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全國農村養老保險

全國農村養老保險

發布時間:2021-02-23 13:40:19

Ⅰ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如何建立與發展的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的建立開始於「七五」期間。根據國家「七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的「建立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雛形」的任務,針對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後,原有社會保障制度趨於瓦解的狀況,1986年10月,民政部和國務院有關部委在江蘇沙洲縣召開了「全國農村基層社會保障工作座談會」。會議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確定:在農村貧困地區,基層社會保障的主要任務是搞好社會救濟和扶貧;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等的地區,多數人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但還有殘疾人和老年人兩個困難群體,在這些地區,基層社會保障的主要任務是興辦福利工廠,完善五保制度,建立敬老院,以解決殘疾和老人的生活困難;在農村經濟發達和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發展以社區(鄉、鎮、村)為單位的農村養老保險。
1987年3月,國務院決定由民政部負責開展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在各級民政部門的努力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在富裕地區,以村(少數為鄉鎮)為主體的社區型養老保險有所發展,到1989年6月,全國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養老保險試點,參加人數達90多萬,積累資金4100萬元,有21.6萬農民開始領取養老金。這一時期的社區型農村養老保險不是十分成功,但也加深了對養老保險的認識,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存在的主要問題:①范圍小,層次低,效率不高;②養老保險金主要由集體承擔,有的完全由集體負擔,個人不繳費,不但使集體背上沉重的包袱,也沒有體現自我保障原則;③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不能保證制度的穩定和安全,保險金的計發標准混亂,沒有科學的標准;④養老保險資金的使用缺乏監督、約束機制,保值增值問題無法解決,存在很大風險。
在總結前一階段農村養老工作的基礎上,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人口的「老有所養」問題,1990年7月,國務院第111次總理辦公會議專題研究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問題,會議明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由民政部負責的精神。
1991年1月,國務院決定讓民政部選擇一批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建立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試點。同年2月,民政部成立「民政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公室」,負責這項工作。同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進一步明確農村養老保險(含鄉鎮企業)由民政部負責。
1991年6月,在總結經驗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民政部農村養老保險辦公室制定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確定以縣為單位開展社會養老保險的原則。並在山東組織了較大規模的試點。
1991年8月,山東牟平等5個縣(市)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開始啟動,僅一個半月,共計30個鄉鎮、281個村、38家鄉鎮企業近8萬人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積累保險資金近500萬元。
1992年1月,民政部將《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正式下發全國。同年7月,民政部在武漢召開了「全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經驗交流會」,重點推廣了武漢市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經驗。到1992年底,全國有1000多個縣根據《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確定的原則,由政府制定並頒布了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建立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構,組織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其中,170個縣基本建立起了面向全體農民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國已有3500多萬農民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共積累保險費10多億元。
1992年12月,民政部在江蘇張家港市召開了「全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會議」,重點推廣了江蘇省在全省全面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經驗。這次會議標志著在全國范圍大區域、大規模的試點工作告一段落,轉入在全國范圍全面推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

Ⅱ 農村養老保險有用嗎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一項惠及民生的重大舉措,使老有所養的目標得以進一步實現。「農村養老保險的積極意義是多方面的,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

1、有利於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農保按照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原則,實施以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的繳費方法,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對基礎養老金給予全額補貼,在農民60歲的時候可以領取至少55元的基礎養老金,並按照漸進原則,逐步提高其待遇水平。

2、有利於破解城鄉二元的經濟和社會結構。通過對農村居民推行普惠制的養老保險和之前的「新農合」雙管齊下,有助於減輕農民的生活負擔,縮小城鄉之間的社會保障水平,也有助於將來實現城鄉統一保障體系的鏈接,從而有益於加快農村勞動力的正常流動,擴大農民的就業渠道,增加非農收入,減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剪刀差,加快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進而實現城鄉統一發展的社會經濟目標。

3、有利於擴大內需和國民經濟發展。目前我國的收入分配體系很不合理,資本主要流向政府和企業,工人和農民的收入普遍偏低。。通過新農保的這一民生政策的實施,實際上就是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水平,無疑會有助於降低他們對未來養老的擔憂,增加消費,進而通過經濟學中的乘數效應,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富民強國。

(2)全國農村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農村養老保險參保范圍

具有本地農村戶籍且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

所需證件

1.身份證原件、復印件二份。

2.戶口本原件、復印件二份。

3.4張1寸免冠照(60周歲以上人員6張)。

辦理方法

到戶口所在村委會填寫《登記表》4份,《戶籍表》2份,貼相片,並由本人簽字按手印確認。16—59周歲人員自主選擇繳費檔次(100—1000)繳費,由村街經辦人員開具收據並填寫《繳費明細表》。60周歲以上人員不需繳費,填寫《待遇申領表》2份,提交存摺復印件兩份。

Ⅲ 農村養老保險每年交100元,交15年,60歲以後每月能領多少錢

農村養老保險其實就是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眾所周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准有多檔,交得越多以後享受的待遇也就越高。那麼,農村養老保險每年繳費1000元,交15年,60歲以後能領多少錢呢?


農村養老保險每年繳費1000元,交15年,60歲以後領多少錢?以湖南為例,目前湖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為每人每月103元。那麼,湖南的參保人在60歲以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103+15×1000÷139≈211元。

Ⅳ 農村養老保險和社保是一樣嗎

農村養老保險和社保是不一樣的。

1、養老保險: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後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所謂"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其中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

2、社保: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4)全國農村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一、農村養老保險具有的特徵:

1、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

2、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

3、養老保險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因此,必須設置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有利於新老更替,實現就業結構的合理化;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於社會穩定;能夠激勵年輕人奮進,提升工資標准,為退休後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於從側面上促進經濟發展。

養老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而且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關繫到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經濟、文明發展,需要我們予以足夠的重視。由於養老保險的實施范圍很廣,被保險人享受待遇的時間較長,費用收支規模龐大,因此,必須由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在全社會統一立法、統一規則、統一管理和統一組織實施。

二、農村社保具有的特徵:

1、社會保險的客觀基礎,是勞動領域中存在的風險,保險的標的是勞動者的人身;

2、社會保險的主體是特定的。包括勞動者(含其親屬)與用人單位;

3、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保險;

4、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

5、社會保險基金來源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繳費及財政的支持。保險對象范圍限於職工,不包括其他社會成員。保險內容範圍限於勞動風險中的各種風險,不包括此外的財產、經濟等風險。

Ⅳ 農村養老保險政策不是全國統一的嗎

2014年初,原新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合並為城鄉居民養內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在容宏觀上是統一的,但實際政策細則上各地會有差距。例如在繳費金額設置、基礎養老金確定等方面,各省市可能有區別的: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
國發〔2014〕8號
個人繳費: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個檔次,省(區、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最高繳費檔次標准原則上不超過當地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年繳費額,並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備案。
……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基礎養老金標准;對長期繳費的,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具體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規定,並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備案。

Ⅵ 農村養老保險規定交費是多少

農村養老保險最高4000元。

只要符合條件的農民,男性年齡達到45歲、女性達到40歲,可以一次補繳最多10年。男性達到45歲、女性達到40歲,可以一次補繳15年。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調整為13個檔次,分別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7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3500元、4000元。參保人可按照自己的經濟條件合理選擇繳費檔次。

Ⅶ 新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全國統一嗎

農村養老保險全國不統一,各地的交納標准不統一,高低差距很大,在異地不可以交納農村養老保險,只能在戶籍所在地交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農村養老保險從哪年開始

2009年農村養老保險開始實施.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為每個新農保參保人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目前每年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
國家將建立健全新農保基金財務會計制度。新農保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按有關規定實現保值增值。試點階段,新農保基金暫實行縣級管理,隨著試點擴大和推開,逐步提高管理層次;有條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實行省級管理。
參保范圍
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加新農保。
新政要點
基金籌集
個人繳費分12檔 地方補貼每年至少30元
根據這份指導意見,新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
在個人繳費方面,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 500-1200元 12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在集體補助方面,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准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Ⅸ 農村養老保險要交到多少歲領錢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小諾解答:

您好!

按照新農保政策規定,如果年滿60周歲,並且按照規定繳費,並且沒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農村人,是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的。

至於農村養老保險要交到多少歲?一般情況下,農村養老保險要繳費到年滿60周歲,並且繳費滿15年就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其中,如果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進行補繳,補繳之後達到60周歲,即可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Ⅹ 農村養老保險每年一千元,交15年,60歲以後領多少錢

農村養老保險其實就是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眾所周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准有多檔,交得越多以後享受的待遇也就越高。那麼,農村養老保險每年繳費1000元,交15年,60歲以後能領多少錢呢?


農村養老保險每年繳費1000元,交15年,60歲以後領多少錢?以湖南為例,目前湖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為每人每月103元。那麼,湖南的參保人在60歲以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103+15×1000÷139≈211元。

閱讀全文

與全國農村養老保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業員工最後一個月退休工資 瀏覽:897
孝敬爺爺後的感悟 瀏覽:26
敬老院實踐活動 瀏覽:204
如何先把父母送走 瀏覽:986
通州有老年大學 瀏覽:220
長子孝順 瀏覽:838
鄭州養生谷房價多少錢 瀏覽:588
老年大學開學啦展示牌 瀏覽:522
2020年度退休人員加工資 瀏覽:53
國企職工多少歲的退休年齡 瀏覽:3
肯德基養老保險能領多少 瀏覽:148
70歲老人小腿肌肉疼掛哪個好 瀏覽:259
90歲長得黑頭發 瀏覽:480
南山長壽面怎麼做 瀏覽:344
興平養老卡怎麼辦 瀏覽:651
廈門敬善養老院入住押金多少 瀏覽:456
患病老年人康復講座活動方案 瀏覽:404
針對老年人的特色活動 瀏覽:782
員工常規體檢去九江哪個醫院好 瀏覽:622
重陽節的詩句老人暮年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