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養老金雙軌制
目前企業養老退休金相對較低,但應該說,近年我國社保養老的跨越式發展令人矚目。不過問題是,我國現行得養老體制是分割式的,企業參加社保,機關單位則是福利式的。機關單位的養老待遇主要與退休時的身份有關,社保養老待遇則與身份無關,而與繳費有關。如此「雙軌」制度下,難免產生養老金的明顯差距,特別是一些過去從機關單位轉到企業工作的,感受尤為強烈。
養老金雙軌制最直接的表現是養老金金額的差別,深層的原因則是養老金計算方式、來源、管理等方面的不同。機關、事業單位實質是財政負擔,這種單位負擔制形成了社會保障的制度性區隔。企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則是社會化,養老金水平與企業、個人繳費基數和年限直接掛鉤,繳費基數普遍按照企業的「基本工資」執行,直接導致企業職工退休後養老金數額偏低。
要解決當前養老「雙軌制」的矛盾,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解決「公平感」的問題,另一方面要使企業退休待遇有更大的提高。
:「養老金雙軌制」問題,本身就是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情況,也正在解決的進程之中。企業職工養老金的「七連漲」可為例證,相關的法律規定,也在陸續出台。尊重歷史、分類處理、分步實施,應該是一個基本的原則。而更重要的,還是強化政府責任,加大財政投入,最終建立起統一的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讓「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的公平正義,普照每一個現在處於、或必將走入老年的人。
② 養老金雙軌制是什麼雙軌制的產生有什麼歷史原因
養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養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同等學歷,同等職稱,同等職務,同等技能,同等貢獻的人因退休時的單位性質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業比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低兩三倍。
從總體上說,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這是因為我國城鎮養老保險的改革是從企業開始的,企業先實行了社會化,而機關和事業單位仍然是單位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就形成了一個差距。具體說來,我國城鎮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及「退休養老金雙軌制」的形成主要有三個階段。一是傳統型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階段(1951-1978年);二是對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的探索階段(1978-1991年);三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實踐階段(1991年至2014年)。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
這標志存在了近20年的養老金「雙軌制」的終結,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和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金。
③ 聽說養老金雙軌制徹底廢除了那麼養老金改革後的工資發放和演算法怎麼算啊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實施時間:2014年10月1日起
個人繳費工資基數怎麼算?
個人工資>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舉例:這實際上是設置了一條封頂線,假設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3000元,小明每月的工資是16000元,那麼超過3倍的部分也就是有7000元不用計入。
即:小明的個人繳費=9000元×8%
個人工資<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
舉例:假設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3000元,但小明每月實際工資才1200元,但小明繳費要按照3000元的60%算,也就是1800元。
即:小明的個人繳費=1800元×8%
改革後,養老金怎麼計發?
1、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
小明妹妹今年剛考上公務員,將來等她的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後,她拿到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發辦法: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數為基數,每滿1年發給1%。
假如小明妹妹繳了15年,則基礎養老金的月標准=(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15×1%
假如小明妹妹繳了40年,那麼基礎養老金的月標准=(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40×1%
2、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
小明已在廣東某事業單位工作3年,退休前個人繳費年限累計預計可滿15年。
計發辦法: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視繳費年限長短而定,具體方法仍未出台)
3、決定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
小明的媽媽2014年10月1日已經達到退休年齡,還有幾個月就要從某機關單位退休,她的個人繳費年限不足15年。
計發辦法:
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執行。這份文件中的第二條,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15年。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5年後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繳費至滿15年。
4、決定實施前已經退休
小明爸爸在2 0 14年9月,就已經從某政府下屬單位退休。
計發辦法:
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聲音
省直機關里的年輕人:「相信不會損害收入水平」
胡躍畢業後一直在江西省公檢法系統工作,享受公務員待遇。對於養老保險改革胡躍也糊塗,不過他不擔心,因為他們都相信,改革不會損害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
http://taizhou.offcn.com/html/2015/01/18557.html
更多關於養老金信息詳情台州中公教育網站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④ 養老金雙軌制為什麼需要改革
養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
之所以進行改革是因為:
從總體上說,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這是因為我國城鎮養老保險的改革是從企業開始的,企業先實行了社會化,而機關和事業單位仍然是單位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就形成了一個差距。
⑤ 養老金雙軌改革中人怎麼辦
養老金不再按級別發放
一直以來,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擊提升職級、職稱的情況。隨著改革推進,這種情況可能有所改變。
此前,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按照職工退休最後一個月工資一起發,並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進行調整,這是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待遇差距較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在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將建立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這意味著,待遇水平與繳費相關聯,不再與職級掛鉤。
楊立雄解釋,這一計發辦法其實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一致的。「從40歲開始到70歲的不同退休年齡,養老金計發月數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工作年限越長,養老金越高。這種激勵機制也是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並軌。」
因此,可以預見如果繳費年限長,一些工作人員領取的養老金可能比上司的養老金還要多。
養老金差距將縮小?
體制內人員與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差距一直備受爭議。那麼改革後,是否意味城鎮職工與體制內人員的養老金差距會縮小?
對此,楊立雄認為,並軌後兩者的養老金差距會縮小,但不意味著差距就沒有了。他解釋,在基礎養老金上,城鎮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計發辦法相同。然而,新的差距將由「年金」部分帶來。
楊立雄分析,由於我國企業中建立年金制度的不足10%,城鎮職工的企業年金並沒有普遍建立,然而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卻將是普遍建立的。
他說,養老金收入的差距會繼續存在,只是不會像現在這樣越來拉大。「但是可以預見短期內,差距依舊比較大。」
⑥ 退休金雙軌制的存在弊端有哪些
退休金雙軌制的存在弊端:
1、調查顯示,89%的網友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滿,尤其對養老金「雙軌制」頗有微詞。
網友認為,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過低,如今工資的漲幅也遠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導致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為此,應該公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資金錶,加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漲幅,甚至徹底取消養老金「雙軌制」。
2、「養老金雙軌制」造成除了保障體系的「雙軌制」問題外,其實與收入分配改革相關聯。改變不公平的「養老金雙軌制」,必須把它嵌入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順分配關系,縮小不合理差異。
3、退休雙軌制使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差距較大,引發公平性質疑;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在養老制度上的雙軌制,而制度之間又缺乏合理的轉移接續安排,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途離職只能『凈身出戶』,阻礙了人才合理流動。
⑦ 養老金並軌什麼意思改革雙軌制為何重要
所謂並軌養老金,就是取消雙軌制養老金,使企業退休人員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享有一樣同等權利的養老金待遇,從養老金的收繳到發放到數額方面都能夠彼此相當,做到公平待遇。
改革雙軌制為何重要?
摩根大通近日推出了2014年版《退休指南》,書里出了一道題:蘇珊,自25歲至35歲之間每年投資5000美元,比爾,自35歲至65歲之間每年投資5000美元;請問誰的退休金多。答案不是存錢30年的比爾,而是只存10年錢的蘇珊。因為養老金是復利計算,越早存款,未來可支取的金額才能越多。
但我國許多地區的養老基金卻至今仍在空賬運行。由企業繳納的養老金統籌款被用來還舊賬,支付養老金改革前未繳費的國企員工退休金。而同時財政資金卻在為不繳養老保險的退休公務員全額撥款,讓他們的退休金比大多數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更高,這樣的情況顯失公平,所以改革的呼聲一直很高。
要實現養老基金實賬運行,讓養老金復利機制更快發揮作用,就該讓有限的財政資金先去補養老金空賬,再來提高所有退休者的養老金收入,而不是讓退休官員先享受高額退休金。早日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才能更好約束機關、事業單位根據單位財政預算為員工繳納養老金,不慷財政之慨
⑧ 養老金雙軌制是怎麼一回事兒
退休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企業職工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由國家財政統一發放。
關於養老金「雙軌制」
養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養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同等學歷,同等職稱,同等職務,同等技能,同等貢獻的人因退休時的單位性質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業比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低兩三倍。2012年3月,這一制度在全國「兩會」上引起代表委員們的關注和熱議,對當前的養老體制進行改革、取消養老金「雙軌制」的呼聲高漲。2013年10月21日,關於雙軌制,企退職工退休金應年漲20%,六省市試點養老金並軌失敗。
前一種,按照現行的制度,公務員退休後能拿到退休前工資90%的退休金。後一種是由企業繳納占工資總額的20%,職工繳納個人工資的8%,退休後,職工養老金的多少就與個人和單位的繳費額直接相關,一般來說,按正常工作年齡,據相應的繳費比例,退休後每月拿到的養老金約為在職工資的60%。
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大的差異?
目前中國實行的就是「退休金雙軌制」,有兩套並行的養老金體系,一套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由財政統一支付「吃皇糧的人民公僕」的養老金;另一套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退下來的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下來的養老金,具體講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國家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5倍。養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從被訪者來看,最低為200元,最高為10000元。
調查顯示:
89%的網友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滿,尤其對養老金「雙軌制」頗有微詞。網友認為,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過低,如今工資的漲幅也遠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導致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為此,應該公開企、事業單位退休員工資金錶,加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漲幅,甚至徹底取消養老金「雙軌制」。
⑨ 我想問的是,我國實行的養老金雙軌制很不合理,但是中央怎麼不採取措施改變呢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這過程中會有很多的不合理,主要是政府對得起老百姓就行,別把老百姓當猴耍,大家就知足了,
⑩ 養老金雙軌制有什麼弊端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問題突出。退休金雙軌制是對做出同等貢獻的企業職工的嚴重不公。
1、調查顯示,89%的網友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滿,尤其對養老金「雙軌制」頗有微詞。
網友認為,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過低,如今工資的漲幅也遠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導致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為此,應該公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資金錶,加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漲幅,甚至徹底取消養老金「雙軌制」。
2、「養老金雙軌制」造成除了保障體系的「雙軌制」問題外,其實與收入分配改革相關聯。改變不公平的「養老金雙軌制」,必須把它嵌入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順分配關系,縮小不合理差異。
3、退休雙軌制使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差距較大,引發公平性質疑;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在養老制度上的雙軌制,而制度之間又缺乏合理的轉移接續安排,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途離職只能『凈身出戶』,阻礙了人才合理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