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資單應該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工資單應該具體包括年/月,崗位本工資,技能工資,年功津貼,過渡,加班天數,加班費內,病假天數,事假天數,減事容假,獎金,各類補貼,房貼,計生,項目獎,加其它,減其它,待崗工資,加保險,應發工資,減公積金,減養老保險,減失業保險,減醫療保險,減個人所得稅,減水電費,減房雜,實發工資,姓名,部門名稱,就這些方面了.
⑵ 工資條上的自提養老金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自己繳納養老保險被扣除的資金!
⑶ 工資單上的養老金怎麼計算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例如: 根據上述公式,假定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平均繳費指數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數繳納,而社會當年平均工資2000那你的當年指數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來平均,很容易,到時候你自己都可以計算多少養老退休金的.
⑷ 每月工資條上加個人養老金400元是純粹個人交的還是有企業和個人的總和
工資條上顯示的400元應該是個人交的部分,企業交的工資條上不顯示。
⑸ 工資條包含哪些項目
包括姓名、部門、職位、出勤天數、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學歷工資、工齡工資、個人所得稅、保險扣除數、其他應扣款等,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問我哈
⑹ 工資條里有養老保險一項,這個是從我工資里扣的還是單位給交的如果是從我工資里扣的,我能否申請不交或
工資條裡面的扣款,是屬於你自己繳費的,公司承擔的不在你工資條裡面,根據國家回規定,企業答有責任代繳養老保險,因此從你工資中扣除養老保險,是合乎法律規定的,你不可以不繳納,也不可以少繳納,因為繳費是根據國家社保規定,按照職工本人工資或者社會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的,多繳費和少繳費都不可以,不繳納更不行。是國家強制性的規定,
⑺ 工資條中為什麼只有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扣錢,而基本醫療保險卻不扣錢。
社保的構成是這樣的抄:
養老:襲14%(單位部分)+8%(個人部分)
醫療:8%(基本醫療,全部由單位出)+5.5元(大病保險,由個人出,各個地方可能金額不同)
工傷:1%(單位出)
生育:1%(單位出)
失業:2%(單位部分)+1%(城鎮戶口類職工個人出,農村戶口職工沒有個人部分)
你可以對照一下。
所謂的「大額醫療互助費200多元」,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醫療保險中的大病保險部分,或者你們公司自己搞的內部互助資金。
⑻ 工資條顯示公司交的養老金費用和醫保費用比在社保局查詢的多一些是為什麼是公司少交了嗎
先問下公司管理社保的同事,查詢下繳費基數,然後根據繳費基數進行個人扣款和公司繳納的計算。
⑼ 幫忙看工資條:都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1.採暖類似於夏季的高溫補貼,這是公司補貼的一種,是當地政府強制執行的給員工的一種福利,每個地區類似這種補貼的金額是不一樣的,如果怕被公司坑可以問問當地相關部門。
2.實發金額=應發金額-勞動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採暖錢=1438.01勞動保險和醫療保險是五險一金的一種,一般繳納比例為:勞動保險個人繳納8%,公司繳納10-12%,主要看你們公司的性質;醫療保險個人繳納2%,公司繳納10%左右。公積金一般個人和公司繳納比例相同。
3.想知道公司有沒有給你交社保,可以去當地社保局查詢,也可以下載查閱社保APP,按照要求填寫信息就好了。
應發工資是應發工資的你的匯總薪資,沒扣除你月應繳雜項的薪資;對應的應該有實發工資,就是扣除了你繳納項後的實際領到手的薪資。福利是一個很含糊的概念,比如年終紅包、節假日的補助等,也是可以分開發放的,薪資管理制度上應該有規定,是薪資明細單上應該明確顯示的。有的話也是包含在應發工資裡面。
社保繳費比例由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組成,社保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基數是以工資總額為基數。由於養老、工傷、醫療、生育、失業等社保5大險種的繳費基數與待遇補償基數均與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相掛鉤,因此,平均工資水平的提高,會帶來各社保險種的調整。
繳費比例如下:
1.養老保險
①個人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最高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300%)的8%繳納。
②單位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2%繳納。2006年1月1日起,人社部將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此前的政策是個人繳費全部和單位繳費的3%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的19%劃轉為社會統籌,而新政策將單位繳費的3%也劃入社會統籌用來解決養老空賬問題。
2.醫療保險
以北京市為例,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單位10%,個人2%+3元;
3.失業保險
單位1%,個人0.2%;
4.工傷保險
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在0.5%~2%之間;
5.生育保險
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
6.公積金
以北京市為例,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10%。2009年下半年起,北京市統一規定所有用人單位按工資的12%辦理繳納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⑽ 工資條里,社保是干什麼用的有什麼用
你好!
個人所抄繳納的社保中包含襲養老保險-會進入個人的養老金賬戶,以後退休金就從養老金賬戶發放;醫療保險-從繳納起就可以用醫保卡看病用,可以減輕看病費用,每月的醫保存摺上還會返回個人所繳納的醫保費的;失業保險,如果被單位辭退可辦理領取失業金,具體金額要根據所在地的標准領取。僅供參考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