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張萌認為孝順應該孝為先,孝順到底是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孝道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因為父母生養育我們,照顧我們長大,當父母老了,我們也長大之後,肯定要學會孝順父母才是最重要的。孝順二字,孝在前,順在後,很多的人覺得對於父母來說孝更重要,也有的朋友會覺得順更加的重要,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兩者都很重要的,只不過需要我們自己去根據實際情況判斷一下而已。因為一味的愚孝也不好,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一味的順從更不好,有的時候會害了父母,所以說需要自己去做出選擇。
一:孝是對父母好。所謂的孝無非就是對自己的父母好,孝也分很多種,有小孝,有大孝,你經常給父母買東西,照顧父母的意識起居這是孝,你經常回家陪伴自己的父母,帶父母出去散心這也是孝。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這都是應該的。但是我們不應該愚孝,因為很多的時候父母的思想和我們的思想不一樣,不是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有的家裡面重男輕女,父母讓女孩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男孩,不給就是不孝嗎,並不是,這種孝我們不提倡。
父母撫養我們長大,我們給父母養老,趁著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多盡孝,不要等到失去了之後才去後悔。
B. 孝順怎麼做
問題一:要怎麼做才能算真正的孝敬父母? 呵呵,很多人都同你一樣,在朋友面前總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回家後,就會亂發脾氣.你問這個問題,證明你是一個有孝心的人,你不忍心回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傷害自己父母的心,你很想知道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你跟你的朋友和同學在一起,生氣了,但是你不會亂發脾氣,為什麼?因為你要保持你們之間的友誼,你要在他們的面前保持自己的形象,保持他們對你的印象,你知道他們不會遷就你,你知道他們不會維護你,如果你情緒化的話,反而會被他們在背後說你的閑話,說你什麼大小姐脾氣,你為了自己的面子,有所顧忌,所以你能夠忍著自己的情緒. 你回到家裡,面對自己的父母,他們對你嘮叨,你就覺得很煩,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甚至會亂發脾氣,過後你又會很後悔自己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這是因為你知道你的父母永遠都不會離棄你,你知道無論你怎樣對待他們,他們都會遷就你,他們都會維護你,你也不必在他們面前戴上什麼面具,生氣就是生氣,又何必諸多忍耐?就是這些原因,你才會在他們的面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你的父母的嘮叨讓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真正原因是因為你在朋友同學面在需要忍耐,受了氣,在父母面前你就把所有不開心,所有的怨氣都爆發出來,導致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有些人甚至拿自己的父母當成是出氣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我們人類最不懂得珍惜的就是最愛我們的人,我們永遠都覺得他們對我們的愛是理所當然,我們永遠覺得他們是不會離棄我們,所以我們人類永遠到了分離的時候才懂得傷悲. 父母是天下間對我們最好的人,他們對我們的嘮叨,都是為我們好,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情緒化的時候,默默承受的也是他們,有良心的人都會覺得自己這樣對他們是錯的.可是情緒又如何控制呢?說真的,情緒是很難控制的,不過還是能夠靠自己的意志稍微控制到一點點.每一次情緒化之前,想想你父母對你的好,想想他們對你的嘮叨都是為你好,想想他們年紀大了,思想就不會太過實際,再想想他們是最愛你的人,要對他們好一點,我想你會能夠稍微控制到自己的情緒. 你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慢慢來,每一次提醒自己父母對你的好,你會發現你的情緒會因為孝心而漸漸變好
問題二:如何做一個孝順的兒女 百善孝為先,首先要有心,愛自己的父母,真心想關愛照顧他們。 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們。
還有,孝順孝順,不僅孝,還要順。不跟他們吵架,滿足他們的需求,體諒他們的做法。不在身邊,多跟老人打電話,關心老人的身體。
問題三:孝順兒子怎麼做 看你自己的能力怎麼樣,如果你母親在老家根本生活不下去了,那就給她在你家附近哪怕樓上樓下前後樓什麼買一套房子接過來,但不管是怎麼照顧,最明智的就是不要接到一個屋檐下來,那樣做不一定是孝敬。 如果能力有限,那還是常回家看看為上上之選了。
問題四:如何孝敬父母?在家該怎麼做 你父母讓你怎麼做就怎麼做
問題五:做個孝順孩子怎麼做? 孝順,孝順,就是以順為先,以下是關於孝的具體表現。
1、在家聽到父母的喊自己的名字時要立刻回答,父母安排的事情要立即去做,不能養成拖延愉懶的習慣。
2、要恭敬的聆聽父母的教侮,要順從接受父母的責備。
3、在家要時刻關心父母的居住條件,讓他們的住所冬暖、夏涼,切不可只顧自己的小家庭的溫馨,而不顧老人居住環境的優劣。
4、外出時要告知父母,回家時要報平安,長期在外地,更應經常電話報平安,以免父母牽掛,有條件時常回家看看。要有固定的居所,要有固定的職業和崗位,不做無長志、無追求的人。對職業要專注,對事業要有恆心,學會辯證的分析外界的誘惑,不要輕率跳槽。
5、要尊重父母的知情權和指導權,不因事小而不請教,如果私自做一些事情不符合子女之禮儀。
6、在家時,再小的東西也不能私藏,否則會讓父母生氣。
7、要盡力准備好父母喜歡的東西,凡是父母所討厭的,一定要徹底處理掉。
8、保持身體健康、不受外傷是對父母極大的孝。遵紀守法、守規守矩,不犯法,不破壞道德規范,是對父母養育的報答。
9、得到父母親喜歡、疼愛時,能夠盡孝並不難,但如果得不到父母親的喜歡和疼愛,也要和顏悅色的孝敬他們。
10、父母親有了過失,要耐心勸說,注意說話語氣要柔和。
11、父母有了過失而不接受勸說,就等他們心情好的時候再勸。如果父母仍然不聽,還需努力勸說,即使受到委屈也毫無怨言。
12、父母親病了,吃中葯時要先嘗一嘗,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燙。要及時提醒父母親吃葯、打針,應時刻守護在父母親的病床前,不能因為事業忙便可以推辭,要定期帶父母親到醫院查體。
13、父母親去世後,要時時感念他們的恩情,在較短的時間內不可放肆享受、肆無忌憚的追求物慾、放縱情慾。
14、父母親的喪事要按照當地的風俗去辦,祭祀時要完全出於誠心。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如同他們在世時一樣。
問題六:什麼是親情?怎樣做才是孝順? 學生應努力讀書,打工就掙錢養父母,這就是孝順
問題七:孝順父母究竟該怎麼做呢 ? 從小事做起啊.. 比如你有空的時候幫媽媽做點家務啊..什麼的..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父母過分擔心你.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讓父母可以輕輕鬆鬆的.. 有空多去陪陪他們..和他們聊天..讓他們高興 就這樣..不難..不過你要真心去做就好了
C. 什麼是真正的孝順
新春佳節的關鍵字對於我來說是孝順。
我是個遠嫁的孩子,是父母丟失的小棉襖。常年在外工作的我,只有在春節才能有一段好好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1. 你的孝順有多少?
對於在外拼搏的人,最大的牽掛就是遠在家鄉的父母。如果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其實是無法在第一時間趕過來的。
那種無力感是可以摧毀一個人的。那種無力感是無論你在職場上多成功都無法抹去的。
工作與親情,是天平的兩端。孝順,就要拿捏好這種平衡。
在你的年度計劃表裡,我希望可以有一年回3~4次家,每次3~5天。
2.到底什麼樣才算孝順?
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我們在職場上對領導對同事,對客戶講話,可能都是思量再三的,害怕和他們傷了和氣,不希望造成人際關系的不和諧。和我們有利益關系的人,更是多花了很多心思去接觸,交流,言語上也絲毫不怠慢。
我們往往忽略了和我們最親的人。和父母有意見不同時,我們往往很簡單粗暴的就否定父母。因為我們知道父母不會和我們計較,但不能因為這個就肆無忌憚。
就像於丹老師講的那樣:
和父母好好說話,以柔和的表達方式和父母溝通,才稱得上的孝順。不要把最好的脾氣留給外人,而把最壞的脾氣留給親人。
3.最好的孝順是以順為先。
我的父親喜歡喝酒抽煙,這個習慣已經有二十幾年了。起初我非常反對,每次回家,我習慣性批評爸爸不注意身體,為此,我們父女經常鬧的很不愉快。
其實,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生活習慣和喜好。在上一輩的年代,會抽煙喝酒是混職場的必備,是人際交往的必須。久了,就戒不掉了。
後來,我賺錢了,過年回家帶給父親他最愛喝的酒。我看見父親臉上燦爛的笑容,那一刻,我才明白,孝順父母的含義。
4.不要等到來不及孝順,才知道後悔。
這次回家,我發現媽媽怎麼一下子就變老了。
每天上班的路上,我總會打電話給媽媽,明明在電話里媽媽的聲音聽上去還是如此年輕。
每次電話撥不通時,我總是非常惶恐。我內心的害怕的,我害怕媽媽突然病重。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陪父母的時間還剩下多少,如果可以抽時間陪父母,就盡最大的努力多陪陪他們。
不要等到來不及了,才知道後悔。
5.古人說:「 小孝孝其身,大孝孝其心,至孝孝其志。」
真正的孝順是了解父母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並幫助父母達成。
康的父母一輩子沒讀過書,他們最大的願望和寄託就是兒子考上重點大學,曉康做到了。
丹的父母在希望能在退休後,能跟著老年團游遍全世界20個國家,丹正在幫父母聯絡。
在我看來,這都是最好的孝順。
其實,真正的孝順要用心去感受父母,把父母的情緒和舉動,把父母的喜怒哀樂都掛念在心上。
用一顆柔暖的心對待父母吧! 像父母對待我們那樣對待他們吧,不計付出,不求回報!
D. 孝順孝順首先要順
今日,依慣例去看望爸媽,順便蹭一餐飯,實際上不算蹭,應該是事先和爸媽約定的。唉,這么熱的天,本不該又辛苦老爸做飯,無奈老人家樂意。只要老人家願意,順著他們就好。
以前,我沒明白其中道理,總是以自己的意願為主,總以為盡量不去麻煩爸媽就是孝順。經過這么多年的磨合,尤其是隨著爸媽年歲增長,我方才醒悟。
孝順一大關鍵就是要順著,爸媽給我們買東買西,一律收著,不管優劣。平常時不時地麻煩一下爸媽,讓他們體現個人的價值觀,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仍然很被需要。
E. 孝順,一定要以順為孝嗎
孝又不等於順!真心為父母著想,心疼父母就叫孝!
順與不順,我們是內現代人,應該要學容會變通的,一切以實際情況來定奪。
還有就是,現在提倡一個叫主見的名詞。
如果意見和父母親人出現分歧還是自己想清楚的好,不能盲從啊!特別像終身大事一類的。。。
F. 孝順,一定要以順為孝嗎
孝順·並不是要順真拿才叫孝順·但是不順就一定不叫孝順·凡事都有兩面性·就要看你怎麼去看待了·你要孝順誰·可以說說嘛
G. 「孝順到底是孝重要還是順重要」引發熱議,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婆婆和媽媽》茶話會議題談到孝順,張萌認為孝順應該孝為先,一味地順從並不符合孝順的要素。程莉莎認為孝是基本要素,但是讓父母開心是順給予的。陳松伶_則認為一味地順從會讓老人失去判斷。其實就孝順來講孝與順缺一不可,在你看來,孝順是順從讓父母開心重要,還是孝心更重要? 對於這個問題,我挺贊成張萌的看法,孝順應該以順為先,不能一味的順從父母滿足父母的要求,因為父母的想法也許是錯的,而我們無條件的順從只會錯上加錯。
二,我覺得孝順是陪伴和關愛
其實對現在的老人來說,所謂的孝啊順啊,就是子女的陪伴和關愛,他們就是想子女多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孝順自己的父母,就多花些時間陪伴他們吧,他們養我們小,我們也應該陪伴他們老。
H. 百善孝為先的演講稿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百善孝為先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感恩是發自內心的。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大家都看到啦,今天我要演講的話題就是「孝道」。
百事孝為先,在中國的禮儀中「孝」排在第一位的。在中國古代頻頻出現孝子,就咱們的語文報紙上學過的xx和xx,就是典型孝子。他們的行為在當時社會看來就是一個標準的孝子。「舉孝廉」是指漢朝作官的一種資格。漢代的察舉制的一種,意義與西方國家的國會和各級主官很近似。所以「孝」在當時很被人重視!
而在現代社會中,"孝"字可能慢慢的從現代人心中淡化,一些人對父母的嘮叨很反感,而父母的嘮叨其實是一種對自己關心。怕自己的子女在人生道路中犯什麼錯誤。而青年人就是不能理解這些老人們的心思,而是用一種冷漠的態度對待父母的嘮叨。當看到父母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的嘮叨、一天又一天為子女操心,而子女卻表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是很讓人心寒的!
其實在現代社會中,「孝」表現在每一個方面。孝順孝順,以「順」為主。什麼事都應該順著父母,父母不可能會害你或者從你身上得到什麼好處。所以一些事情還是應該「順應」父母的意見,而況他們都是過來人。我們不提倡「愚孝」就像古代人那樣的什麼三年不吃肉,有吐血什麼的……我們現在是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用文明的眼光對待「孝」。
現在社會中,很多人都爭做「孝子」的唯一措施就是看自己為父母多少多少錢,為父母提供何等何等的奢華的生活,其實「盡孝」並不是這樣的,在人老的時候,很需要能和子女團聚在一起,吃頓飯,嘮嘮家常。僅此而已,並非要子女為他們做什麼事情,而一些子女每個月事給父母不少的生活費,但是父母並非能用這些錢,都是攢著,說句不好聽的話,將來有一天兩眼一閉,這些錢不是還回到自己的手裡?與其給父母錢,還不如說和父母出去旅遊一趟,拉近彼此之間的感情。這有溫度的感情,可比那冷冰冰的錢更有心意。
所以說,「盡孝」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需要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父母,和父母嘮嘮嗑,這對父母來說已經足夠啦!
請各位同學今天回家之後就對自己的父母盡一份自己的「孝」,不論採取什麼方法,我想父母一定會很高興的。就從現在開始,不要在將來留下什麼遺憾。
今天我演講的話題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古人雲:「父母者,人之本也。」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天真爛漫的少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無私而偉大的愛。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在孝敬父母方面曾涌現過不少令人感動的故事。黃香溫席,則是其中之。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小孩,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剩下體弱的父親和他相依為命。他知道父親養育自己的艱辛,就把自己的一片孝心全都獻給父親。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天晚上都要先把父親蚊帳里的蚊子驅走,再用扇子為父親把床上的涼席扇涼,以使父親安然入睡。冬天,天氣寒冷,黃香每晚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褥[wù]焐熱,以免父親受涼。不僅如此,黃香在學業上還十分出色,當時就有「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之說。
古往今來,不一樣的時代,都演繹著一個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他們累了,我們應該搬把椅子給他們坐;他們渴了,我們應該倒一杯清茶給他們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我們就應該以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他們。有的同學說,我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我該如何表達我的孝心呢?的確,為了給我們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他們常年在外起早貪黑,努力工作。我們現在沒有收入,無法提高父母的生活質量,但是,我們可以時常會和父母在打個電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我們可以努力學習,用我們最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那一張張大紅的喜報,將凝結著我們一學期來的辛勞和汗水,也展示著我們一顆顆報效父母的拳拳之心,那將是獻給父
母的最好的禮品,是對父母愛子之心的最大安慰。同學們,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做到這些就一定能讓我們的爸爸媽媽欣慰和快樂。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為父母盡一份孝,讓我們快快行動吧!最後請我們每個人都記住這些特殊的日子:感恩節:11月第四個星期日,母親節:五月第2個星期日,父親節:6月第三個星期日。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媽媽的嘮叨就像陣陣春風拂面不寒,象涓涓細流沁入我的心田;爸爸的再三叮囑就像冬日裡的一縷縷陽光照耀在我的身上和心中,縷縷親情,濃濃父愛;外婆的心裡溫柔就像廣闊的空中灑下的一絲細雨,滋潤著我稚嫩柔軟的心。我愛你,外婆。
百善孝為先,我曾偶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的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叫緹索,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辛勞,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人濟世,現在的確是遭人陷害,願替父受刑。漢武帝被其所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他的父親,並且下詔廢除肉刑。有詩頌: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這一次的小故事觸動人心,讓我深深感受到一個孩子對父親愛,人們常說我們作為子女最需要感恩的就是父母。我們的第一聲哭啼。就撕痛了這個世界,慢慢睜開眼睛,就滋潤了這個季節手舞足蹈的語言,只有父母才能懂得我們所表達的意思。無數次的黎明,父母的鼓勵是支持我們一直向前走的路,父母是我們未來行駛的航燈。「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戰火硝煙中,許多戰士們思念自己的家人,卻不能回家,心中無限感傷與無奈。他們用筆和紙寫下一字一句,又包含了多少心酸和思念,希望家人不必擔心自己報個平安。
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而父母卻在一天天中老去,青春不再復返。我們應珍惜一時一刻,一天一季,多給父母一些陪伴,為他們付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和奮斗。加油吧!少年!
心存孝心,孝在我們禮儀當中是排在第一位的,百善孝為先,我們應該做一個有孝心的好少年,如同最美孝心少年一樣。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聖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孟子等人都因孝順父母,尊敬父母而得名。
《孝經》說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讓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惇,他在被射中時,本想把箭拔下來,卻把左眼珠也拔下來了,他大喝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見他是多麼得孝父母。
「孝」最初來源於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萬種,但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最無私的,無悔付出的,偉大的。這,我們無法還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減少他們的痛苦,是掛在他們臉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遠的淚光閃閃。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就本能的想去回報父母,其實,這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擴大到視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們的老師,為我們提供糧食的農民。我們一切的一切,自己並沒有創造多少,幾乎都是別人給予的,不求回報給予的。因此,就產生了愛心,懂得了回報。
所以,我們在孝敬父母,心存感恩,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永遠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怎麼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尊重生身邊的每一個人。
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其他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濃厚民風,這是我們學生的責任,我們應該要盡到責任。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今天,他們年紀大了,並沒有勞動能力了,我們就應該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多多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安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有好吃的食品,先給爺爺奶奶們、爸爸媽媽們,乘坐公共汽車時,必須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讓他們坐好等。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同學們:
古語有雲:「百善孝為先』。中國自魏晉開始,至唐、宋、元、明、清一直下來,就提倡「以孝治天下」。清兵入關,從上到下所有官員,有三本必讀的書,其中之一就是《孝經》。《孝經》中告訴我們怎麼樣才算孝呢?不僅僅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廣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才為大孝。也就是說,你孝敬父母長輩,這是小孝。等你長大成家,你就有了兩方的父母,你能用同等的心去孝敬雙方的長輩,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你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視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用慈愛的心對待天下所有的人,視天下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主管視員工就像自己的兒女一樣,這才算大孝。所以,你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要做一個孝子,你不僅僅要對父母好,你還要尊敬你的長輩,尊敬你的上級,熱愛你的顧客、熱愛你的部屬,熱愛……,這才算大孝。
一個人真能愛父母,愛家庭、愛公司、愛顧客、愛員工,他一定也是忠誠的人。因為忠誠是一種情愛的發揮,如果他沒有基本的愛心,連父母都不愛,他也不可能對公司、對顧客、對員工有起碼的忠誠。過去選拔人才,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也就是說,做領導的人應以孝子之心來做管理工作,真正做人民的公僕,不違背人民的意願,不違背公司的原則,不違背顧客、員工的意願,這樣的人才算孝子,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做任何事,都看你有沒有一個真心,盡孝亦是如此。所以「百善孝為先,看心不看跡」。有孝心、愛心、忠心,有熱情,如果能力不夠,你可以學,心不夠,就沒有辦法了。在企業里,我們需要的是每一個人有一個真心!
孝的真意是什麼?就是愛,也就是回過來要還報的愛,就是說,父母養活你十幾年,你要回報;企業提供你工作的機會,發展的機會,如今你有了能力,需要你來回報,你要回過頭來奉獻,這就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