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政策
近日有關來"研究制定職工醫保退休人員自繳費政策"的提法激起極大討論。對此,有社保專家認為,應該建立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並配套其他醫療保險改革。退休人員續繳醫保應統籌兼顧財政部樓繼偉部長撰文提出退休人員續繳醫保,一石激起千層浪,筆者也有話要說。財政挖潛無可厚非,全面改革醫保不應成為禁區。誠如社評所說"但前提是保障退休人員的收入不能再降低",財政斂財也要取之有道,應考慮退休人員的承受能力。醫保資金家底,一面是全國32%統籌地區收不抵支,一面是"醫保基金多到花不出去",孰是孰非總該有個說法。葯品價格表面一降再降,換名不換葯價格卻一升再升,診斷費、手術費、服務費還將大幅度提升,自費、部分自費葯品都夠患者喝一壺。再續繳醫保、取消醫保個人賬戶,就壓力山大了。社評說美國退休人員也有醫保,美國"有收入的退休人員確實仍要繳納醫保",概念很清楚,人家是"有收入的"即退休後再工作的,中國的退休人員絕大多數是僅靠退休金生活,況且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還要釐清的是,退休人員續繳醫保影響到方方面面。多年獨生子女政策形成"四二一家庭"結構,即一個人要承擔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父親、母親二人和一個獨生子女。
2.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相關規定
根據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以下簡稱基金)的管理,確保基金的使用安全、有效,根據《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第十條關於"社會保險管理機構應根據國家的政策規定,建立健全基金管理的各項制度"的規定,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勞動部負責制定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勞動合同制工人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各項制度和政策,監督檢查全國基金管理情況。地方各級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制定本地區基金管理制度的實施辦法,監督檢查本地區基金管理情況。
第三條 勞動部社會保險管理機構負責全國基金管理工作,指導地方各級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的基金管理工作。地方各級社會保險管理機構負責本地區的基金管理工作。經國務院批准實行系統統籌部門的社會保險管理機構負責本部門、總公司的直屬國有企業基金管理工作。
第四條 各級社會保險管理機構必須按照本規定管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
(2)企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新政策擴展閱讀:
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同義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一般指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由國務院於2005年12月3日發布,包括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等十一條內容。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實施後參加工作、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本決定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待遇水平合理銜接、新老政策平穩過渡的原則,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制訂具體的過渡辦法,並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備案。
3.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如何規定
1、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中的一個險種。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勞動收入時給予經濟補償,使他們能夠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障。
2、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納比例是:職工所在企業繳納20%,職工個人承擔8%。以前的規定是,單位那20%裡面的一部分和個人的8%全部劃入個人賬戶,現在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僅個人繳的那8%劃入個人賬戶。
保費繳納方式如下:
單位繳費:
用人單位應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目前企業繳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少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離退休人數較多,養老保險負擔較重,確實需要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的,需要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的批准。
個人繳費:
(1)繳費基數與比例
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其中,繳費工資,也稱為繳費工資基數,一般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本人上月工資收入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月平均工資按照國家統計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項目計算,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收入,不包括用人單位承擔或者支付給員工的社會保險費、勞動保護費、福利費、用人單位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時支付的一次性補償以及計劃生育費用等其他不屬於工資的費用。
(2)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的計算
月儲存額=本人月繳費工資*8%
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的,按照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本人月平均工資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的,按照當地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
條件待遇:
領取條件
1、本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辦理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並履行繳費義務;
3、個人累計繳費時間滿15年。
享受的待遇
A、按月領取按規定計發的基本養老金,直至死亡。
B 、享受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待遇。
C、對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
D 、死亡待遇:
(1)喪葬費:按上年度全省社平工資的3個月計發(此為退休人員,離休人員為5000元);
(2)一次性撫恤費:按上年度全省社平工資的10個月計發(此為退休人員,離休人員為本人工資的20個月);
(3)符合供養條件的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按月發放,直至供養直系親屬死亡。
(註:養老保險若出現繳費中斷現象,可延續繳費或者一次性繳費至15年,均可享受養老保險的相關待遇)
申報條件
1.祖父、父、夫年滿60歲沒有生活來源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者;
2.祖母、母、妻年滿50歲沒有生活來源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者;
3.子、女(包括遺腹子、養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的子女)、弟妹(包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弟妹)年未滿十六歲或殘疾經過勞動行政部門鑒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者;
4.子女雖然超過十六歲但仍在普通中學或職業中學、普通高等院校(不包括軍隊院校和研究生)就讀者;
5.職工自幼由他人撫養長大,現撫養人年滿60歲,女年滿50歲沒有生活來源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須依靠職工供養且共同居住者;
6.獨生子女其父母無論誰死亡,凡子女符合供養條件的都可作為供養直系親屬,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等待遇。
7、凡企業職工和離退休人員死亡時,其直系親屬當時不符合供養條件的,以後雖然符合供養條件也不能列為供養直系親屬,不得享受有關待遇。
4. 職工養老保險新政策
恩,你公司領導說的是正確的。
而且對於你本人來說,也應該是在哪裡工作就在哪裡參加社會保險,否則很多待遇不能享受,比如失業保險待遇、工傷保險待遇,甚至可能醫療保險都受影響
5.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是如何實施的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繳納比例是:職工所在企業繳納版20%,職工個人承擔權8%。
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准後的次月起,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及喪葬補助費等。
計算養老金公式:社平工資*20%+個人帳戶*1/120之和。
政府鞏固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成果 、善各項政策措施,健全「保發放」的長效機制。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籌措機制,確保做實個人賬戶離退後實際資金。
6. 最新企業養老保險新政策
下崗職工是一個比較龐大群體,對於那些不幸屬於下崗職工的人來說他們的養老該怎麼辦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下崗職工養老保險新政策的最新消息,歡迎閱讀!
下崗職工養老保險補貼優惠
(一)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三)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下崗人員提前退休只能是特殊工種和因病不能勞動人員,其他人員只能達到女50周歲、男60周歲才能退休。現在國家實行的是退休年齡和退休金雙軌制,公務員可以,工人不行,下崗的也不行。
下崗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標准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下崗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確定方法為當地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可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在平均工資的60%至100%之間自由選擇並確定繳費基數,下崗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基數按不低於本省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納。
繳費=繳費基數*20%*12
例: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為2000,按照基數60%繳費
一年費用:2000*60%*20%*12=2880
因為各地經濟水平和政策不同,具體繳多少需要詢問當地社保局。咨詢電話12333。
下崗職工養老保險怎樣計算?
下崗職工養老保險仍需繼續繳費15年、達到退休年齡才能申請辦理退休手續。當地歷年的職工平均工資等都是未知數,無法為你計算準確的養老金月領取額。所以,只能告訴你計算方法啦。各地情況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從2006年1月起執行。以下是計算方法。
1、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均按本意見計發基本養老金。
2、「統賬結合」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
(1)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執行。
3、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設立3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按照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高於原辦法的,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按新辦法計算。過渡期滿後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7.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新政策 疑問點
1.現在廣東省內還沒有做到網通,所以只能辦理轉移,現在辦理轉移手續已經簡化,可以賃<<基本養版老參權保繳費憑證>>到新入職單位辦理移轉手續.(不過以後的方向是全國網通,那大家就方便多了呵呵...)
2.自己做生意如果有營業執照,都可以去所在鎮區社保辦理登記並參保,現在是可以的.
3.保險有很多險種,有些是消費型的,等於過時就作廢了,只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可以轉移,但醫療保險轉移也是有期限的,一般是兩個月,可有些地方現在還不可以轉移醫療保險.這要看你要轉到的那個地方的地方政策.養老保險是累加的.保險關系會在最後也是目前地方的那個戶頭上.
4.醫療保險也是消費型保險,住院治療費用是不會從個人的社保金額上扣除的.這個費用是醫療保險的統疇基金支付的.
以上供參考.謝謝.
8. 社會養老保險新政策有哪些
隨著國家對補繳政策的收緊,目前已經有地區開始限制補繳養老保險,一般情況下國家不再允許辦理補繳養老保險,從2019年起,對於在45歲之前沒有社保繳納記錄的人,將不再允許一次性補繳;2019年1月1日後,沒有參保繳費的居民達到60周歲,國家不再發放老年人生活補助。
但以下三類人仍然是可以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費用的。
1、本地戶籍的居民,並且有參加過下鄉,是1961年1982年期間的下鄉知青。
2、本地戶籍的大齡人員,女年滿60周歲,男年滿65周歲,並且曾經有繳納過職工養老保險。
3、本地戶籍人員,曾經是縣級、鎮級集體企業或者是國有企業的職工,並且在2010年12月31日前已經達到退休年齡的,可以一次性補繳社保。
社會養老保險特點:
1、社會養老保險是社保中的重要險項之一,對於企業和企業員工來說,養老保險是由國家強制要求企業單位以及個人必須購買的保險項目。
2、購買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按照國家規定購買養老保險滿達一定年限,那麼到了退休年齡後就可以向社會保險部門申請領取養老金。
3、養老保險的費用主要由國家、企業單位和參保人本人三方,或者是單位及個人雙方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