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對公務員有利嗎
中新網1月16日電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今日回應養老金並軌改革是否會引發「公務員離職潮」時表示,從改革發展的總趨勢來看,改革以後,待遇水平不會出現他們所擔心的下降。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對養老金並軌改革 「破冰」。金維剛今日做客中新網《新聞大家談》,解讀相關熱點話題。
很多事業單位的網友擔心,並軌之後養老金水平會下降。對此,金維剛表示,要考慮到新老辦法平穩的過渡。
金維剛稱,改革以後,會設定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對於改革前已經參加工作的,改革後才退休的這部分人,會給他過渡性的養老金,根據他們繳費長短,對比新老辦法的待遇差,然後通過必要的一些養老金方式彌補這個待遇差,使得改革以後,在過渡期內退休,將來領取的養老金和過去相比,基本上可以確保待遇不下降。
對於有沒有引發公務員「離職潮」或者下海的可能,金維剛表示,這次改革,充分考慮了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實際利益,這次改革重點解決改革前就已經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這些人員的養老保障問題。在制度的設計上,第一,我們設定的過渡期,可以確保在過渡期這些人的待遇不降低。第二,同步建立了職業年金的制度,作為一個補充養老保險,將來建立以後,可以彌補基本養老保險,他的養老金水平與過去改革前的退休費待遇差的問題。所以從改革發展的總趨勢來看,改革以後,待遇水平不會出現他們所擔心的下降。
談及對改革以後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下海的影響,金維剛表示,這次改革有利於人員流動,方案規定,如果從機關事業單位離開之後,比如到企業去,他個人賬戶的資金是可以轉到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養老保險關系也可以隨之轉移的,而且還可以從統籌金裡面,按他本人繳費工資的12%來相應的轉移一部分統籌基金,所以可以確保這些人員在離開機關事業單位以後,養老保障的權益還能夠繼續得到有效保障。
『貳』 公務員養老保險金並軌已退休公務員轉社保嗎
公務員退休之後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根據《社會保險法》和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的規定,公務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僅限於在職的人員,已經退休的人員不繳費,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在職的公務員退休,必須繳費年滿15年(含視同繳費年限),退休之後不再繳費,依法享受基本養老金。
國務院
《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國發〔2015〕2號
二、改革的范圍。本決定適用於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
四、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詳見附件)。
本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指導實施。
本決定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執行。
本決定實施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仍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離休費,並調整相關待遇。
『叄』 養老金並軌:公務員養老金會減少嗎
養老金「並軌」 工資會漲嗎?待遇會降嗎?
終於「並軌」了!
得知養老金並軌,廣東陽春的余佩霞說:「終於盼到這一天了。」她盼望通過養老金「並軌」,把自己的養老金提上去,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記者采訪發現,養老金「並軌」的消息一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普通老百姓拍手稱快,認為體現了公平;有些公務員卻感覺一下子難以接受。多位專家分析認為,養老金並軌後,公務員退休金肯定要降低一些,但降幅不會很大,即使有很大降幅,也會通過職業年金彌補。專家認為,與企業年金不同,職業年金的推廣力度會很大。
羊城晚報記者 尹安學
問題:為什麼要「並軌」?
解答:「雙軌制」有違社會公平
一位退休人員告訴記者,國家連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現在每月拿到手的養老金已經不錯了。在廣州,月入四五千元養老金並不少見。「但大家意見很大,一提起養老金『雙軌』制就有些氣憤,為什麼,還不是因為不公平,憑什麼機關不交養老金,退休後還要拿高額退休金?」
「養老金的制度設計,最忌諱不公平。」華南農業大學社保系主任張開雲說,「雙軌」制民憤這么大,很大程度是因為不公平,企業員工都繳費,為什麼唯獨機關事業單位不交,退休後還能按在職工資的90%拿?
國家行政學院竹立家教授認為,國家下決心推進養老金「並軌」,回歸了養老保險的本來面目:誰繳費、誰受益;繳費越多,繳費時間越長,受益越大。
問題:並軌後養老金降低,工資會不會漲?
解答: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很可能漲工資
在廣東省直機關工作的小汪告訴記者,4年前報考公務員,老爸給他說的最多的就是公務員有保障,特別是退休金高。「但突然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還不能接受,不知道未來能拿多少錢。」小汪說。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說,單純從基本養老金賬戶來看,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能拿到的養老金的確會變少,因為以前退休後是財政支付,標准比較高。此次改革中的一個「同步」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隱含的意思就是,作為改革的配套和潤滑措施,可能會給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漲工資。
「在並軌之前,很可能會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漲工資。」唐鈞推測稱,一旦納入社會保險制度,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也需要從自己工資中扣除一部分養老金,存入其個人賬戶,這勢必導致公務員拿到手的工資變少了。為了平穩過渡,有關部門很可能會在改革之前,給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適當漲工資,使扣除個人繳納部分之後,拿到的工資能與之前基本持平。
問題:「並軌」之後能拉平養老金水平嗎?
解答:短期內拉不平,但肯定可以
在很多專家看來,其實,對普通老百姓來講,只要能拉平養老金水平,養老金是否「並軌」並不重要。養老金「並軌」後,能拉平養老金水平嗎?
華南農業大學社保系主任張開雲分析認為,短時間內拉平不現實,但可以肯定,公務員養老金必須比現在的水平降,不然,並軌就沒有意義了。
養老金計算方式復雜,很多人並不能算出自己養老金的真實數額。張開雲說,每個人繳費年限、工資水平都不一樣,最終發放的養老金額度肯定不一樣。假如機關事業單位要建立與企業相同的養老保險制度,那就會人人平等,嚴格按照制度辦事,根據每個人繳費情況確定養老金水平。
問題:為什麼機關和事業單位一起並軌?
解答:一起改革可以減少阻力
「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推進養老制度改革,這種做法並不讓人意外。」張開雲說,2008年,國務院選擇在廣東、重慶等地試點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一些人瘋傳養老金會下降,導致大學里一些教授要提前辭職,引人不安。這次試點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對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試點,國家一直想推,但一直難以推進,主要是阻力大。」
張開雲說,之前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試點從事業單位開始,而事業單位的主體是中小學以及高校老師,他們的議論容易引起輿論關注。
很多人覺得,一下子對近1000萬機關職工、2700萬事業單位職工同時進行改革,社會壓力會更大。對此,國家行政學院竹立家認為,這顯示了中央深化改革的決心,「恰恰相反,一起改要比分步改阻力更小,因為大家都一樣,沒有什麼好比的。」
張開雲說,「五個同步」是「一個統一」的配套措施,都是為了配合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而配套設立的。因為有五個同步措施,給人留下想像空間,「從這些措施看,中央已意識到改革的壓力,通過多種措施緩解這種壓力。」
問題:「並軌」後,「中人」怎麼辦?
解答:可以由國家財政補貼
張開雲說,「並軌」之後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對待機關事業單位里的「中人」?
社保領域講究「老人」、「中人」、「新人」。所謂「老人」是已經退休的人員,按照「老人老辦法」的原則,已經從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人員將肯定按照現有的核發模式發放養老金。
所謂「新人」,是指在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之後進來的人員。按照一般制度設計原則,這些新人顯然要遵從新制度的安排,因為參加工作之前,都已明了這些制度。
所謂「中人」,指現在還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他們還沒退休,突然實行新制度,以前按在職工資90%發放的養老金預期被打破了,如何對待這些人?「中人」們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是:長期沒交或者只交很少的社保金額,個人賬戶錢很少,如何提高他們的退休待遇?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認為,對「中人」參加養老保險後的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國家一定會想辦法逐步解決。對統籌賬戶部分,機關和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由財政補貼,雖然還這筆舊賬是巨大的財政負擔,但相對會好一些,而對於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這個窟窿怎麼填?此外,個人賬戶更是個大難題,「你讓一位工作30年的公務員,補齊過去30年的養老金個人賬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只能是視同繳納,由財政補貼全部或者大部。」
張開雲說,從社保運作的基本原理來看,個人補繳個人賬戶,也是應該的。「我現在最不擔心的是全額撥款機關事業單位,我最擔心的是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假如這些單位沒有錢,誰來保障這些單位的職工養老待遇?」
「不過,國家顯然考慮到公務員養老金待遇落差,這次特別提出要建立職業年金。」張開雲說,要同步建立職業年金,可見推廣之迅速、急切,「可以預見,公務員以後退休金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從社保局領取的養老金,另一部分是職業年金,最終領取的養老金不會很低。」
記者了解到,所謂職業年金,是指公職人員的補充養老保險,這部分由其所在的機關或事業單位繳納。職業年金是職工工資的延期支付,這種延期支付的目的是為未來的退休養老做准備,以避免基本養老保險不足時所帶來的生活水平的下降。
職業年金與企業年金性質相同,當年因企業退休金低,國家鼓勵企業建立企業年金。不過,企業年金不是強制性的,完全靠企業自願繳納,也沒有固定的標准和比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給職工繳納年金的企業非常少,一般的企業不具備這樣的財力,又沒有強制措施。
「我個人認為,大家不要對這個養老金並軌抱太大希望,從制度上並軌了,不一定能從結果上並軌。並軌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退休金未必會變少,企業人員跟他們的退休金差距不一定能縮小。」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認為,建立職業年金後,如果所在單位是全額撥款單位,職業年金由財政全額補貼,這是有保障的。「因此,並軌後,公務員的職業年金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養老金的減少。」(尹安學)
權威人士談養老金「並軌」
關於公務員工資
西南政法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教授熊暉:在全面實現養老並軌之前,公務員工資可能實現普漲。但是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主要是為了覆蓋社保支出部分。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實施養老「並軌」並不意味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必然上漲,但卻是調整工資制度的好機會。國家應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即適當增加一次工資,以消減改革初期帶來的陣痛,促使制度平穩轉型。
關於職業年金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陳步雷:這是為了減少改革阻力,旨在給出預期,給總數接近4000萬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吃下「定心丸」。建立職業年金就是為了補充待遇降低的部分,因此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待遇不會出現明顯下降。
鄭功成: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基本養老金那部分肯定會減少,但加上職業年金,總體待遇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關於職業年金來源
熊暉:養老保險目前個人繳費是小頭,基金支付和財政補助才是養老金構成的大頭,而國家應該在制度轉軌期間承擔這部分轉製成本,建立起職業年金最為關鍵,這部分應該會由財政資金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雙重投入。
鄭功成:這次改革的關鍵是如何建立穩妥的「中人」過渡辦法,讓老人和新人之外的「中人」養老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同時也應當解決好機關事業單位中編制內外員工的現實權益差距問題。
陳步雷:對於「中人」,應該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和強制性職業年金雙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也就是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籌資模式,按60%的替代率(養老金與在崗工資之比)進行制度設計;同時,建立強制性的職業年金制度,職業年金的替代率以現有待遇不降低為要求,大致按照替代率的20%至30%進行設計。
養老金制度發展歷程
2014年
機關和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金「並軌」方案通過
1997年
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明確了企業和個人分別應當承擔的養老金繳費比例
1991年
出台了《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
1986年
《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發布,邁出了建立社保制度的第一步
1982年
《關於建立老幹部退休制度的決定》出台。公職人員和職工的養老金開始分離,「雙軌制」逐漸歸來
1958年
《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出台,工人和公職人員的養老標准統一,「雙軌制」暫時退出歷史舞台
『肆』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什麼意思
本人作為相關工作人員,回答如下:
一、首先我們來了解目前我國養老金的現狀。目前我國的養老金實行的是雙軌制:即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金的收繳、退休核准、退休金發放及標准都是由人社部門下屬的企保部門負責,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的收繳、退休金發放由財政部門負責,退休核准則是由組織部門和人社部門下屬的公務局負責,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不同,即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可拿到在職工資的80%至90%,而企業職工退休後只能領到在職工資的40%至60%,退休工資差距較大。
二、關於公務員養老金並軌。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到,就是改變目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雙軌制現狀,實行並軌,即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企業員工,養老保險金的繳納、退休核定和退休金發放及標准都實行統一管理,主要就是將公務員養老保險並入到社會養老金體系中,並軌後無論從體繫上、模式上還是繳費公式上,兩大板塊的養老保險制度都將一致。由於歷史原因,目前公務員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全部由國家和地方財政支出。
三、關於並軌時間和並軌後續工作。並軌改革從2008年開始試點,即將於今年實施,但人社部相關人員表示,並軌方案還在討論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鼓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
『伍』 公務員養老保險並軌後之前養老金補上嗎
比如將津補貼等納入到基本工資里,作為繳費基數。有些工資比較低的公務員擔心,繳納養老保險後,工資會下降很多
『陸』 養老金並軌以後,公務員需要繳納保險具體是哪幾項目保險
養老金並軌只涉及養老金這一項,也就是說公務員需要自己繳納養老金了,此外作為補充養老金項,公務員還需要自己繳納職業年金的個人繳費部分。然後公務員的醫療保險早已經改革,至少在我所在的城市,普通公務員早都已經開始繳納醫療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公務員也需要自己繳納個人繳費部分。失業保險金到目前公務員是不需要繳納的,因為公務員有特殊的工作穩定性,除非犯嚴重錯誤沒有失業的危險,如果主動辭職本身也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的要求,所以公務員到目前不需要繳納失業保險金。
對於普通的企業員工來說,其實自己需要繳納的就是三險一金(養老、醫療、失業、住房公積金),如果企業效益好有條件的話,再加一個企業年金,就是三險兩金,生育和工傷這都是企業繳費而個人不需要繳費的。公務員現在需要自己繳納的是兩險兩金(養老、醫療、住房公積金和職業年金)。
『柒』 實行養老保險並軌後退休公務員工資標准怎樣計算
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和人社部、財政部的規定,
一、當前,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退休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個人繳費指數均值)/2*社保繳費年限*1%
其中,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實際平均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養老金發放月數
3、過渡養老金=全省上年平均工資*(1+養老金指數)÷2×(96年以前工齡)×1.3%。
二、《決定》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
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7)公務員的養老金並軌擴展閱讀:
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中人」,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
即: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
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依此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捌』 新政策之後,公務員的養老金會發生什麼變化
公務員養老保險與企業養老保險並軌
養老金「並軌」主要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
養老金「並軌」後,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且個人的繳費多少與繳費工資基數相關,但對於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確定,各地的規定卻不相同。為了降低養老金「並軌」難度,保障改革順利進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也同步進行了調整。
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方案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相差懸殊,即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可拿到在職工資的80%至90%,而企業職工退休後只能領到在職工資的40%至60%。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起企業年金之後,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也會與機關事業單位的看齊。改革後,無論從體繫上、模式上還是繳費公式上,兩大板塊的養老保險制度都將是一致的。
2016年公務員養老保險退休工資改革雙軌制改革最新消息
根據人社部消息,養老金並軌方案改革工作,仍然沒有實質性進展。退休雙軌制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社會不公的現象,企業退休人員與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差距較大,這在社會上引起諸多不滿。如今,國家已下定決心促進養老金並軌。
養老金並軌已成為大勢所趨,不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有職業年金作為補充,所以退休雙軌制改革最新消息里各方推測,公務員退休後工資可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肯定不會太大。目前改革還有一大問題,機關事業單位不屬於盈利性機構,需要機關事業單位承擔的養老金尚不知如何籌措。可見養老金並軌並不容易,仍有很多難啃的骨頭,希望配套改革政策盡快出台,以促進養老金並軌方案的順利完成。
『玖』 養老金並軌方案通過 公務員養老金會減少嗎
因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起步晚,待遇水平仍不高;因為各地財政承受能力和基金結余分布不均,且統籌層次仍偏低,社會保障互濟功能施展不夠,導致地區之間待遇差別較大;因為機關事業單位仍實行單位退休養老軌制,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軌制「雙軌」運行,待遇差距矛盾凸起,社會反響強烈。
改革以後,會設定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對於改革前已經參加工作的,改革後才退休的這部分人,會給他過渡性的養老金,根據他們繳費長短,對比新老辦法的待遇差,然後通過必要的一些養老金方式彌補這個待遇差,使得改革以後,在過渡期內退休,將來領取的養老金和過去相比,基本上可以確保待遇不下降。
再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實行年金制度,作為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也會增加退休人員的收入,因此,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不會降低退休養老金。
『拾』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明白我國養抄老保險的構架:由國家政府民政局統一收取發放,養老保險金。收取的人群為:一、(佔全國6%)公務員的養老保險由事業單位全額支付。二、(佔全國55%)民企的在職人員個人上繳8%.三、(佔全國40%)無業者個人可選擇自己合適的養老保險投保「檔次」(注:合適的養老保險投保檔次?說白了就是現在與未來的貧富差距的體現,等將來老人群體還是處於不一樣的生活環境還是貧窮)。現「事業單位」上繳的養老金比「企業人員」上繳的養老金高出4.5倍左右,在比個人自費繳納的養老金高出15倍左右。所謂「雙軌制並軌,是要求「當地企業和事業單位」上繳養老金達到相同數額」而社會養老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基本解決,因為國家不考慮佔全國的40%的無就業者當中包含30%的無力繳納養老保險金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