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2016年律法關於社會養老保險的

2016年律法關於社會養老保險的

發布時間:2021-01-25 10:45:22

1. 養老保險是否可以退

是可以的,任何保險都能退保,但是如果過了猶豫期退保,投保人需要承擔一定的損失,並不可以全額退還保費。如果在猶豫期內退保,那麼就可以拿回已經繳納的保費,不會有任何損失。

1、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規定,從2016 年5月1日起,將階段性降低養老保險。

拓展資料:

主要特點:

一是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

二是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

三是養老保險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因此,必須設置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總結: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有利於新老更替,實現就業結構的合理化;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於社會穩定;能夠激勵年輕人奮進,提升工資標准,為退休後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於從側面上促進經濟發展。

養老保險——網路

2. 養老保險有關法律

關於養老保險的有關法律規定和法律分析 摘要
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障勞動者退休之後、或因喪失勞動能力而不能工作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
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障勞動者退休之後,或因喪失勞動能力而不能工作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
一、2006年1月1日《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發布實施。政策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並且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單位繳費將全部用於社會統籌,個人繳費則全部用於積累,用於本人將來的養老問題。個人賬戶基金完全由個人繳費形成,全部歸個人所有並且可以繼承。而且,個人賬戶養老金完全根據個人繳費多少來確定。這意味著,多工作——參加養老保險的工作時間長、多繳費——個人繳費基數大,將來退休後就能多得養老金。
二 本人認為此次計發辦法改革,採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中人逐步過渡」的方式來設計的。
1、對於「老人」——本決定實施前已經退休的人員,仍按國家原有規定發給基本養老金,並隨以後基本養老金調整而增加養老保險待遇。
2、 對於「新人」——1997年《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實施後參加工作的參保人員,其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將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指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乘以本人繳費工資平均指數)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修改以前的「新人基本養老金」由兩部分構成(1)基礎性養老金:按月支付的標準是上一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2)個人帳戶養老金:按月支付的標準是本人帳戶儲蓄額的1/120。退休時根據這一標准一次計算出確定數額,今後每月都按照這一數額為基準支付,直至本人去世為止。舉例說明,假設李某2000年參加工作,退休日期為2034年5月1日。退休前,其個人帳戶儲存額為24萬元,2033年的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那麼,該職工退休後每月的養老金計算方法如下:
(1)基礎性養老金=4000/20%=800元;
(2)個人帳戶養老金=2400001/120=2000元;
(3)李某的退休時基本養老金=800+2000=2800元。
3、對於「中人」——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本決定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國家會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按照新計發辦法,養老金減少的不減發,增加的逐步增加,以保證他們的待遇水平不下降,且能有所提高。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認為計發辦法的改革將會降低退休人員待遇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實行新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後,職工繳費工資高、繳費年限長,其基本養老金水平相應較高,新辦法是增加的;反之,職工繳費工資低、繳費年限短,退休時間早,其基本養老金水平相應較低,新辦法是減少的,但由於設定了過渡期政策,不會降低基本養老金水平。
三、關於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養老保險的繳費工資基數一般以職工本人上年度平均工資為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規定,在計算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時,列入工資總額統計項目應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收入。職工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繳費,超過部分不記入計發養老金的工資基數。
四、對繳費單位辦理申報後,未及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處理,有一個從輕到重的過程:
首先,單位辦理繳費申報後,未及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有權向其發出《社會保險費催繳通知書》。
其次,接到通知書後拒不執行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下達《勞動保障限期改正指令書》。 然後,對逾期不繳納的,除補繳欠繳數額外,從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滯納金。情節嚴重或特別嚴重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還可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或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最後,如果單位超過規定期限,仍然拒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部門或有關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
五、特殊人員的社會保險問題。
1、借調人員的社會保險:一個單位的職工被另一單位借用時,為了避免在社會保險上的互相推諉,兩個單位間應當簽有借用協議,其中對於職工在借用期間的工資、社會保險及其他福利待遇等進行明確約定。在履行借用協議時,雙方應嚴格按照協議履行。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規定「企業富餘職工、請長假人員、請長病假人員、外借人員和帶薪上學人員,其社會保險費仍按規定由原單位和個人繼續繳納,繳納保險費期間計算為繳費年限」。
2、職工跨地區就業時的社會保險問題:如果職工是外地人,要先由職工到調出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轉出手續,填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員轉移情況表》;然後由單位攜帶有關資料到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准予轉移手續。
以上是涉及到與單位有關的養老保險問題,以上意見供公司在決策時參考。

3. 為何要制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和法規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一項關系廣大農民老有所養的系統工程,民政部幾次出台農村養老保險方案,大多是以通知和行政命令的方式下達的,不具有法律的強制性,可操作性不強,在具體工作上,各地往往是自行摸索,各行其是,遇到問題無所適從。
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以農民自身保障為主、集體保障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模式,這種保障模式主要是依靠高度集中統一的行政管理系統依據相關政策實施,缺乏法律的規定性,除僅有一部《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之外,再無法律條文對此做出明確規定。法律制度的欠缺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帶來一系列問題,如保障對象不明確、保障資金來源不穩定、保障標准不一致、保障管理方面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等等。要使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走上規范化的軌道,建立起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具有現代意義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就必須制定一系列適應我國農村實際情況的有關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
應當特別指出,進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立法時,既要考慮到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的長遠需要,更要考慮到城鄉差別的現實性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內容的特殊性等現實要求。而這些主要應體現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立法的原則上。作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立法的原則,一方面應充分反映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本質特徵,另一方面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立法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從理論上講,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立法的原則應主要包括:普遍性保障和重點保障相結合的原則,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原則,滿足農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則,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則,政府統一管理與農民自我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等方面。

4. 1993年正式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法律政策怎麼找

1993年正式的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相關的法律政策也沒有具體的說明,直到2009年才有內正式關於養老保容險的規章制度

2009年9月1日,國務院以國發〔2009〕發布《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標志著全國新農保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意見》是繼全面取消農業稅、實行農業直接補貼、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之後,又一項重大惠農政策。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4)2016年律法關於社會養老保險的擴展閱讀

新農保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逐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新農保試點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

一、從農村實際出發,低水平起步,籌資標准和待遇標准要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

二、個人(家庭)、集體、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

三、政府主導和農民自願相結合,引導農村居民普遍參保;四是中央確定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訂具體辦法,對參保居民實行屬地管理。

5. 社會養老保險每年漲多少

國家人社部與財政部最近發出《關於2016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總體調整水平為2015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6.5%左右,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法。掛鉤調整體現為「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機制,與繳費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並適當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等群體傾斜予以照顧。近段時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正在按照這個通知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實施細則,預計正式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還需要耐心等待,但養老金提高部分都是從2016年1月開始補發的,敬候佳音。

6. 關於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

15年限為最低基本養老金,繳納年限越長則發放的越多
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首次領取時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1.在同一城市,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滿15年,基本醫療保險20年,退休時,即按繳納所在城市標准發放最低基本養老金,執行繳納所在城市醫療保險標准。
2.流動工作人員,在每一城市,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均未夠年限,而在所有城市的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滿15年,基本醫療保險滿20年,則按其戶藉所在地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執行戶籍所在地醫療保險標准。
4
3.在所有城市,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繳納均不夠年限,則在退休時,按當年度所在地社保繳納基數,一次性補足規定年限的基本養老與基本醫療。
5
4.根據最新的改革放案,從2015年開始,每3年延長一年退休時間,至2030年止,將我國的男性勞動者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女性退休年齡延長至60歲

7. 山東省2016年社會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

社保由單位和員工個人共同繳納,五項社保的具體繳費比例各地有所區別,但大致分別為:
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個人工資的20%和8%;
醫療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約10%和2%;
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約2%和1%;
生育保險:單位繳納約0.8%,個人不繳費;
工傷保險:單位繳納約2%,個人不繳費
今年做了微調:醫療保險與生育險合並,並減低繳費比例,個人降低0.5-1失業險,工傷保險分行業類別最高1.5,最低0.9,

8. 跨省轉移養老保險金補交三年以上需要的法律文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勞動者可以憑借法院出具的與確認勞動關系有關的文書即判決書到相關的部門補繳社保。社保中除了養老保險可以補繳之外,工傷保險,醫保等其他保險不能補繳。

社保異地(跨省,跨地區)轉移,僅養老保險可向戶口地轉,而且只轉個人賬戶金額,公司交的不能轉,同時還需要是城鎮戶口。

符合轉移條件的,先去戶口地社保機構開戶,開具接受函及獲取相關社保轉移資料(當地社保機構名稱,開戶行名稱以及賬號等),再到轉出地社保中心辦理轉出手續,然後回戶口地辦理轉入。

(8)2016年律法關於社會養老保險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根據《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第六條規定,跨省流動就業的參保人員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按下列規定確定其待遇領取地:

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負責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閱讀全文

與2016年律法關於社會養老保險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五穀養生酒怎麼泡 瀏覽:303
關於重陽節詩歌手抄報圖片大全 瀏覽:653
2017上海退休金計算器 瀏覽:597
女兒婦科應該體檢什麼 瀏覽:269
公司2500給父母多少 瀏覽:411
山東老年大學一年住宿費 瀏覽:86
孝順媽媽1500高三 瀏覽:61
三河養老需要多少錢 瀏覽:417
關於老年大學工作分工 瀏覽:998
寶媽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978
襄陽社會養老保險需要哪些條件 瀏覽:410
長壽花新聞 瀏覽:247
學霸的父母為孩子做了什麼 瀏覽:510
父母要擔負起的責任有哪些 瀏覽:498
自由擇業者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瀏覽:723
父母健在的時候房產怎麼分 瀏覽:788
長壽花根莖發黃是什麼原因 瀏覽:941
長壽葯價格一般多少錢 瀏覽:85
很多人孝敬太晚 瀏覽:450
老人如何睡覺不打呼嚕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