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延遲退休與養老金缺口有關是怎麼回事
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說幾乎每次新聞發布會都會被問到。在3月1日由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有記者請尹蔚民回應「延遲退休方案可能跟中國養老金的發放缺口相關」的質疑。
「當然,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一點,要未雨綢繆,進行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採取綜合性措施保障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尹蔚民說。
❷ 延遲退休與養老金有什麼關系
延遲退休,在同等條件下,由於繳納養老保險年限延長,領取的養老金要多些。
❸ 延遲退休個人工資是多了還是少了
網傳演算法
月薪五千晚5年退休每月多拿948元
「延遲退休」一直以來是一個熱點話題,其中支持方的論點是延遲退休能多拿不少養老金。為了證明這一結論,一種演算法也開始在網上流傳。
這一演算法主要是,假設今後的社會平均工資一直保持不變,用去年的某地社會平均工資5223元作為標准,將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簡化為:(2012年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工資數)÷2×(繳費年限)×1%。以25歲開始繳納養老保險的男性在職職工為例,60歲退休時累計繳費年限為35年。如按規定,退休年齡60周歲時,計發月數為139,而退休年齡為65周歲時,計發月數就變成101。
平均月工資5000元:
●每月計入個人賬戶的額度=5000×8%=400元
●基礎養老金=(5223+5000)÷2×35×1%=1789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400×12×35÷139=1209元
總計=2998元
如果延遲5年退休:
●基礎養老金=(5223+5000)÷2×40×1%=204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400×12×40÷101=1901元
總計=3946元
結論:65歲退休比60歲退休每月多拿948元。
這個演算法 漏了不少
沒算每年調幅和多繳的保費
這是真的嗎?這本經濟賬可得好好算算。每年國家都要上調10%的退休金,這筆賬沒有計入。如果60歲退休,按2998元來計算,經過5年10%的普調,65歲時可以拿4828元,「反而少了不少錢」。小庄說,由此來看延遲退休實質是少拿了不少養老金,相當不合算。
網傳演算法還少了延遲退休5年期間多繳的社保費用。「5000元月薪,延遲5年退休需要繳納63000元的養老保險,再加上少領的5年養老金,約18萬元。」小崔說,這24萬元左右的差額被忽略了,這也大概是80個月的養老金,「一來一去11年多的養老金沒了」。
「這其中還沒有考慮物價上漲的因素」,市民老柳認為,30歲月薪5000元,和退休60歲以及65歲的時候肯定不是一個概念,所以說延遲退休實際上不能用錢來衡量、來計算。「大家都知道今天的1分錢比明天的1分錢值錢,30年前的3000元是巨款現在只是一個月的薪水而已。」
延遲退休不能僅算經濟賬,還需要考慮人的預期壽命、市場勞動力供需、老齡化等問題,有的情況下,即使養老金入不敷出,也不應當延遲退休年齡;反之,有的情況下即使是養老金有結余也應當延遲退休年齡。
❹ 延遲退休:養老金是不是馬上發不出來了
原標題:四問
養老金當期發放沒問題,養老金收支狀況不是延遲退休的先決條件
專家講了嘛,再不推遲退休年齡,養老金無法實現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機構任職的王敏,最近對清華大學發布的養老改革方案格外關注。
14個省份的養老金入不敷出,這情況太嚴重了,看來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經退休的陳大爺從報紙上看到中國社科院的研究成果,專門打來電話。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多次表態,養老金支付沒問題,不僅沒缺口,到2012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達2.3萬億元。2013年上半年,養老金收大於支,預計下半年延續此走勢,結余將繼續增加。
不過,對於官方回應,一些人並不相信,甚至認為是粉飾太平。而另一組數據影響力似乎更大,即中國社科院去年發布的2011年14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沒有財政補貼,會影響養老金發放。
究竟信哪個?對此,人社部的負責人曾解釋,事情並不復雜。目前養老保險沒有全國統籌,13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缺口不假,但還有18個省
份有盈餘。前者缺口達700多億元,乍看驚人,但盈餘省份中,廣東一省累計結余就超過3000億元。從全國看,養老金結余穩步增加是客觀事實,經過了嚴格的審計。
對‘缺口’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成果中是不同的。是指當期缺口還是長遠缺口?顯性缺口還是隱性缺口?全國缺口還是局部缺口?採用不同的口徑,算出來的結果天差地別。養老保險的確要未雨綢繆,但也不必把老百姓嚇住。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褚福靈說。
險則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國有資產緊密相聯。2011年實施的《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五條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人社部對此條法律解讀為:社會保險制度是國家建立並強制繳費的制度,應當由國家信用來擔保社會保險制度的正常運
行,社會保險基金一旦發生支付不足,出現支付缺口時,政府應當予以財政補貼,承擔兜底責任。在延遲退休問題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未把這項研究與養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掛鉤。
想通過延遲退休來解決養老金支付難題,這樣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延遲退休的必然性應當是基於人均預期壽命持續延長、受教育年限增長和老年負擔代際公平的需要,而不是養老金有支付壓力。
❺ 養老金缺口18萬億ZF要延長養老保險繳納期限至男65歲女60歲,大家有什麼看法暢所欲言
養老金缺口18萬億ZF要延長養老保險繳納期限至男65歲女60歲,大家暢所欲言的看法:一、問養老金:養老金的缺口是誰造成的?是怎麼造成的?首先廣大在繳人員還沒有人領到一分養老金,他們中有的已經交費10多年,有的已經交費20多年,最多的可能已經30多年,因為實行職工合同制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批實行合同制的人是最早參保繳費的,如今這批人有的是4050人員,大部分應該是2000年以後參保的人員。所以養老金的缺口不是在繳人員造成的,憑什麼讓他們推遲退休,延長繳費年限替人買單?
二、問養老金:養老金的制度設置為何如此隨便?長期以來養老金繳費制度一直不完善和統一,地方政府可以隨便給誰優惠就優惠,願意給誰減免就給誰減免。既然這樣,養老金還有不產生缺口之理?
三、問養老金:為何沒有交過養老金和未交滿規定年限的人員照樣可以從養老金基金中領取養老金?中華人民共和國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法規規定得很明確:只要累計交滿15年,男年滿60歲,女年滿50歲,是可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必要條件。上世紀90年代,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將地方國有、集體企業全部廉價改制給個人,數千萬至上億的國有集體企業固定工被分流,他們有的提前退休,有的買斷工齡自謀職業,有的下崗失業,而他們的提前退休有的是沒有交過給地方養老金基金一分錢的,有的僅僅是後期交過短短的幾年,就算政策准許他們退休拿養老金,但也不能從養老基金中支付,國家毫無依據地把這批退休人員的包袱轉嫁給養老金基金。之後,盡管國家財政很富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借「高薪養廉」之名,將改革開放創造的財力全部分配給了公務員。養老基金的缺口不但得不到財政的及時彌補,而且賤賣出去的國有企業所得的款項也被各地財政佔用了。但是有哪個審計部門向全體參保人員公布過對地方養老金的賬目情況和審計情況?這樣的糊塗賬怎能不造成造成養老金的虧空?
四、問養老金:既然缺口如此巨大,國家為何還要連續十年給退休人員提高養老金?國家到底是在花誰的錢?大家都知道國家財政只管公務員的吃飯問題,企業退休人員的吃飯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是絕對不管的,所以國家每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是以增加廣大在繳人員的繳費額度作為來源的;造成國家被動連續十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是由於國家錯誤的「高薪養廉」政策造成的,上世紀90年代,確切的講是1998年,國家將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急劇提高,而且規定每2年加一次,每次加薪的額度很大。結果是10個企業的職工不如一個機關事業單位員工,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才導致國家被動連續十年給企業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即使如此,現在還是4各企業退休的不如一個機關事業退休的!這是造成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
五問養老金:養老金缺口這么大,為何公務員不能繳費?解決養老金缺口的唯一的最好辦法就是擴大參保人數,今年國家已經將原先參加過工作的所有刑滿釋放人員、代課民辦教師、當過兵、農村放過電影、當過赤腳醫生、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等人員全部准許一次性繳納5-6萬抵作15年參保繳費,男年滿60歲,女年滿50歲的馬上予以退休,但是還是解不了養老金的缺口,反而是加大養老金的缺口,因為這批人退休的比不退休的多。就是這樣,國家還是不能讓公務員繳納養老金!
❻ 延遲退休和延遲領取養老金有何差別
根據此前公布,清華大學方案認為,根據精算原理,在平均壽命75歲的條件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應為60歲,而2030年前後中國人均壽命或達到80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相應提高到65歲。這就是專家說的「延遲領取養老金」。(據人民網)
由於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呈現支大於收,入不敷出的情況,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所帶來養老金缺口的擴大,很多學者都提出延遲退休年齡來延後領取養老金,可以緩解支付壓力。而今又提出延後領取養老,而非延遲退休年齡。延遲退休年齡遭到很多人的反對,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會給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造成沖擊,也對享受提前退休的勞動者帶來一定的影響。而延遲領取養老金,即在不延後退休的基礎上,退休後不能馬上拿退休金,延後一定時間領取,雖說這樣可以解決失業問題,但又出現另一個問題,勞動者退休後,在一段時間里沒有養老金,基本生活難以維持,退休的人同樣會回到勞動力市場,同樣沖擊就業,這也縮短了退休老人享受養老金的時間,既然享受不到幾年的養老金,何必要參保呢?雖說延後領取養老金和延後退休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養老金支出,但兩種方法都有它的弊端,都可能造成一定影響。延後退休和延後領取養老金在我看來沒有什麼差別。
人口老齡化必然會給養老金支付問題帶來影響,這是必然的,我們無法逃避,我認為延遲退休更為妥當,隨著時間推移,我國人均壽命的增加,適當延遲退休年齡是可以的,至於對剛就業人群就業帶來影響,這一點我不認同,因為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形成「4-2-1」模式家庭,以後我國的年輕一代人數會越來越少,勞動力會呈現緊缺狀況,就業壓力不會比現在嚴峻。當然實行推遲退休年齡,對於現在來說,還為時尚早,因為現在我國的人均壽命也很低,我國的就業形勢依然很嚴峻。推行這一方法,應該綜合考慮它所帶來的影響,當然對於養老金收不抵支狀況也不能單單考慮人口老齡化這一個因素,還有歷史遺留成本問題、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混賬管理問題、監管不力、制度不完善等問題,都是造成養老金缺口不斷增加的因素,要全面考慮,綜合處理。
❼ 國家現在的養老金有缺口了,就像延遲公民的退休年齡來補缺口;我竊以為這是不明智的選擇
現實問題不容迴避,那就是養老金缺口日益增大,多年後將出現兌付困難的情況。然而造成這種情況的,既有歷史原因——早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時,政府沒有承擔相應的轉製成本,個人賬戶中的資金很多被挪用去發放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導致個人賬戶的空帳運行規模已超過萬億元大關,也有現實原因——養老制度「雙軌制」,造成上千萬的體制內人員靠財政「小灶」養老,佔用了本可以填補窟窿的財政資源。因此,讓退休待遇本就被甩開幾個檔次的普通人來承擔改革的陣痛,恐怕只會加劇社會不公,讓「體制內樂了,體制外哭了」的擔心再次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