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老金是不是最大的龐氏騙局
不要聽樓上瞎說,養老金和商業保險的本質都是以未來的支付能力為擔保,而在當下進版行透支消權費。
首先,不是龐氏騙局,龐氏騙局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未來的支付能力,先進入方的利益完全從後進入方的資金中抽取,所以一切,一切,涉及實業,有生產能力的金融產品,都不能說是龐氏騙局,只是有的產品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入不敷出,比如養老金。
養老金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人口結構是4-2-1型,換句話說是縮小式的,導致一個人交的養老金需要養兩個人。未來人口紅利消失,生產力不足,當然會有缺口啦。
更重要的是,如果養老金這一塊出現了問題,那絕對是國家層面上的經濟危機了,大廈將傾之下沒有完卵,而且縱觀世界上所有經濟危機,先出現違約支付的絕對是商業性質的公司,最後才輪到國家擔保。
如果你認為在國家都拿不出錢養老的情況下,商業保險拿得出來,那隨便你。
目前的方法就是希望國家通過延遲退休,鼓勵生育,引進外勞,增加生產力水平把缺口拉平,不然未來沒有年輕人幹活,老年人有再多錢也是白搭。養老金不是錢的問題,是幹活的人數小於退休人數的問題。
② 七個省養老金入不敷出,養老問題怎麼破
簡單來說,就單位交費與個人交費按比例分別進入社會統籌帳戶和個人帳戶的一種社會福內利就是社會統容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舉個例來說, 一個人買社保,無非是自己以個體身份買,或者是有單位的,單位幫到買2種.
第1種情況,自己買.那他要按繳費基數的20%進行交納,其中劃入個人帳戶是8%,進入統籌帳戶是12%,也就是他繳的20%中的12%部分是為國家做了貢獻的,這個統籌帳戶的錢在他退休前是給那些已經退休了的人發養老金用的,等到他退休的時候,也從這個統籌帳戶里領錢,這時就是其他那些正在交費的人養他了。
2,如果由單位交納則是個人掏8%,單位需要掏20%,其中劃入個人帳戶是8%,所以單位就掏了20%出來,給大家做貢獻了.
明白了嘛?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也就是分擔國家的壓力,讓每個人每個企業也來分擔一點這個養老金,大家都是一種互助互濟關系.在整個養老金入不敷出時,國家還是會從國庫裡面拿錢補充社會統籌帳戶里的資金的
③ 怎麼解決中國的養老問題
近來,關於「延遲退休」、「養老基金入不敷出」、「養老金虧空」的話題不斷。人保部官員放風「要延遲退休」,引起全社會廣泛討論與爭議。 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在一直大力宣傳和鼓吹計劃生育的時候,口口聲聲說:「養兒養女都一樣」、「獨生子女好」、「國家包養老,養老不用兒」。剛剛不過幾年,就變成了「國家養老不能持續」、「養老基金入不敷出」、「必須延遲退休」了。這豈不可笑?當政者簡直是拿國策當兒戲,耍國人玩。 討論養老金的問題其實不是問題,也就是偽命題。真正是問題的是國家的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如果中國沒有這么多的公務員、如果公務員都和企業職工同樣繳納社保、如果中國的公務員沒有比普通企業職工高很多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優厚得多的退休金待遇、如果社保基金管理沒有那麼多的漏洞和腐敗,社保基金和養老基金還會有數萬億元的虧空嗎?還用得著擔心無力支付養老金嗎? 中國真的非常奇怪,問題明明不在養老金本身卻偏要去摳養老金的問題,這無異於緣木求魚。不從制度上著力解決實在是舍本求末。主張或者討論「延遲退休」的中國官員以及眾多學者實在可笑! 我三年前寫過文章,論述過建立中國新型養老制度的重大意義和可行性。今天不妨再次重申: 第一、建立國家統籌養老基金。國家統籌養老基金來源:一、中央政府每年從國稅中提取恰當的比例建立和補充國家統籌養老基金(我個人認為以10%-15%比較合適);二、加強央企紅利收繳,每年從央企紅利中提取30%-40%;三、出賣國有企業資產與股份。 第二、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建立地方政府養老基金。地方政府養老基金來源:一、地方政府每年從地方稅收中提取恰當的比例建立於補充國家統籌養老基金(我個人認為以10%-15%比較合適);二、加強地方國企紅利收繳,每年從地方國企紅利中提取30%-40%;三、出賣地方國有企業資產與股份。 第三、建立企業員工退休個人賬戶制度。設立包括國家統籌養老基金個人賬戶(25%)、地方政府養老基金個人賬戶(25%)、企業年金個人賬戶(25%)和個人繳費養老賬戶(25%)相結合的方式。 第四、建立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個人賬戶制度。包括兩類:一、非中央級別機關工作人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設立包括國家統籌養老基金個人賬戶(33%)、地方政府養老基金個人賬戶(33%)、個人繳費養老賬戶(34%)相結合的方式;二、中央級別機關工作人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設立包括國家統籌養老基金個人賬戶(66%)、個人繳費養老賬戶(34%)相結合的方式。 第五、取消退休金雙軌制,實行全國統一工資級別與退休金級別。 第六、對於因病或意外死亡而尚未領回個人賬戶總額的差額部分由其法定繼承人繼承。既可以一次性結算清戶,也可以轉移至繼承人個人繳費賬戶。 第七、對於養老基金的管理和運作嚴格立法,實行管理人與責任連帶人終生追責制度,杜絕黑箱操作與腐敗發生。 中國只要按照我提出的方案來實施,就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養老基金入不敷出的難題。 面對養老金的困境,現在相關管理部門和部分學者談論「延遲退休」無異於舍本求末、緣木求魚。
④ 中國養老保險不是規定交到60歲,為什麼又該到65歲.這是不是騙人
城鎮戶口到60歲有15年的繳費年限或不到15年的是可一次性補交到15年,辦理退休,農村戶口到60當繳費年限不夠15年的是要延長到滿15年為止可辦理退休,當延長5年仍不夠15年的才能一次補到15年辦理退休
⑤ 中國養老社會保險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問題:
1、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碎片化問題,且繳費標准和支付待遇相差較大,給歸並和統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帶來很大困難。
2、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滯後,影響城鎮職工就業和養老保險的公平性。
3、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基本養老保險結余資金投資運營機制建立嚴重滯後。
4、補充養老保險和商業人壽保險發展緩慢,還沒有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力支持力量。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健全我國城鄉養老保險制度,應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採取一些有力舉措。
(5)中國的養老金入不敷出擴展閱讀
解決方法
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平、統一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應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可採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模式,以便逐步過渡到統一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為了減少改革阻力,可在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同時,建立職業年金制度,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待遇與改革前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
解決農民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問題。對長期居留城市的農民工應視同城鎮企業職工,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於短期流動和不願意在城市居留的農民工,應允許其回鄉參加當地農村養老保險。
對流動就業的農民工,應建立社會保障號碼和個人賬戶,讓賬戶隨人走,方便其就業和遷徙。
⑥ 據說養老金已經入不敷出,繳納多少才能解決問題
靠自己才能解決問題
商業保險的時代已經來臨
⑦ 中國養老保險現狀
老年人口隊伍的急劇增大將會造成社會保障養老財政支出負擔的加劇,不僅有可能使養老保險基金的供給陷入危機,也會因此增加年輕一代的養老負擔,並進一步阻礙中國社會全面改革的進程。老齡化趨勢使中國的養老保險體制正處在一個舊制度變革與新制度選擇的關鍵期。
我國現在的養老保險制度還面臨著許多問題,表現在如下方面: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日益加劇,人口老齡化對於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構成了越來越重的壓力。我國在工業化中期的起始階段、經濟建設資金需求集中的情況下便進入老齡化,使資源配置陷入困境。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到來時,會造成資金需求的積聚增長,社會負擔加重,對國家財政的穩定非常不利。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明顯過窄,社會保險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則,只有當覆蓋范圍最大時才會最強,目前,就全國而言,除國有,集體企業基本覆蓋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外資企業大多數私營企業以及個體經濟從業人員尚游離在養老保險范圍外,還有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至今沒有納入社會養老保險范疇,佔全國總人口80%的農村人口的老年保障問題也尚未解決,這一問題不解決,社會保障關於權利保障、普遍性、平等性等基本原則就沒落實,部分公民仍未享有相應的養老保險權益。
⑧ 如果中國的養老金入不敷出政府會不會托底
延遲退休
⑨ 中國養老金為什麼有錢無法兌現
就是說,政府把現在的年輕人交的養老金 發給現在領養老金的人了。而且中國人口日趨老齡化,交錢的人越來越少,拿錢的人越來越多。
⑩ 養老金是不是馬上發不出
原標題:四問 養老金當期發放沒問題,養老金收支狀況不是延遲退休的先決條件 專家講了嘛,再不推遲退休年齡,養老金無法實現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機構任職的王敏,最近對清華大學發布的養老改革方案格外關注。 14個省份的養老金入不敷出,這情況太嚴重了,看來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經退休的陳大爺從報紙上看到中國社科院的研究成果,專門打來電話。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多次表態,養老金支付沒問題,不僅沒缺口,到2012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達2.3萬億元。2013年上半年,養老金收大於支,預計下半年延續此走勢,結余將繼續增加。 不過,對於官方回應,一些人並不相信,甚至認為是粉飾太平。而另一組數據影響力似乎更大,即中國社科院去年發布的2011年14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沒有財政補貼,會影響養老金發放。 究竟信哪個?對此,人社部的負責人曾解釋,事情並不復雜。目前養老保險沒有全國統籌,13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缺口不假,但還有18個省 份有盈餘。前者缺口達700多億元,乍看驚人,但盈餘省份中,廣東一省累計結余就超過3000億元。從全國看,養老金結余穩步增加是客觀事實,經過了嚴格的審計。 對‘缺口’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成果中是不同的。是指當期缺口還是長遠缺口?顯性缺口還是隱性缺口?全國缺口還是局部缺口?採用不同的口徑,算出來的結果天差地別。養老保險的確要未雨綢繆,但也不必把老百姓嚇住。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褚福靈說。 險則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國有資產緊密相聯。2011年實施的《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五條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人社部對此條法律解讀為:社會保險制度是國家建立並強制繳費的制度,應當由國家信用來擔保社會保險制度的正常運 行,社會保險基金一旦發生支付不足,出現支付缺口時,政府應當予以財政補貼,承擔兜底責任。在延遲退休問題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未把這項研究與養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掛鉤。 想通過延遲退休來解決養老金支付難題,這樣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延遲退休的必然性應當是基於人均預期壽命持續延長、受教育年限增長和老年負擔代際公平的需要,而不是養老金有支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