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商業養老保險常見問題

商業養老保險常見問題

發布時間:2021-02-05 13:39:03

❶ 我國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保險基金積累不足、保障能力弱。一是養老保險基金積累不足。主要原因是起步晚,直至1985年才開始起步。二是基金來源渠道單一,主要依靠國有企業從職工工資總額中按一定比例扣繳,計為統籌基金專用帳戶;個人繳費和非國有企業參保數為之甚少。在建國以後,雖然政務院於195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對企業職工養老、醫療、工傷等待遇作出了規定,但國家始終未從社會總產品中扣除職工養老基金部分進行積累,因而這一塊成了一個巨大的空洞。直到目前為止,這一缺限仍繼續存在;三是基金收繳不到位。參統單位借口種種原因不按時、足額繳費,欠繳、拒繳現象嚴重,影響應繳基金的收繳率;四是覆蓋面窄。目前的養老保險統籌主要是國有企業,1997年以後將縣以上集體企業和外資、私營企業納入統籌,但這部分參統單位基金收繳難度大,收繳率低。個體工商戶養老保險參統率則更低,許多人尚游離於養老保險統籌之外;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由於無統一的制度規定和可操作方案,處於各行其事狀態,一些單位搞而一些單位至今未搞。由於以上幾種情況並存,因而導致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收繳難,積累少。而養老金的發放則是一個綱性指標,不論收繳率怎樣低,保證發放卻沒商量餘地,因而就使積累不足的養老保險基金面對綱性發放捉襟見肘,苦苦支撐,面臨收不抵支的危機,保障能力相當脆弱。據國家勞動保障部部長坦言,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積累共700億,僅夠支付離退休人員2個月生活費。

(二)參保單位繳費率太高,接近或超過企業承受能力極限。特別是老國有企業,由於老職工多,養老基數大,承受的壓力也大。在一些企業中在職職工與離退休人員的比例已為1∶1甚至大於1;高繳費率無疑是加重了企業負擔。據統計,不同行業企業用於社會保險的費用已佔到企業人工成本的11.7%-21.9%不等。(註:《雲南省企業人工成本的現狀調查及指導意見》載於《雲南勞動科技論文選》2000年1月。)企業真可謂是不堪重負。因此單純靠提高繳費率增加基金的辦法已走入了死胡同,行不通了;

(三)基金增殖效率低。目前基金增殖的方式主要是靠銀行存款利息和購買國家公債實現基金增殖。這種辦法雖然能保證基金運行安全,但增殖率極低。特別是近年國家一再下調存款利率,至使基金增殖率下降,收益下降。進行借貸投資吧,風險又大,危及基金運行安全。且目前尚不具備制度保證和成功的經驗借鑒,不敢輕舉妄動。盤活國有資產充實積累,在短期內可以看到基金增長,但這種方式只是一次性投資的短期行為,對基金持續增長起不到作用。況且國有資產變現大多記的是一筆空帳,真正變現進入基金的,那也不過是一潭「死水」,「死水」怎經得住「淌」?因此,探索能使基金積累快速持續增加的途徑已成為當務之急。

(四)基金管理制度有待加強。雖然黨和國家多次重申養老基金是離退休職工的「活命錢」,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挪用基金作他用,但現實中挪用基金之事時有發生,屢禁不止。與此同時,離退休生活費異地開放,不可避免地出現「活人吃死人的錢,死人吃活人的錢」的漏洞,造成不必要的基金流失。

(五)企業改制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養老保險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在中小型國有企業民營化過程中,由於在職職工與新的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雙向選擇,一部分職工被辭退,解除了勞動關系,一部分職工自願買斷勞動關系自謀職業,離開了原企業,一部分接近退休年齡的職工享受改制優惠政策提前退休,進入退休職工隊伍。以上幾種人員分流方式,使原來職工隊伍急劇減縮,相當大的一部分職工由在冊變為不在冊,直接產生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急劇下降的現實後果,其上繳養老保險的工資基數也就下降。從企業方面講,企業減少了人工成本和養老負擔,求之不得。但從社會保障方面看,養老保險上繳的基數呈明顯的萎縮趨勢,直接沖擊著養老保險基金安全。這一新情況是在改制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如何解決有待於探索。

❷ 求「企業」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急!!!

一、當前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總地看,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相當部分的地級以上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探索,但規模和覆蓋面都不大,操作辦法也不規范統一,並遇到了一些具體困難和問題。

截止1996年底,全國參加各地勞動或社會保險部門經辦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職工分別為266萬人和225萬人,合計基金結余達20多億元;參加各級工會經辦的職工互助保險的職工人數達2184萬人,職工互助保障組織8.8萬個,僅全總和上海兩家基金規模就達12億元,其他因分散和部門利益保護而難以統計,但估計也有幾十億元的規模;商業人壽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基金積累36.5億元,其中很大部分為團體業務,也可看作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一種。

目前全國開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1、思想認識問題。表現為不重視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片面認為開展這項工作會增加企業負擔;認為只有先降低基本養老保險的負擔,才能發展補充養老保險。

2、企業負擔能力問題。目前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費率負擔平均為23%(1997年全國發26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規定,企業繳費比例不得超過20%),加上住房公積金,以及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繳費總體費率負擔在40%—50%之間,是比較重的。由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費率負擔還不能馬上降下來,大規模地開展補充養老保險,會使一些企業感到負擔過重,特別是對那些老工業基地企業、經濟效益狀況不佳的企業,更是如此。甚至一些城市和企業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形勢,也十分嚴峻。如沈陽市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拖欠的企業戶數佔全部企業戶數的16.4%,吉林一汽公司拖欠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達3億多。因此,當前發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確實有一定難度,只能從各個企業的實際出發,逐步展開。

3、管理體制問題。在目前開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試點的各省、市中,補充養老保險的經辦機構有的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有的是工會,有的是商業保險公司,還有的是幾家同時經辦,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協調和推動。

4、國家統一的指導意見和政策優惠問題。目前國家尚未出台關於開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統一的、規范性的意見和文件,各地的實踐探索形式多樣,也很不規范,影響了這項工作的開展。關於政策優惠,有的省、市為了鼓勵開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根據勞動部1995年12月印發的《關於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的文件精神,規定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繳費在工資總額5%以內的部分,可以進入企業成本,稅前列支。但就全國來說,由於國務院有關部門之間還存在意見分歧,因此尚未出台這樣的優惠政策。

二、開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

1、國家政策指導、扶持與企業自願參加的原則。國家對開展補充養老保險進行宏觀指導,並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規范企業的補充養老保險行為;企業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結合企業實際,自願參加,自主選擇補充養老保險辦法。

2、效率優先的原則。企業職工補充養老金的高低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個人勞動貢獻直接掛鉤。企業效益好的,補充養老保險的規模可以大一些,效益不好的補充養老保險的規模可以搞小一些或不搞。對職工個人,要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多勞多得,不同單位或同一單位職工之間,允許補充養老金待遇有一定差別。

3、商業保險和市場化原則。補充養老保險按照商業保險的原則開展,基金可以進入市場進行營運管理,參與市場競爭。

4、個人所有的原則。不管是企業繳費還是個人繳費,個人賬戶的資金積累歸個人所有。

三、當前推進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發展的關鍵措施

1、出台全國統一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的文件。這對於規范各地的改革試點探索,推進這項工作順利開展,是非常必要的。

2、制定對開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優惠政策。在繳費方面,企業繳費在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內(如5%)時,可以進入成本,稅前列支:個人繳費的在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內時(如10%),可以從個人所得稅稅基中扣除。在基金投資回報方面,實行免稅。在養老金領取方面,執行個人所得稅法,不享受免稅優惠。

對企業開展養老保險實行稅收優惠,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從近期看,給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實行稅收優惠,的確意味著從國家財政切出一塊,增加了國家的負擔。但從長遠看,如果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得以充分發展,必然會大大減輕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壓力和負擔,使國家真正對養老保險負有限責任。況且,國家容許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繳費計入成本、稅前列支,也是以企業能消化此成本為前提條件的,並非無條件讓利。因此,國家對企業開展補充養老保險實行稅收優惠,是一種立足長遠、算大賬之計。

3、進一步研究探索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基金營運管理。要鼓勵各地進行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營運管理的制度創新,利用現有的商業保險公司、基金會等金融組織,遵循市場化和競爭原則,進行基金的營運管理,並逐步放寬基金投資渠道,有控制比例地投向非國債債券、股票,確保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4、積極開展規范試點。建議選擇一些條件適宜的行業和城市,開展規范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試點工作。

❸ 目前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社保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
養老保險是社保的一種.
公司是應當給你買專保險的,而且是屬買社保.
養老保險至少交15年
只要你夠18歲就行.
交多少要看你當地基數,
養老保險:單位:基數*20%,個人:基數*8%。
失業保險:單位:基數*1.5%,個人:基數*0.5%。
工傷保險:單位:基數*根據行業不同個單位不同%。
生育保險:單位:基數*0.8%。
醫療保險:單位:基數*10%,個人:基數*2%
如果你的工資大於這個基數,則應當用你的工資乘以比例.
以後的反還要看你交了多少年啊交了多少錢啊什麼的說實話現在想這個還有點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個人買商業養老保險好嗎,如何買

首先明確商業保險是社保的有力補充,國家也大力提倡合適地選擇商業保險,保證自己的未來的生活品質不被任何可能出現的意外所影響。商業保險可以分為很多類別,比較常見的有醫療,重大疾病,子女教育,養老規劃,以及財富管理,原則上以上備類保障按順序體現其重要性,建議家庭購買保險保障按照以上順序優先配置,並盡量保證「先大人買,後小孩買」,「先經濟支柱,後家庭成員購買」。
明確了保險的分類,以及購買的順序後,我們可以知道在保障了家庭的醫療重疾的充分保障後,我們成年人是需要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的,養老保險的原理其實就是未來創造和生命等長的現金流,活多久就給你多久的養老金,或一次性給予一定額度的養老補貼,未來需要多少養老金,全在於你現在為將來准備了多少?你現在存得多,未來就得到的多,我們很多人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就是保險一定要賺錢,其實保險的目的是資金的安全與保值,通過保險的復利,通過保險的分紅,我們的資金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通貨膨脹的影響,保證資金的購買力盡量不打折,養老保險提供了一個規則,讓我們現在學會積少成多,學會量入為出,學會只進不出,學會長遠規劃,學會開源節流,學會定時定量,而這些,很多其它的理財方式和渠道是很難實現的,不是錢太容易花掉,就是錢太容易賠掉,很多時候一個人未來生活得好不好,不在於年輕的時候會不會賺錢,而在於為未來存了多少錢。所以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准備一些商業養老保險,相當於為自己的養老生活錦上添花吧!
至於說購買渠道,那就有很多了,一般情況下,可以尋找當地相對專業的保險代理人進行咨詢,不過大多數代理人因為隸屬於某一個保險公司,所以在推薦的過程難免會更傾向於自己公司的產品,現在有很多有想法的客戶會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咨詢保險經紀,它可以提供更多不同公司的產品進行比較和優選,相對公正一點,當然如果可能,你可以直接在網路上搜尋專業的保險工作室、保險經紀、保險咨詢公司等等,當然,最好是有企業資質,口牌良好的公司,想想,一份保險一交就是一二十年,保障最長到終身,交費每年少則千把,多則幾萬幾十萬,一旦性價比不高,利益不能最大化,如果選錯保險,我要醫療,卻給我大病的保險,最後不但保費白交,保障利益更是損失慘重。

❺ 如何買商業養老保險

1、養老險49歲,可以規劃的產品和公司有很多,現在是15年,市場固定利率的版養老保險產品的收益率權為4.025以上,分紅類產品還要高一些。但是考慮到
年紀越大費率越高的問題,也就是說價格會隨著年齡增大而增長,所以購買時建議首選固定利率的產品,會節約保費開支。
2、規劃未來二十年的養老金將會大致在什麼范圍是滿足自己要求的,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水平不一樣,所以給自己規劃的養老金領取的額度是不一樣的,同樣影響了現在的繳費情況,做一個假設,如果現在3000元一個月能滿足日常的養老需要,那麼在20年之後,貨幣會隨著通貨膨脹貶值,那麼5000元左右是可以滿足養老需要的月領取金額,那麼規劃的時候,就規劃到月齡5000再看現在需要月交多少。
3、
有些人對自己的月齡金額要求高,高的有1萬以上的,有的比較低。
確定了這個之後,再取尋找產品,確定公司,那麼找到滿意的產品不成問題。

閱讀全文

與商業養老保險常見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勸說父母同意貸款買房 瀏覽:193
幼兒園體檢單是什麼東西 瀏覽:998
為什麼說父母不一定是好人 瀏覽:149
父母哪些錯誤對孩子的影響 瀏覽:337
智慧養老金怎麼交不了了 瀏覽:721
重慶長壽晏家未來 瀏覽:809
豫事辦養老金怎麼繳費 瀏覽:563
長壽花不綠 瀏覽:929
男士怎麼養生才好 瀏覽:980
研究員級高工養老金有多少 瀏覽:616
佛說不孝順怎麼報應 瀏覽:938
龍山成人體檢在哪裡 瀏覽:657
老人家沒有手機號怎麼網上買票 瀏覽:596
老年人嘔血的原因 瀏覽:599
不能自理養老怎麼收費 瀏覽:381
老年人裸骨 瀏覽:301
2017退休金調整55 瀏覽:642
永嘉長壽 瀏覽:365
魯西南哪個城市適合養老 瀏覽:562
老年痴呆症的預防用葯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