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來源於哪些渠道
個人賬戶金額和國家財政的支付。
新農保在支付結構上分兩部分: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由國家財政全部保證支付。
這意味著中國農民60歲以後都將享受到國家普惠式的養老金。不過胡曉義強調了即將啟動的新農保仍處試點階段,「新農保政策要通過試點完善之後逐步推開,並不是說從明天開始大家就可以領錢了。」根據規劃,將於2020年前全部實現所有農民都享有新農保。
㈡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在哪裡與之相對應,有沒有所謂的老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什麼
新農保是2009年由復國務院頒布政制策實施的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資金來源方面: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國家財政撥款三個來源渠道
其次在資金籌集模式上: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原則,政府補貼全部進入社會統籌賬戶,個人繳費全部進入個人賬戶。
再次資金給付方面: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社會統籌賬戶發放,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發放。
老農保是在1986年社會保險體制改革時探索建立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在1992年民政部頒布政策實施,但是在2008年左右破產
老農保的特徵:
首先資金來源方面: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國家給予政策支持,所以老農保只有2個來源渠道,國家是不給財政補貼的,這是新舊農保的最大區別
其次在資金籌集模式上,實行完全積累的個人賬戶制度,個人繳費和集體補助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在很多農村地區集體補助這一項基本為0,所以老農保實際上就是農民的自我儲蓄制度,並沒有實現社會成員的互助共濟和風險共擔,最後因為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積累緩慢,老農保的保障水平非常低,大部分地區每月只有4塊錢左右,在2008年左右很多農村地區出現退保現象,老農保破產了......
㈢ 我國養老保險的來源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特徵
(1)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統賬結合」制度。統賬結合識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簡稱,即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共同組成我國城鎮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2)從制度設計的基本結構來看,我國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類似於部分基金制,即現收現付和將來支付兩種方式相結合。
(3)但是在具體內容上,我國的統賬結合制與部分基金制又完全不同:①現收現付(社會統籌)部分的資金籌措方式不同。部分基金制用征稅方式,我國的統賬結合制用的是收費方式;②基金(個人賬戶)部分的資金來源和運作方式不同。在資金來源上,部分基金制基金部分的資金來源是社會保障稅收入用於現付保險金後的余額,而我國跟人賬戶部分的資金來源是個人直接繳費;在資金運作上,部分基金制的基金部分的資金是以信託基金方式運作,而我國的個人賬戶部分的資金目前也用於現付保險金,個人賬戶基本屬於「空賬」。
㈣ 養老保險資金的來源
什麼是社會養老保險?
所謂社會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證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
社會養老保險的特點是什麼?
社會養老保險是世界各國較為普遍實行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
由於其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的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所以必設立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分為哪幾個層次?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的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基本養老保險,它是按國家統一政策規定強制實施的為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
二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它是企業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在國家規定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條件下為本企業職工建立的一種輔助性養老保險,由國家宏觀指導,企業內部決策執行;
三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它是由職工個人自願參加、自願選擇經辦機構的補充保險形式。
後兩個層次中,企業和個人既可以將養老保險費按規定存入社會保險機構設立的養老保險基金帳戶,也可以選擇在商業保險公司投保。
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怎樣的?
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就是通常所說的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該制度在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採用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的形式,社會統籌部分由國家和企業共同籌集,個人帳戶部分則由企業和個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是由國家強制實施的,其目的是保障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需要。
㈤ 養老金制度的收益來源
(一)養老保險基金對於債券的投資從養老基金誕生的那一刻起,債券就是其偏愛的一種投資工具。養老基金的長期負債和對投資安全性的要求決定了長期債券必須是投資組合中的成員。由於養老基金的主要支出是在未來的一段很長的時間里,這樣的長期負債決定了養老基金需要將長期債券作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說,養老基金是理想的「長線投資者」。
(二)養老保險基金對於股票的投資雖然從理論上說,通過構造養老基金的最佳債券投資組台是可能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中,要尋找完善的匹配是一什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大概也是美國90%的養老基金不將100%的資金完全投資於債券的原因之一,如今在很多的養老基金的投資組合中,股票都佔有一個小小的份額。它的吸引力主要來自於投資股票的高收益率,由於養老基金的負債是極為長期的,主要的支出發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使得它更適合於長線資產的投資(包括長期債券和股票),在這種情況下,相對於長期債券的股票風險就自然成為一個應當重視的問題。
(三)養老保險基金的其他投資手段除了投資於本國的金融資產之外,對養老基金來說.海外的金融資產也是很有吸引力的。除了金融資產之外,有形資產(如房地產等)也應該成為養老基金的投資對象。
㈥ 現在養老制度起源於哪一年
1888年11月27日,俾斯麥帝國政府提出老年和殘障社會保險法草案,並於1891年1月1日起開始生效。
中國1951年,勞動保險條例
㈦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資金來源於哪些渠道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資金來源:
根據規定:
新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
(一)個人繳費。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二)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准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三)政府補貼。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
地方政府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准不低於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較高檔次標准繳費的,可給予適當鼓勵,具體標准和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確定。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地方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
㈧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資金來源於哪些渠道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採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模式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方式。養老保險資金渠道來源於:
第一,個人繳費,
第二,國家和政府補貼
第三,村民集體資金。
㈨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是( )。 A: 國家補貼 B: 集體提留 C: 個人交納 D: 國家、集體、個人按比
d應該沒錯
㈩ 養老保險的來歷 和怎樣推廣的
在工人階級斗爭的強大壓力下,德國於1889年頒布《老年和傷殘保險法》,標志著現代社會養內老保險的容誕生。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歐洲各國先後都建立了強制性的養老保險制度。20世紀30年代,美國爆發了空前的經濟危機,許多退休者無法維持基本生活。為此,美國於1935年制定《社會保障法》,建立起一整套老年及孤寡人員保險制度,目的在於保證所有台法勞動者都能享受到最低水平的退休收入。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就開始著手建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政務院於1951年公布、1953年修訂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該條例對國有企業職工的養老等項社會保險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企業按月繳納相當於企業職工工資總額3%的保險費,其中30%上繳全國總工會,作為勞動保險總基金,70%存於各企業工會。當時規定的養老金為職工本人工資的50%-70%。1955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辦法。1958年,又統一了企業、事業、國家機關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這樣,中國城鎮勞動者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基本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