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陸游和唐婉在沈園故事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青梅竹馬,婚後情投意合、相敬如賓、伉儷情深。陸家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但卻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她認為陸游沉溺於溫柔鄉中,不思進取,誤了前程,而且兩人婚後三年始終未能生養。
於是陸母以「陸游婚後情深倦學,誤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後不能生育,誤了宗祀香火」為由逼迫孝順 的兒子休妻。雖然兩個感情很深,不忍分離,但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陸游曾另築別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覺後,命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於是陸游遂了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而唐婉也被迫嫁給越中名士趙士程,縱然百般恩愛,終落得勞燕分飛的地步。
轉眼十年,公元1151年春日,沈氏園對外開放,陸游滿懷憂郁的心情獨自前往,卻意外地遇見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盡管十年的光陰悠悠,但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他們情感世界的最深處,正當陸游打算黯然離去的時候,唐婉徵得趙士程的同意,差人給他送去了酒菜。
陸游觸景傷情,悵然在牆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紅酥手,黃滕酒,滿園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1)有沒有贊美孝順兒媳的填詞擴展閱讀:
陸游的愛情悲劇逸事,最早來源於宋人三家筆記,即陳鵠的《耆舊續聞》、劉克庄的《後村詩話續集》 以及周密的《齊東野語》。陳鵠最早提及此事,錄《釵頭鳳·紅酥手》一詞,並點明「淳熙間(1174—1189 年) 其壁猶存」。
稍後的劉克庄也提及陸游早年婚變,但只錄《沈園》二絕句。到宋末元初,周密對沈園相會之事,記敘詳備具體,近似小說。至清代,開始出現唐氏答詞,丁傳靖進一步點明「放翁出妻姓唐名琬」 。由於宋代筆記的記載互有差異,清人吳衡照等已對「沈園」詩本事提出質疑。
關於陸游與前妻分離的原因,陳鵠說「不當母夫人意,出之」;劉克庄說「二親督教甚嚴,恐其惰於學也,數譴婦,放 翁不敢逆尊者意,與婦訣」;周密說陸妻「弗獲於其姑」。後人多從陳、 周之說,歸咎於陸母,並引據陸游《惡姑》詩,認為陸母抱孫心切,而陸妻竟不能生子。
但陸母是北宋名臣唐介的孫女,且陸游是陸宰第三子,長兄陸淞比他大 16 歲,陸游的大侄與陸游年紀相仿,陸母完全不必為陸家無後而擔憂,何況陸游與前妻才共同生活了二三年。相比較而言,劉克庄的說法較為可信。
這件悲劇事情的原因,在於陸游父母擔心其對兒女之情的眷戀影響對陸游對「功業」的追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園
⑵ 福建泉州晉江的喪葬風俗是怎樣的
棺木抬到,孝男到門前跪泣迎接。有人為屍體沐浴穿戴裝殮入棺,這樣職業的人泉州晉江稱為「雕虎」。孝男等以新水桶至附近井中汲水,回時任繩子拖地,水放在一碗置於烘爐燒,為屍體洗浴之用。余水傾倒階前,這樣叫「上水」。
死者裝扮畢,扶起坐於廳中交椅上,由道士或僧人作法,祭餚定額十二碗,名叫「辭生。死者足踏裝有穀物金錢之斗,由道士或僧人幫其拿一些准備好的錢散發給子孫,名為「散手尾錢」。所擇時刻已到,屍體裝入棺內,納以石灰碎紙(泉名「紙腳」),如夫妻尚存其一,則草席須刈留一半。
裝殮停當,蓋上棺蓋,釘上木錠。孝男等隨後將死者生前所用之葯瓶葯爐草席碗筷等物揀送至室外曠地,從前各鋪均有定址,不能越界。近改在自家門前燒毀,名叫「送草」。
送草之後要停柩於自家廳上。停柩的棺木必須加漆,漆之厚薄,視停放時間之久暫及喪家之經濟力量而異。
停柩一段時候,諸事准備就緒,便擇日發喪開吊,做功德為亡魂超度。先期印發「訃貼」遍告諸親友。出葬前數日再度「捧飯」。布置靈堂,先把糊好之「紙厝」安放廳中,貼上死人名位,由道(僧)作法,名曰「安龕」。
親友接到訃貼,視其交情及資力,有以現款為賻,有以輓聯,有以布帛貼字,亦有以冥鏹為賻的,豐儉不一。唯花圈則民國以後始用,舊式的不用花圈。發喪之日至公吊之前,親友陸續前往弔唁者,謂之「問喪」。功德已畢,焚燒紙厝,翌日出葬。
出葬行列有親友應酬之各種物品,如喪軸多者必抬喪軸而行,又有化妝各種戲服,在出葬行列中邊歌邊舞,自數陣至數十陣,沿路觀眾如雲,爭看熱鬧。交遊廣闊之大戶,當靈棺經過時,有交情的人家於自家門口排香案,舉行路祭,孝男要叩謝並送其紅布一塊。
(2)有沒有贊美孝順兒媳的填詞擴展閱讀
泉州晉江服喪事宜:
人死之後,親屬戴孝,頭冠白巾,泉州名為「頭白」。身穿孝服,沒有做功德的以白布為之,做功德的外加麻服,所以做功德也稱為「變服」。
孝男足穿草鞋,女則就布鞋加縫白布或青布,兒媳鞋後加紅布。外親如外孫的「頭白」多一塊紅布,通常不戴在頭上,足穿便鞋。腰間孝男纏麻帶,其他為寧麻帶。孝男百日內不剃發。
泉州人死後三年系首尾計算,屆時除服從吉,門貼新紅聯,俗稱「貼三年聯」。每月初一及十五,早上敬湯茶飯菜,孝眷哭祭,稱為「孝初一十五」。未除服前新年不貼紅聯,或貼水紅色或綠色者,其辭句亦與春聯異,作哀傷之詞,如「望雲思親」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