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收入再分配是指什麼舉個具體例子!
以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種基本原始收入作為前提條件和出發點,國民收入還要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再分配。國民收入再分配是國民收入繼初次分配之後在整個社會范圍內進行的分配。
●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原因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民收入之所以必須進行再分配,有下列原因:
第一,滿足非物質生產部門發展的需要。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過程中,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獲得了原始收入,而非物質生產部門要獲得收入,必須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解決。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物質生產部門創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轉給不創造國民收入的非物質生產部門,形成「派生收入」,以滿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國家行政和國防安全等部門發展的需要和支付這些部門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第二,加強重點建設和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協調發展的需要。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各企業的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們的發展速度、生產增長規模、技術結構等互不相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某些比例不協調現象和薄弱環節。同時,各物質生產部門、各地區、各企業從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份額,往往同它們各自的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不相一致。因此,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從宏觀調控的全局出發,有計劃地將國家集中的純收入,通過再分配,在不同部門、地區和企業之間調節使用,以加強重點建設,克服薄弱環節,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協調發展。
第三,建立社會保證基金的需要。勞動者的養老、醫療、失業等保證基金,以及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基金,除企業、個人負擔外,有一部分也需要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會保證基金來解決。這是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四,建立社會後備基金的需要。為了應付各種突發事故和自然災害等,需要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會後備基金,來滿足這些臨時性的應急需要。
●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徑
國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過下列途徑來進行:
(1)國家預算。國家預算是國家制定的年度財政收支計劃。它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徑,首先把各個部門上繳的稅金集中起來,形成國家預算收入,然後通過預算支出形式,用於經濟建設、文教衛生、國防建設、福利設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銀行信貸。銀行信貸在不改變資金所有權的條件下,把社會閑置的資金和貨幣集中起來,然後向單位、企業或個人發放貸款。這就改變了資金使用的主體、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時間,從而對國民收入進行了再分配;同時,通過差別利率,信貸機構獲得了利潤,可用於充實信貸資金、提留信貸企業基金、支付職工工資。存款者和貸款者的收入也由於差別利率得到調整,使一部分國民收入在工商企業、職工、居民之間進行了再分配。
(3)勞務費用。在社會主義分工體系中,有一部分勞動者用自己提供的勞務,來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種勞務的勞動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種勞務費用。提供勞務活動的單位,在得到勞務費用後,用於支付職工工資、支付管理費用、提留基金和上繳國家稅金。因而,通過勞務費用的支付,一部分國民收入實現了再分配。
(4)價格變動。價格變動不能增加或減少國民收入總量,但會改變國民收入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階層居民之間的分配。價格的調整和市場價格的變化,影響著交換雙方的實際收入,引起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和降低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就會增加農民收入;消費品銷售價格提高,就會使居民的實際收入減少;工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動,就會引起國民收入在各工業部門之間的轉移等等。由此,國民收入在國家、部門、企業、職工、農民之間實現了再分配。
●國民收入再分配機制的調整
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來看,再分配的機制也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目前的問題是,國民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國家所得的比重過低等,因此,必須集中財力,振興國家財政,這是保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國民收入再分配和最終分配環節上,要通過深化和完善財稅、勞動、人事、工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和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關系,逐步提高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並適應所有制結構變化和政府職能轉變,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建立穩固、平衡的國家財政。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贈予構成了國民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雖然這本書不涉及家庭成員間的相互贈予,主要是因為我首先考慮的是政府進行的轉移支付,但是卻舉了很多例子,贈送的財物是給了那些並不貧窮的人。英國女王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她定期通過議會從英國人民手中拿到大量的錢,而人們對此卻毫無怨言。1963年,李?哈維?奧斯瓦爾德(Lee Harvey Os—wald)在達拉斯槍殺了蒂皮茨(Tippett)警官之後,不斷有私人給蒂皮茨警官的妻子捐款。然而有趣的是,有20多美元也捐給了瑪麗娜?奧斯瓦爾德(Marina Oswald)。同樣,在美國,各種各樣的政治組織,從山巒協會(保護自然生態的)(Sierra Club)到自由游說(Liberty Lobby),也會得到很多捐贈。那些捐贈者是想要使整個國家受益。當然,在很多時候,一個人會把「使整個國家受益」定義為,對捐贈者也有利的某種特殊的政策,不過這恰好表明了人們的種種動機常常是混雜在一起的
㈡ 再分配收入具體指什麼舉例說明
國民收入再分配是國民收入繼初次分配之後在整個社會范圍內進行的分配。
初次分配是國民收入在物質生產領域內進行的分配。
國民收入再分配途徑:
⒈國家預算。國家預算是國家制定的年度財政收支計劃。它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徑,首先把各個部門上繳的稅金集中起來,形成國家預算收入,然後通過預算支出形式,用於經濟建設、文教衛生、國防建設、福利設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⒉銀行信貸。銀行信貸在不改變資金所有權的條件下,把社會閑置的資金和貨幣集中起來,然後向單位、企業或個人發放貸款。這就改變了資金使用的主體、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時間,從而對國民收入進行了再分配;同時,通過差別利率,信貸機構獲得了利潤,可用於充實信貸資金、提留信貸企業基金、支付職工工資。存款者和貸款者的收入也由於差別利率得到調整,使一部分國民收入在工商企業、職工、居民之間進行了再分配。
⒊勞務費用。在社會主義分工體系中,有一部分勞動者用自己提供的勞務,來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種勞務的勞動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種勞務費用。提供勞務活動的單位,在得到勞務費用後,用於支付職工工資、支付管理費用、提留基金和上繳國家稅金。因而,通過勞務費用的支付,一部分國民收入實現了再分配。
⒋價格變動。價格變動不能增加或減少國民收入總量,但會改變國民收入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階層居民之間的分配。價格的調整和市場價格的變化,影響著交換雙方的實際收入,引起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和降低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就會增加農民收入;消費品銷售價格提高,就會使居民的實際收入減少;工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動,就會引起國民收入在各工業部門之間的轉移等等。由此,國民收入在國家、部門、企業、職工、農民之間實現了再分配。
㈢ 什麼是國民收入再分配
●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含義
以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種基本原始收入作為前提條件和出發點,國民收入還要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再分配。國民收入再分配是國民收入繼初次分配之後在整個社會范圍內進行的分配。
●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原因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民收入之所以必須進行再分配,有下列原因:
第一,滿足非物質生產部門發展的需要。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過程中,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獲得了原始收入,而非物質生產部門要獲得收入,必須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解決。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物質生產部門創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轉給不創造國民收入的非物質生產部門,形成「派生收入」,以滿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國家行政和國防安全等部門發展的需要和支付這些部門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第二,加強重點建設和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協調發展的需要。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各企業的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們的發展速度、生產增長規模、技術結構等互不相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某些比例不協調現象和薄弱環節。同時,各物質生產部門、各地區、各企業從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份額,往往同它們各自的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不相一致。因此,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從宏觀調控的全局出發,有計劃地將國家集中的純收入,通過再分配,在不同部門、地區和企業之間調節使用,以加強重點建設,克服薄弱環節,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協調發展。
第三,建立社會保證基金的需要。勞動者的養老、醫療、失業等保證基金,以及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基金,除企業、個人負擔外,有一部分也需要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會保證基金來解決。這是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四,建立社會後備基金的需要。為了應付各種突發事故和自然災害等,需要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會後備基金,來滿足這些臨時性的應急需要。
●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徑
國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過下列途徑來進行:
(1)國家預算。國家預算是國家制定的年度財政收支計劃。它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徑,首先把各個部門上繳的稅金集中起來,形成國家預算收入,然後通過預算支出形式,用於經濟建設、文教衛生、國防建設、福利設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銀行信貸。銀行信貸在不改變資金所有權的條件下,把社會閑置的資金和貨幣集中起來,然後向單位、企業或個人發放貸款。這就改變了資金使用的主體、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時間,從而對國民收入進行了再分配;同時,通過差別利率,信貸機構獲得了利潤,可用於充實信貸資金、提留信貸企業基金、支付職工工資。存款者和貸款者的收入也由於差別利率得到調整,使一部分國民收入在工商企業、職工、居民之間進行了再分配。
(3)勞務費用。在社會主義分工體系中,有一部分勞動者用自己提供的勞務,來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種勞務的勞動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種勞務費用。提供勞務活動的單位,在得到勞務費用後,用於支付職工工資、支付管理費用、提留基金和上繳國家稅金。因而,通過勞務費用的支付,一部分國民收入實現了再分配。
(4)價格變動。價格變動不能增加或減少國民收入總量,但會改變國民收入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階層居民之間的分配。價格的調整和市場價格的變化,影響著交換雙方的實際收入,引起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和降低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就會增加農民收入;消費品銷售價格提高,就會使居民的實際收入減少;工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動,就會引起國民收入在各工業部門之間的轉移等等。由此,國民收入在國家、部門、企業、職工、農民之間實現了再分配。
●國民收入再分配機制的調整
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來看,再分配的機制也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目前的問題是,國民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國家所得的比重過低等,因此,必須集中財力,振興國家財政,這是保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國民收入再分配和最終分配環節上,要通過深化和完善財稅、勞動、人事、工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和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關系,逐步提高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並適應所有制結構變化和政府職能轉變,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建立穩固、平衡的國家財政。
㈣ 什麼叫收入再分配
所謂收入分配,就是對一定時期的生產成果進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初次分配基礎上的再次分配,又稱第二次分配
㈤ 社會保障屬於什麼,是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社會保障基金來源於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國民收入初次分配
*******************************
如果你版對這個答案有權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㈥ 養老保險對收入再分配有何影響
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再分配作用的考察體現在代際、收入、性別等方回面。目前養老金制度代答際之間的再分配有利於年齡大、工作年限長的人,是從年輕人向老年人的轉移。性別間存在養老金的再分配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是男性向女性的轉移。養老金轉移出現清晰的從收入水平高的群體向收入水平低的群體轉移的傾向。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雖然沒有出現收入的逆向再分配,但是對收入差距縮小的調節也沒有產生明顯作用。收入、所有制、行業、職業的作用對養老金再分配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對養老金再分配發揮作用的主要還是年齡、性別和地區。除了從制度整合和擴大覆蓋面上來縮小差距,通過養老保險制度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也是降低不平等的辦法之一。
㈦ 養老金退休金屬於初次分配還是再分配
再分配
㈧ 養老保險是初次分配還是再分配
1、初次分配,即初次收入分配。在社會分配中,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按貢獻版分配。該貢獻包權括對創造利潤有益的各種因素,如資金、技術、管理、生產資料、勞動力、信息、市場、營銷等。誰能利用這些要素作出貢獻,就能分到一杯羹。這樣群策群力,效率便得以提高。
2、再分配及多次分配的集合,並以再分配為主要部分。
3、退休時,養老保險高低取決於個人工作性質、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這是初次分配。
4、當國家制定政策,提高養老金標准,要考慮老人實際生活狀況,不再全部按個人工作性質、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調整養老金,這屬於再分配。
㈨ 中國收入再分配是什麼
首先得明白什麼是收入再分配,至於中國收入再分配就是指我們國家的收入在分配製度。
以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種基本原始收入作為前提條件和出發點,國民收入還要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再分配。國民收入再分配是國民收入繼初次分配之後在整個社會范圍內進行的分配。
●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原因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民收入之所以必須進行再分配,有下列原因:
第一,滿足非物質生產部門發展的需要。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過程中,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獲得了原始收入,而非物質生產部門要獲得收入,必須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解決。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物質生產部門創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轉給不創造國民收入的非物質生產部門,形成「派生收入」,以滿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國家行政和國防安全等部門發展的需要和支付這些部門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第二,加強重點建設和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協調發展的需要。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各企業的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們的發展速度、生產增長規模、技術結構等互不相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某些比例不協調現象和薄弱環節。同時,各物質生產部門、各地區、各企業從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份額,往往同它們各自的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不相一致。因此,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從宏觀調控的全局出發,有計劃地將國家集中的純收入,通過再分配,在不同部門、地區和企業之間調節使用,以加強重點建設,克服薄弱環節,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協調發展。
第三,建立社會保證基金的需要。勞動者的養老、醫療、失業等保證基金,以及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基金,除企業、個人負擔外,有一部分也需要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會保證基金來解決。這是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四,建立社會後備基金的需要。為了應付各種突發事故和自然災害等,需要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會後備基金,來滿足這些臨時性的應急需要。
●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徑
國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過下列途徑來進行:
(1)國家預算。國家預算是國家制定的年度財政收支計劃。它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徑,首先把各個部門上繳的稅金集中起來,形成國家預算收入,然後通過預算支出形式,用於經濟建設、文教衛生、國防建設、福利設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銀行信貸。銀行信貸在不改變資金所有權的條件下,把社會閑置的資金和貨幣集中起來,然後向單位、企業或個人發放貸款。這就改變了資金使用的主體、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時間,從而對國民收入進行了再分配;同時,通過差別利率,信貸機構獲得了利潤,可用於充實信貸資金、提留信貸企業基金、支付職工工資。存款者和貸款者的收入也由於差別利率得到調整,使一部分國民收入在工商企業、職工、居民之間進行了再分配。
(3)勞務費用。在社會主義分工體系中,有一部分勞動者用自己提供的勞務,來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種勞務的勞動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種勞務費用。提供勞務活動的單位,在得到勞務費用後,用於支付職工工資、支付管理費用、提留基金和上繳國家稅金。因而,通過勞務費用的支付,一部分國民收入實現了再分配。
(4)價格變動。價格變動不能增加或減少國民收入總量,但會改變國民收入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階層居民之間的分配。價格的調整和市場價格的變化,影響著交換雙方的實際收入,引起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和降低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就會增加農民收入;消費品銷售價格提高,就會使居民的實際收入減少;工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動,就會引起國民收入在各工業部門之間的轉移等等。由此,國民收入在國家、部門、企業、職工、農民之間實現了再分配。
●國民收入再分配機制的調整
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來看,再分配的機制也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目前的問題是,國民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國家所得的比重過低等,因此,必須集中財力,振興國家財政,這是保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國民收入再分配和最終分配環節上,要通過深化和完善財稅、勞動、人事、工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和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關系,逐步提高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並適應所有制結構變化和政府職能轉變,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建立穩固、平衡的國家財政。
㈩ 養老金是再分配嗎為什麼
是,政府通過財政收入掌握資金,通過一定渠道發放,符合再分配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