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對於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
針對農村不斷發展的趨勢,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也在逐年發生變化,以更好的滿足當代農民的養老保障需求。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對於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
一是社保的籌資結構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的舊模式很保守,說白了,就是農民自己儲錢過日子。但現在不同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政策多了兩大主體的支持: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在新繳費體制下,農民收到的保障是個人、集體、政府三方的補助。這種養老力度就強大多了。
二是賬戶與以前有區別,現在的新農保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礎養老,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的養老,基本養老屬於國家直接補貼,個人養老則由地方負責。
三是大大改善了廣大農村人口的養老保障。
Ⅱ 中國農民老了怎麼辦
政策肯定是越來越好的。國家現在對敬老院都有少些優惠政策,就是國家支持。多而宜,等敬老院多了收費標准肯定就小多了。像我們村裡也有沒家人沒孩子的,一般也就是鄰居們給點,能動的他們自己去地里路上撿點玉米什麼東西可以賣也可以自己吃,不能動的就是命懸一線了,如果人真不在了,那就是大家緊促點把人埋了大概就這樣。村裡人都肯定有自己的地基(無論大小),除非把賣了。。城裡人不一定有自己的地基,(有也大不了哪去,除非有錢)。房子我看也有個別人分不到吧大概就知道這么多了。。望LZ多考慮,人老了沒親人很孤單
Ⅲ 現在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對於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針對農村不斷發展的趨勢,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也在逐年發生變化,以更好的滿足當代農民的養老保障需求。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對於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
一是社保的籌資結構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的舊模式很保守,說白了,就是農民自己儲錢過日子。但現在不同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政策多了兩大主體的支持: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在新繳費體制下,農民收到的保障是個人、集體、政府三方的補助。這種養老力度就強大多了。
二是賬戶與以前有區別,現在的新農保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礎養老,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的養老,基本養老屬於國家直接補貼,個人養老則由地方負責。
三是大大改善了廣大農村人口的養老保障。
Ⅳ 2019年農村養老金有提高嗎請熟悉新農保政策的朋友給予幫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農村社保每年交100元,交完十五年之後,年滿60歲之後,每月可領養老金80元,年滿70歲者可月領100元,80歲者可領120元一月。
特別注意:
這里計算的是基礎養老金
只是按照目前的標准來說
說不好每年的基礎養老金都會增加
那麼計算的數額必然增多
第一、上交金額越大,領取的養老金越多,誰投保,誰受益。
現在幫您算一下,現在每年交100元,15年繳納1500元。
按照城鎮養老保險計算公式,每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總額÷139
15年交1500元。每月養老金=55+(100×15+200×15+利息)÷139≈87元
每年交100元,繳滿15年後,60歲退休大約每月能領87元。
這是大約數據,因為各地政府補貼不一樣,利息也沒有考慮,僅供參考。
第二、特殊人群的政府補貼
(1)新農保:
①屬於二級以上(含二級)重度殘疾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由縣級財政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的50%為其代繳,對享受農村低保的重度殘疾人(二級以上),縣人民政府按個人繳費最低檔次標准為其全額繳納;
②獨生子女戶、兩女結扎戶的農村居民參保繳費,縣人民政府按照繳費最低檔次的10%補貼;
③參保人員義務服兵役期間,縣人民政府按照個人繳費的最低檔次全額代繳。
(2)城居保:
①屬於二級以上(含二級)重度殘疾人和一戶多殘家庭的殘疾人參保,由縣政府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的50%為其代繳,對享受城鎮低保的重度殘疾人(二級以上)和一戶多殘家庭的殘疾人參保,縣人民政府按個人繳費最低檔次標准為其全額繳納;
②獨生子女戶的城鎮居民參保繳費,縣人民政府按照繳費最低檔次的10%補貼;
③參保人員義務服兵役期間,縣人民政府按照個人繳費的最低檔次全額代繳。
第三、2017新農保政策——你的養老金,必須知道!
第一、為什麼要實施新農保?
2017年新農保具體「新」在哪裡?
1.從財政補貼上來講:老農保並沒有明確說明,而新農保直接明確規定了,國家財政直接支付基礎養老金,省,縣兩級財政對參保人員給予補貼。(其中省級財政補貼總量按地方補貼的50%安排,省對各試點地區根據其財力水平,分檔次給予補助。其餘部分由市、縣兩級共同分擔,具體分擔比例由市(州)人民政府自行確定。)
2.從保險模式上來說:老農保是參照商業模式,養老金待遇完全由個人賬戶積累總額確定;而新農保是參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模式,實行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模式。
3.從籌資上來說:老農保是自我存儲模式;而新農保是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我們簡單舉個例,就能更直觀了
小編老媽,以前在村頭買老農保,是自己交好多,賬戶里頭就只有那麼多;現在買新農保,賬戶里頭除開自己交的那部分,還有政府和集體的補助錢。
第二、那這個新農保具體都有哪些規定吶?
要怎麼繳費呢?
(1)2017年新農保的參保對象要求
凡年滿16周歲除在校學生外,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擁有農村戶口的居民都可以自願參加農村養老保險。
(2)繳費標准
我們四川現在是分以下5個檔次: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雖然都是多繳多得的原則,但是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檔次才是最好的。
(3)繳費方式
1.自己參保:帶上你的身份證、戶口本原件以及復印件到當地的郵儲網點辦理參保手續。
2.村委會代辦:帶上剛才說的那些資料去村委會,請他們代辦,但這個是需要提供身份證原件的哈!
第三、這個錢我也交了,那我啷個領錢呢?
領取條件是年滿60周歲且沒有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戶口人。
我們要曉得,這個新農保的錢分兩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但是都是由國家直接打到農民賬戶里頭的。
那麼有朋友就會問了,這兩金有撒子分別哦,不是都是由國家直接打到賬戶邁!
如果這樣想,那麼你就錯了哈,這個兩金是有大區別的哈,基礎養老金,是農民朋友滿了60歲就可以直接領取,是不給錢的;個人養老金呢,是分檔次,你交的多,你就拿的多。
如果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中的資金還是可以實施繼承的方式來發放的。
第四、那我每個月能領好多錢呢?
這個領取標准啷個算吶?
先舉個例,還是小編的老媽。
小編媽咪,每年交100,連續繳費15年後,年利率假如是2.25%。滿了60周歲,那麼每月最低可以領取這么多:(1500+450+299.9)/139+70=約86塊錢。
(其中,政府補貼總額是按照最低每人每年30元進行計算)
上面這個數據其實根據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
月領養老金=(個人繳費總額+政府補貼總額+賬戶利息)÷139+基礎養老金
而實際上對不同檔次來說,地方政府的補貼也是不一樣的:
對選擇300元繳費檔次繳費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補貼5元
對選擇400元繳費檔次繳費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補貼10元
對選擇500元繳費檔次繳費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補貼15元
資金分擔比例與基本繳費補貼分擔比例相同。
Ⅳ 農村老年養老有新政策嗎
1、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年滿60周歲版、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2、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
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
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Ⅵ 養老新概念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原為一種古代的禮制,擇取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並加以禮敬。第二個意思是年老在家休養,現在的養老政策多是這個意思。第三個意思是扶養年老而不能自給的人。
1、奉養老人 [provide for the aged]。如養老送終。
2、年老閑居休息 [live out one』s life in retirement]。[1]
養老引證解釋
1、一種古代的禮制。擇取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並加以禮敬。
《禮記·王制》:「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後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脩而兼用之。」
2、謂保攝調養以延緩衰老。
《史記·龜策列傳》:「江傍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致氣,有益於助衰養老,豈不信哉!」
3、年老閑居休養。
唐宋璟《告老乞致仕表》:「歸全之望,獲在愚臣,養老之恩,成於聖代。」
《東周列國志》第七回:「魯侯掩耳曰:『汝非痴狂,安得出此亂言!吾已使人於菟裘築下宮室,為養老計,不日當傳位於軌矣。」
靳以《跟著老馬轉》:「到了退休的年齡,就請他回家養老。」
4、奉養老年人。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
唐張說《讓右丞相表》之二:「臣幸沐遺簪墮履之恩,好生養老之德,朝游簡牘,暮對圖書。」
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說親的結果是 阿虎 的丈人丈母都由這家養老。」
5、人體穴位名。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小腸經分寸歌》:「腕上一寸名養老。」
註:「從陽谷上行,手下銳骨上,一空腕後一寸許陷中,養老穴也。」
家庭養老模式是儒家文化的「孝」的強調,是中華民族綿延了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贍養老人的義務已經變成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內在責任和自主意識,是其人格的一部分。這在廣大農村也表現得毫不例外,而且由於我國廣大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實施其他養老模式的條件不太具備,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方面又具有無可替代性。因此,目前家庭養老仍是我國農村養老的最主要模式。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Ⅶ 關於公平的熱點時事
學者黨國英談城鄉統籌 強制征地是不公平交易
更新時間:2011-3-10 0:42:51 來源:南方農村報 作者:系統管理員 瀏覽:838
□南方農村報特派北京記者 何滿 蘇曉璇
3月8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右圖)做客「南方網2011全國兩會嘉賓訪談室」,與網友在線交流「三農」問題。
展望下個五年
養老保障人人享有
對於「十一五」期間的農村改革和新農村建設,黨國英認為,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了鞏固,農業生產發展很快,支農政策體系已經形成。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農產品生產的財政支持、農民生活保障等方面,都有一系列成熟的政策。
他認為,農民收入近幾年持續增加,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擴大。盡管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操作時存在一些問題,但意義很大,農民大多還是滿意的。「從目前實行的情況來看,我覺得『十二五』期間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有可能完成全覆蓋。」黨國英說。
對於農村社會領域所進行的改革,黨國英認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費就學後,農民的負擔減輕了不少,「對促進社會公平有作用,效果很好。」
建設農村新居
盲目鋪攤造成巨大浪費
黨國英說,以城鎮化方式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做法,目前已經形成共識。「在高度城鎮化的基礎上實現城鄉社會、經濟一體化,我一直強調這一點,但有些人認識得不夠。」他認為,新農村建設本身就是城鎮化的一個方面,城鎮化的表現形式就是農村建設。農村建設不是一味追求分散管理,而是要適度集中。黨國英說:「城鎮化不是將農民都趕進城,也不是將所有農民轉移到非農產業,而是將農民分類轉移——專業農民還是要集中居住,進行規模生產;非專業農民可以通過其它方式轉移出去。」
黨國英說,新農村建設,中央強調的是社會穩定、糧食安全,基層幹部考慮的是提高GDP、增加財政收入,農民則希望自己的收入提高,三者的出發點不一致。他認為,地方政府為了追求GDP增長,拚命搞工程、增加用地,這容易使其變成剝奪農民的一個通道。
「強制征地不是市場化,而是不公平交易。」黨國英說,農民「被上樓」現象近兩年尤為突出,如此下去,問題很大。他不贊成將以農為主的專業農民或大農戶集中趕上樓,「專業農民還要在自己的耕地處居住。」他說。
黨國英認為,一些地方搞的農村新居,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曠野上突兀地起來那麼多樓房,基礎設施不配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對農民根本沒有吸引力,最終成了巨大浪費。」黨國英說。
農村綜合改革
鄉村治理轉為城鎮治理
黨國英認為,過去的改革主要對象是產品市場,如珠三角農村所進行的股份制改革,沒有股票買賣,只是內部交易,沒有任何意義,「現在迫切需要推進的是生產要素市場化,即土地、勞動力、資本的市場化。」
他認為,十七屆三中全會將土地定期承包轉為長期不變,這意味著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的財產權。後來進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變相將農村用地也納入市場,導致規劃控制不住,用途管制又落實不了。對此,黨國英說:「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管不住,就任其發展。城鄉建設用地一定要統一市場。有關法律規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只能集體自己使用,特別是不能建設住宅在市場上公開出售。法律還規定,城市的土地歸國家所有。按一般邏輯,村集體土地被劃入城市范圍,該地塊就應屬國家所有了。」但很多情況下,劃歸城市的集體建設用地並沒有被徵收,因為一些政府沒有徵地的財力。有的土地被低價徵收,還要給村集體10%左右的「留用地」,產生很多弊端,造成巨大浪費。
黨國英認為,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統」的不是集體經濟,而是指農民專業合作體制;「分」則是指農民的承包經營權。「遺憾的是,這種體制並沒有解決土地、勞動力市場化問題,而要實現城鄉一體化,必須解決要素市場問題。成都、重慶都進行了城鄉統籌改革試點,廣東的順德、南海也做了積極的探索,但成都、重慶的步子邁得更大一點。」黨國英說,從全國來看,城鄉統籌政策仍停留在原則性號召層面。「有人說,改革要一步步來,但我覺得城鄉統籌不能太慢。應該及時總結改革經驗,『十二五』期間向全國推廣。」黨國英表示。
他說,農村綜合改革的重點,應該是將鄉村治理轉化為城鎮治理。「廣東雲安作為山區縣,在城鄉統籌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值得肯定。」黨國英同時強調,不應只提鄉村治理,「現在有些村莊已不是村莊,農民也不是農民了。既然是城鎮化,就應給農民以市民的身份,通過公共財政的覆蓋,將公共服務引入社區。」
農民幸福何覓
增收+不受歧視
農民幸福嗎?黨國英認為,要增加農民的幸福感,增收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他說,專業農民以家庭經營性收入為主,但現實的問題是種地不賺錢,而要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關鍵在於國家加大補貼力度。「我在英國考察時,遇到一個農場主,年年虧損,年年獲補,其中一年政府補了6萬英鎊給他。」他說。
黨國英說:「我是個經濟學者,幸福的定義在經濟學里是沒有共識的,主要看每個人的心理感受。」在他看來,農民的幸福程度還不高。「從自殺率來看,農村一些老人、婦女生活並不如意。」黨國英還認為,農民不受歧視,自然就幸福了。城市人應當包容農民,農民也要抵制歧視。「所以,我想告訴農村的女孩們,爸爸、媽媽不讓你上學,你們一定要堅決反抗,一定要上學。」
請採納。
Ⅷ 我想問問社會保障新熱點有哪些,具體一兩點,還有關於這些熱點國家出台的相關政策是什麼
2009年我國開始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並出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11年全國啟動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出台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這兩個試點的政策基本一致,即16-59歲的農村居民繳費標准為100-500元5 個檔次,農民個人繳費政府給予不低於30元的補貼,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參保人滿60歲就可享受養老金待遇(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國家定基礎養老金標准55元)。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居民繳費標准為100-1000元10個繳費檔次,其他與新農保相同。但各省根據實際情況在繳費檔次和待遇標准略有不同。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標志我國建立了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是推進公共財政均等,縮小城鄉差距的重大惠民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