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社會養老金制度的金融功能研究

社會養老金制度的金融功能研究

發布時間:2021-02-22 15:52:41

⑴ 社保卡金融功能可以不開通嗎開通又有什麼好處!

可以不開通!不會影響社保功能。

新的社保卡其實就是社保卡+銀行卡二合一而已。

社保卡金融賬戶是有錢的,但這個金融賬戶必須到銀行櫃台激活才能提現、轉賬、消費。比如醫療費用報銷返還、養老金等社保待遇原則上均通過這個賬戶領取,所以只要激活了社保卡金融賬戶就可以使用了。

金融賬戶必須到發卡行激活,未激活無法繳費領取養老金或其他金融結算。社保賬戶必須到社保大廳、定點葯店或社保APP激活,激活後設為自己密碼。針對社保賬戶和金融賬戶,兩個賬戶可以分別設置不同密碼。

按規定參保人報銷的零星醫療費原則上應撥付至參保人社會醫療保險憑證賬戶,即社保卡的金融賬戶。目前在廣州市,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和醫療費用的報銷返還等,都是通過社保卡金融賬戶發放。


(1)社會養老金制度的金融功能研究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推行社保一卡通,部署擴展社會保障卡應用領域的工作。為此,該部發布了《關於社會保障卡載入金融功能的通知》。

載入金融功能後的社會保障卡在具有信息記錄、信息查詢、業務辦理等功能的同時,還可作為銀行卡使用,具有現金存取、轉賬、消費等金融功能。以便促進金融服務民生,方便群眾享受社保待遇和金融服務。

具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的金融應用為人民幣借記應用,暫不支持貸記功能。該卡卡片介質一般為接觸式晶元卡,但也有銀行發行介質為接觸+非接觸的雙界面卡的社會保障卡,社保卡用晶元加隱蔽磁條復合卡的形式暫時過渡,晶元中應同時包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應用和金融應用。

社會保障卡採用全國統一標淮,社會保障號碼按照《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採用公民身份號碼。從此,社保卡將加入金融功能,全國統一。

⑵ 國家養老金制度體現了財政的哪方面職能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還在發展和完善之中,全員養老是大趨勢。就當前而言,內養老保險還未容覆蓋參公人員和公務員。但無論怎麼樣,只要你在職時是財政供給人員,退休後的工資肯定是有保障的,原因很簡單,社會養老保險是財政兜底。

⑶ 關於中國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內外研究概況

研究目的及意義

社會保障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已成為世回界各國在社會經濟發展答中需要解決的優先目標。在歐洲,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北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造成大量的結構性失業;在亞洲,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千百萬工人失去工作,形成失業風暴。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開的社會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上,就業問題被列為三大主題之一。在會議通過的《共同宣言》和《行動綱領》中,要求各國政府將促進就業和控制失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優先目標。

⑷ 社保卡金融功能怎麼激活 社保卡金融功能是什麼

可以在領取社保卡後,憑社保卡、身份證件原件、戶口簿等有效證件,到社保卡發卡銀行在當地的任意一家網點辦理社保卡金融賬戶激活手續。

而為保障社保金融賬戶的資金安全,持卡人在辦理激活手續時,應提供本人或聯系人的手機號碼,同時設置社保卡金融賬戶的交易密碼和查詢密碼。

辦理成功後,銀行將當場提供社保卡金融賬戶對賬簿及其他相關資料。持卡人可到開戶銀行的當地任意銀行網點及ATM機提取個人賬戶,並免繳金融賬戶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用。如果不提取個人賬戶的話,將會按照活期儲蓄利率計息。

(4)社會養老金制度的金融功能研究擴展閱讀:

中國農業銀行濟寧分行機構業務部副總經理郭冬梅:「現在全市各網點都可以辦理社保卡金融功能的激活,如果社保卡金融功能還沒有激活,有這么幾個渠道,第一是到我們網點,全市所有網點都可以辦理,隨後我們會給網點下發通知,要求大家做好服務,第二,如果是整村整個片區都沒有激活,也可以向農行申請,我們上門服務。」

根據規定,使用社保卡發放養老金有多種優惠,包括免收小額管理費、余額變動提醒、年費等業務的所有費用;免除同行異地存取現、轉賬等業務手續費;

每月為本行發放養老金的社保卡持卡人墊付前兩筆跨行取款手續費,對利用社保卡金融賬戶代發養老金的,由持卡人在銀行櫃台申請,可以開通動賬簡訊,免收動賬簡訊費用等。

工作人員提醒市民領卡後,要認真核對照片、社會保障號碼、姓名是否與本人信息一致。如果不一致,請及時進行變更。

隨著人社保障信息系統的不斷完善和社保卡功能的不斷擴展,以後還將實現更多功能,如求職登記、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申領工傷保險金、異地醫療費用申報等,將各類惠民資金通過社會保障卡統一發放,實現「一卡多用」。

工作人員提醒市民,銀行和人社部門不會以任何理由索要持卡人的社保卡密碼,如果遇到以銀行、人社部門名義通過電話、現場等方式索要密碼時切勿告知,並及時報警。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新社保卡來啦 使用前記得盡快激活兩大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濟寧:社保卡發放養老金 及時激活金融賬戶

⑸ 社會養老保險的作用是什麼

養老保險顧名思義就是用於養老的。關於養老金,可以看看這篇文章:當你老了,靠子女贍養,還是靠養老金?

一、養老保險到底有什麼用?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

國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養老金的優點


⑹ 養老金制度是財政哪方面職能

屬於財政的社會保障性支出,財政的社會保障職能。

⑺ 研究養老保險的意義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意義與方向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高愛娣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具有明顯的「碎片化」特點,妨礙了不同職業群體之間的人員流動,不能有效發揮社會互濟功能,也不能有效應對養老保險面臨的財務困境。因此應藉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重構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打破城鄉界限和職業界限,建立基於國民身份的單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2009年新年伊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啟動的消息。引起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基於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推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減輕國家財政負擔,破除社會保障制度長期存在的「二元結構」,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人人皆有保障,才是改革的出發點和終極目的。
一、現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構成復雜、模式多樣,分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兩大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又分為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兩種,共計有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農民工四種養老保障模式。這些養老保障模式費用來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獨立,缺乏銜接,具有明顯的「碎片化」特點。「碎片化」的制度設計,無助於體現公平公正,妨礙了不同職業群體之間的人員流動,不能有效發揮養老保險的社會互濟功能,也不能有效應對養老保險面臨的財務困境,革弊圖新已呈必然之勢。
(一)「碎片化」的養老保險制度導致待遇差距。
至上個世紀90年代,企業完成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式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而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則未列入改革范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依舊由國家財政完全撥付,從而形成了養老資金來源上的「雙軌制」。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由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企業繳費一般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8%,養老金與當地社會工資水平和生活水平掛鉤: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費用是由國家和單位負擔,個人不繳費,養老金標准以本人工資為基數,按工齡長短核計發放。養老金的繳費和發放體制上存在的「雙軌制」,導致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差距逐漸拉開,退休前收入基本相當的事業單位職工和企業職工,退休後的收入差距可能相差兩倍甚至更多。事業單位職工特別是公務員養老被視為「游離」於社會保險制度之外,而享受另一種「超穩定」、「超水平」養老方式的特殊群體。處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制邊緣的農民工養老,由於繳費門檻高、跨區域轉移難及15年的繳費年限等政策限制,一直存在參保率低、退保率高等現實問題,實際上根本起不到養老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全國參加城保的農民工2416萬人,只佔在城鎮就業的2.3億農民工的17%。
(二)「碎片化」的養老保險制度淤塞了社會成員的職業流動。
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公務員在養老保險制度上的差別,不僅導致了他們退休後的待遇差距,還在相當程度上淤塞了這兩類職業之間的人員流動。企業職工調到機關或事業單位,已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無法銜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調到企業,欠繳的養老保險費沒有來源,從而在客觀上形成並加劇了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職業壁壘,嚴重妨礙了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動。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如果要離開,由於沒有建立個人養老保險賬戶,沒有個人養老保險金積累,原本退休後可以領取的退休金又沒有了,明智的選擇當然是留在行政單位不動;公務員選擇離開和退出原來工作單位,同樣意味著他將失去將來的養老保障;由於涉及相關人員的養老保障問題,政府機構在辭退公務員問題上顧忌重重,導致公務員退出機制不暢,形成公務員管理中「只進不出」的格局。
(三)「碎片化」的養老保險制度將使「城保」陷入財務困境。
由於一些企業繳費不足和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我國城市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財務平衡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首先,由於傳統養老體制沒有提供資金積累,現行城市養老保險體制不得不面臨著龐大的資金缺口難題。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情況,2005年我國城市養老金缺口2.5萬億元,在未來30年時間里將達到6萬億元。
其次,在養老金缺口嚴重存在的情況下,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的混賬管理只好挪用個人賬戶積累來填補養老金缺口,因此從一開始,新體制就面臨著個人賬戶「空賬」問題,並隨著時間推移日益加重。2000年我國養老金「空賬」達到360多億元,到了2005年底,「空賬」已達8000億元。
再次,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2007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總人口的8.1%,2020年達到11.2%,到本世紀40年代將達到峰值3.2億人,占總人口的22%。隨著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我國社會的養老負擔將大大加重。上海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出現最早且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城市,上海2007年「城保」制度贍養比為1.48:1,致使當年基金收支缺口達50億元。
二、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方向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為重構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提供了契機,應藉此打破城鄉界限和職業界限,跨越戶籍制度的藩籬,建立基於國民身份的單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僅為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奠定基礎,也為2020年實現「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創造條件。
(一)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制度。
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制度有助於進一步體現公平公正原則。公平的養老保障制度應該沒有身份的差異,無論是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還是企業員工、自由職業者,或是農民工,各人均應承擔相同的自繳比例,到期均可以享受平等的社會養老標准。建立統一制度、統一規則的全國「大一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動實現城鄉全面覆蓋、人人皆有保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養老保障體系,符合建立和諧社會的政策需求,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其次,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制度,才是解決我國養老保障制度問題的根本之策。有媒體報道,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動因是財政負擔問題。若僅將減輕國家財政負擔作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目標,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將成為「頭痛醫頭」的改革,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降低到企業水平,而公務員養老改革卻不納入改革的范疇,必將增加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的阻力。將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公務員養老改革、農民工養老改革分而治之,我國養老制度的「碎片化」將從「二元」演變為「三元」「四元」,其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將更加嚴峻。
(二)縮減國家基本養老保險比重。
實行全國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突出困難是基本養老金的標准問題。在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方案中,因提出「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按照企業模式計發」,就引發了是「提高企業養老金水平」還是「降低事業單位養老金水平」的爭議。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把農民工也納入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制度體系,農民工與城鎮職工養老金待遇給付的差距似乎更難以平衡。按照原有城鎮待遇標准,農民居民養老金收入顯然提高,但是來自於農民的繳費收入必然十分有限,制度財務必然是不可持續的;降低原有城鎮待遇標准,使得全體參保人員退休的待遇水平在中間取齊,農民工的養老金待遇水平適當提高,城鎮居民退休收入卻大幅下降。突破這一瓶頸的重要途徑是降低基本養老保險比重。縮減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水平,加強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作用,尤其是加大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的比重和作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共同趨勢。
我國也需要對養老保險體系進行結構調整,進一步縮減過高的基本養老保險水平,同時賦予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以更大的責任。根據我國現實和國際經驗,可以將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目標替代率由目前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58.5%降低為20%,略高於社會救濟的水平但能夠保障退休職工最低的基本生活,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養老保險的門檻,有利於推動廣大農民工加入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體系,實現城鄉全覆蓋的社會保障目標;而農民工的加入和養老保險覆蓋率的大幅度提高,又有利於解決城鎮勞動入口比例下降和老齡化給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財務困境。在適當的時候,基本養老的責任可以全部由政府承擔,國家給每一個退休的老人發一份吃飯的錢,真正實現「社會統籌國民化」。
(三)大力發展企業(職業)補償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目的顯然不是降低養老金水平,而是調整整個養老保險體系的結構和養老金待遇的結構,將原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部分責任轉移出來,由其他形式的養老保險制度來承擔。為了彌補統一制度後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下降,必須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及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尤其是企業(職業)年金。實際上,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中都提倡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即建立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但是,由於作為補充養老保險的企業年金屬於自願性的,缺乏相關政策規范,因此其覆蓋面和規模還很小,發展緩慢。
做大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一是將縮減基本養老保險後企事業減少的繳費比例增加到「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中;二是將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部分剝離出來,合並到「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中,使擴大後的企業(職業)補充保險,達到養老金替代率的40%~60%左右。最終形成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為主體、輔之以一定的自願性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的三支柱養老保險新體系。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實行完全的個人賬戶制和累積制,每個人擁有一個社會保障賬號,具有便攜性,有利於勞動力在不同職業和地區之間合理有序的流動;在待遇給付上,在企事業和個人繳費與未來受益之間建立密切的精算聯系,在設定的封頂線之下,較高的費基便可獲得較高的退休金,可以體現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群體、甚至不同個人之間的收入水平。如此一個各得其所、多繳多得、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的企業(職業)補充養老制度,可以激發企事業和個人繳費的積極性,對企事業而言,企業(職業)補充養老保險也是增強凝聚力的一種手段,有助於提高職工對企事業的歸屬感,促進企事業提高經濟效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⑻ 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功能

在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最基層的養版老保險,同時也是覆權蓋范圍最廣的。預計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將覆蓋國內一半以上的人口,這也是我國為什麼要通過立法強制建立和實施的主要原因。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可以讓廣大勞動者通過繳納社會保險費,而在退休後領取養老金,能夠保障基本的生活。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有利於勞動力群體的正常更替,當老年人年老退休時,新成長起來的勞動力能夠順利就業,這樣就可以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有利於社會的安全,養老金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這樣就會讓正處於勞動階段的勞動者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有了預期,沒有了後顧這憂。這樣就能安心地投入生產和工作,心理沒有了不穩定因素,整個社會也就穩定了。

⑼ 簡述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

1、彌補市場經濟的不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通過收入再分配兼顧到社會公平,能起到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的作用,為改革和發展提供保證。同時,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分散勞動者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也是對市場經濟缺陷的一種彌補。

2、為企業創造平等的競爭條件。

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幫助企業卸掉包袱、輕裝上陣,為企業創造平等的競爭條件。同時,實行社會保障制度,企業為職工交納的社會保障費用的費率是統一的,這就均衡了各個企業社會保障費用的負擔,為企業提供了平等競爭的條件。

3、解除了勞動者的後顧之憂。

勞動者在勞動中可能發生工傷風險、疾病風險和失業風險,女職工又要生育子女。這將使部分職工喪失勞動能力和勞動崗位,失去和減少維持生活的收入來源。

(9)社會養老金制度的金融功能研究擴展閱讀: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要注重製度設計的科學性。

在進一步的制度建設與完善中,必須加強制度框架的總體頂層設計,在繼續解決「有與無」問題的同時,妥善處理新舊制度的關系,完善各項制度的銜接,逐漸實現制度「由分到合」,確保社會保障制度的科學性、公平性、可持續性。

2、要注重製度實施的實效性。

覆蓋面大小是反映社會保障制度可及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指標。為確保既有制度的實施,需要進一步採用手段先進、服務優質、監督有力的制度運行機制,確保既有制度的實施,做到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實現應保盡保,社會福利實現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獲取制度運行效益最大化。

閱讀全文

與社會養老金制度的金融功能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構養老調查論文 瀏覽:382
個人養老保險幾月份交 瀏覽:541
哈爾濱農村一次行交養老 瀏覽:805
退休教師上漲工資何時到位 瀏覽:588
老人左邊癱瘓吃什麼葯 瀏覽:348
企業員工最後一個月退休工資 瀏覽:897
孝敬爺爺後的感悟 瀏覽:26
敬老院實踐活動 瀏覽:204
如何先把父母送走 瀏覽:986
通州有老年大學 瀏覽:220
長子孝順 瀏覽:838
鄭州養生谷房價多少錢 瀏覽:588
老年大學開學啦展示牌 瀏覽:522
2020年度退休人員加工資 瀏覽:53
國企職工多少歲的退休年齡 瀏覽:3
肯德基養老保險能領多少 瀏覽:148
70歲老人小腿肌肉疼掛哪個好 瀏覽:259
90歲長得黑頭發 瀏覽:480
南山長壽面怎麼做 瀏覽:344
興平養老卡怎麼辦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