在同一年辦理退休,退休時在崗職工社平工資為6000元/月,甲、乙、丙、丁因繳費基數不同。
2011年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養老金替代率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
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 = 59.09% 。
由於我國目前實行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以向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為目的的制度。因此,這個制度設計的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為60%左右。但實際上,養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 目前已下降至50%以下:http://www.chinanews.com/fortune/2011/06-10/3103897.shtml
『肆』 養老保險是什麼,養老金替代率是什麼
什麼是「養老金替代率」?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59.09%。
由於我國目前實行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以向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為目的的制度。因此,這個制度設計的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為60%左右。
為提高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水平,彌補基本養老金替代率不足,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的總體方案還同時設計了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的替代率和個人儲蓄性養老金的替代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伍』 發達國家的養老金替代率目前大概是多少
這個不好說。發達國家有很多,美國,歐洲的,還有澳洲的等等。
不過,我們國家企業職工的養老替代率低,大概40%左右。
『陸』 養老金替代率的發展狀況
多方關注
1999年之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總體維持在75%以上,但是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已經下降至4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養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異也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在養老「雙軌制」下,機關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財政大包大攬的制度,養老保險替代率確定為90%~107%,而同期佔了人口大部分比例的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僅為不到40%。極為不公的歧視性政策引起了社會廣泛的反對與抗議。
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對全國的企業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統一作重大調整。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家對養老金替代率的影響不僅表現為政策的投入,而且尤其表現在國家在收繳的養老保險基金外,通過財政支出進行的資金投入。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剛建立城鎮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時就明確了在出現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情況下由財政「兜底」補足的原則,以確保制度規定的養老金替代率的實現。更為典型的則是從2005年起,連續9年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每年提高10%左右,2013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達1642億元。2010年調整後,全國企業月人均基本養老金達到了1900多元,從而保證了在職職工工資增長的同時企業養老金替代率的穩定。
需要系統性調整
2013年9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進行測算,數據顯示,養老金替代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後一直呈下降趨勢,到2011年更是降至50.3%。
按照人社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測算,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低於國際警戒線。
養老金標准發放過低受困於多方面,一是養老金調整機制的缺失,使得養老金增長沒有穩定的制度保障,受人為因素影響過大;二是雙軌制運行也成了養老金替代率呈現分化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養老金來源的單一化,讓其增長後續乏力,使養老保障的質量和水平都明顯下滑。
養老金替代率下降需要系統性調整,對症下葯的方法是:盡快建立養老金穩定增長的機制,達到或接近社會平均增長的標准,共享發展成果和改革紅利;還需界定最低的養老金替代率,跌破這個警戒線就必須加速調整,以保證養老的基本盤面不受影響;要採取更加多元的養老保障,使養老收入的渠道更加豐富。要大力實施企業年金制度,給養老收入提供穩定的補充來源,又要鼓勵退休人員參與商業保險,同時應當加強對養老基金的商業運作,使其保值增值讓退休人員分享更多的紅利;另外,必須從養老保險改革破題,破解養老保險雙軌制體制束縛,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柒』 養老金參保率和替代率分析
看完這個,你就會明白。統籌養老金就是下面的基本養老金。
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是指參保人員符合條件辦理退休後,月基本養老金占退休時所在設區市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比例。替代率的高低決定退休月養老金的水平,替代率高其退休月養老金高,替代率低其退休月養老金低。國發〔2005〕38號文養老金計辦法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按59.2%設定,平均繳費年限按35年計算。
針對參保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到底有哪些好處,能得到多少實惠,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繳費基數與月基本養老金有何關聯?這里,我們對參保人員從2007年1月開始按不同繳費基數分別繳納若干年養老保險費後,按「新人」養老金計發辦法測算其相應的領取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供參保人員對照計算自身的養老金。
從對照表中看出,符合條件辦理退休參保人員,均可按對照表中的目標替代率對應測算自己的基本養老金。如:張某男性,從2007年1月參保,每年按社平工資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年限30年。假設退休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25700元,則張某退休後月養老金為25700×50.72%=13035.04(元)。
綜觀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及對應的目標替代率,就參保人員的投入與受益,繳費年限、繳費基數與退休待遇關系分析如下:
(1)投入與受益分析。據測算參保人員累計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可發放7至9年。按照平均壽命75.21歲計算,男可領取15.21,女可領25.21年,長壽高齡退休人員領取時間更長。如果考慮退休後按政策規定增加基本養老金或死亡後按規定領取的喪葬費和一次性撫恤金等因素,參保人員累計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回收年限則相應縮短,真正體現「在職繳費一個蛋,退休抱回一隻雞」。
(2)月養老金與繳費年限分析。對照表看出,繳費基數相同,繳費年限越長,目標替代率越高,其退休月養老金就越高,真正體現參保越早,將來受益越大。假如:甲、乙、丙、丁參保人員均按歷年社平工資60%繳費,均在同一年辦理退休,退休時在崗職工社平工資為6000元,甲、乙、丙、丁因繳費年限不同。
(3)月養老金與繳費基數分析。對照表還看出,繳費年限相同,繳費基數越高,目標替代率就高,其月養老金也就越高。假如:甲、乙、丙、丁參保人員均繳費滿15年,均在同一年辦理退休,退休時在崗職工社平工資為6000元/月,甲、乙、丙、丁因繳費基數不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捌』 養老保險是什麼,養老金替代率是什麼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養老保險替代率是用來反映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確定合適的養老保險替代率目標成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設計的關鍵問題之一,同時也是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8)養老金替代率水平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規定,從2016 年5月1日起,將階段性降低養老保險。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
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 自2018年7月1日起,國務院《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實施。
『玖』 養老金替代率的媒體評論
國經濟網網友賈文和發表觀點:「雙軌制」改革是關鍵
社會各界圍繞養老的話題不斷增多。先有媒體報道多個省市養老金入不敷出,後有勞動力人口首次下降、人口紅利是否消失的討論,2013年9月,清華大學提出的「從2015年開始實施有步驟的延遲退休計劃」則引來網友的無數「板磚」。9月10日又有一則新消息闖入公眾的視野: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測算,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低於國際警戒線(55%)。
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工資占收入比。它不僅關繫到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且同整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密切相關。作為整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關鍵點,替代率水平是否合理,反映的是整個制度的安排和政策取向。無疑,我國養老金替代率低於警戒線的現實督促「養老問題」必須要找到解決辦法。
養老金入市也好,延遲退休也罷,個中原因很多且利益復雜。看似一團亂麻,因而我們需要抽絲剝繭,其中現行的養老金「雙軌制」就是這個「線頭」。打破養老金「雙軌制」具有扎實的民意基礎和強烈的現實需求,2013年初,國家再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實現了養老金「九連增」。盡管國家年年為企業退休職工提高養老金,但相較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養老金差距懸殊問題依然突出。
應當承認,正如在職人員的薪資水平不可能完全等同一樣,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別。但養老金「雙軌制」則是一種制度不公,是在不同社會人群之間形成一道人為的「鴻溝」。這不僅加劇了企業退休人員的不公平感,也不利於形成社會合力,以應對「老齡潮」帶來的養老問題。
養老金「並軌」就是要改革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碎片化」,建立一體化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雖然這會面臨群體間的利益協調很難、事業單位人員擔心待遇會降低、新舊制度銜接不容易、體制性障礙導致難以一碗水端平等問題,但改革的著力點就在於打破這種固化利益群體的限制,破除「權力自肥」機制,沒有「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都將一往無前」的勇氣是不可能實現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兩千多年以來的社會心理傾向一直存在。在國人的理想還是停留在獲取財富的結果上(均富),而不是關注於機會和權利的平等上的背景下,養老金「並軌」符合當下大多數人的共識。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很可能達到12700美元,按照聯合國或世界銀行的指標,將是高收入國家。
『拾』 養老金替代率是什麼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國際標准替代率要達到70%才能保持生活品質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