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孝有三,有哪三大不孝
不孝有三,三大不孝如下:
第一個不孝,是對父母阿諛奉承,也就是說,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顧是非,總是一味地順從。因為這樣做,會陷父母於不義。
第二個不孝,用現在的話說,意思是父母年齡大了,家裡生活窮困,可是自己也不出去找工作掙錢,謀生活,只知道啃老。這是第二種不孝。
第三個不孝,就是剛開始說的,沒有後人,沒有人來祭祀祖先,也沒有傳承。
出處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說:天底下不孝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沒有子嗣,屬於比較嚴重的情況。舜帝背著父母娶妻,是因為害怕沒有後代。君子認為舜帝不告而娶,實際上是符合孝道的。
⑵ 人世有三大不孝,是那三個
不孝有三中第一件不孝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第二不孝則是指家境貧窮,父母雙親都已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第三不孝是一味的順從父母,父母有錯也不指出來勸說,陷入父母於不義之中。
第三條,意思很清楚,父母有時也會犯錯,對待父母的錯誤要指出來,不能愚孝,愚孝陷家人於不義,也是不孝的行為。孝要以身作則,要付諸於行動,不能光用嘴去說,要理解父母、能多陪家人,用以實際行動來詮釋孝道。
⑶ 古代的十大不孝是什麼
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
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
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
好勇斗很(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妄毀自身也是
我就找到9個
十大罪是
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
⑷ 形容不孝順的詞語有哪些
不孝之子,逆子貳臣,逆子賊臣,無後為大,鴞鳥生翼,衣冠梟獍.
⑸ 三不孝分別是什麼
三不孝分別是:
1、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2、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3、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出自漢代經學家趙歧所做的《十三經疏》,對孟子的話進行了注釋。
釋義:
1、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2、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3、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5)不孝順的說法擴展閱讀:
1、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常用的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後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2、正確的解釋應該是:"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娶妻的時候沒有稟告父母,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
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為舜娶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3、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子居),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孟子》《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⑹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分別指哪三個不孝為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出自《孟子·離婁上》。
意思是說:天底下不孝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沒有子嗣,屬於比較嚴重的情況。舜帝背著父母娶妻,是因為害怕沒有後代。君子認為舜帝不告而娶,實際上是符合孝道的。
但是,這一句話的意思,在學術界一直有著比較大的爭議。從“不孝有三”的“三”字,是虛數還是實數,到“為無後也”到底講的是什麼,都沒個統一答案。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本義是:不孝有很多種,無後屬於比較嚴重的一種。而不是說不孝的情況只有“三種”,其中最為不孝的是無後。
自從東漢的趙歧注釋《孟子》之後,“不孝有三”正確的理解就變成了:一、明知父母親做了不正確的事,而不阻止;二、明知家中貧困,還不思上進,不肯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環境;三、不結婚生子,導致家中祭祀無人主持。家族後繼無人。
⑺ 表示不孝順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不孝順的成語有:六親不認、逆子貳臣、逆子賊臣、無情無義、大逆不道。
1、六親不認[liù qīn bù rèn]:形容不重天倫,不通人情,對親屬都不顧。 有時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上服度則六親固。」
2、逆子貳臣[nì zǐ èr chén ]:貳臣:由舊朝投降後在新朝又擔任官職的人。忤逆不孝的兒子,不忠的大臣。
[出處]瞿秋白《魯迅的精神》:「魯迅從進化論進到階級論,從紳士階級的逆子貳臣進到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真正的友人,以至戰士。」
3、逆子賊臣[nì zǐ zéi chén]: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處]《敦煌變文·降魔變文》:「唯有逆臣賊子,欲謀王之國政,懷邪抱佞,不謹風謠。」
4、無情無義[wú qíng wú yì]:沒有一點情義。形容冷酷無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好!寶玉,我今日才知道你是個無情無義的人了!」
5、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 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
⑻ 什麼叫不孝順呢!
一不孝是不能事親,就是說不能孝養父母,不愛護家人;二不孝是不能事君,就是說自身不能做到恪守本分,忠義行事;三不孝是不能立身行道,就是說自身不能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
但一直被大眾熟知的一句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普遍地被認為是沒有生育後代是最大的不孝。但這句話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其本意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舜沒有告知父母就自行結婚了。
⑼ 古話常說不孝有三,這三個分別為哪三個不孝呢
過分順從父母,任他們隨心所欲,最終犯錯)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入仕為官以俸祿養父母),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這些都會導致絕了後代。是屬無後為大,就是最的不孝。這樣理解不一定不對。如果孟子還活著,不妨打個電話問一下,就能得出結論。我們平時所說的多是沒有後代的意思,很多文學作品中的「無後」也是沒有後代之意。不為祿仕(入仕為官以俸祿養父母),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其後,北宋孫奭與南宋朱熹等人都有注釋,但後人多從趙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