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那些對父母不孝的人,自己老了以後是什麼下場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人,都要老的,那些對老人不好的人,結局都不是太美滿,且不說天道輪回,報應不爽,沖著飛揚跋扈,驕奢成性的作風,都會造成最終的孽果。
養兒防老,人一生下就會有兩對父母,那些對老人不好的人,一定會有如下表現:
一、 也許老人曾經傷害了自己的兒女,所以造成最終不可挽回的局面,但是你想到過沒有,有一天,你也會老,老人再不好,也會是你的親人,他們年輕的時候也許做過太多的措施,但隨著年紀的增大,作為兒女,應該要給自己的孩子做樣子,如果一味的記掛著曾經的成見,不孝順自己的父母,那麼這種思維勢必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你的未來可能比父母更悲慘。
人老了,好像是成了小輩的累贅,但是真正仁慈善良的兒女是不會這么想的,因為誰都要經歷老去的一天,所以贍養父母的美德一定要傳承下去,別讓你的後悔發生在你孤苦無依的那一天。
Ⅱ 驚人的家庭風水定律: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凶子
曾聽過一句話:
「人到了一定年紀,真正決定你生活質量的,其實就是家庭。」
一個家庭的溫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宿命。
人到中年,一定要明白的4個道理: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凶子。
01
窮不怪父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不一樣的家長,教出不一樣的孩子。
然而我們卻忽略宏宴歷了一個更為有趣的事實,那就是我們身邊多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同樣的父母,卻教出了不同的孩子。
前段時間,央視熱播劇《人世間》,演繹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周家三姐妹,大兒子,二女兒都考上了北大,奈何老三就是不太喜歡讀書。
最終哥哥進了中央,姐姐成了教授,而老三卻只是醬油廠的一個小工人。
有趣的是,劇中人物,更是作者梁曉聲的人生原型。
梁家是出了名的窮,家中有兄弟四人,一個妹妹。
爸爸在建築工地打工,母親是個家庭主婦。
最窮的時候,母親不得不出去當個臨時工,而梁曉聲也成了全校唯一一個免費生。
唯一考上大學,本可以錦綉前程的大哥,卻在此時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家中當時的情況,比劇中「光子片」的情況還差。
但即使在這樣困苦的家庭下,梁曉聲卻依然被推薦上了復旦大學,出類拔萃,展翅高飛。
最終,只有他憑借自己之力,成了梁家的頂樑柱。
不僅承擔了大哥長期需要住院的醫療費,而且拿出二十來萬,挽救了尿毒症的四弟妹,更是帶著父母安享晚年。
而其他兄弟姐妹祥核,依然活在父母的原型中。
同樣的家庭,有人深陷生活的泥潭,有人卻擺脫了命運的桎梏。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酒鬼有兩個兒子,一個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著名的律師,一個則和爸爸一樣,成了酒鬼。
面對同樣的爸爸,兩個人都問了自己一個相同的問題,我有這樣一個酒鬼爸爸,我有什麼辦法。
成為律師的兒子認為,我爸爸是個酒鬼,我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
而成為酒鬼的兒子卻覺得,我有這樣一個爸爸,我能怎麼著,我也只能是一個酒鬼。
最終,決定生活質量的,不是出身,更不是家庭,而是你想要在現有的環境中打撈出怎樣的自己。
人到中年,終於明白一個事實,窮,不是因為父母窮,而是因為自己不行。
或許因為父親的窮,讓我們一出生,就註定輸在了起跑線上。
可起跑線對於短跑者來說,也許輸贏確實非常重要,但人生畢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與其去怪罪父親沒有本事,不如提燈前蔽搜行,持續不斷地努力,打出屬於自己人生的王炸。
無論如何,你都要相信,大多數父母已拼盡全力,把我們抬至他們人生的天花板。
02
孝不比兄
我的閨蜜艾彤,家中幾代務農,到了她這一輩,全家不僅跳出了窮鄉避壤,而且在北京扎了根,更是創造出了資產過億的大公司。
她說,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以下三點。
第一,兄弟姐妹間誰都不該成為唯一的付出者。
因為創業,艾彤平時比較忙,照顧父母的事情基本上都落在了大哥、二哥的身上。
但艾彤勝在手頭的現金比較多,所以每次外出旅遊,費用基本由她出。
不僅如此,父母的各種開銷,她都主動承擔。
孝敬父母方面,兄弟姐妹間在各自力所能及的地方出力,是家庭和睦的關鍵。
第二,兄弟姐妹間互相幫助。
大哥是家裡最先跑出來的一員,因為家境貧寒,她上大學的學費都是大哥支付的。
再後來,她創業,也有了自己的經濟來源,但二哥,因為收入微薄,在北京沒有落腳的地方,於是她和大哥共同用力,幫助二哥買了房。
現在他們三個,不僅紮根一線大城市,更是事業有成。
家人彼此間的幫助和成全,才能讓彼此跑得更快更遠。
第三,家人之間除了大事要互相幫忙,小事之間也要互相關心。
家庭關系再好,如果不去經營,時間久了,也難免會疏離。
她們家有一個家族群,大家每天都在群里聊自己的動態。
遇到需要幫忙的,彼此之間也不客氣。
而且,大家有什麼好的東西,都會彼此想著對方。
比如他二哥,遇到好的東西,總不會忘記給她帶一份。
家人間的關愛,最終,都成為彼此心中救贖的光。
一個家庭,人和人之間,沒有矛盾,各自努力,和諧相處,就是一個人前進的最大底氣。
03
苦不責妻
大導演李安,曾在《魯豫有約》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的太太能對我笑一下,我就放鬆一點,我就會感覺很幸福。
總覺得她講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
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
你每天還要來賺他們的尊敬,你要達到某個標准,因為這個是讓我不懈怠的一個原因。」
作為大導演,李安這個人有多牛?
三座奧斯卡獎,五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四座金球獎,兩座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兩座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但回到家中,他依然和沒出名時一樣,天天拖地,做飯,做家務。
其實在李安未成名之前,也經歷過人生的至暗,那時他是別人眼中「最沒有用的人」。
但面對生活的艱苦,他並沒有責怪妻子,而是主動承擔起家務,成了全職「煮夫」,並藉此間隙,努力發力,成就了現在的大家業。
男人是一個家的頂樑柱,家庭的欣欣向榮,歡快融洽,丈夫的態度尤其重要。
人這一生,金錢如水,漲潮有時;名利如夢,煙消雲散。
唯有妻子,才是一生的相伴。
前半生用100度來愛妻子的人,後半生必定能得到她熱血沸騰的相擁。
即便整個世界都是冷漠的,但總有人甘願為你亮著一盞燈,就是無比的溫暖。
04
氣不凶子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小時候學自行車,同時學的小夥伴都會了,唯獨自己,怎麼也學不會。
當時一群大人在院子里乘涼,看著他笨拙的樣子,忍不住發笑。
為此父親面子很是掛不住,於是沖他吼道:
「滾回家裡去,別在這里丟人現眼。」
對他來說,這不是個例,只要稍微不符合爸爸心目中的預期,便會引發破壞大罵。
所謂的父親,成了他深入骨髓的怕。
因為考試不理想,他躲在同學家中,顫抖到不敢回家;
因為打碎了水杯,他不顧碎渣的鋒利,用雙手驚慌失措地亂抓,忍著被割破的疼,也要將其迅速埋入土中。
因為怕弄臟衣服,他吃飯的時候比誰都小心翼翼。
父親並非不愛他,為了湊齊他的學費,他可以沒日沒夜地勞作。
但這個抵擋不了成年後的他,依然選擇離家千里的決心。
因為,在他的潛意識當中,只要離開父親,自己便不會被罵。
父母的責罵像是對孩子的審判,讓他幼小的心靈見棄於人,備受責難,最終成了砌在你和孩子中間的一道牆。
「家人有過,不易暴怒」,好好說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願我們的孩子經歷再大風雨,內心也能萬丈光芒。
縱使人生落魄,卻也明白家中總有一碗溫粥惦念著他。
寫在最後
家的溫度,取決於你用心經驗的程度。
家,不是戰場,不需要搖旗吶喊,論誰勝敗;
家,不是棋盤,不需要小心翼翼,處處提防。
人到中年,莫過於,不管你在何方,都有一個地方,堅定不移地等你歸來。
燈火不滅,笑臉親切,飯香撲鼻,那該多麼美好。
願你擁有一個對的家庭,即使野火不盡,卻也生生不息。
——END——
作者丨魚籽醬·琦子
來源丨魚籽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