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金替代率應該為多少——個人期望和政府安排
養老金是當人們年老工作效率不高時,用來替代其工資的。那麼個人希望有多高的養老金替代率?政府又應規定多高的養老金替代率呢?如果個人希望的養老金替代率太低,退休人員有可能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如果政府規定的替代率太高,就需要加重繳費負擔來為其籌資,而且還會隨著金融和勞動力市場問題而使福利受到損失。但是,何為「太低」,何為「太高」呢?養老金替代率可以根據不同的基礎來計算。替代率通常被闡釋為工人最末一年工資或若干年內平均工資(如一生的年平均工資)的某一百分比。有時它被表述為社會平均工資的某一百分比。在計算時,可以把養老金當作繳費前毛收入或者繳費後凈收入的某一百分比。許多家庭期望退休金是終生平均毛工資的75%,而政府為每個工人規定的替代率可能只有50%,同時為低收入者制定了最低貧困線標准。1、個人的工資替代率目標根據消費的生命周期理論,人們希望在一生中合理分配消費。這種理論簡單的說法就是人們希望自己每年的消費額,不論年輕還是年老時,都是相同的,所以在收入高的年份里他們要省下一些錢供收入低的時候消費。若是這樣的話,工人要求養老金是其一生平均凈工資的100%。這種理論更現實的一種說法假設人們希望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消費。許多人希望年輕時消費多一些,以撫養子女和因工作需要住在高消費區。另外一些人,有的因為醫療費負擔重,有的因為閑遐時間多或習慣了舒適的生活方式,希望年老時消費多些。而且,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人們的消費要隨之增長以維持相對的水準。健康狀況和生活費用等不確定因素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有些人希望退休金超過一生平均凈工資的100%。恰當的替代率還取決於工資基礎。在經濟增長中或對於那些有專業技術的工人來說,收入隨年齡而增長,所以在最後一年的工資比平均數要高出好多。對他們來說相當於一生平均工資100%的養老金只是他們最後一年工資很小的一個百分比。舉例來說,如果40年中工資每年增長2%,那麼最後一年的工資幾乎比一生的平均工資高50%。這意味著按一生平均工資的100%支付養老金也只相當於最後一年工資的70%。凈收入和毛收入的差別使問題更加復雜。因為人們必須從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來儲蓄或者繳納工資稅。如果儲蓄率或者繳費率是22.5%,按平均凈工資的100%得到的養老金相當於平均毛工資的77.5%。考察這些關系,得出三個結論:(1)由於環境,各家庭的傾向性和經濟增長率不同,所謂「正確」的替代率變動很大。(2)由於所採用的工資基礎不同,不同的工資替代率下養老金數額有可能相同。(3)對於許多家庭來說,下述的養老金替代率是合理的:大約是一生毛平均工資的75%或者是最後一年毛工資的一半。這樣的養老金目標使高工資家庭能過得很舒服,而對於低工資家庭來說,僅能維持生存。2、強制性工資替代目標政府沒有必要為每個個人規定充足的養老金。因為人們對年輕時和年老時的相對消費有不同的傾向,政府可以通過確定較高的強制性儲蓄率或繳費率來減少一部分人的福利。一些分析家認為,政府應規定僅能滿足基本需要的養老金,這樣儲蓄傾向低的人就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低的養老金規定促使想獲得更高收入的自謀出路,從而避免強制性養老金方案帶來的逃稅和資本市場及勞動力市場的扭曲。還有一些分析家認為,政府強制性規定應該超過基本需要的水平,通過要求人們參加年金統籌的方式來彌補保險市場的不足。舉例來說,政府要求儲蓄或繳費水平相當於工人一生平均毛工資的60%,最低限是社會平均毛工資的1/3。這也是一些經合組織國家(OECD)實行的替代率。強制性計劃可以是公營也可以是私營,盡管最低限的養老金水平可能需要公共轉移支付。最低限和低收入家庭的替代率目標相近。
『貳』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養老金整體替代率水平約為75,這是什麼意思這指養老保險里是什麼意思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
現狀:中國養老金替代率偏低
養老金替代率,這是我們退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楊燕綏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偏低,為社會平均工資的40%左右。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個人養老金替代率=退休後的退休金/退休前的工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替代率越高,越能保證老年生活的品質,反之,則會影響養老生活。
以國際經驗來說,如果退休後的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即可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如果達到60%-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於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1999年之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總體維持在75%以上,但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到目前已下降至4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養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異也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
試想,收入1萬元左右的職場白領,退休金降到4000元左右,對退休生活將帶來影響,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退休生活的落差。目前來看,政府養老金只能起到兜底的作用。
一家外資保險公司養老年金理財師介紹,「從現在來看,每個人的養老保障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二是企業年金,三是個人為養老准備的資金、包括商業保險、基金等等。」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建立了上述三大支柱、三大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以美國為例,整個養老保險體系分為4∶4∶2結構,40%是國家出,40%靠企業年金等,20%靠個人商業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養老金替代率的發展狀況
多方關注
1999年之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總體維持在75%以上,但是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已經下降至4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養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異也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在養老「雙軌制」下,機關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財政大包大攬的制度,養老保險替代率確定為90%~107%,而同期佔了人口大部分比例的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僅為不到40%。極為不公的歧視性政策引起了社會廣泛的反對與抗議。
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對全國的企業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統一作重大調整。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家對養老金替代率的影響不僅表現為政策的投入,而且尤其表現在國家在收繳的養老保險基金外,通過財政支出進行的資金投入。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剛建立城鎮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時就明確了在出現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情況下由財政「兜底」補足的原則,以確保制度規定的養老金替代率的實現。更為典型的則是從2005年起,連續9年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每年提高10%左右,2013年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達1642億元。2010年調整後,全國企業月人均基本養老金達到了1900多元,從而保證了在職職工工資增長的同時企業養老金替代率的穩定。
需要系統性調整
2013年9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進行測算,數據顯示,養老金替代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後一直呈下降趨勢,到2011年更是降至50.3%。
按照人社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測算,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低於國際警戒線。
養老金標准發放過低受困於多方面,一是養老金調整機制的缺失,使得養老金增長沒有穩定的制度保障,受人為因素影響過大;二是雙軌制運行也成了養老金替代率呈現分化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養老金來源的單一化,讓其增長後續乏力,使養老保障的質量和水平都明顯下滑。
養老金替代率下降需要系統性調整,對症下葯的方法是:盡快建立養老金穩定增長的機制,達到或接近社會平均增長的標准,共享發展成果和改革紅利;還需界定最低的養老金替代率,跌破這個警戒線就必須加速調整,以保證養老的基本盤面不受影響;要採取更加多元的養老保障,使養老收入的渠道更加豐富。要大力實施企業年金制度,給養老收入提供穩定的補充來源,又要鼓勵退休人員參與商業保險,同時應當加強對養老基金的商業運作,使其保值增值讓退休人員分享更多的紅利;另外,必須從養老保險改革破題,破解養老保險雙軌制體制束縛,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肆』 養老金替代率的簡要介紹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 = 59.09% 。決定替代率的基本條件:一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基金的承受能力;二是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三是養老金的增長機制。
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層次計算,它包括:個人退休時的養老金與其在職時工資收入之比;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企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行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行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地區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地區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全國退休人員平均退休金與全國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五種。根據工作或研究需要,可採用不同的比值(比率)來說明個人、企業、行業、地區、全國養老金替代率狀況、平均值、縱橫向水平比較和變動趨勢。
為了保障職工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不致有大的下降,讓退休職工得以分享社會發展成果,實現尊嚴養老,養老金替代率必須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從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職工養老待遇的歷史情況,職工和企業的繳費水平,以及國家對公民應承擔的養老責任出發,養老金替代率一般應該保持在80%以上。低於這個水平就意味著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比在職時有了較大幅度降低,生活保障水平較差,分享成果、體面養老、尊嚴養老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確定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後基本養老金主要目的在於保障廣大退休人員的晚年基本生活。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採用不同的養老制度。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造成了社會不公,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機關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財政大包大攬的制度,養老保險替代率大大高於同期的企業職工,是當今不公正政策的典型代表。
為提高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水平,彌補基本養老金替代率不足,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的總體方案還同時設計了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的替代率和個人儲蓄性養老金的替代率。
『伍』 養老金替代率的計算方法
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 = 59.09% 。
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層次計算,它包括:個人退休時的養老金與其在職時工資收入之比;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企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行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行業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地區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其地區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全國退休人員平均退休金與全國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之比五種。根據工作或研究需要,可採用不同的比值(比率)來說明個人、企業、行業、地區、全國養老金替代率狀況、平均值、縱橫向水平比較和變動趨勢。
『陸』 求個人標准養老金凈替代率計算公式
你 自己的養老金數額,除以你退休前平均月收益,就是你的替代率。
『柒』 如何達到養老金的目標替代率
看完這個,你就會明白。統籌養老金就是下面的基本養老金。
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是指參保人員符合條件辦理退休後,月基本養老金占退休時所在設區市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比例。替代率的高低決定退休月養老金的水平,替代率高其退休月養老金高,替代率低其退休月養老金低。國發〔2005〕38號文養老金計辦法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按59.2%設定,平均繳費年限按35年計算。
針對參保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到底有哪些好處,能得到多少實惠,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繳費基數與月基本養老金有何關聯?這里,我們對參保人員從2007年1月開始按不同繳費基數分別繳納若干年養老保險費後,按「新人」養老金計發辦法測算其相應的領取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供參保人員對照計算自身的養老金。
從對照表中看出,符合條件辦理退休參保人員,均可按對照表中的目標替代率對應測算自己的基本養老金。如:張某男性,從2007年1月參保,每年按社平工資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年限30年。假設退休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25700元,則張某退休後月養老金為25700×50.72%=13035.04(元)。
綜觀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及對應的目標替代率,就參保人員的投入與受益,繳費年限、繳費基數與退休待遇關系分析如下:
(1)投入與受益分析。據測算參保人員累計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可發放7至9年。按照平均壽命75.21歲計算,男可領取15.21,女可領25.21年,長壽高齡退休人員領取時間更長。如果考慮退休後按政策規定增加基本養老金或死亡後按規定領取的喪葬費和一次性撫恤金等因素,參保人員累計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回收年限則相應縮短,真正體現「在職繳費一個蛋,退休抱回一隻雞」。
(2)月養老金與繳費年限分析。對照表看出,繳費基數相同,繳費年限越長,目標替代率越高,其退休月養老金就越高,真正體現參保越早,將來受益越大。假如:甲、乙、丙、丁參保人員均按歷年社平工資60%繳費,均在同一年辦理退休,退休時在崗職工社平工資為6000元,甲、乙、丙、丁因繳費年限不同。
(3)月養老金與繳費基數分析。對照表還看出,繳費年限相同,繳費基數越高,目標替代率就高,其月養老金也就越高。假如:甲、乙、丙、丁參保人員均繳費滿15年,均在同一年辦理退休,退休時在崗職工社平工資為6000元/月,甲、乙、丙、丁因繳費基數不同。
『捌』 發達國家的養老金替代率目前大概是多少
這個不好說。發達國家有很多,美國,歐洲的,還有澳洲的等等。
不過,我們國家企業職工的養老替代率低,大概40%左右。
『玖』 養老金替代率是什麼 目前養老金替代率是多少
養老金替代來率,是指勞動者退源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
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 = 59.09% 。
由於我國目前實行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以向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為目的的制度。因此,這個制度設計的基本養老金目標替代率為60%左右
『拾』 養老金替代率是什麼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國際標准替代率要達到70%才能保持生活品質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