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法國2015養老金改革

法國2015養老金改革

發布時間:2021-01-18 00:21:07

1. 馬克龍剛開始力推養老金改革制度,為何就引起法國的軒然大波

因為養老金改革制度觸動了絕大部分人的利益,讓他們的養老待遇大幅下降,所以引發全國范圍的反對。

養老金改革制度讓他們工作時間延長,待遇下降。因為觸動了絕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引發大規模遊行示威,發動大范圍罷工活動,使得交通受阻,在現在全國性的遊行示威預計將會繼續進行下去。法國政府面對這種情況表示不論面對什麼情況,都會將養老金改革制度進行到底。

在法國養老金赤字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養老金改革制度已經刻不容緩,但前景如何,尚未可知。

2. 法國退休改革法案為什麼可以通過既然那麼多人反對,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被通過

金融危機打擊,政府救災不力,威脅到法國金融家和資本家的利益,他們不支持政府,薩科奇只得改革,不惜損害人民利益

3. 法國的退休金改革為何引起公憤改革內容是啥

——析法國近期社會沖突的深層原因

22日,法國交通系統大罷工造成巴黎地鐵站內人滿為患。

22日,法國政府、交通部門和工會「三方會談」首輪談判宣告破裂!致使全國陷入混亂的交通大罷工由此進入第9天。除罷工外,接連兩天法國均爆發了示威遊行。醫務人員、教育系統、公務員、警察、郵電、航空部門職工、煙草店老闆、漁民等社會各階層人士均「大街上見」。法國社會沖突因薩科齊總統推出的體制改革而進入高潮。

起因:退休金改革

這次社會沖突與1995年希拉克總統和朱佩總理推出同樣改革而引發大罷工幾乎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社會背景發生了深刻變化,包括法國國內和全球化高速發展中的國際大 環境兩個領域。從理論上來說,從9天前開始的交通部門大罷工,首先是因退休體制改革而引發的。法國因各種工作性質的不同,規定了多種特殊的退休金制度。其中地鐵和鐵路職工因工作艱辛而享有國家規定的特殊養老金政策,即可以在支付37.5年的養老保險金後全額領取退休金而退休。這樣,其他國家職工大多要干到65歲才能退休,而鐵路和地鐵職工可以提前退休。

問題在於37.5年所交納的退休保險金,並不能支付提前離職職工的退休金,國家必須對虧空部分進行補貼。早在十幾年前法國政府就醞釀著要取消這一特殊政策。一則國家已經負擔不起這筆大約30億歐元左右的支出,這佔法國國家各種補貼的6%。二則鐵路和地鐵工人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早已與當年制定這一政策時大為改善,不再存在特殊艱苦的問題。法國有些制度確實制定於很久以前,如國家歌劇院職工所享有另外一種特殊退休的制度制定於1698年!而鐵路職工養老金制度制定於1855年。1945年曾對舊制度做出了一定的修正。但總的來說,開煤燒的火車和今天按按電鈕的高速列車的工作,兩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薩科齊總統下決心要修改所有特殊規定,將交納退休保險金的年限一律提高到40年,以填補國家赤字。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鐵路與地鐵特殊養老金涉及的人數並不多,但鐵路和地鐵職工並不準備放棄他們的這一「既得利益」;或說他們同意放棄,前提是國家進行另類補貼,但如果這樣,對政府來說等於沒有改革。因此雙方談判破裂,即在討價還價中尚未找到一個平衡點。由於交通是一國經濟命脈的「血管」,一旦堵塞,後果嚴重。9天來,法國每天因罷工而損失近4億歐元。

目前工會組織決心要給政府點顏色看看——畢竟二十多年來在法國罷工者從未嘗過敗績。而法國政府也一再強調,這一次「絕不再讓步」。薩科齊指責工會以少數人利益拿全國公交乘客作為「人質」,是不可接受的。政府顯然在動用一切力量,試圖削弱罷工者的決心和意志。雙方沖突肯定將會加劇。

斗爭:勞方維護權益

但這次罷工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2.5年的退休金問題,而涉及更為深層的因素。

冷戰結束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瓦解,以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為代表的西方現行資本主義制度成為全球主流。「歷史終結」論被及時地提出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階級斗爭從此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全球都將共享「和平紅利」——一個富裕、和平、民主的世界將會甚至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

然而全球化和對利潤的追逐,卻使資本主義的本質重新充分地表現出來。冷戰時的「福利資本主義」現在看來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而是在社會主義陣營存在的情況下的一種「讓步政策」而已。當外部的壓力消失後,這幾年西方國家內部,特別是法國,追逐利潤變得日益瘋狂。事實上,就在法國政府以解決赤字為借口要取消鐵路和地鐵職工的「特殊退休制度」的同時,其他不公平的現象卻在法國社會迅速發展。法國社會幾十年來首次明確向資產者傾斜。

只要舉幾個例子即可理解這一不公平現象的嚴重性質: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由於石油價格的上漲而盈利高達90億歐元,但這一盈利卻只對執股者分紅,即資本的勝利。在要求鐵路和地鐵職工勒緊褲帶的同時,政府卻通過立法,將高達150億歐元的稅收還給法國最富有者(通過稅收封頂政策)。當政府決心修改特殊退休金制度的同時,法國大老闆的退休金或賠償金卻提高到歷史空前的程度(理由是向美國看齊)。事實上有專家指出,改革特殊退休金制度給國庫只能帶來區區2億歐元而已。但給富人減稅一項就使國家多支出150億歐元。這是無法說服窮人的。

但法國政府這樣做也並不是沒有理由。法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競爭力越來越差,原因就是法國人工資太高。法國的出口越來越困難,貿易赤字不斷增加。不對富人減稅的話,就會有很多資金流向低稅收的周邊國家,特別是一些小國,如比利時、盧森堡等。因此,法國政府這次確實是下定決心要將改革推到底。

結局:最後一次罷工?

事實上,從歐洲的范圍來說,這一改革與歐洲目前的總體趨勢是一致的。英國早在十來年前就由撒切爾夫人強行改革而將自由經濟推給英國人。人們對英國煤礦工人長達一年半的大罷工慘遭失敗至今記憶猶新。德國也在默克爾上台後左右翼聯手向工會「宣戰」,迫使德國社會接受一系列痛苦的改革。法國目前可能是歐洲「最後的一個堡壘」。

社會學家們注意到的是,在英、德等真正推行了全面自由經濟的國家,罷工已經成為一種「奢侈行為」。工人在嚴酷的社會背景面前,已經沒有選擇。法國如果這次罷工失敗,政府下一步的改革措施必然是放寬解僱條件,隨後即降低工資,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利潤收入;也就是說,窮人將日趨貧困化……2006年當時的政府總理德維爾潘推出「首次青年僱傭法」就是一個先例。當時工會和學生的示威、罷工,在執政黨內部因爭奪總統大選起內哄的有利時機,獲得了成功。但這一次,則不是那麼容易取勝了。

對此,右翼政治家和左翼工會領導心裡其實都很清楚。法國預算部國務秘書桑蒂尼在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漏出了一句真話:「這次罷工很有可能是法國的最後一次……」言下之意非常明確:一旦罷工失敗,從此工會力量將走向消亡。事實上法國公眾對公務員罷工帶來諸多不便也都心甘情願地忍受,就是因為他們的罷工從長遠來看,有利於被僱傭者。在法國,私營企業職工幾乎無法罷工。如果這次罷工失敗,用不了多久,憲法規定的罷工權利,將會成為一種擺設。

法國選民也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法國政治圖譜這幾天正在迅速地朝著兩極分化。極左翼的「工人革命團」領袖貝尚什諾的民望因明確且全面支持罷工迅速上升,相反對罷工至今態度曖昧的社會黨總統候選人羅亞爾則直線下跌。兩者在民意測驗中已經持平。這非常說明問題,也證明法國社會危機正在加劇,而工人們也明白了這一點。在罷工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出現了高速火車系統遭致人為破壞的現象。這是絕望中的工人的一種無望掙扎。對此,政府與工會都是一致的:破壞者將遭致司法的無情鎮壓…
法國改革養老金制度(綜述)

新華社記者 ;郭京花

法國總理若斯潘21日宣布對法國現行的養老金制度進行改
革,雖然只是提出了改革方向,並沒有具體措施,但仍在法國
社會各界引起很大反響。

二戰後,法國建立起來的養老金體系實行的是分配製,即
用企業和職工交納的社會保險分攤金作為退休人員的退休金。
退休金管理機構把在職人員的分攤金匯總後,按有關規定分配
給退休人員。這種分配方式打破了新老企業和盈利高低企業間
的差異,較好地解決了企業負擔不勻的問題。退休人員欲拿到
全額退休金,在私營部門供職者要達到40年工齡,公立部門的
職員須達37年半工齡。法國的養老金制度十分繁雜,除了多行
業的基礎系統外,還有各行業的增補系統。

近年來,法國養老金制度遇到了無法迴避的難題。一是社
會面臨人口老化,戰後出生、被喻為「嬰兒潮」的一代人從20
05年起將逐漸步入退休行列,老年人口比例將劇增,而就業人
口相對減少,每年進入勞動市場的人數將少於退休人員。二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壽命更長了,預計到2040年,
法國人的平均壽命將比現在提高6歲,男性和女性將分別達到8
0歲和89歲。壽命的延長意味著對養老金需求的增加。

法國計劃委員會去年向政府遞交的一份報告指出,按現在
的養老金制度,法國的退休金金額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
例將從目前的12%增加到2040年的15%左右,而1959年,這一
比例僅為5.4%。從在職與退休人員的比例看,目前10個在職
人員供養4個退休人員,40年後,這一比例將是10∶7。若要保
證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不低於就業者,維護社會各方人士的利
益,改革養老金制度勢在必行。

改革養老金制度是法國近年來歷屆政府面臨的棘手難題,
因為它涉及到各個社會階層和所有人的利益。若斯潘提出的改
革方向強調堅持退休金分配製這一基本原則,立足於通過刺激
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崗位,減少失業人數,來應對養老金制度
所面臨的挑戰。

面對退休人員即將大增而帶來的壓力,若斯潘決定進一步
加強去年設立的養老金儲備基金,將其數額由今年的200億法郎
增加到2020年的1萬億法郎,以渡難關。這筆錢從哪裡來?若斯
潘說,來自國家在國營企業中所佔有的股份,比如法國電信公
司。具體辦法是拿出部分股份還是用股息作為儲備基金,還有
待進一步研究。

政府提出將逐步縮小公職人員與私營部門的職員在領取全
額退休金所需要達到的工齡方面的差異,但未提出具體措施。
若斯潘只是建議將公職人員的部分獎金納入退休金計算。政府
對各種增補系統的改革不作硬性規定,但希望由勞資各方談判
協商解決。

若斯潘還宣布在兩個月內成立有關養老金制度的方向委員
會,由勞資代表、國民議會議員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員組成,
任務是保證養老金制度改革的連續性,同時就養老金制度各種
不同系統間的平衡問題向政府提出建議。

法國輿論界普遍認為,若斯潘的改革計劃謹慎,能在多大
程度上解決問題,尚需觀察。

4. 法國的退休金改革為何引起公憤改革內容是啥

——析法國近期社會沖突的深層原因

22日,法國交通系統大罷工造成巴黎地鐵站內人滿為患。

22日,法國政府、交通部門和工會「三方會談」首輪談判宣告破裂!致使全國陷入混亂的交通大罷工由此進入第9天。除罷工外,接連兩天法國均爆發了示威遊行。醫務人員、教育系統、公務員、警察、郵電、航空部門職工、煙草店老闆、漁民等社會各階層人士均「大街上見」。法國社會沖突因薩科齊總統推出的體制改革而進入高潮。

起因:退休金改革

這次社會沖突與1995年希拉克總統和朱佩總理推出同樣改革而引發大罷工幾乎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社會背景發生了深刻變化,包括法國國內和全球化高速發展中的國際大 環境兩個領域。從理論上來說,從9天前開始的交通部門大罷工,首先是因退休體制改革而引發的。法國因各種工作性質的不同,規定了多種特殊的退休金制度。其中地鐵和鐵路職工因工作艱辛而享有國家規定的特殊養老金政策,即可以在支付37.5年的養老保險金後全額領取退休金而退休。這樣,其他國家職工大多要干到65歲才能退休,而鐵路和地鐵職工可以提前退休。

問題在於37.5年所交納的退休保險金,並不能支付提前離職職工的退休金,國家必須對虧空部分進行補貼。早在十幾年前法國政府就醞釀著要取消這一特殊政策。一則國家已經負擔不起這筆大約30億歐元左右的支出,這佔法國國家各種補貼的6%。二則鐵路和地鐵工人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早已與當年制定這一政策時大為改善,不再存在特殊艱苦的問題。法國有些制度確實制定於很久以前,如國家歌劇院職工所享有另外一種特殊退休的制度制定於1698年!而鐵路職工養老金制度制定於1855年。1945年曾對舊制度做出了一定的修正。但總的來說,開煤燒的火車和今天按按電鈕的高速列車的工作,兩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薩科齊總統下決心要修改所有特殊規定,將交納退休保險金的年限一律提高到40年,以填補國家赤字。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鐵路與地鐵特殊養老金涉及的人數並不多,但鐵路和地鐵職工並不準備放棄他們的這一「既得利益」;或說他們同意放棄,前提是國家進行另類補貼,但如果這樣,對政府來說等於沒有改革。因此雙方談判破裂,即在討價還價中尚未找到一個平衡點。由於交通是一國經濟命脈的「血管」,一旦堵塞,後果嚴重。9天來,法國每天因罷工而損失近4億歐元。

目前工會組織決心要給政府點顏色看看——畢竟二十多年來在法國罷工者從未嘗過敗績。而法國政府也一再強調,這一次「絕不再讓步」。薩科齊指責工會以少數人利益拿全國公交乘客作為「人質」,是不可接受的。政府顯然在動用一切力量,試圖削弱罷工者的決心和意志。雙方沖突肯定將會加劇。

斗爭:勞方維護權益

但這次罷工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2.5年的退休金問題,而涉及更為深層的因素。

冷戰結束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瓦解,以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為代表的西方現行資本主義制度成為全球主流。「歷史終結」論被及時地提出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階級斗爭從此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全球都將共享「和平紅利」——一個富裕、和平、民主的世界將會甚至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

然而全球化和對利潤的追逐,卻使資本主義的本質重新充分地表現出來。冷戰時的「福利資本主義」現在看來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而是在社會主義陣營存在的情況下的一種「讓步政策」而已。當外部的壓力消失後,這幾年西方國家內部,特別是法國,追逐利潤變得日益瘋狂。事實上,就在法國政府以解決赤字為借口要取消鐵路和地鐵職工的「特殊退休制度」的同時,其他不公平的現象卻在法國社會迅速發展。法國社會幾十年來首次明確向資產者傾斜。

只要舉幾個例子即可理解這一不公平現象的嚴重性質: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由於石油價格的上漲而盈利高達90億歐元,但這一盈利卻只對執股者分紅,即資本的勝利。在要求鐵路和地鐵職工勒緊褲帶的同時,政府卻通過立法,將高達150億歐元的稅收還給法國最富有者(通過稅收封頂政策)。當政府決心修改特殊退休金制度的同時,法國大老闆的退休金或賠償金卻提高到歷史空前的程度(理由是向美國看齊)。事實上有專家指出,改革特殊退休金制度給國庫只能帶來區區2億歐元而已。但給富人減稅一項就使國家多支出150億歐元。這是無法說服窮人的。

但法國政府這樣做也並不是沒有理由。法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競爭力越來越差,原因就是法國人工資太高。法國的出口越來越困難,貿易赤字不斷增加。不對富人減稅的話,就會有很多資金流向低稅收的周邊國家,特別是一些小國,如比利時、盧森堡等。因此,法國政府這次確實是下定決心要將改革推到底。

結局:最後一次罷工?

事實上,從歐洲的范圍來說,這一改革與歐洲目前的總體趨勢是一致的。英國早在十來年前就由撒切爾夫人強行改革而將自由經濟推給英國人。人們對英國煤礦工人長達一年半的大罷工慘遭失敗至今記憶猶新。德國也在默克爾上台後左右翼聯手向工會「宣戰」,迫使德國社會接受一系列痛苦的改革。法國目前可能是歐洲「最後的一個堡壘」。

社會學家們注意到的是,在英、德等真正推行了全面自由經濟的國家,罷工已經成為一種「奢侈行為」。工人在嚴酷的社會背景面前,已經沒有選擇。法國如果這次罷工失敗,政府下一步的改革措施必然是放寬解僱條件,隨後即降低工資,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利潤收入;也就是說,窮人將日趨貧困化……2006年當時的政府總理德維爾潘推出「首次青年僱傭法」就是一個先例。當時工會和學生的示威、罷工,在執政黨內部因爭奪總統大選起內哄的有利時機,獲得了成功。但這一次,則不是那麼容易取勝了。

對此,右翼政治家和左翼工會領導心裡其實都很清楚。法國預算部國務秘書桑蒂尼在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漏出了一句真話:「這次罷工很有可能是法國的最後一次……」言下之意非常明確:一旦罷工失敗,從此工會力量將走向消亡。事實上法國公眾對公務員罷工帶來諸多不便也都心甘情願地忍受,就是因為他們的罷工從長遠來看,有利於被僱傭者。在法國,私營企業職工幾乎無法罷工。如果這次罷工失敗,用不了多久,憲法規定的罷工權利,將會成為一種擺設。

法國選民也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法國政治圖譜這幾天正在迅速地朝著兩極分化。極左翼的「工人革命團」領袖貝尚什諾的民望因明確且全面支持罷工迅速上升,相反對罷工至今態度曖昧的社會黨總統候選人羅亞爾則直線下跌。兩者在民意測驗中已經持平。這非常說明問題,也證明法國社會危機正在加劇,而工人們也明白了這一點。在罷工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出現了高速火車系統遭致人為破壞的現象。這是絕望中的工人的一種無望掙扎。對此,政府與工會都是一致的:破壞者將遭致司法的無情鎮壓……(

5. 想得到「理解和支持」是不可能的,馬克龍的養老金政策究竟怎麼了

養老金改革制度觸犯了太多人的基本利益,動了太多人的乳酪,犯了眾怒,所以得不到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所以養老金改革制度引起了全國范圍的遊行示威以及罷工,來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

6. 馬克龍執意要改革退休制度,這種退休制度在現行法國社會到底有何弊端

馬克龍要改革的這種退休制度弊端實在是太多了。首先就是退休太早。52歲正是能夠繼續奉獻自己力量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退休對於國家來說是一種負擔。其次退休工資太高。法國人在52退休之後按照退休前的六個月工資來給退休金,這個金額實在太高。最後現代人活得太久了。活的時間長就意味著國家要出更多的養老金。


這種退休制度的弊端還是很多的,而從馬克龍現有的決心來看,此次很可能會成功。畢竟馬克龍屬於軟硬兼施,肯定可以找到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好方法。

7. 馬克龍能否順利完成法國養老金體制改革

現在因為疫情影響,使得法國的罷工沒有辦法繼續進行,所以馬克龍很有可能會利用這個空閑時間加緊自己的養老金制度改革計劃。

8. 法國的養老金制度

22日,經過漫長的辯論,法國參議院通過了退休改革法案,法國人領退休金賦閑的年齡,將從目前的60歲推遲到62歲。

9. 為什麼養老金體制改革是法國政治的「雷區」

因為養老金制度的改革,確實為法國的福利事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產生的費用已經嚴重影響了法國政府的收入,已經讓福利事業很難繼續進行下去,

10. 歐洲還能繼續「福利」下去嗎

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商業區,一女孩在街頭舉著「從此以後,歡樂不在」,用此來形容債務危機給國民帶來的影響 養老金引發的財政可持續性問題上,如何處理既得利益集團的權益一直是一個難題。危機期間,歐洲國家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其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壓縮開支要從政府部門做起 2009~2010 年,多數歐洲國家陷入經濟增長放緩、失業增加的困局。各國為刺激經濟推出的救市計劃增加了政府預算的負擔,歐洲福利國家公共財政壓力進一步加劇。可以說,福利國家制度對歐洲各國平穩渡過金融危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長遠來說,福利國家改革的壓力也明顯加大。 以「高福利」著稱的歐洲,還能繼續「福利」下去嗎? 裁員!失業! 危機期間,歐盟國家失業率迅速上升,平均失業率由 2008 年初的 7.3% 上升到 10% 。 2009~2010 年,歐洲國家失業率增幅最大的是愛爾蘭,為 4.4% ,失業率高達 13.8% 。緊隨其後的依次為斯洛伐克、丹麥、西班牙、捷克、匈牙利和希臘,失業年度增幅為 2.2%~4% 。 與失業率上升的抽象數字相比,充斥報端的裁員消息對歐洲民眾造成更大的心理沖擊。此次歐洲國家裁員潮的特點是,跨國公司、大企業和支柱產業成為裁員的重災區。 2009 年 12 月,美國在線宣布在歐裁員 2500 人,員工可自願離職,否則將強制裁員。 2010 年 6 月,米其林公司決定在法國裁員 1000 人,關閉里爾附近的一家工廠。據德國化工業經理人協會的預測, 2010 年德國化工業可能裁員 6200 人。 造成歐洲國家失業數量急劇增加的原因很多,行業差別很大。金融業裁員是危機的直接後果,主要原因是業務量下滑和利潤減少。大企業裁員則是因為國際市場需求疲軟。概括而言,歐洲國家失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則是經濟不景氣造成的需求和投資不足。 以重災區希臘為例,該國 2009 年底失業率達到 10.3% ,預計 2010 年還將有 10 萬人失業,失業率達到 12% 。希臘全國商業聯合會對該國 1082 家企業所做的抽樣調查顯示,希臘每 10 家商業企業中就有 7 家企業預計 2010 年的銷售額和收入將下降; 90% 的企業 2010 年不準備做任何投資; 30% 的企業將大幅裁員。 企業裁員直接損害了員工的利益,但由於裁員是世界金融危機的結果,工會抗議與談判的能力都受到制約。同時,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中,即使是在暫時沒有受到失業威脅的企業,工會提高職工工資福利的努力也遇到很大困難。在推崇 「社會公正」的歐洲,這意味著勞資關系的天平進一步向資方傾斜。 不僅如此,為緩解金融危機的壓力,歐洲各國政府先後動用公共開支救市。反危機造成的支出增加不僅加重歐洲國家公共開支的負擔,而且對福利國家制度造成潛在的威脅。因此,這種做法受到歐洲左翼人士的猛烈批評。 歐洲不少國家都爆發了大規模社會抗議活動。以法國為例,圍繞著薩科齊政府的經濟政策和養老金改革,就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的社會抗議活動。 2010 年 3 月 23 日 ,法國 180 個城市的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養老金改革。 6 月 24 日 ,法國工會再次發動全國罷工,抗議政府延長退休年齡的計劃以及修改國家退休制度。 歐洲社會正處「焦慮」狀態 比社會抗議活動影響更為深遠的是歐洲社會心理的變化。用法國負責調解民眾與公共管理機構關系的「共和國調解專員」德勒瓦的話說,歐洲社會目前正處於「焦慮」狀態,民眾普遍憂心忡忡,對未來信心不足。 客觀而言,危機並未對多數歐洲民眾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但是,媒體所渲染的債務危機、大量失業和削減福利的消息,還是加劇了歐洲社會心理中的焦慮情緒。 這種情緒可以分為如下三個層面。其一,由於擔心歐洲的國際競爭力持續下降,經濟前景暗淡,部分歐洲公眾反全球化的情緒上升。這方面最明顯的跡象是各國極右翼勢力都有抬頭的趨勢。在 2009 年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英國、丹麥、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荷蘭的極右翼黨派均獲得了席位。這些政黨的綱領都具有反全球化的內容,如強調民族主義,主張驅逐外來移民以及阻止土耳其加入歐盟等。 其二,對政府的救市和改革措施產生怨氣,甚至由此對政府失去信任。世界金融危機期間,歐洲各國政府都面臨著來自民眾的強大壓力,支持率持續下滑。 2010 年 5 月底德國民調顯示,只有 20% 的民眾對現政府表示滿意, 58% 的被訪者認為前政府要好於現政府。默克爾本人的支持率也降到了 48% ,為 4 年來的最低點。 2010 年 4 月,法國民調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已有 65% 的受訪民眾不希望薩科齊參加 2012 年的法國總統大選。 其三,社會各階層之間分裂加劇,相互之間的不滿情緒上升。金融危機使歐洲的金融機構飽受指責,很多人反對政府動用公共資源挽救這些企業。同時,作為福利國家制度最大受益者的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也受到很多批評,要求降低其福利待遇的呼聲很高。在義大利等國,民眾已根據自身的利益分為兩派:一派要求政府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應對世界金融危機,防止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另一派則反對作出犧牲,准備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緊縮政策。 在這種背景下,歐洲左翼人士質疑資本主義制度的論點越來越多地見諸報端。 2009 年底英國廣播公司( BBC )公布的對歐盟 27 國民眾的調查表明,僅有 11% 的受訪者認為資本主義在正常運行,而有 23% 的人認為資本主義存在致命弱點,世界需要新的經濟制度。 希臘:被激烈爭議的退休年齡 各國政府救市開支造成的公共財政赤字進一步加劇了歐洲福利國家制度的財政困難,其財政可持續性問題變得尤其突出。其中,資金最多、牽涉面最廣的是養老金問題。 歐盟國家的養老金困境由來已久,其基本特點是人口老齡化日益抬高養老金支出,公共財政不堪重負。由於出生率下降和人均壽命提高,歐盟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據歐盟委員會估計,從 2015 年起,歐盟整體將迎來人口負增長。 2008 年,歐盟 15~64 歲勞動者與 65 歲以上老人的比例為 4:1 ,而到 2060 年,這一比例將下降為 2:1 。 危機期間,歐盟各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因減稅等原因普遍減少,同時須以巨資拯救金融機構和刺激經濟增長。為防止出現債務危機,歐盟各國紛紛緊縮財政,對龐大的養老金支出顯得尤其難以承受。金融危機還使歐盟各國的養老金基金損失慘重。 據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僅 2008 年一年,歐洲的私人養老金基金就縮水 20% 。在負擔加重和財源萎縮的夾擊下,不少歐盟國家不得不在世界金融危機期間頂住抗議的壓力,對養老制度實施改革。 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是希臘和法國。希臘養老金改革的關鍵問題是退休年齡。在原有體制中,希臘人工作滿 37 年就能獲得全額養老金。根據規定,某些女公務員甚至 40 多歲就可以申請退休。這種制度加大了希臘養老金的開支,減少了稅源,造成公共開支的沉重負擔。 2010 年 6 月,希臘政府提出法案,將獲得全額養老金的工作年限增加到 40 年;同時規定,如果在 65 歲以前退休,退休金將每年減少 6% ;除非因健康原因,不允許在 60 歲之前退休。該法案在希臘引起軒然大波,民調顯示, 29.6% 的民眾認為政府應立即收回養老金改革法案, 19% 的民眾認為這簡直是一場災難, 35.2% 的民眾認為改革有必要,但欠公平。 但是,由於主張改革的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在議會中占據多數,希臘議會 7 月初還是通過了法案。總理帕潘德里歐稱,「 議會通過養老金改革法案是基於對希臘社會和下一代負責任的行為」,養老金改革是挽救希臘社會保障體系和養老金體系免於崩潰的唯一途徑。 法國:就養老金繳費年限進行了馬拉松式談判 法國養老金改革的過程則更復雜。法國延長私有部門退休金繳費年限(從 37.5 年延長到 40 年)的「社保總制度」改革在 20 世紀 90 年代就取得了成功,但要將其擴展到主要涵蓋公務員、鐵路職工等公共部門的 「專門養老金計劃」中的過程則舉步維艱。 1996 年朱佩政府的改革便以失敗告終,直到 2003 年,拉法蘭政府才延長了公務員養老金的繳費年限。 2007 年,薩科齊上台後延長了剩下的國鐵公司、巴黎獨立運輸公司和法國電氣燃氣公司等三項養老金制度的繳費 年限。但到目前為止,法國工人的退休年齡是 60 歲,德國則是 65 歲,而且計劃在 2010~2029 年之間將退休年齡延長到 67 歲。 對法國而言,養老金開支已經成為沉重的財政負擔,預計 2010 年的養老金赤字將達到 107 億歐元, 2015 年達到 400 億歐元。 2009 年底,薩科齊宣布在 2010 年將延長法國的退休年齡,在 2018 年以前逐步延長到 62 歲。此舉在法國引起了廣泛抗議。 民調顯示,雖然 80% 的人認為有必要改革養老金體系,但 60% 的人認為提高退休年齡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大約有 36% 的人支持將退休年齡提高。 法國政府與各主要工會就改革的細節問題進行了馬拉松式的談判,但在世界金融危機期間,法國發生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仍然多數都與養老金改革有關。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薩科齊表示將堅定地推動改革,因為在改革問題上必須「保持連續性和持久性,現在停下來就等於摧毀我們之前的成績。危機不能讓我們停止改革,它反而催促我們更快地建立一套新的發展模式」。 2010 年 10 月,法國參眾兩院通過了養老金改革法案, 11 月正式生效。 歐洲人目前只有兩個選項:要麼晚退休,要麼少拿養老金 事實上,在歐盟范圍內,養老金改革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改革的難點主要有兩個,其一是減少特殊群體的特殊待遇,其二是延長退休年齡。前者在各國的情況差別很大,不能一概而論,後者則是歐盟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因為,延長退休年齡是養老金增收節支最直接的方法。 目前,歐盟正就此廣泛徵求意見。雖然,歐盟關於退休年齡的決議對成員國在制度上沒有強制力,但還是在歐盟范圍內引起普遍不滿。事實上,正如歐盟委員會負責社會事務的委員翁多爾拉斯洛所言,在養老金問題上,目前歐洲人面前只有兩個選項:要麼晚退休,要麼少拿養老金。現行制度已經難以為繼。對成員國而言,在世界金融危機期間推出養老金改革方案也許是出於無奈,難免遭遇政治壓力。 從表面上看,福利國家制度面臨的主要是財政可持續性問題,通過開源節流就可以得到緩解。但更深層的問題是,歐洲的福利國家制度,尤其是社會保障制度是按照工業化時代的社會需求建立起來的。在後工業化時代,歐洲的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家庭結構和就業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只有通過改革,使歐洲的福利國家制度適應這些變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財政可持續性問題。 此外,如何處理既得利益集團的權益一直是一個難題。世界金融危機期間,歐洲國家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其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壓縮開支要從政府部門做起。 2010 年 5 月,英國保守黨和自民黨聯合執政,立即推出一系列削減公共開支的計劃。財政大臣奧斯本決定率先削減大約 25% 的財政部員工,在未來 4 年中將財政部的工作人員從現在的 1350 人減少到 1000 人。由於這項裁減措施主要通過人事凍結和遇缺不補的方式來達到,所以並未引起強烈的抗議。英國工會人士預計,未來五年內政府削減開支的幅度若達到 40% ,可能會有 100 萬公職人員失業。 公共部門裁員,目前已經成為歐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國,都出現較大幅度裁減公務人員和公共機構的情況。 從理論上說,這種態勢與福利國家的轉型有直接關系。原來,歐洲福利國家制度的共性之一是「大國家」的行政主導模式,造成公共部門和雇員數量不斷增加的局面,給公共開支造成沉重的負擔。福利國家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調整這種模式,在縮小公共部門的同時,以更加靈活高效的方法提供公共服務。 如此來看,危機期間龐大的財政赤字,也許恰恰可以減少人們接受改革的壓力。從這種意義上說,本次危機也是歐洲國家養老金改革的一個契機。

閱讀全文

與法國2015養老金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痴獃性沖動 瀏覽:679
溫州機構養老品牌有哪些 瀏覽:131
止痛葯能預防老年痴呆 瀏覽:322
哪個醫院都有體檢么 瀏覽:733
2014年我國老年人 瀏覽:254
長壽到阿依河有多遠 瀏覽:851
重陽節給父母的句子 瀏覽:876
女幹部60歲退休山東 瀏覽:842
南通老年大學課程安排 瀏覽:770
北京養老院轉讓信息 瀏覽:452
餘姚市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810
養老保險公平嗎 瀏覽:366
老年大學開展黨建工作的宣傳 瀏覽:913
武進養老保險查詢個人賬戶 瀏覽:533
養老機構的稅收優惠 瀏覽:835
父母親打工如何填寫工作 瀏覽:722
事業編體檢後沒去會怎麼樣 瀏覽:941
聊城包裝廠招50歲普工有 瀏覽:379
老年人做刮宮 瀏覽:198
九十歲老人的腳發紫怎麼回事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