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9養老保險市場分析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在2019年退休前累計繳滿15年,(包回括單位給繳納的社保答年限,)就可以在退休時領取養老金,如果累計年限未滿15年的可以繼續繳納,個人的繳納只需繳納三險,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但是需繳納其中保險金額的全部,在蘇州地區的個人繳納大概是607元/月。
『貳』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社會養老保險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衡水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為做好企業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最近,衡水市勞動局赴各縣市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衡水市養老保險工作面臨的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養老保險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斷保問題日益嚴重。由於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和改制等因素的影響,職工斷保問題嚴重。到今年 6 月底, 全市斷保人員共24571人,佔全市參保人員總數的18.6%, 其中自由職業者斷保的2457人,占斷保人員總數的10%,企業改制斷保的4103人,佔16.7%,企業破產而斷保的1622人,佔6.6%,「兩不找」人員16389人,佔66.7%。,大批職工斷保既導致這部分職工脫離了社會養老保險的「安全網」,也減弱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支撐能力。
(二)欠費數額增加,征繳率下降。97年衡水市企業養老保險費征繳率為98%,從98年後企業欠費逐年增多,到2000年底全市企業累計欠費3519.8萬元,平均征繳率為92.1%,同97年相比下降了近6個百分點。 今年征繳養老保險費難度更大,上半年全市應征繳7236.5萬元,實征繳5925.9萬元,征繳率為81.9 %, 其中有兩個縣市征繳率不足60%。征繳率的下降嚴重削弱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
(三)退休人員增多,基金供需結構失調。經測算,衡水市1名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需要5.2名參保人員提供保障。96年度全市企業參保職工123562人,離退休人員20468人,離退休人員與參保職工之比為1:6。2000年度全市企業參保職工132020人,離退休人員 28534人,繳費職工118052人, 離退休人數與繳費人數之比為1:4.1。其中棗強、武邑、武強、饒陽、安平、深州、阜城離退休人數與繳費人數之比不足1:3.5。由於供需結構不合理,即使征繳率達到100%,養老金也入不敷出。
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養老金收不抵支,2000年度除市直、冀州外,其他10個縣市區養老金收支相抵均呈現赤字,共虧2687萬元。同時,養老保險積累金越來越少,支付能力明顯下降。除市直、桃城區和冀州外,其他縣市積累金均不足3個月的支付能力, 超過了養老保險的警戒線,對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構成了威脅。
二、問題的主要原因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勞動保障征繳政策認識不到位,少數單位惡意逃繳、拒繳。調查發現,很多私營業主法律意識淡漠,對勞動保障政策不了解,認為給員工投保,增加成本、影響利潤,拒絕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同時由於就業難度大,職工因怕解僱而不敢奢求。如衡水市寶力橡膠廠、京華焊管廠都是具有較大規模的私營企業,效益狀況良好,但仍游離於養老保險范圍之外;有些國有、集體企業經營者談起養老保險政策,了解都很到位,但涉及到繳費時,卻總是以多種理由搪塞。市建材廠就是如此,該廠累計欠費已達220多萬元。
(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不景氣,停產破產企業增多影響征繳。最近,衡水市勞動局對安平縣化肥廠、食品廠、拔絲廠、絲網廠等14個企業進行調查,發現其中已有3個破產, 11個長期停產,涉及職工2100多人,這種情況雖然比較特殊,但嚴重堪憂的經濟狀況對養老金的征繳成效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三)執法力度不夠、影響征繳成效。國務院頒布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對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征繳制度和程序、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等都作了規定,為養老保險征繳提供了政策依據,但部分經辦機構執法不嚴、違法不咎的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影響了養老金的征繳成效。
三、意見與對策
(一)深化企業改革,提高經濟效益。提高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率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經濟,提高經濟效益。各級政府要緊緊抓住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努力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對扭虧無望和停產半停產企業要由政府出面,進行破產重組,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以搞活企業,促進經濟發展。
(二)努力做好城鎮個體私營人員的養老保險工作。從當前調查的情況看,城鎮個體私營業主普遍存在參加養老保險沒必要、不合算、不可靠的認識誤區。對此,要加強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參保的自覺性。同時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配合協調。認真貫徹好省政府冀政〖98〗33號文件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把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勞動者參加養老保險作為工商年檢的內容,對不參保的不予辦理年檢合格手續。各級勞動部門要同工商管理部門聯手制約,逐步將生產經營較穩定,效益較好的個體私營納入養老保險范圍。
(三)強化措施,做好養老保險費的征繳工作。當前,養老保險費征繳率仍然較低。各級社保經辦機構要嚴格按照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規定,用好用足征繳政策。對那些不按規定申報繳費的,逐戶進行稽核,責令其整改,並加收滯納金。對拒不繳費的,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並按《條例》規定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四)努力做好斷保人員的續保工作。為確保職工未來老有所養,增強基金支撐能力,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在積極推進再就業工作的同時,要抓緊抓好再就業人員的續保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續保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五)嚴格退休標准。職工退休標准執行的嚴格與否關繫到養老保險基金積累承受能力,必須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為此,要建立健全退休公示制度,對擬辦退休的人員,在報勞動部門前,先由企業在職工中進行公示,充分發揮企業工會、職代會和職工的監督作用。各級勞動行政部門和社保機構要實行聯合辦公,把好退休標準的執行關,使退休及養老金的發放與領取更公開、更合理,緩解社保資金的壓力。
『叄』 個人養老保險的繳納和收益分析
養老保險繳費:
個體復工商戶或其制他靈活就業人員在參加養老保險時,將按照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領取養老金計算如下:
1、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肆』 農村養老保險現狀數據分析結果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基本現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在新時期推動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是實現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還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應把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作為主要矛盾,把生活寬裕作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隨著農業稅的全面取消和其他支農政策的實施,農業生產發展問題已基本解決。而生活寬裕是農民一直嚮往但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的問題。
2004年末,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還有2610萬人,有4977萬低收入人口僅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說明我國農村居民還有相當一部分生活處於較為困難狀態,這是其一。其二,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突出,試點中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僅覆蓋約20% 的人,而且籌資水平低。其三,目前我國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8000多萬,占農業人口的10% 以上,按照國際通行的標准,我國農村已成為老齡型社會。而農村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家庭養老負擔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從總體上處於過渡階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農村社會救濟。主要是國家針對災害的突發性特點, 採取應急措施。在對待貧困戶方面, 國家通過設立扶貧基金,幫助發展生產。同時,為解決貧困者的生活問題,部分地區開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點工作。但全國各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展參差不齊,如北京、浙江、廣東、福建、遼寧等經濟較發達的省市,已經全面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省份雖然也在部分地區實行農村低保制度,但還沒完全實行,根據有關統計資料,2004年我國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總人數為488萬人,不到需要保障人口總數的3%。
二是五保供養制度。這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一項基本制度,是以《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予以法規確認的制度。到2003年底,全國實際五保供養人數為254.5萬人、敬老院2.4萬所、集中供養五保對象50.3萬人。從保障的程度上來看, 五保老人年平均五保金1200元,但因各地財力不足, 實際到位一般只有800元左右,
三是養老保險為主,醫療保險為輔的保險制度。早在1986年前後,各地就陸續展開了農村養老保險試點, 目前全國基本上都已開展此項工作,由於社會及制度等多方面原因, 在資金保障等方面不是很完善。幾經起落,在經歷了試點、全面推廣和整頓規范幾個階段後,目前又處於試點階段,到2003年末全國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5428萬人。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滾存結餘216.1億元。198萬農民領取養老金。其總體覆蓋率還不足10%。
農村醫療保險方面,正在試點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只覆蓋約20%的人口,而且籌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據2003年衛生部組織的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79.1%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費看病。一些地區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居民占貧困人口的2/3。
目前全國絕大多數鄉村的社會保障制度處於缺位狀態。在廣大的農村,農民的社會保障依然是以國家救濟和鄉村集體福利事業為重點,以家庭保障為主體,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進行了改革試點以外,其他保險項目基本上沒有建立起來。
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缺乏監督保證機制,法律層面制度設計不完善
我國憲法對社會保障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體現在第45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障、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我國參加的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也明確規定 :「本公約締約國各國承認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
但是,我國《社會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台,缺乏規范社會保障制度的專門法律。法律的缺失導致農村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保障資金來源不穩定、保障資金的管理不規范、保障體系的建設。
就廣大農村地區而言,農村現有的社會保障立法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現行的法律依據大多是准法律與相關文件,對農村各項社會保障的地位與作用、保障的權利與義務、保障機構的的建設等,都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由於制度上的缺陷,再加上執行中的不到位,導致農民對社會保障的受益缺乏信任感。
(二) 沒有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機制,農村社會保障資金來源不穩定
把我國中央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與世界上其他國家進行比較,就知道我國投入的力度是偏小的:加拿大為39%,日本為37%,澳大利亞為35%,而我國只有10%左右,且這10%的投入也基本給了城鎮居民。農村社會保障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可以說主要是資金缺乏的問題。
應該說,在農村地區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政府的職責。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地方政府擁有雄厚的財力來安排養老及醫療保險,農民也有較多的機會獲得兼業等,因此收入狀況比較理想。但在廣大的欠發達地區,由於經濟落後,很多地方是吃飯財政,即使是略有餘額,地方政府在安排財政資金時也首選見效快的投資領域,吸引外來資金,而不是將財政資金投入到社會保障。
因此,目前農村社會保障的項目少,大多是救濟性質,而工傷、生育、養老等意義重大的項目大多尚未全面開展,有的地方即使有所涉及,也存在運作不規范的問題。近幾年來,農民的人均收入增長趨緩,扣除必要的生產生活開支,大部分農民實際無力承擔各類保險所需費用,即使部分農民有實力繳納,卻由於對社會保險制度認識不清等因素,而不願參加保險。從集體投入這部分看。大部分縣鄉政府均是財政開支,也沒有能力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這導致農民社會保障資金來源不穩定。
同時,農村社會的保障水平相對較低。比如根據某地《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的規定,農民繳費可以自由選擇,因為收入水平低,不少人選擇最低檔次每月2元,這樣,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在繳費l0年後農民也只能每月領到不到5元,繳費15年後每月也只能領到l0元。 這樣的養老制度安排,對農民的養老問題的解決無法起到多大的作用。
(三)考評管理機制不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由民政部門(社會救助)、衛生部門(農村合作醫療)、社保部門(養老保險)等各管一塊,由於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也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因此,在全國各地,民政部門、計生委、基金會、壽險公司等不少機構均涉及農村社會保障基金,而且在一些地方出現了相互扯皮,挪用、委託不當或基金保值增值混亂的狀況。有的地方基金管理不規范,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掌管基金的便利挪用基金、造成資源浪費、管理不規范的情況存在。
『伍』 養老保險的統計報表分析報告怎麼寫
結合當地社保工作需求,概況當地社保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要有當地社保基本情況,包括參保人數,繳費人數,中斷人數,退休人數,平均繳費基數,平均退休工資等基本情況。還有社保基金結余總數,計劃徵收數,實際發放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整改或改進的一些東西。
寫這個東西,是需要一些真實數據和對相關政策和相關工作相當了解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商業養老保險 分析
現如今,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突出,大多數人都面臨著養老保障不足的情況,有些人會問:有了退休金,還需要買養老險嗎?答案是肯定的,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很有必要。但是在繳納保費時,大家可以選擇一次性將保費交齊,也可以選擇10年的期繳,到底哪個會更加劃算一些呢?
躉繳:一次性繳費事實上,大家需要明確一點的是,如果大家在配置商業養老保險時,直接選擇了一次性繳納所有的保費,不僅可以避免了每年定期繳納保費的麻煩,尤其是不會出現忘交保費的情況,也提前規避了日後遭遇變故中途沒錢繳納保費的情況。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商業養老保險都會有一定的收益,一次性繳納保費的話,最終的收益會更多一些。然而,大家不能忽略的是,商業養老保險的保費都會相對比較高一些,大多數人可能並沒有太多的資金,或者是選擇一次性繳納會造成一定的壓力,這時候建議大家盡量選擇期繳的方式。
期繳:10年繳費根據現實情況來分析,大家不難發現,絕大多數人在投保商業養老保險時,都不可避免地選擇了期繳的方式,因為這樣操作不會給自身帶來太大的壓力,而且選擇10年期繳費看似比一次性繳納保費花的錢要多,但考慮到目前國每年近6%的通脹率,最終的繳費可能並不比一次性繳費要多。
哪種繳費方式更好呢?大家需要搞清楚一點的是,買商業養老保險的出發點是什麼,是用來養老的。也就是大家追求的是穩定,不要選擇高收益高風險的激進產品,這樣就可以拋開商業養老保險的收益,根據個人的資金情況來進行選擇。
那麼,如果目前大家手上有足夠的資金用於保障,而且個人收入來源不穩定,那就可以一次性將保障做足,採取躉繳的方式,將保費一次性繳納;如果是剛工作不久,收入有限,可以選擇壓力小的期繳方式來繳納保費,需要明白,保險是一種商品,提供的是保障,不要將之變成了負擔。
綜上所述,如果大家有意向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建議大家盡量能早一點投保,畢竟越年輕保費越便宜,最終得到的收益會越多;且選擇繳費方式時,也要考慮具體的收入,選擇最合適的繳費方式。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柒』 如何分析養老保險收支運行情況
沈陽市企業養老保險運行情況分析沈陽市作為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沉重,養老保險基金從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隱性債務巨大,而且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和國家對養老金水平連續大幅調整,收支缺口驟增且已演變成體制性硬缺口,養老金支出形勢十分嚴峻。
2010年,市人社局全力以赴地加強徵收及擴面工作,力求達到應參盡參、應繳盡繳。今年1—6月份保費收入創歷史新高,達47.8億元,同比增加8.4億元,增長21.2%。現將今年1—6月份企業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情況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參保在職情況
1.參保人員構成情況。截止6月末,參保人數為183.6萬人。其中,男性為108.3萬人,占參保總人數的59%;女性為75.3萬人,佔41%。男性多於女性33萬人、高於女性18個百分點。從下圖可以看出,男性年齡高峰段在46-50歲之間,人數高達19.3萬人,其次在51-55歲之間,為16.5萬人;女性年齡高峰段在46-50歲之間,人數為15.7萬人,其次在41-45歲之間,為13.8萬人。
從上圖看出,男性、女性峰值均為47歲。二、三年後,48歲—46歲的11.4萬女性將步入退休行列,退休人數猛增。
2.同比增長情況。截止6月末,參保人數為183.6萬人,同比增長5.2%。其中,企業為131萬人,增長6.9%;個體為52.6萬人,同比增長1%。
3.繳費情況。截止6月末,繳費人數為131.4萬人,同比增長4.4%。其中,企業為87.7萬人,同比增長6.7%;個體為43.7萬人,與上年同期持平。
(二)離退休人員情況
1.離退休人員構成情況
截止6月末,離退休人數為87.4萬人。其中,男性為27.1萬人,占離退休總人數的31%;女性為60.3萬人,佔69%。由於女性退休早於男性10年(女幹部除外)以及女性預期壽命高的原因,使女性退休人數多於男性33.2萬人、高於男性38個百分點。因此,女性是我市退休人群的主流,由於女性預期壽命高,未來我市基金支付會越來越重。從下圖可以看出,女性年齡高峰段在50-59歲之間,人數高達29.7萬人,占女性總數的49%,比男性離退休總人數高出2.6萬人;其次在60-69歲之間,為12.5萬人;男性年齡高峰段在60-69歲之間,退休人數為10.8萬人,其次在70-79歲之間,為8.1萬人。
從下圖看出,女性年齡峰值在52歲、男性峰值在61歲。
參保在職與離退休人數合計為271萬人。其中男性為135.4萬人,女性為135.6萬人,女性多於男性0.2萬人。
2.離退休人數、死亡率、負擔系數及撫養比
(1)離退休人數及新增情況
離退休人數為87.4萬人,同比凈增4.1萬人,增長4.9%。今年1—6月新增退休人數為3.1萬人。其中,正常退休為2.5萬人,佔新增退休總人數的80.6%;病退0.1萬人,佔3.2%;特殊工種為0.5萬人,佔16.2%。可見,病退與特殊工種佔新增退休人數的一定比重,為19.4%。
2010年6月與2009年6月新增退休人數對比情況表
單位:人
項目合計正常退休病退特殊工種
2010.063.12.50.10.5
2009.062.92.20.10.6
差額0.20.30.0-0.1
增長%6.913.60.0-16.7
(2)離退休人員死亡率
離退休人員死亡率1.1%,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
(3)負擔系數
按參保人數計算的負擔系數為0.48,按繳費人數計算的負擔系數為0.67。
(4)撫養比情況
按參保人數計算撫養比為2.10:1,按繳費人數計算撫養比為1.50:1。
(三)人均繳費基數、退休金、離休金水平
1.人均繳費基數
人均繳費基數為2,368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長18.0 %。其中,企業為2,385元,同比增加357元,增長17.6%;個體為2,334元,同比增加370元,增長18.8%。
2.人均退休金及離休金水平
人均退休金水平為1,192元,同比增加149元(其中,調待人均122元),增長14.3%;人均離休金水平為4,674元,同比增加530元,增長12.8%。
(四)基金收支及結余
1.保費收入完成情況
截止6月末,保費收入為47.8億元,同比增加8.4億元,增長21.2%。扣除「4050、4555」及公益性崗位補貼2.9億元,同比增加8.3億元,增長22.7%。
(1)按統籌與個賬劃分。統籌保費收入為32.8億元,同比增加5.8億元,增長21.1%;個人賬戶保費收入為15.0億元,同比增加2.6億元,增長21.5%。
(2)按企業和個體劃分。企業保費收入為34.1億元,同比增加6.5億元,增長23.5%;個體保費收入為13.7億元,同比增加1.9億元,增長16.1%。
(3)按徵收渠道劃分。地稅徵收33.2億元,扣除公益性崗位補貼0.2億元後,同比增加6.3億元,增長23.6%;區縣政府徵收的個體保費收入13.7億元,扣除「4050、4555」補貼2.7億元後,同比增加1.8億元,增長19.6%;其他(勞動稽查等)0.9億元,同比增加0.2億元,增長34.5%。
(4)按當期與補繳劃分。當期收入(繳當年)為42.7億元,同比增加7.4億元,增長21.0%;補繳收入(繳以前年度)為5.1億元,同比增加1.0億元,增長23.4%。
無論是按統籌與個賬、企業與個體、當期與補繳劃分,今年不同口徑下的保費收入均高於去年,同比均有所增長。其中,企業收入增幅最高,為23.5%。
2.基金支出情況
基金支出為65.6億元,同比增支10.9億元,增長19.9%。
(1)按統籌與個人賬戶劃分。統籌基金支出為64.4億元,同比增支10.6億元,增長19.7%;個人賬戶實賬支出為1.2億元,同比增支0.3億元,增長31.6%。
(2)按支出項目劃分。基本養老金支出為63.1億元,同比增支10.2億元,增長19.1%;喪葬費支出為1億元,同比增支0.3億元,增長37.8%;其他支出為0.2億元,同比增支0.1億元,增長515.9%。個人賬戶實賬支出為1.2億元,同比增支0.3億元,增長31.6%。
(3)增支因素分析。一是春節前為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待遇增支6.1億元;二是去年7月至今年6月共新增6.1萬人退休人員,增支4.7億元;三是喪葬費增支0.3億元;四是轉移等其他支出增支0.2億元;五是個人賬戶實賬增支0.3億元;六是死亡等減人減支0.7億元。
3.結余情況
(1)當年收支結余情況。當年收支逆差為17.2億元。其中,統籌逆差31.4億元,同比逆差加大4.9億元,增長18.4%;個人賬戶基金結余為14.2億元,同比結余增加2.6億元,增長22.5%。
退休人數的增多及養老金待遇調整是統籌基金逆差加大的主要原因。彌補缺口資金來源是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及個人賬戶借款。
(2)滾存結余情況。滾存結余為126.4億元,同比結余加大13.3億元,增長11.7%。其中,統籌為-11.3億元,同比結余減少17.1億元,下降296.9%;個人賬戶為137.7億元,同比結余加大30.4億元,增長28.3%。
二、問題及建議
(一)養老基金收支缺口巨大
截止2010年6月末,沈陽市離退休人數達到87.4萬人,離退休人數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之首。參保在職與離退休人員撫養比為2.10:1,撫養比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最低。為了確保養老金按時發放,近幾年出台了滯納金政策,實施了「百日行動」和「專項行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擴面征繳措施。全市參保人數由2005年的142.9萬人增至現在的183.6萬人,保費收入連創新高,由2005年45.8億元上升到2009年的85億元。但由於退休人數太多原因,調資帶來的巨額缺口仍難以通過擴面徵收消化。統籌基金收支缺口已由2005年的14.4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50.8億元,預計今年收支缺口將高達63.7億元。
經分析,造成這種巨額缺口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可分為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1.直接原因
一是沈陽市歷史隱性債務巨大。僅1986年實行養老統籌時,就已有33萬離退休和在職職工105萬人。到2009年末,全市累計支付由於隱性債務形成的養老金高達536.2億元。因此可以說,隱性債務是造成沈陽市收支矛盾突出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隱性債務,截止去年末,將會有527億元的統籌基金滾存結余(536.2億元-9.2億元);二是做實個人賬戶補助政策未延續。2001年7月—2009年末,沈陽市共收繳並上解個人賬戶保費113.5億元,按75%(上解額÷8%×5%×75%)的補助政策計算,國家應補助53.2億元,而實際補助21.3億元,少補31.9億元;三是人口老齡化、高齡化進程加快。目前,沈陽市60歲以上老年人達11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7 %;80歲以上高齡老人14萬,占人口總數的2%,佔60歲以上老人的11.8%,標志著沈陽市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年凈增加退休人數也由2005年的不足2.8萬人提高到2009年的4萬人,預計2010年增人增支額將達到8.4億元,占總支出的6.3 %。
2.間接原因
一是企業和個體養老保險政策不平衡。國家規定從2006年7月1日起個體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18%上調至20%,即統籌繳費比例由10%上升到12%。企業承載社會統籌繳費義務與自由職業者僅差8個百分點,顯然自由職業者負擔過重。另外,自由職業者繳費基數由原來社平工資調整為在崗社平工資。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雙提高加重了個體人員繳費負擔。這種制度設計無形中挫傷了自由職業者參保和繳費的積極性,沒有考慮個體人員實際收入情況;二是養老金計發辦法的設計上還有兩項關鍵問題沒有本質性突破。主要表現在最低繳費年限設定為15年太短、退休年齡還應該延長,尤其是女性退休年齡明顯偏低;三是制度設計本身沒有明確政府剛性責任。一般而言,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點是撫養比為3:1,理論上講,只要撫養比低於此比例,那麼就存在缺口。因養老金支出是剛性的,以支定收應該是籌資原則,解決缺口途徑無非是提高繳費比例和加大財政補貼額度。養老基金按照收支平衡點的要求留足積累後,加大財政投入。但實際上養老保險政策制定上並沒有明確這一點;四是養老金調整機制混淆於養老制度之中。養老基金平衡點是在保證正常養老金支出的情況下計算出來,它是制度本身內在要求。而養老金水平調整與養老制度本身不存在內在聯系,它所需要的資金與養老基金不發生任何關系,而是應該按照國民收入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則從各級財政中單獨列支。由於目前養老金調整機制混淆於養老制度之中,這就勢必造成了用養老基金結余支付調待資金的局面。
(二)解決巨額缺口的途徑
1.爭取國家對隱性債務給予適當補助。目前沈陽市隱性債務支出占當年總支出的比重接近50%,是造成沈陽市巨額缺口的直接原因。建議國家對沈陽市已支付和還需支付的隱性債務按適當比例予以補助。
2.建議適當提高對老工業基地調整待遇的補貼比例。
3.調整做實個人賬戶政策。一是建議適當降低做實比例。從2001年7月份做實個人賬戶以後,沈陽市可用於發放的資金出現了「斷層」,收支缺口驟然加大。近幾年來養老金待遇連續調整及老齡化進程加快,更加劇了這種負擔。建議適當降低做實比例。即個人繳費比例8%不變,可按5%比例將收繳的保費上解省國庫,餘款由地方政府留用;二是建議延續做實個人賬戶補助政策。為緩解地方政府因做實基金全部上解而帶來的收支缺口驟然加大問題,國家曾經制定75%的補助政策(上解額÷8%×5%×75%)。這項補助政策不但能夠緩解地方政府壓力,而且對100%賬戶做實起到推動作用。但該項政策卻沒能始終如一的貫徹執行,75%的補助政策變成了定額補助政策。每年對沈陽市的定額補助為2.5億元;三是建議按適當比例上解做實基金。即將收繳的個人賬戶保費按適當比例上解,剩餘部分作為統籌基金地方政府留用。
4.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一是適當降低個體從業人員的繳費比例或繳費基數;二是養老金計發辦法實現質的突破,延長最低繳費年限、提高女性退休職工的年齡;三是明確政府剛性責任;四是養老金調整機制與養老金的內在機制分離。
『捌』 我國養老保險現狀分析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不僅表現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制度不統一,也表現在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制度不統一,養老保險制度的不統一
『玖』 社保養老保險基金統計分析怎麼寫
怎麼寫和如何寫與這里的朋友們有什麼關系呢??????你這么旁若無人般的對著電腦大問怎麼寫,自己感覺還很不錯嗎?請問你有一點點禮節禮貌的意識嗎?請別人對自己提供幫助時應該說聲請回答或者是謝等禮貌用語,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都懂的禮節你卻還不懂??????
還是回家去問你的爸爸媽媽吧!只有他們可以接受你這樣無禮無理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