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舉個例子,看看養老金怎麼算的
以北京市為例。
按照《北京市養老保險》第十二條規定,城鎮職工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基數,按照8%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額計入個人賬戶。
繳費工資基數低於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工資基數;超過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工資基數,不作為計發基本養老金的基數。
企業以全部城鎮職工繳費工資基數之和作為企業繳費工資基數,按照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在稅前列支。
依據《關於發布2019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的通知》相關規定,結合全市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情況,考慮參保人經濟承受能力,2019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標准為年繳費1000元,最高繳費標准為年繳費9000元。
也就是說,北京市養老保險以職工為例,繳費標准按照9000元計算,那麼職工個人要交納的費用為:9000*8%=720元。而企業需要按照12%交納,也就是9000*12%=1080元。合計就是720+1080=1800元。
(1)基礎養老金計算案例擴展閱讀:
以北京市為例,基礎養老金=(退休上一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實際繳費年限與視同繳費年限之和×1%。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本人的實際繳費工資指數。
用每年各月繳費工資基數之和除以相對應的上年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各年比值相加後除以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後即得到實際繳費工資指數。
實際繳費工資指數,可以理解為個人繳費水平和社會平均繳費水平的比較,在計算養老金時,這個指數起到了對計算基數進行放大或縮小的作用。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拿得也就越多。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布2019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網路-北京市養老保險
Ⅱ 居民基礎養老金怎麼計算
按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個人繳費分為每年100元至1000元10個檔次,政府補助不低於30元。個人繳費和政府補助標准各地可根據當地財力調整。
按現在政策養老金待遇:每月55元基礎養老金,再加個人賬戶資金(個人繳費、政府補助、利息)/139個月。基礎養老金由中央財政負擔,退休後的養老金多少主要取決於1.個人繳費多少。2..政府補助多少,由省、市、縣三級財政負擔,各省的補助標准不一樣。3.你繳費的年限。
Ⅲ 基礎養老金如何計算
公式如下:
基本養來老金=基自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其中:
基礎養老金=(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為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積累額÷計發月數
Ⅳ 天津市如何計算基礎養老金,請舉例說明
基礎養老金,抄實際上就是襲統籌帳戶金額。
退休領取,有這樣計算養老金公式:社平工資*20%+個人帳戶*1/120之和,顯然跟社平和個人交納金額有直接關系。
領取多少,根據交納時間段和檔次,工種,是否持續交納等綜合因素決定。
另外,幫你分析一下:畢竟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推出社保的目的是解決將來的養老,醫療問題,體現社會主義的均化原則,而不是拉大差距,進而製造矛盾,所以就算交得再多,都規定了上限。
本人建議你:如果說想提高養老品質,本人建議你在購買社保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購買一定的商保作為補充比較好。
Ⅳ 基礎養老金怎麼計算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是不一樣的。
Ⅵ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一、對1998年7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二、對其中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低於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的,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月平均工資x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目前,a=0.6,今後隨經濟發展情況調整。
年限15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年限40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6)基礎養老金計算案例擴展閱讀:
基礎養老金又稱社會性養老金,它是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計發辦法規定,基礎養老金是指職工退休時上年度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即兩個數之和的一半)作為計發基數,繳費每滿1年(含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月)發給1%。
按照新的計發辦法,基礎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改為以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參保員工每多繳1年,繳費比例增發1個百分點;
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再統一將個人賬戶積累額除以120,而是根據退休人員預期壽命延長的實際情況,除以一個適當的計發月數,該計發月數由國家進行統計測算並在全國范圍內公布。
Ⅶ 【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以下正確計算是那一條
養老金的計算方式要用幾句話是不容易解釋明白的,只有自己去看當地社保的文件。不看原文,就會越來越糊塗。
一是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還沒有統一,所以各地有一些區別。
二是即使計算公式相同,但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系數從1.2到1.4的都有。
三是增發項有差別。比如獨生子女有的是一次性獎勵,有的是增發2-5%
等等。
全國大多數省市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計算公式為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即:
基礎養老金 (A+A×Q)÷2×M×1%
個人賬戶養老金 (K÷L)
過渡性養老金 1.4%×(A+A×Q)÷2×M1(1996年後參保繳費的無此項)
(A)退休時上年度全市城鎮經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每年三月前後由當地統計部門公布)
(L)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55歲170、60歲139月等 略)
(Q)參保人平均繳費指數(各個參保月繳費指數的算數平均值)
(A×Q)指數化月平均工資
(M1)建立個人賬戶前實際繳費年限和實行個人繳費前視同繳費年限(多指1993年之前工作年限)
(M)退休年齡當月的實際繳費年限(M1+實際參保繳費年限)
此外,參保人如符合特殊貢獻待遇、獨子待遇、孤寡待遇和其他政策待遇的,有增發比例。養老金不足最低保障補足額的,按最低額補足。
Ⅷ 基本養老金的計算舉例
甲某,男,1946年12月生,廣州市屬某國企固定工,1967年1月參加工作,1992年7月起在本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按時足額繳費至2006年12月年滿60周歲。1994年1月~2006年12月的個人繳費工資記錄見表1。表1:甲某個人繳費工資記錄 時間 1994.1-1994.6 1994.7-1995.6 1995.7-1996.6 1996.7-1997.6 繳費工資 498 523 957 1256 時間 1997.7-1998.6 1998.7-1999.6 1999.7-2000.6 2000.7-2001.6 繳費工資 1646 1823 2016 2249 時間 2001.7-2002.6 2002.7-2003.6 2003.7-2004.6 2004.7-2005.6 繳費工資 2688 3011 3279 3316 時間 2005.7-2006.6 2006.7-2006.12 繳費工資 3742 4050 解答:甲某基本養老保險金具體計算過程及結果。 第一步:先計算實際繳費指數
①實際繳費指數=繳費工資÷所屬社保年度使用的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甲某每年實際繳費指數的計算結果如下: 時間 1994.1-1994.6 1994.7-1995.6 1995.7-1996.6 1996.7-1997.6 1997.7-1998.6 繳費工資 498 523 957 1256 1646 全省在崗職平 444 444 593.00 688.00 761.00 繳費指數 1.122 1.178 1.614 1.826 2.163 時間 1998.7-1999.6 1999.7-2000.6 2000.7-2001.6 2001.7-2002.6 2002.7-2003.6 繳費工資 1823 2016 2249 2688 3011 全省在崗職平 808.00 853.00 942.00 1152.00 1307.00 繳費指數 2.256 2.363 2.387 2.333 2.304 時間 2003.7-2004.6 2004.7-2005.6 2005.7-2006.6 2006.7-2006.12 繳費工資 3279 3316 3742 4050 全省在崗職平 1485.00 1666.00 1843.00 1997.00 繳費指數 2.208 1.990 2.030 2.028 ②實際繳費指數之和:=1.122×6+(1.178+1.614+1.826+2.163+2.256+2.363+2.387+2.333+2.304+2.208+1.990+2.030)×12+2.028×6=314.738
第二步:計算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月數+實際月繳費指數之和)÷(視同繳費月數+實際繳費月數)=[(1.201×27年×12個月)+314.738]÷[(27年×12個月)+(13年×12個月)]=1.466
第三步:計算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1.466=2927.602
第四步:計算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984.92元/月
第五步: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總額÷計發月數=33688.19÷139=242.36
第六步: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①先計算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底本人實際繳費總額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底本人實際繳費總額=498×2%×6+523×2%×12+957×3%×12+1256×3%×12+1646×4%×12
=1772.04②計算截至2006年6月30日時視同繳費賬戶儲存額截至2006年6月30日時視同繳費賬戶儲存額=截至2006年6月30日時視同繳費賬戶補記總額+截至2006年6月30日時視同繳費賬戶補齊總額=[1993年所在統籌區職工月平均工資×8%×12×1993年底以前視同繳費年限×(1+10%)12.5]+[(1994年1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本人繳費工資之和×8%-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底本人實際繳費總額)]×(1+4%)8=(1685.30×27.0)+(55572×8%-1772.04)×1.37=49166.09③計算視同繳費賬戶2006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底)退休前)的利息。利息(按半年計息)=483.03④計算退休時視同繳費賬戶總額
退休時過渡性賬戶總額=截至2006年6月30日時視同繳費賬戶儲存額+利息=49166.09+483.03=49649.12元⑤計算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過渡性賬戶總額÷120=49649.12÷120=413.74元
第七步:計算新辦法基本養老金
新辦法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984.92+242.36+413.74=1641.02元 第一步:計算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2004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585)×20%=517元/月
第二步: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截止2006年6月個人賬戶儲存額÷120=31421.88÷120=261.85元
第三步: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①先計算實際繳費指數。實際繳費指數=繳費工資÷所屬社保年度使用的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甲某每年實際繳費指數的計算結果如下: 時間 1994.1-1994.6 1994.7-1995.6 1995.7-1996.6 1996.7-1997.6 繳費工資 498 523 957 1256 本市職平 403 523.00 718.00 847.00 繳費指數 1.236 1.000 1.333 1.483 時間 1997.7-1998.6 1998.7-1999.6 1999.7-2000.6 2000.7-2001.6 繳費工資 1646 1823 2016 2249 本市職平 971.00 1093.00 1194.00 1350.00 繳費指數 1.695 1.668 1.688 1.666 ②計算實際繳費指數之和。實際繳費指數之和=1.236×6+(1.000+1.333+1.483+1.695+1.668+1.688+1.666)×12=133.812③計算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本人平均繳費指數=(臨界指數×視同繳費月數+1994年1月至2001年6月實際繳費指數之和)÷(視同繳費月數+1994年1月至2001年6月間的實際繳費月數)=[(1×27年×12個月)+133.812]÷[(27年×12個月)+(7.5年×12個月)]=1.106④計算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9年所在地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1350×1.106=1493.10⑤計算原辦法過渡性養老金。原辦法過渡性養老金 = 原辦法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 1998年6月30日前的繳費年限×計發系數×[(1+a01)×(1+a02)×……×(1+a05)] +1997年所在地職工月平均工資×10%==909.61元(說明:1.418為2001年至2005年各社保年度退休人員過渡性養老金調整比例的乘積)。
第四步:計算原辦法基本養老金
原辦法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517+261.85+909.61=1688.46元(五)計算五年過渡期內應計發的養老金因為,新辦法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地方養老金=984.92+242.36+413.74+170.64=1811.66元高於舊(原)辦法養老金1688.46元所以,過渡期內應計發的養老金=原辦法基本養老金+(新辦法養老金-原辦法基本養老金)×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的控幅 =1688.46+(1811.66-1688.46)×10%=1700.78元因此,甲某按粵府96號文規定計發的基本養老金為1700.78元/月
Ⅸ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根據時間計算,公式如下:
1998年7月1日起(「新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
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存儲額(含利息)÷120
1998年7月1日前(不含本日)(「中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計算同上。
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8年7月1日前的繳費年限×1%(當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以上的乘以1.2%)。
調節金=1997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10%
(9)基礎養老金計算案例擴展閱讀:申領程序
新計發辦法規定,基礎養老金是指職工退休時上年度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即兩個數之和的一半)作為計發基數,繳費每滿1年(含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月)發給1%。
用人單位在人事、勞動部門批准被保險人退休當月,攜帶經人事、勞動部門審批後的檔案資料(包括退休證、養老保險手冊、領退休費銀行存摺帳號等)到所屬業務科,填報《養老保險待遇申報表》、《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增減表》辦理在職減員、退休減員、退休增員及核發退休待遇的手續,社保局次月通過銀行把養老金直接撥付給離退休人員,離退休人員在每月15日前可到開戶銀行領取養老金。
擴展鏈接:基礎養老金-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