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老人如何繳納養老保險
網上交農村養老保險的方法:
1、首先關注「某某社保中心」,進入該社保中心公眾號。
2、有個「我的社保」選項,點擊一下,彈出選項。
3、然後點擊「社保繳費」,一般只在需要繳費的時間段,公眾號才會開通繳費功能。
4、公眾號開通繳費功能後,裡面我們會看到城鄉居民養老繳費、靈活就業人員繳費、事業人員繳費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述的類型,選擇繳納什麼樣的費用。
5、選擇好之後,就可以添加需要繳費的人員姓名、身份證號碼,接下來選擇繳納養老保險的檔次,輸入需要繳納的金額,就可以用微信支付來繳納養老保險了。
⑵ 我2020年剛開始交農村養老保險以後國家給的補貼還有嗎
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介紹
2018年之前養老保險的政策是可以一次性補繳15年的養老保險費用,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滿60周歲是交費年限未滿15年,無論何時參保,都可以一次性補繳15年。
2018年1月1日以後,這些政策開始停止執行。即2018年1月1日以後達到60周歲且未參保繳費的居民,不再發放老年人生活補助,年滿45歲周歲不滿60周歲且未參保繳費的居民,不再允許一次性繳15年的養老保險費。
推薦: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繳納標准和領取標准!
2020年農村養老金政策變化
1、我們知道,城居保養老金是由兩部分構成的,其中的基礎養老金,是各省市根據國家的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情況確定的。比如,上海市今年繼續提升基礎養老金的標准。已經由1010元提升至1100元,而國家對此的指導意見僅為88元。
而且從國家層面也對此進行了確認,明確今年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准,估計會從88元調整到百元以上。所以說,農村養老金的第1個關鍵詞是「上漲。」
2、6月2日,深圳市轉發了《廣東省關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調整意見的通知》,其中明確表明,自6月11日起對65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增加養老金50元,為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增加100元養老金。不僅是深圳,在此之前西藏、合肥等多個省市已先後公布了對65歲以上老人的特殊傾斜政策。所以說,農村養老金的第2個關鍵詞是「傾斜」。
3、新的一年到來,除北京等少數省市以外,已先後有多個省份上調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所以說農村養老金的第3個關鍵詞是「調整」。
推薦:農村養老保險怎麼交最劃算?
農村人有什麼樣的養老保險
現在國家政策很好,給我們農村人的優惠政策,和老年人的養老都有一些好的政策。在我們農村,現在主要是農村新農合醫療保險和農保,我們每人一年交100元,總共交15年,現在每個月可以領100塊塊左右,對於農村人來說,還是可以的。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俗稱「新農合」)。作為一種社會保險,由國家提供保障,具有低成本、高回報的優點,而且其報銷過程很簡單,只要帶著合作醫療證和住院發票等去當地的衛生院便可報銷。
2、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俗稱「新農保」)。同樣也是享受國家補貼,適應農民生活需求的保險。其規定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⑶ 農村養老保險國傢具體怎麼補助和開支方式是什麼樣的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該如何參保?養老金待遇如何?能不能與其他養老保障制度同時參保?就廣大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省政府日前發布的《關於建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進行了分析解答。
哪些人能參保?如何參保?
政策規定,凡具有我省戶籍、年滿16周歲(全日制學校在校學生除外),非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人員,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均可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繳費標准目前設定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個檔次,各地可按不低於當地上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的額度,增設和調整若干絕對額繳費檔次。參保人可自主選擇繳費標准,多繳多得。
參保後養老金待遇如何?
政策規定,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除了參保人的個人繳費外,還包括集體補助、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和利息收入。參保人死亡後,其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
在繳費補貼上,政府對選擇較高檔次標准繳費的參保人給予適當鼓勵;對重度殘疾人、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繳費,按當地最低檔次繳費標准給予全部或部分補貼。為了讓參保人享受到真正的實惠,我省要求,參保人所在市、縣(市、區)對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准不低於每人每年30元。
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繳費年限養老金三部分組成,支付終身。其中基礎養老金由政府全額支付,目前省里確定的標準是每人每月不低於60元。
為了體現長繳多得原則,省里制定了繳費年限養老金政策。繳費年限養老金與參保人繳費年限長短掛鉤,按繳費年限分段計發,目前暫定為:繳費5年(含5年)以下的參保人,其月繳費年限養老金按1元/年計發;繳費6年以上、10年(含10年)以下的,其月繳費年限養老金從第6年起按2元/年計發;繳費11年(含11年)以上的,其月繳費年限養老金從第11年起按3元/年計發。
對參保的復員退伍軍人,軍齡視同繳費,並加發優待養老金。
此外,制度實施後,已領取養老金待遇的參保人員,死亡時可享受一次性喪葬補助費,標准為參保人死亡當月享受的基礎養老金的20個月金額。
該負責人舉了個例子:在不計利息、且現行基礎養老金金額及政府補貼標准不變的前提下,如參保人今年45歲,年繳費100元,連續繳費15年,到60歲時,每月能領取養老金104元。按浙江省平均預期壽命78歲計算,個人繳費總額為:100×15=1500元;得到養老金總待遇為:104×12×18+1200(喪葬費)=23664元。
養老金的領取條件是什麼?
年滿60周歲,未享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離休、退休、退職待遇和職工基本養老金待遇的本省戶籍城鄉居民,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制度實施時,符合上述條件的老年人不用繳費,可以按月享受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
制度實施時年滿45周歲、不足60周歲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年補繳額不得低於當地當年的最低繳費標准,累計繳費年限不超過15年;未滿45周歲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年限不少於15年。
與其他養老保障如何銜接?
政策規定,對年滿60周歲且已領取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金的參保人,在繼續領取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金的同時,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對未滿60周歲且未領取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金的參保人,應將原個人賬戶儲存額折算成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並繼續繳費,原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並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因就業關系發生變化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可雙向轉換,但不能同時享受。
制度實施時,已參加城鎮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並領取保障金、年滿60周歲的農民,可以同時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制度實施後,允許符合條件的農民同時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如被征地農民本人有要求,可將其參加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轉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但不允許「逆向選擇」。
符合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人員,如符合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社會優撫、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供養、精減職工和遺屬生活補助等待遇條件,可同時疊加享受。
⑷ 國家對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發放補貼,農民還要向當地政府交錢嗎
農民是否交錢,依60歲老人的戶口本上16-59之間的人而決定,如果16-59之間的人符合參加條件,而又沒有參加社會保險,就必須交錢,60歲的老人才能免費領取養老金,反之亦然,如果16-59之間參加了養老保險,就不必再交錢了,60歲的老人也能免費領取養老金。
這不叫補貼,全稱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4)繳納農村養老保險國家是怎麼補助的擴展閱讀:
農村貧困的高齡老人的補助:
一、高齡補貼
目前國家對農村年滿80歲的老人,每人每月有30元高齡補貼;需到所在地村委填表申領,有地方民政財政統一按年發放到老人「專用存摺」中。和原有的發放的國家基礎養老金。可以免交農村合作醫療
二、住房補貼
農村貧困高齡老人的住房,是危房的,可以向村委打報告申請「國家危房補貼金」,核准後進行維修加固。
三、低保金
國家對六十歲以上的貧困老人,其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水平線」的,可以申請納入社會「低保保障體系」,每月發放「低保金」。
四、五保戶補助
農村60歲以上孤獨老人,身邊無子女贍養的;可以申請國家「五保體系」,要與村委簽訂供養協議:包吃、包住、包穿、包醫、包死後安葬。老人生前有村集體養老,其死後的宅基地、財產歸集體所有。
五、慰問補助
每年春節、重陽、中秋、端午節,社會慈善事業、社會愛心人士、國家救濟撫貧基金,將對一些農村極度貧困的高齡老人慰問,救濟;這要看愛心機構到不到你處了,還國家貧困撫貧應在公平公正的陽光下,發放給那些極度貧困的高齡老人。
六、地方補助
百歲老人當地民政等部分也會有相應的福利,如果既是高齡還是貧困戶的話當然就會有貧困金。一個月數百不等。
⑸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異地怎麼繳費
參保人員可憑社保卡(銀聯)的對應定點銀行的任一營業網點去繳納相關的養老保險費用。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農村養老保險有定期交費、不定期交費和一次性交費三種形式。
1、定期交費,在收入比較穩定或比較富裕的地區和人群採用這種方式。如鄉鎮企業可按月、按季交納保費,富裕地區的農民可按半年或按年交納保費,其交費額既可以按收入的比例,也可以按一定的數額交納;
2、不定期交費,多數地區因收入不穩定而採取的方式。豐年多交,欠年少交,災年緩交。家庭收入好時交,不好時可不交;
3、一次性交費,多數是歲數偏大的農民,根據自己年老後的保障水平將保費一次交足,一直到60歲以後按規定領取養老金。
(5)繳納農村養老保險國家是怎麼補助的擴展閱讀:
農村養老保險繳費金額從100元到4000元分13個檔次
1、選擇繳費檔次100元,每人每年補貼45元;
2、選擇繳費檔次200元,每人每年補貼50元;
3、選擇繳費檔次300元,每人每年補貼55元;
4、選擇繳費檔次400元,每人每年補貼60元;
5、選擇繳費檔次500元,每人每年補貼70元;
6、選擇繳費檔次700元,每人每年補貼75元;
7、選擇繳費檔次1000元、1500元、2000元中任意一檔的,每人每年補貼85元;
8、選擇繳費檔次2500元、3000元、3500元和4000元中任意一檔的,每人每年補貼90元。
⑹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繳納標准和領取標准、
一、繳費標准:
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
二、領取標准:中央財政主要負責國務院統一確定的每人每月55元的基礎養老金,對中西部地區給予全額補助,即每人每年660元;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即每人每年330元。這是目前的補助水平,今後國家將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
(6)繳納農村養老保險國家是怎麼補助的擴展閱讀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背景和主要內容:
1986年,國家「七五」計劃提出「探索研究建立農村社會保險制度,並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試點,逐步實行」。1991年,經國務院同意,民政部開始選擇部分縣市進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民政部於1992年1月正式下發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明確資金籌集堅持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原則。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有條件地方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從2003年起,一些地區開始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為籌資機制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
黨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為了區別原來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概念,並明確了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原則。
2009年,在總結各地探索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決定開展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並下發了《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09]32號)。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旗),2010年將試點范圍將擴大到23%的縣(市、區、旗),以後逐步擴大試點。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