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可以開始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嗎
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不能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享受基本養內老保險待遇需要以下條件:1、達到容法院退休年齡;2、繳費年限滿十五年。
《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㈡ 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辦理退休手續後不能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未受傷而退休的職工同樣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但受傷職工是拖著病殘身體過日的,他們所受到的痛苦和生活成本都比常人高,這些怎麼補償?這樣的《工傷保險條例》是否有失公允?
1.《工傷保險條例》這樣規定,正是為了保障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待遇水平)。國家給工傷職工的承諾是就高不就低:當退休金的金額高於傷殘津貼的金額時,就領取退休金的金額;當退休金的金額低於傷殘津貼的金額時,就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實際上還是領取的傷殘津貼金額。2.工傷職工退休後仍然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我認為這兩點規定,是工傷職工優於普通退休職工的最大亮點。
一般情形下退休金高於傷殘津貼,工傷職工退休後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不失公平。《工傷保險條例》保基本。只補差的。
㈢ 2019年8月退休人員,在退休3個月後,享不享受最低退休工資上調
可以的啊。只要是退休了就可以的。
㈣ 退休年齡到了但不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是否可以終止勞動合同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企業可以終止合同。養老金未繳夠年限和解除勞動合同並不專沖突。根據《實施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二條: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十五年。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五年後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繳費至滿十五年。如何補繳,請咨詢當地社保機構。
㈤ 養老保險不足一年可享受什麼待遇
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是用於記錄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職工繳專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當地社屬會保險經辦機構從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中劃入的部分及其利息。它是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後,計發基本養老金的主要依據。
㈥ 按照最低標准繳納社保15年,退休後每個月能享受多少補貼
按照最低的標准繳納社保15年,以後每個月可以享受多少錢的退休金待遇呢?很多人都考慮自己去交納一份養老保險,按照最低標准來繳納自己的養老保險,那麼交費15年以後就可以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那麼這個養老金待遇可以拿到多少錢呢?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都非常關心,因為都想著讓自己參加一份養老保險,最終能夠獲得多少錢,自己心裡總歸是有個最起碼的底數。
但是這個養老金的待遇它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計算養老金的待遇,不單是要考慮你的累計繳費年限,還要考慮你的平均繳費指數,當然你在這個參保的過程中已經明確說明按照最低標准也就是按照60%的平均繳費指數來繳納自己的養老保險,並且自己的繳費年限也是屬於一個最低水平。
㈦ 什麼情況下不能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每個城市的申請條件不一樣 但基本的如下
凡持有本市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月收入低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標準的,可申請享受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成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的有關規定確定,並應依法履行相互間的扶養、撫養、贍養義務。
一、下列情況計算家庭收入
(一)工資、津貼、補貼等勞動收入。
(二)基本生活費、遺屬生活費、困難生活補助費等各類補助、補償費。
(三)退休費、養老金、救濟金、退職金、辭職金。
(四)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參加儲蓄式養老保險後領取的生活補助費,以及退出儲蓄式保險後獲得的收入。
(五)各類博彩、財產繼承、受贈及存款本息、紅利、有價證券、房屋出租、交易等收入。
家庭中凡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人員所從事勞動的收入,按實際收入計算。如實際收入難以核定的,按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二、核定家庭收入時,有下列情況的,其家庭收入計算如下:
(一)申請對象每月家庭收入不穩定的,一般按申請前6個月收入的平均數計算;
(二)家庭中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應扣減學生學費;
(三)家庭中有經參加國家統一考試,被國家部、省級正規院校統招錄取的大學生的,可將其在校生納入家庭成員一並計算。對自費、擇校、家庭經濟狀況明顯高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不予納入。
同一家庭成員中有城市和農業兩類戶籍的,應先根據其家庭總收入確定家庭月人均收入比例。
家庭月人均收入比例小於1的家庭中,具有當地非農業戶口的家庭成員可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有下列情況者不能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雖然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但實際生活水平高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二)有購買股票或其他投資行為的;
(三)3年內購買商品房或高標准裝修現有住房的;
(四)家中飼養、栽植高消費的觀賞性動植物的;
(五)經常出入餐飲娛樂場所消費的;
(六)安排子女擇校就讀、出國留學或子女在義務教育期間入收費學校就讀的;
(七)無正當理由連續2年未在規定時間領取保障金或不按規定申報家庭收入的;
(八)不符合有關條件的;
(九)相關的證明材料和手續不全的;
(十)申請人拒絕接受低保工作機構有關情況調查的;
(十一)群眾反映強烈的。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應按時領取保障金,無正當理由超過40個工作日未領取保障金的,視為自動放棄,此後要求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重新申請。
㈧ 勞動者要符合什麼條件,才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養老保險領取條件:
1、企事業單位:參保人員已符合法定退休年齡和最低繳費年限內
2、城鄉居民:容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養老待遇的,不用繳費,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
養老保險領取流程:
1.申請:參保單位攜上述辦理材料到當地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
2.初審:工作人員對參保單位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符合條件者及時受理
3.受理: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審核、程序操作、提出初審意見,將材料上呈科長復審,符合條件的生成基金支付計劃和養老金發放明細
4.辦結:所長對業務表蓋章,系統生成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傳遞數據,養老金代發機構發放養老金。
註:城鄉居民:參保人員持上述辦理材料到村(居)委會辦理相關申領手續。
㈨ 我家農村戶口,父親已滿60周歲。村領導表示子女不繳養老保險。老人就不能享受每月最低養老金。
政策同時規定,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屬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
享受養老金待遇的老人的子女應當帶頭繳費,而且繳費政策規定「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政府還給予補貼。大家應充分理解這項惠民政策的優越性,作為享惠家庭子女更應該積極支持。當然,絕不會因其子女不繳費而剝奪老人享受待遇的權利。
那麼,「應當」與「必須」到底是否有區別呢?有關法律人士認為,「應當」與「必須」二者在法律上有明顯的區別,「應當實施與必須實施的行為都是法律所規定的義務,但兩者在法律意義上有一定的區別,應當實施相關行為而沒有實施,一般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而必須實施就是必須做到,沒有做到就要受到法律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