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保險指標

養老保險指標

發布時間:2021-03-10 18:26:45

Ⅰ 繳納社會保險指標

繳納社會保險指標


申請人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按國家和省市相關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內本養老保險和城容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並按月繳費的,分別按10分/年累積計算,其中: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滿6個月的,分別積5分;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滿12個月的,分別積10分。


解讀:(市人社局)


申請人在我市按國家和省市相關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截止2019年5月31日起上溯計算按月連續不間斷繳費滿6個月的,分別積5分;滿12個月的,分別積10分。


提供材料:


1、參保關系在成都市的人員,在成都市人社局門戶網站自助查詢列印成都市社會保險個人參保繳費證明及成都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信息、成都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繳費信息;


2、參保關系在四川省且單位注冊地或生產經營場所在成都市行政區域內的人員,提供省社保局加蓋印章的繳費信息(清單)和省醫保局加蓋印章的繳費信息(清單)。


Ⅱ 養老保險指標可以拍賣嗎

1、養老保險可以停交一段時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2、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Ⅲ 養老金的多少和什麼指標有緊密的聯系

養老金的多與少,跟個人參保的參保工齡、參保的工資金額等有密切的聯系。

關於養老金領取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是難以理解的,畢竟同樣是60歲退休的人領取的養老金都是不同;影響到養老金領取的條件真的很多,即使同一個月份去申請退休,領取的退休金都是有明顯的區別,幾乎沒有人是完全一樣的。

影響養老金領取的標准很多,工齡、參保工資、地方政策等也有密切關系。

Ⅳ 衡量社會保險水平的指標有哪些

去年,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出台後,分不同的情況,我測算了十幾人,約90%以上的人都收益。我單位2006年退休35人,除退職3人外(降低了),其餘32人均有提高,尤其繳費年限長的人,提高幅度較大。由於你的繳費情況等資料我都不掌握,無法為你計算準確的養老金月領取額,所以,只能告訴你計算方法啦。各地情況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從2006年1月起執行。因比較專業,你的慢慢學,才會計算。以下是計算方法,你自己算吧!
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均按本意見計發基本養老金。
二、 「統賬結合」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見附件)執行。
三、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設立3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按照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高於原辦法的,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 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按新辦法計算。過渡期滿後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
附:
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
一、統賬結合時間
統賬結合是指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統賬結合時間,2005年12月31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按照繳費工資基數11%或12%計入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2006年1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建立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
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指依據有關規定實行個人繳費至職工退休時,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實行個人繳費制度之前,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計發辦法中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月數除以12換算,保留兩位小數。
三、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使用的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以統計部門公布的盟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參加自治區統籌的原養老保險行業統籌企業、電力企業,以統計部門公布的自治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其他企業要逐步過渡到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四、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005年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新辦法中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以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工資、繳費年限和盟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1998年以前以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按下列公式計算: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上式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按下列公式計算: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職工退休當年、前一年,二年......n-1年的年繳費工資基數,年繳費工資基數等於每個月的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 職工退休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繳費月數除以12換算。
五、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按本人退休年齡所對應的下表所列標准執行。非整數年齡按月數除以12換算後四捨五入。
退休年齡/ 計發月數
40/ 233
50/ 195
60/ 139
41/ 230
51/ 190
61/ 132
42/ 226
52/ 185
62/ 125
43/ 223
53/ 180
63/ 117
44/ 220
54/ 175
64/ 109
45/ 216
55/ 170
65/ 101
46/ 212
56/ 164
66/ 93
47/ 208
57/ 158
67/ 84
48/ 204
58/ 152
68/ 75
49/ 199
59/ 145
69/ 65
70/ 56

Ⅳ 社會保險統計指標由哪幾類指標構成

目前中國社會保障統計轉型尚未到位,構建新型社會保障統計體系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管理基礎工程。南京財經大學林治芬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保障統計指標體系研究》從國際、國內兩個視角,理論、實踐、統計資料三個維度,分析社會保障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主線和體系構成,為中國建立新型社會保障統計提供理論和設計參考,推動國際社會保障統計標準的建立及其國際比較。這項成果的創新之處有:

1.提出國際社會保障統計標准問題。成果全面分析了國際社會保障統計現狀,認為當前各國及各國際組織有關社會保障的統計口徑差別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社會保障本身包括的項目內容和形式不同,二是政府對社會保障管理的方式和范圍不同,三是社會保障行政管理費是否包括在內。由於沒有國際通用的社會保障統計標准,社會保障統計信息難以進行對比,嚴重影響著社會保障的國際比較研究,並制約著世界各國社會保障方向道路的選擇,理論界亟須加強對國際社會保障統計標準的研究。

2.提出中國社會保障統計轉型命題和發展趨勢預判。成果系統梳理了中國社會保障統計歷史與現狀,指出中國計劃經濟時期以生產統計為主,從1986年開始國家統計年鑒中增加了民政福利救濟統計,1990年增加了保險福利費統計,2001年增加了失業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統計,2007年社會保險取代保險福利統計,連同公共財政中不斷增加的政府社會保障支出統計,我國單位保障向社會保障轉變的新型統計體系初步形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未來的中國社會保障統計勢必成為一個獨立的統計大類。

3.釐定社會保障統計的內涵和外延,提出調整有關部門分工的建議。成果提出中國社會保障統計應包括10類內容,涵蓋五大部門。與理論規范相適應,應將醫療救助和教育救助統歸民政部門管理和統計;新農合統歸人社部門管理與統計;職業介紹統計從就業與工資大類中分出,與失業保險合並組成就業保障統計;勞動關系等勞動管理內容排除在社會保障統計之外;實行國家統計局的綜合統計與民政、人社、住建、衛生、財政五部門的分項統計相結合。

4.提出以社會保障統計信息需求為主線,以分類分層為重點,以第三方立場設計社會保障統計指標體系的總體思路。成果探討了社會保障統計指標體系的理論基礎,指出社會保障統計指標體系的建構要服從於人的發展的最終目標,滿足政府、社會、民眾和理論研究的需要。中國近期社會保障統計體系建設的著力點是:社會保險統計以健全為主,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統計以規范精練為主,財政社會保障統計以協調銜接為主,住房保障統計以加強建設為主,就業促進統計以體系歸類為主。

5.提出四重社會保障統計指標體系,並進行實證檢驗和修正。成果以描述反映、監控管理、理論研究、績效評價四大功能需求的復合為邏輯主線,以制度覆蓋、待遇水平、負擔程度、財務可持續、政府貢獻比、公眾滿意度為核心,設計了包括29個核心指標和39個基礎指標在內的四重社會保障統計指標體系。釐清其中三個基本分類的復合:一是理論標志與實踐標志分別採用,二是城鄉與社會保障內容的復合分類應「先項目、後城鄉」,三是基本與補充兩個層次社會保險與其項目的復合分類應「先層次、後項目」。

6.提出全國社會保障支出總量的匯總方法和其他操作性建議。在民政、人社、住建、衛生、財政五部門社會保障支出相加的基礎上,扣除其重復部分,得出全國社會保障支出總量,而不是在各部門的支出中扣除,以保持各部分的獨立經濟意義和社會保障總量信息的准確。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均應區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統計其收支余;「社會保障/GDP」不是水平而是社會保障相對規模;養老保險負擔指標不是撫養比而是贍養比;社會保障國際比較兩大核心指標中的「社會保障相對規模」應採用全口徑的社會保障支出,「財政社會保障支出比重」則應採取財政口徑的社會保障支出以及社會保障基本術語的中英文對照等等。

Ⅵ 什麼是社會保險統計指標

社保辦理方式: 個人名義交納需要到戶口所在地社保局申請,其手續包括:本人身份證,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備兩張,保費,申請書等即可。且只能辦理養老,醫療保險兩種。另外,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醫療保險至少需要交納25/30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申請享受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只要續費平時也是可以的)。以單位方式代交的身份購買社保,只能通過單位方式購買社保。

Ⅶ 江蘇城鎮養老保險2020年的指標多少

養老保險沒有你說的指標,只有社保繳費基數。
2020年各地社會平均工資大都沒公布(社保繳費基數就是社會平均工資),因此暫不知道。

Ⅷ 養老保險關鍵指標分析與思考

學習大綱1、由替代率問題啟發的深入思考2、社會養老保險產生的基礎3、國外社會養老保險的模式及分析4、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模式及分析5、總結由替代率問題引發的深入思考替代率是衡量老年保障程度的關鍵性指標,也是衡量個人退休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替代率=退休後收入/退休前某一時期內員工工資我國社保養老金的目標替代率為58.5%,但現實情況是,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金的實際替代率僅為30%---40%!與目標替代率有較大差距!由替代率問題引發的深入思考社會保險產生的基礎1、自然基礎風險的自然存在!2、經濟基礎錢!國外養老保險的模式一、國家統籌型二、個人儲蓄型國家統籌型(現收現付型)資金來源:保險基金全部來自於政府稅收,個人不需要繳費。且不足部分由國家負責兜底。國家社會保險稅是這些國家的第一稅種(用人單位納稅,個人不需要繳費)!特點:1、完全實行現收現付制度2、本國居民的「生老病死殘」由國家統一包干,覆蓋人「從搖籃到墳墓」的整個一生的人身風險保障!國家舉例:瑞典、挪威、丹麥、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國家統籌模式的優缺點優點:1、國家福利水平高2、操作簡單、易於運行3、抵禦通貨膨脹能力強缺點:1、社保經費龐大,政府財政不堪重負,企業負擔過重,限制了經濟的持續發展!2、容易造成人的惰性,形成「動力真空」!個人儲蓄型(自我保障型)資金來源:保險基金全部來源於雇員和單位兩個方面,雇員為主,單位為輔。國家不進行任何投入。特點:1、養老基金完全匯入個人賬戶,由國家或專門的養老金公司負責資金運作,實現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保值或增值。2、當居民進入養老年齡時,本人可按月或一次性提取養老金進入晚年生活。國家舉例:新加坡、馬來西亞、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養老保險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成本需要多少錢 瀏覽:858
老年人胸悶心悸憋死吃什麼葯 瀏覽:832
養老院和敬老院的設計 瀏覽:328
美國老人養老院 瀏覽:187
60歲女左乳房有硬塊不可滑動不疼 瀏覽:578
夷陵養老保險 瀏覽:489
趙雅芝60歲照片 瀏覽:654
60歲養老金一檔多少 瀏覽:507
老年人失能險 瀏覽:559
東風公司退休養老金 瀏覽:874
老人家覺得 瀏覽:195
養老機構與養老院簽訂的合同 瀏覽:211
長壽丹有什麼作用 瀏覽:424
30歲存款50w 瀏覽:326
新交規70周歲以後駕照 瀏覽:120
老人家買冰棍 瀏覽:696
個人養老保險申請 瀏覽:412
外地養老服務有哪些項目 瀏覽:249
養老保險每年交錢不等價行嗎 瀏覽:867
退休後社保卡還有用嗎 瀏覽: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