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老金並軌改革後 公務員養老金待遇會不會下降
中新網1月16日電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今日回應養老金並軌改革是否會引發「公務員離職潮」時表示,從改革發展的總趨勢來看,改革以後,待遇水平不會出現他們所擔心的下降。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對養老金並軌改革 「破冰」。金維剛今日做客中新網《新聞大家談》,解讀相關熱點話題。
很多事業單位的網友擔心,並軌之後養老金水平會下降。對此,金維剛表示,要考慮到新老辦法平穩的過渡。
金維剛稱,改革以後,會設定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對於改革前已經參加工作的,改革後才退休的這部分人,會給他過渡性的養老金,根據他們繳費長短,對比新老辦法的待遇差,然後通過必要的一些養老金方式彌補這個待遇差,使得改革以後,在過渡期內退休,將來領取的養老金和過去相比,基本上可以確保待遇不下降。
對於有沒有引發公務員「離職潮」或者下海的可能,金維剛表示,這次改革,充分考慮了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實際利益,這次改革重點解決改革前就已經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這些人員的養老保障問題。在制度的設計上,第一,我們設定的過渡期,可以確保在過渡期這些人的待遇不降低。第二,同步建立了職業年金的制度,作為一個補充養老保險,將來建立以後,可以彌補基本養老保險,他的養老金水平與過去改革前的退休費待遇差的問題。所以從改革發展的總趨勢來看,改革以後,待遇水平不會出現他們所擔心的下降。
2. 2015養老金並軌後對公務員有什麼影響
改革之後退休公務員養老金從大的層次上分為兩塊: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上述決定只規定了基本養老金的細節,基本養老金跟企業職工一樣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統籌賬戶又叫做基礎養老金,是由單位從工資總額中繳20%,這是個大的「資金池子」,個人賬戶是本人繳費工資的8%。而職業年金作為一種全新的制度安排,還要等待人社部、財政部再出管理辦法,決定只是原則性規定,單位按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當然,已經退休的人員按這個辦法沒法算退休費了,所以老人還是按「老辦法」財政全包;還沒退休而且工作累計沒滿15年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年限視同繳納年限),全按照決定里的新辦法來算養老金;還沒退休但已經工作滿年限的,按新辦法顯然就「虧」了,所以在基本養老金基礎上會發給他們「過渡性養老金」,怎麼發、誰來出錢,也要等人社部出規定,至於「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有沒有關系,應該可以從人社部未來的規定里找到說明。
3. 新政策之後,公務員的養老金會發生什麼變化
公務員養老保險與企業養老保險並軌
養老金「並軌」主要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
養老金「並軌」後,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且個人的繳費多少與繳費工資基數相關,但對於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確定,各地的規定卻不相同。為了降低養老金「並軌」難度,保障改革順利進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也同步進行了調整。
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方案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相差懸殊,即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可拿到在職工資的80%至90%,而企業職工退休後只能領到在職工資的40%至60%。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起企業年金之後,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也會與機關事業單位的看齊。改革後,無論從體繫上、模式上還是繳費公式上,兩大板塊的養老保險制度都將是一致的。
2016年公務員養老保險退休工資改革雙軌制改革最新消息
根據人社部消息,養老金並軌方案改革工作,仍然沒有實質性進展。退休雙軌制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社會不公的現象,企業退休人員與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差距較大,這在社會上引起諸多不滿。如今,國家已下定決心促進養老金並軌。
養老金並軌已成為大勢所趨,不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有職業年金作為補充,所以退休雙軌制改革最新消息里各方推測,公務員退休後工資可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肯定不會太大。目前改革還有一大問題,機關事業單位不屬於盈利性機構,需要機關事業單位承擔的養老金尚不知如何籌措。可見養老金並軌並不容易,仍有很多難啃的骨頭,希望配套改革政策盡快出台,以促進養老金並軌方案的順利完成。
4.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對公務員提前退休有影響嗎
沒什麼影響。
5. 我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什麼意義
公務員養老金
的改革意義
重大,最起碼縮小了
退休金的差距
6. 養老保險改革對公務員群體有什麼影響
「老人老辦法」,退休的還會按照原來的計費辦法,在職的養老金應該會減少,但由於「職專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屬險制度同步建立」,職業年金會補充一部分減少的養老金。
官方此次提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也就意味著在要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個人繳費的同時,應該會對這一群體的工資進行相應調整。「因此,養老金並軌後,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待遇應該沒有太大影響,『鐵飯碗』的吸引力也不會減弱。」
7. 養老保險新政策對當時的影響
1.2015年公務員社保退休政策最新規定如下:
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可以退休。符合下述情況的也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一、公務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應當退休。
二、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本人自願提出申請,經任免機關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滿三十年的;
(二)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滿二十年的;
(三)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2.延遲退休對公務員的影響:
延遲退休作為改革目標已經是毫無疑問了,漸進式只是操作性的考慮,減緩政策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當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採用不同制度,其中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仍然沿用公共財政大包大攬的制度,而且養老保險替代率大大高於同期的企業職工。由於兩者待遇的巨大差別,被稱為養老「雙軌制」。
在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費用由國家財政承擔,養老金平均替代率高達80%以上;而企業職工不但需要繳納養老金,且養老金平均替代率不足50%,這種不同的制度安排不僅有損公平與效率,也無法適應全球化、市場化背景下人口流動、身份變換的現實需要。
雖然有退休待遇上的優勢,公務員尤其是掌握一定行政權力的官員仍然是願意延遲退休的主力人群。「因為在職公務員可以獲得更多的津貼和各種福利,而且相對於企業職工而言他們的工作並不繁重。」「一旦施行了彈性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也就意味著擁有高技能和公務員等崗位人員將延遲退休,而這些公共部門的崗位正是對大學生就業最具吸引力的崗位,這就難免加大就業壓力。」
試點方案明確提出,對事業單位進行分類,有行政職能的納入公務員的養老保障體系,具有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將參照企業職工保障制度進行改革。而對占絕大多數的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最終將實行與目前企業職工一致的養老保險制度。
8. 雙軌製取消公務員們的養老金有什麼變化
根據中國政府網相關的說明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關於自身待遇會不會降低?對此,官方曾明確指出,「改革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保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改革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原則,處理改革前後退休人員待遇水平的平穩銜接。由此可見,「並軌」,並不意味著待遇水平的降低。同樣,「並軌」也不等同於「制度融入」以及「各群體待遇拉平」。
從全社會范圍看,「並軌後,不同性質單位和各類崗位的基礎養老金將趨同,待遇差別主要體現在與單位效益和個人績效直接掛鉤的職業年金。個人貢獻的多少與將來的待遇產生關聯。而所謂職業年金,是指公職人員補充養老保險。職業年金既不是社會保險,也不是商業保險,而是一項單位福利制度,是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