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聽說買房子時會強制購買房屋養老保險,這個保險到底是有什麼好處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房子會隨著時間而破舊,投保一份房屋養老保險可以幫助屋主更好的應對這種風險,因此投保是必要的。
房屋養老保險有什麼好處
房屋養老保險,即房屋專項維修資金,其設立目的是是為了保障業主的房屋及其相關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大中修和更新改造,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根據有關規定,商品住宅(包括限價商品房、經濟適用住房、單位集資建房、拆遷安置用房等)、商業用房(包括網點經營用房、寫字樓等)以及出售公有住房都應建立房屋養老保險。住宅和非住宅房屋的業主應當交存房屋養老保險,但一個業主所有且與其他房屋不具有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除外;屬於出售公有住房的,售房單位、購房人也應當交存房屋養老保險。
對於個人的家庭財產安全保責而言,房屋養老保險的作用不是十分明顯,建議您結合您愛家的實際投保需求到投保一份合適的家財險。
如何投保家財險
1、被保險人與保險標的物具有保險利益關系。如果家庭大部分財產出現了變更,一定要到保險公司進行保單內容的變更。
2、並非所有的家庭財產都能投保家財險。無法確定具體價值的財產(如字畫、古玩)、日常生活必需品等不能投保家財險。
3、不要超額投保。保險公司在賠償時遵循的是補償性原則,對於超額投保的部分,保險公司不賠償。不要超額投保和重復投保,最好的投保方法就是原值投保。
投保一份合適的家財險,建議您結合您愛家當下的實際投保需求到進行綜合對比選擇。是提供專業家財險的投保平台,歡迎您前來對比選擇。
㈡ 房屋養老保險實用嗎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所謂房屋養老保險其實就是目前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以房養老。「以房養老」在國外早已盛行,而在國內,尚屬於新鮮事物。「以房養老」在中國的障礙並不在於老人意願,而是保險公司有顧慮。美國經驗顯示,老年人申請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實質用於養老的佔比並不大,所獲資金也多用於支付其他債務。
房屋養老保險實用嗎?怎麼樣
房屋養老保險其實是指以房養老,所謂「以房養老」,即指擁有房屋產權的老年人將房屋產權抵押給金融機構,由相應的金融機構對老人的年齡、預計壽命、房屋的現值、未來的增值折舊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後,將其房屋的價值化整為零,按月或按年支付現金給老人。老人在獲得給付金的同時,將繼續擁有房屋的居住權,當老人去世後,相應的金融機構對房屋進行銷售、拍賣,所得用來償還貸款本息。作為一種新養老模式,「以房養老」並未獲得諸多贊同之聲。持不同意見者,甚至質疑「這是政府在推脫養老責任」。所以個人要想完善自身養老保障,還需專業的商業養老保險和社保相結合。
商業養老保險怎麼買
1.目前市場上有養老功能的保險產品主要有傳統型、兩全型、投連型和萬能型等幾種。而且商業養老保險從購買到領取,時間跨度可能相隔10年、2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因此投保需要按需進行。
2.傳統型養老保險的預定利率固定,且以年金產品居多;兩全型保險具有保障和儲蓄功能,同時還有分紅功能,對抵禦通貨膨脹有很好的作用;投連型保險,不設保底收益,但保險公司要收取賬戶管理費等費用,盈虧由投保人自己負責;萬能型保險一般有保底收益,保險公司要收取保單管理費、初始費等費用,適合長期投資,一般要在5年以上方可看到投資收益。
3.傳統型和兩全型保險回報額度明確,且投入較少,比較適合工薪階層的養老需求。而投連型和萬能型保險由於投入較高、風險較大,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高收入人群。
4.商業養老保險提供的養老金額度應佔到全部養老保障需求的25%-40%。因此,在有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考慮到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物價等因素,投保人購買20萬元左右的商業養老保險比較合適。
5.對大多數資金還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工薪族而言,最好選擇10年、15年或20年期繳方式來存保費。每年(每月)拿出一定量的錢作為保險費,既能滿足儲蓄養老的需求,又不會造成太大經濟壓力。繳費期限不同,保費差別會很大。
6.養老險繳納期限越短,繳納的保費總額越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縮短繳費期限是較為經濟的。你這種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年人,可以選擇一次躉繳,或3年繳、5年繳等短期繳費方式。尤其是萬能型產品,因為是月復利結算,越早存入,本金越高,收益越高。投資人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做出選擇。
在房屋養老保險政策尚未正式落地之前,您最好通過商業養老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相結合的方式來完善老年生活保障。是提供專業商業養老保險的投保平台,您不妨前來選購。
㈢ 老人回應以房養老:銀行收走房子兒女罵我怎麼辦
兩大疑問1.沒房的老人咋辦?「以房養老」的前提是手裡有房。首先,擁有房屋產權;其次,老人與子女分開居住;第三,老人的經濟狀況適中。一般來說,手頭有2套以上房產的人可能更會考慮「以房養老」。時下的中青年人應該是未來「以房養老」的潛在群體,但近年來房價非理性上漲已經大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能力,目前在北京買套差不多的房子也要100萬元左右,如果現在人到中年,即使不吃不喝到60歲也還不上貸款,60歲之後人養房都成問題,更別說房養人了。2.還用不用交養老金?「以房養老」的消息一經發布,網友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自己工作後繳納的養老金是否就白交了。網友「@秋天張漫」十分困惑:「以前繳的養老金怎麼辦?是不是咱就自己存錢養自己了啊?」同樣的,網友「@xu靜兒」則認為,「以後是不是不用交養老金了?攢錢買房子就可以了?」而網友「@項震」覺得,以房養老和基本養老金並不相互沖突,「養老金是供養之需要,主要目的是延長壽命;而以房養老則注重養老質量,包括健康老人的養生。他認為,以房養老的具體細則可以探討。網友「@於飛」也說:「以房養老可以作為養老方式的選擇之一,不可成為唯一。中國傳統,加獨生子女,再加如今房價高企,你讓老人用唯一的房子來換取晚年的幸福,而全然不顧子女,這是不太可能的。」網議「以房養老」這一政策對於那些有房但是沒錢的老人確實不錯,值得推廣。——@銀兒2號以房養老,對於丁克族的我們來說,我看行。——@重慶海燕兒以房養老是子女養老這一傳統衰落之後的補救措施。——@我的名字是瑝(編輯:dq1964)
㈣ 以房養老什麼意思房子最後歸誰
比如你買房子的時候做一個按揭,就是交了首付以後,然後每個月去還房貸。那麼以房養老是一種倒按揭,也就是保險機構或者金融機構按照一個評估值,把房屋一定的款項給你以後,每個月給你一定的養老錢,最後這個房子的產權歸這個保險機構或者金融機構,是這么一種模式。
㈤ 如何保障「房屋養老金」安全高效利用
房屋「養老金」,即商品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它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但一直以來,這筆資金或許因為沉澱得多、使用得少,以至於在一些報道中被稱為「沉睡的資金」。而如何「喚醒」這筆資金,也在業界引起不小的熱議,各地也在積極地探索。實際上,維修資金使用率應該達到多少才算正常合理?業界對此並沒有明確共識。維修資金的使用率並不應該是越高越好,使用率的數值如果很高,從側面反映出房屋的建築質量堪憂。反過來,如果維修資金能夠實現房屋「應修盡修」,那麼其使用率低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記者走進長春各個小區,帶著業主在使用物業維修資金中遇到的問題,同業主、物業公司以及管理部門進行了深入采訪,連續刊發四篇報道,將所有的事兒放在陽光下,擺明了說。
作為房屋的「養老金」,這筆錢何時能用,究竟用到何處?既是關乎每一個人的利益,這筆錢又由誰來保管,能否確保安全?只有一一解答了這些疑惑,還原一個真實的、你所不知道的住房維修資金,才能真正去「喚醒」它,讓這筆資金,來為我們的房子「養老」。
「房屋養老金」賬戶只對房號 不對人
維修資金在歸集完畢後,這筆資金就屬於全體業主,由業主大會來決定如何使用,維修資金由管理中心代為保管,並存在專戶銀行。長春市物業維修資金管理中心為每個業主設立對應的「房屋養老金」賬戶,這個賬戶只對房號、不對人,業主可以通過該中心網站查詢維修資金的賬戶以及維修金的使用情況,有效監督物業公司對該項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
長春市物業維修資金網站(www.ccwxzj.com)在2016年12月19日14::00分進行暫時關閉,待工信部驗核完畢後再次開放。「維修資金賬戶只對房號、不對人,每個業主可以看得到但拿不到,它是跟房不跟人的,當該套房屋出售給別人以後,還是在該套房內。」長春市物業維修資金管理中心資金使用部部長張頔告訴記者。
在長春市物業維修資金信息網上,近五年物業維修資金歸集、使用、計息情況一目瞭然。《2015年度長春市物業專項維修資金交存使用情況》中顯示,長春市歸集維修資金11.89億元,共576667戶,結息6394.24萬元;2015年度維修資金使用申請項目232件,使用資金為1602.37萬元,受益業主8840戶。網站上還有物業維修資金使用報表,詳細列出了哪個小區那棟樓成功申請了維修資金,用於哪個方面,劃撥了多少錢等內容。
創新思路為維修資金「松綁」一站式服務更順暢
在理順維修資金運行機制這一方面,長春做了很多積極地探索,並出台了《長春市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2010年對《辦法》進行修訂。新《辦法》對有關規定進行了細化和補充,並在一些規定上有所發展、有所創新。合理調整了維修資金的交存標准,徹底轉變了維修資金的交存方式,合理界定維修資金申請使用表決范圍,設立了維修資金的應急使用程序。
在電子顯示屏上掃二維碼就能查詢維修資金的相關信息 新文化記者 蔣盛松 攝
2011年以來,長春市的物業維修資金收取基本有了保障。針對維修資金使用表決困難小區,工作人員積極與業主委員會、社區居委會聯系,上門宣傳維修資金使用政策法規,爭取業主理解支持,推動維修資金使用。
記者來到位於西環城路上的長春市產權交易中心,二樓東側是物業維修資金的服務窗口,維修資金交存、基礎信息變更、使用申請、查詢、換發票據等業務,都能在維修資金窗口一站式辦理,極大方便了辦事企業和群眾。記者了解到,這里還開辟綠色通道,對資金申請使用的特殊急件,在確保資金合法合規使用的前提下,相關業務最短時限辦理完結。而對於高齡及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抽調專人、專車提供上門服務,存量房屋轉移登記中原產權人符合下列條件的,可申請辦理物業維修資金更名業務預約上門服務:①80歲以上的老人;②行動不便的肢體殘疾人;③長期卧床的病人;④行動不便的孕婦或產婦。
在服務窗口設立了電子顯示屏,方便前來申請使用維修資金的業主查詢相關信息,不用排隊等候。針對社會普遍反映的資金啟用過程時間長的問題,維修資金管理中心嚴格把關,防止套用、詐騙的前提下,想方設法改進服務,優化工作流程,壓縮申請使用核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每年5至10月份是申請使用維修資金比較集中的時期,只要申請手續齊全,我們隨時開會,集體把關要件是否齊全,盡量縮減申請的時長。」張頔告訴記者。
長春市物業維修資金管理中心推出「房屋養老金」申請使用全程跟進服務,包含指導填寫申請材料、提供相關政策咨詢服務等多個方面。如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小區共用設備的維修和更新並非難事。如果正在或打算申請房屋專項維修資金的您還有疑惑,也可撥打長春市物業維修基金管理中心咨詢電話81810610和81810603進一步了解情況。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2-2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百元現金直接領
㈥ 我原來買過一套房子。商業貸款。公積金攤還的。有用到養老金。現在我的房子賣掉了。換了套大點的房子。想
可以用新房子貸款
㈦ 用房可以換養老金嗎
中國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以房養老」保險正式推向全國。
「以房養老」保險這筆賬怎麼算?
就在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後不久,浙江首單「以房養老」保險產品7日落地杭州,保險客戶陸先生夫婦從杭州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手中領到了第一筆養老保險金。
這種模式下,那些收入較低,但名下住房價值較高的老人每月都能獲得一筆養老金,從而改善老年生活。
據提供該保險產品的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產品主要優先孤寡失獨老人、低收入家庭、高齡老年群體投保。「老年人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時,雙方將確定基本養老保險金額,以抵押房產的評估值為基礎,同時考慮房屋折舊、預期增值、預期的老年人平均生存年限等,金額一經確定,不能變更。」
這個看似「旱澇保收」的險種,究竟是否劃算?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投保人房產的估值計算為100萬元,那麼60周歲的男性投保人每年需繳納2544元保費,直至86周歲,每月到手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額為2514元。
同樣條件的女性投保人,兩項金額相對較低,分別為年繳保費1622元和每月到手基本養老保險金額2082元。
投保人陸先生表示,把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他和老伴每月合計可以拿到大約6000元。加上退休金,每月總共可以拿到一萬元左右,生活質量肯定大不一樣。
「以房養老」保險試點情況如何?
早在2013年,國務院就提出鼓勵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2014年和2016年分兩批在全國部分城市開展試點。
從試點情況來看,業務開展並不理想。截至今年6月底,只有一家保險公司開展了相關業務,共有98戶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續。
「在中國『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影響下,一些人難以接受『以房養老』。」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朱銘來說,很多老人也難以接受自己辛苦一輩子掙來的房子未來成為別人的。
「60歲以前按揭買房,60歲以後抵押房子養老,百年之後,什麼都沒留下」,成了不少人對於「以房養老」的直觀感受。
除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外,房子未來價值的不確定性,也讓不少意向人群體「望而卻步」, 在房價不斷攀升的經濟環境下,老年人更願意相信自己房子的價值會一直上漲,而金融機構出於風險考量,對老年人房產的評估價往往低於市場交易價,這也會影響老年人的投保熱情。
對保險公司來說,這個業務涉及房地產、金融、財稅、司法等多個領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尤其是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政策基礎較為薄弱,業務流程管理和風險管控難度較大,難以盈利。
專家:多舉措培育全新養老模式
「『以房養老』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浙江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建華說,「它可以作為當下養老市場的一個補充方法。」
針對推廣中所面臨的問題,楊建華表示,激活「以房養老」保險市場,首先要將「以房養老」的服務模式標准化和精細化,提高其可信度;同時,做好信譽背書,有力保障老年人和保險機構的相關權益。
銀保監會在此次通知中特別強調,保險機構要做好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綜合研判,加強「以房養老」保險的風險防範。在業內人士看來,「以房養老」涉及保險、房產、信貸等多個金融環節,因此,在監管方面離不開政府各部門的通力管理。
來自新華網
㈧ 現在房子也可以養老,為什麼房子會成為現在的重要養老方式
因為房子就是一個居住安穩的場所,可以給老人安全感的
㈨ 住房養老,抵押房屋新政是咋回事
最近幾天,國務院發布《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再一次將「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話題推到了公眾面前。
「以房養老」也被稱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年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或出租出去,獲得一定額度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雖然這是中央層面第一次提出,但是卻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不過塔的可操作性有多少?又有多少人或者相關機構是否能夠接受呢?
擔心產權問題
銀行觀望多過嘗試
大多數銀行都沒推出「倒按揭」。某國有銀行風險投資負責人說:「對銀行、保險公司來說,正向按揭貸款的風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減小,而倒按揭恰恰相反,時間越長風險越大。」另外如何確定「倒按揭」利率也是難題,貸款少吧,老人不願意,貸款期長吧,金融機構又覺得吃虧
房屋產權70年,被金融界認為是「以房養老」的最大障礙。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資深理財師坦言,我國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只有70年,老年人進行抵押時,房屋的使用年限已經很少了,而且很多老人的房子為兒女共同所有,產權不清晰,後期很容易遇到還款難的情況,所以很多銀行都擔心錢放出去了,房子產權到期後如何處置。「所以現在即便有銀行推出以房養老,時間也都控制在十年左右。」
此外,未來房價變數大,房價下行的風險,也影響了這項業務的推廣。「如果進行了抵押,在貸款人無力償還時,就要處置房產用於償還貸款。如果出現房價大幅回落,出現的資金缺口就要由銀行來承擔,所以現在多數銀行都不願做房屋抵押養老按揭業務。」上述人士補充。
政策不完善,風險太高
開發商直言「有心無力」
「南京、上海都有過實例,但各有各的問題,『以房養老』說起來簡單,但真的做起來並不是某一家甚至不是單一行業就能夠操作或承擔下來的事情。」杭州某上市房企相關負責人直言,他們一直關注養老地產,但遲遲沒有介入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沒有民政、人社、金融等等部門一起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和操作細則,開發商幹不了這事兒。」
這家公司最後打了個「擦邊球」,開發了一個養老社區,建造「適合老年人居住的房子」,走得仍是傳統的商品房銷售套路,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以房養老」模式。
2007年,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曾試推過「以房養老」模式:一種是「以房自助養老」,即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自有產權房屋出售給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並選擇在有生之年仍居住在原房屋內,出售房屋所得款項在扣除房屋租金、保證金及相關交易費用後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另一種是「倒按揭」模式,即指投保人將房屋產權作抵押,按月從金融機構領取現金直到亡故,相當於金融機構通過按月付款的方式,購買投保人的房屋產權。
然而三年之後,這項試點悄然停止,此後一直沒有恢復。對此,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說,「以房自助養老」方案咨詢者眾多,但真正申請試點的對象僅是個位數。
「養老按揭」遇冷
申請人吐槽門檻太高
其實,類似於「以房養老」,中信銀行2011年曾在浙江推出了「養老按揭」業務,但推行起來並不容易,至今申請該業務的人寥寥無幾。
據了解,中信銀行「養老按揭」貸款業務是以住房為抵押,向借款人分期發放用於養老用途的貸款。該業務借款人可以是老年人本人,也可以是老年人的法定贍養人,養老人本人須年滿55歲,法定贍養人須年滿18歲。
在貸款數額方面,中信銀行將核定一個養老貸款額度,按約定貸款期限確定每月放款金額,按月直接發放養老貸款資金進入養老人賬戶。借款人可以選擇每期只還利息貸款到期後償還本金,也可以選擇每期償還一部分本金和利息,貸款到期後償還剩餘本金。如果借款人到期不能償還貸款,則按合同約定處置抵押物。
「『以房養老』在國外已經有相當成熟的運作模式,但這種養老方式進入國內顯得有些水土不服。」資深理財師表示,對於中國人來說,大部分老年人更願意把財產留給子孫,而不願意交給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
有意申請者卻認為,這不完全是主觀意願的問題,而是客觀條件滿足不了。
「養老按揭的申請門檻比較高,要求申請貸款人名下至少要有兩套住房,而且養老按揭貸款最長期限為10年,貸款必須用於養老。」杭州市民周先生表示,如果是有兩套房的話,按目前高房價的現狀,要解決養老問題並不難,無論出租還是出售,都可以解決養老的資金需求,「說白了,這項業務不是為了最低生活保障,而是讓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貸款到期時由子女償還,這只適合一小部分中高端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