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資低的養老保險怎麼扣的還多些,怎麼回事
嚴格復意義上來說,養老保險扣制除的比例是嚴格按照個人工資的總數為基數來進行扣除的,但倘若你的工資基數比較低,反而扣得比其他的員工還高的話,那就說明你公司的財務或者人事幹部將你扣除的比例弄錯了,建議立即糾正。
不過話又說回來,社會養老保險,他的原則是個人賬戶加拿的越多,到時候領取養老金的時候就越多。
㈡ 為什麼三月份養老保險突然扣了很多
為什麼三月份享老保險突然扣了很多,因為每年的三月份是養老保險調整基率的時間。
㈢ 養老保險突然扣的很多!
養老保險由個人復與單位按比例制共同承。
1、個人負擔基數的8%,正規是每月從工資中代扣,然後代繳。
2、單位負擔基數的20%,由單位提取後與代扣的一並上繳社會養老保險部門。
你所遇到的情況有兩種可能:
1、放假期間單位承擔保險,上班後從工資中補扣欠繳的8%。
2、放假期間單位不承擔保險,有兩種解決的辦法:其一:由個人全部承擔保險,保險賬戶不出現欠繳;其二:個人不補繳,單位也不承擔,保險賬戶出現欠繳。
希望朋友滿意,再見!
㈣ 我每個月扣400元左右養老保險,請問退休後能收入多少
對的,如果說,都是假設,活不長的話,就只能由後人繼承你的個人帳戶,社保版所交的費用是由兩個帳權戶進行管理,即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如果拿出來的話就只能領取個人帳戶裡面的金額。但,大多數的錢都是進入統籌帳戶裡面,本來個人帳戶的錢就不多,而且只能退出個人帳戶里的一部分,那就更少了,一般在幾千元到幾百元不等,取決於交納時間段和交納檔次等。
退休領取,有這樣計算養老金公式:社平工資*20%+個人帳戶*1/120之和,顯然跟社平和個人交納金額有直接關系。針對交納時間段和檔次,一般為當地最低生活水平左右。
另外,畢竟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推出社保的目的是解決將來的養老,醫療問題,體現社會主義的均化原則,而不是拉大差距,進而製造矛盾,所以就算交得再多,都規定了上限。
如果說想提高養老品質,建議你在購買社保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購買一定的商保作為補充比較好。
㈤ 我年紀輕輕,為什麼要扣這么多的養老保險
參加社會保險沒有劃算不劃算這一說。國家出這個政策讓靈活就業人員也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就是為了讓這些沒有工作的人也能在老的時候有一份保障。如果你有經濟能力你就可以選擇多交一點,到退休後領的相對也多一點。 其實老是有人再問個人繳納社保到底劃算不劃算,你們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要換一個角度想一下。既然是保險就有一定的風險性,因為未來的情況會是怎麼樣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這樣說,我們來打個比方。假如參保人是靈活就業人員,自己繳納社保,可是很不幸在未到退休年齡時死亡,那隻能退個人賬戶里的金額,交到社會統籌里的錢是不能退,醫保也不能退,可以說算是白交了。因為個人繳費劃到個人賬戶里的錢是很少很少的,絕大部分都交到社會統籌這一部分里;又或者說參保人到退休年齡了,辦了退休手續開始享受養老金了,可是沒多長時間不幸死亡,自己交了那麼多年的養老金和醫保金還沒怎麼享受人就不在了,國家也只是給個喪葬補助金,其他的也退不了,所以說保險是有風險性的。 但是我們在換一個角度想一下,比如醫療保險金,好多人說我交著有什麼用啊?我年紀輕輕的,又不得病,每個月交著醫保一百多都白交了,我不交。可是突然有一天自己生病住院了花了一大筆錢,這時候後悔了早知道醫保我就一直交下去了現在還能報銷一部分。下來再說養老保險,我身邊好多人都說養老保險有什麼用,自己交一點都不劃算,一個月交300多,還要一下最少要交15年,算下來最少要交個8W多,我拿這些錢干什麼不行?但是我都會告訴他們雖然個人交養老保險覺著非常不劃算,15年最低底線來說最少也要交了個8、9W,可是大家有沒有算過一筆賬?等退休後就按一個月領700元退休金,身體好一下活到80歲,按女性55歲退休老說,到80歲一共領了25年的退休金。一個月700元,25年是多少錢?還不算職工每年漲退休金你也會跟著漲。你現在每個月當存錢一樣投入的錢卻能讓你享受了這么多年的退休金還有什麼劃算不劃算的??? 你的第三個問題15年,只能說多交了到退休後多領,少交了到退休後領的就少。 第四個問題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有兩個標准,一個是卡里返錢,一個是不返錢。醫保卡返錢交的多,相對的不返錢每月交的就少。雖然現在來看醫保卡返錢很不劃算,但是如果你堅持交下去等醫療保險辦過退休手續後,你個人不用再繳費了,社保中心每個月還是會往你卡上返錢用於你平時在葯店刷個卡買個葯或者看個門診。 第五個問題續交。養老保險可以是累計年限允許有中斷,但是醫療保險是要求連續繳費,如果中斷補得話養老保險是按照歷年最低的繳費來補,醫療保險要是補就非常不劃算,按照你補繳時的繳費標准補,所以說醫療保險最好不要中斷。 真是郁悶啊,寫了那麼多,不知道樓主明白了么??不會覺得我這寫的都是廢話吧。利與弊我都給你舉例寫的很清楚了,下來怎麼想就要看你自己了。一句話!沒有劃算不劃算,只有看你自己怎麼想了! 2011年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㈥ 養老保險是繳得越多越好嗎
請大家注意我的回答。養老保險問題千頭萬緒,還是我給你們算個明白帳吧。將來退休金的發放是以到70歲為假定而計算和發放的,實事也確實如此,人生古來70希嘛。你如果活到八、九十歲,那當然是賺了,如果提前夭折,對不起,那就為社會做貢獻了。如果到七十歲左右,養老金總額基本拿的是自己的錢。我們假定物價和收入不變,以年為單位,統籌的這塊10年能拿200個點。(平均工資的20%,20*10=200),作為體制外的人(即自己繳納保險的)在自己的交拿費里每年要向統籌貢獻12%,20年是240個點,如此就虧了40個點。如果考慮金物價上漲因素,道理也是如此。
如此算來,在45歲時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建立個人賬戶,最合算。交了十五年正好辦退休,就可按20%系數拿退休金了,如此算來,15年貢獻了180個點(12*15=180),便賺了20個點(200-180=20)
這是統籌的基礎養老金部分,個人賬戶的錢,無論如何算也是虧的,時間越長虧得也越大,這是由於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原因,雖然有利息,也是遠遠彌補不了這個損失的,對這個帳如有興趣可以自己算算。不知大家聽明白了沒有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39594580
㈦ 扣了養老金後,還有個預扣養老金,比本身扣的還多,這是什麼意思,大神指教一下
扣的養老保險金存在你的個人賬戶中,如果還沒有開到工資發生意外身故,會返還,如果開了退休工資就不會返還了。工作單位交的部分進入社會統籌,自己交的部分進去自己的養老賬戶。
㈧ 財政退回多扣的養老保險如何做賬務處理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保險金的處理
養老保險是按職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到社會保險機構的,其中,單位承擔一部分,個人承擔一部分,個人承擔的部分由單位代扣代交,一般在當期繳納,因此,在繳納時,職工應交的那部分應由單位先承付。
1.當期繳納時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養老保險費(註:單位承擔的部分)
其他應收款——養老保險費(註:個人承擔的部分)
貸:銀行存款
2.發工資時,把單位代交的部分收回,從職工工資中扣回時賬務處理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其他應收款——養老保險費
3.如果當期未繳納
①當期的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養老保險費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②發工資時個人應交的部分照扣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4.企業以後期間向勞動保障部門繳納企業代扣養老金部分的賬務處理
借: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貸:銀行存款
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失業保險金,在「其他應交款」中核算,職工個人負擔的部分一般在工資中扣除。其他應交款是指企業除應交稅金、應付股利等以外的其他各種應交的款項,包括應交的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應交住房公積金等。雖然制度中未明確把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等社會保障性支出放在其他應交款中核算,但是很多行業的會計已經將這部分的社會保障性支出通過其他應交款中核算。
財政部規定,各類型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及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統籌,為職工繳納的除基本醫療保險費以外的社會保險費,作為勞動保險費列入成本(費用),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由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從職工個人的應發工資中扣繳。
此條規定了社會保險費的基本處理原則,一是執行本通知規定的企業包括各類型、各所有制的企業;二是由企業負擔的基本醫療保險,計提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其他應交款」;三是由企業負擔的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雖然文件只提到「作為勞動保險費列入成本(費用)」,未明確規定應在哪個具體的成本費用科目核算,但由於社會保險費是按國家規定統一上繳的一項收費,不是工資總額的組成部分,也就不屬於生產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所以應該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記入管理費用科目。計提時,借記「管理費用」,貸記「其他應交款」;四是由職工個人負擔的社會保險費,由企業代扣代繳,從職工工資中代扣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其他應交款-職工個人保險費」。
總之,企業的工資和養老保險費應隨同生產的產量等成本相應結轉,其扣除也與相應的產量等成本要素相一致,與收入相配比,如此來理解「支付」「繳付」的含義,進行相應的會計和稅收操作。
二、住房公積金的處理
企業根據國家規定,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為本企業職工繳納的住房公積金,計入成本(費用),並不得超過當地政府規定的繳交比例。繳納住房公積金的本企業職工包括人事關系和工資關系均在本企業的固定職工、勞動合同制職工。應由個人繳納的住房公積金,由職工個人支付,不得由企業負擔。
企業應注意,雖然會計上要求按月發放的住房補貼通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進行核算,但是其並不作為隨職工工資計入企業成本費用,不得作為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費的計提依據,也不作為計算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基礎。在企業所得稅中計算應付職工薪酬調增數額時,應注意將按省人民政府規定標准發放的住房補貼(並不是一定企業發放的全部住房補貼)扣除。
另外企業發放的住房補貼無論是在企業所得稅還是個人所得稅中扣除,關鍵的問題還是發放的基數與比例要符合政策規定。一般來說,對於發放工資不再分明細項目的企業,其員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住房補貼的基數最好是按企業計稅工資來提取,這樣稅務檢查時,也比較容易取得稅務機關的認可。
三、除「三險一金」以外的其他社會保險費如何處理
「三險一金」只是社會統籌中的四項。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險制度的完善,我國社會保險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將逐步建立。據了解,目前各地還有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簡稱「五費」。由此產生了其他社會保險費的稅收處理問題。
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徵收的社會保險費存入財政部門在國有商業銀行開設的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不同險種的統籌范圍,分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分別單獨核算。社會保險基金不計征稅、費。《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總理令第375號)第三條規定,工傷保險費的征繳按照《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的征繳規定執行。第十條又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勞部發〔1994〕504號)第四條規定,生育保險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則籌集資金,由企業按照其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繳納生育保險費,建立生育保險基金。生育保險費的提取比例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計劃內生育人數和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等項費用確定,並可根據費用支出情況適時調整,但最高不得超過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一。企業繳納的生育保險費作為期間費用處理,列入企業管理費用。職工個人不繳納生育保險費。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按國家有關規定上交的各類保險基金和統籌基金,包括職工養老基金、待業保險基金等,經稅務機關審核後,在規定的比例內扣除。」因此,除「三險一金」外的其他社會保險費,如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均是同一性質的社會保險費,都是稅務部門為主徵收,由於職工個人不繳納,因此也不存在個人所得稅的問題。
㈨ 我工資每個月五千多,應該扣多少養老保險
你的工資條上就有來每月扣款的各項源數字,看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自己計算的話,就必須知道當地當年的社保繳費基數,沒有具體的數字是算不出來的。一般情況下,養老保險為繳費基數的百分之26,失業險百分之1.5,工傷險百分之1,醫療保險百分之9,生育險百分之1。
扣掉來以上這些才是你到手的工資。
各單位人力資源會針對不同的人繳納不同額度檔次的社保。
如果沒有工資條,建議到勞資部門去問一下就能知道你的社保繳費情況。
㈩ 每月養老金交的多有好處嗎
多交養老保險有好處。
參保人員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個人繳費年限和繳費額息息相關。個人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水平就越高。一個人每月繳納300元、連續繳費15年,與每月繳納600元、連續繳費25年,兩種情況下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差距很大。
(10)扣養老保險多擴展閱讀:
主要分類: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