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年交500養老保險30年後一年領多少
基礎養老金基本標准為每月55元。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與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系數相同
② 本人養老保險自繳部份230元,年限30年後,退休能領多少錢每月
雖然你提供了大概的參保時長(社保是精確到月份),但是這個沒有辦法具體回答回的,因為養老金答計算涉及到當事人的性別、退休年齡、參保種類、歷年繳費基數、當地歷年社平工資等諸多因素,這些因素都會對養老金造成影響,因此沒有辦法一概而論。
《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③ 如果不繳養老保險,每年存一萬,30年後夠養起自己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明白,每年存一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把它默認為從25歲~30歲開始,那麼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這30萬不一定夠你養老,下面具體說說原因。
一:30年前和30年後1萬塊錢的購買力不可同日而語。對於萬元戶這個詞語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萬塊錢可是一筆非常巨大的財款,如若哪家有那麼在這個時代,他家就可以被稱之為富裕的家庭,並且會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可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經濟總值的不斷提高,使得現在的1萬塊錢跟那個時候的1萬塊錢完全是兩個概念,關於這個我們從房價的變化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關於消費理念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消費觀,例如有些人人秉承著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原則,而有些人花錢大手大腳,遵循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費模式,我們暫且不評論這兩種消費理念的優劣,而是把這兩種消費觀念轉嫁到未來高物價,高消費的大環境下,到了這時無論你是哪一種消費觀念,30萬都不夠你細水長流的花到死。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要本著養老保險,存錢及各種投資幾手抓的原則去存錢,只有這樣30年後的未來才會有更大的保障,自身的養老問題才能夠解決。
④ 養老保險已經交了30年,現在不交將來退休後有沒有退休金
養老保險已經交了30年,可以停止繳納養老金。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上述規定包含了二層意思: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和累計繳費滿15年,兩者缺一不可;
2、法律所規定的是「累計繳費」滿15年,而不是「連續繳費」滿15年。
目前,法律和政策層面上沒有明確規定不允許繳費滿15年後可以不繳。如果沒有工作單位的話,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繳納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累計計算。養老金待遇的計發,是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等密切相關的,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所計發的養老金待遇越高。
如果在單位工作的話,社會保險參保繳費是企業和員工必須盡的義務,也就是說在單位就業的,社保費用是必須繳納的,其中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證明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處理。
第八十六條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⑤ 養老保險多少年是一個階段,交30年養老保險退休後能拿多少
至少交15年才有領取養老金資格!
你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專戶養老金/139
基礎月養屬老金=(上年度社評月工資+浮動指數社評月工資/2
*
繳費年限%+個人賬戶養老金/139
一般你交15年今後也就幾百元錢而已,以後估計也就當個低保用。所以能繳則多交!
有能力還可以用商業保險做補充!
⑥ 交30年的養老保險可以每月拿多少
養老金的核定是根據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多種因素,同時也要根據個人退休時上年度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
因此,退休人員能領取多少金額的退休金,只有達到退休年齡時根據當時的計算因素來核定,您能領取多少退休金目前無法提前預算。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
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見附件)執行。
⑦ 養老保險交25年和交30年得待遇區別
養老保險金交夠25年和30年區別是:
一、繳納養老保險,在計算退休金時,精確到月,多繳納一個月,就能多領取一些退休金,並且在退休之後的調整養老金,也是按照繳費年限調整的,多繳納一年,就多調整一年的養老金。
二、盡管累計繳費年限在10年或15年以上,並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就能夠享受養老金待遇,但是繳費年限越長,繳費金額越多,今後的養老金也就越多,反之則少。
三、退休之後的調整養老金,也是按照繳費年限調整的,多繳納一年,就多調整一年的養老金。
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如今,中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女年滿55周歲;
注意事項:
1、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3、以上兩項A+B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養老保險-網路
⑧ 每月個人上繳養老保險金480元,30年後可以領多少養老金
目前政策,退休以後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養老保險制度改回革以前參加工作答的,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計算方法如下一一
一、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因為,目前不知道三十年後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月平均工資額和你的平均繳費指數以及養老金個人帳戶上的儲存額,所以無法准確計算三十年後退休時能拿多少養老金。
⑨ 每年交3000城鎮居民養老保險30年後每月能領多少
不要說30年,即便是13年後誰也沒法准確計算的,因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政策逐版步調整的預期,權例如目前的基礎養老金70元就是由實施之初的55元調整而來
你可以參考下目前的計算辦法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由國家宏觀調控,本地統一。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余額/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