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職和下崗職工退休的工資不一樣嗎
勞動者退休基本養老金不因在崗或者下崗不同,因為繳費工資基數、繳費年限、退休時間、退休時上年度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而不同。一般而言,在崗職工因為繳費工資高於下崗職工基本養老金相對較高。
當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僅限個人賬戶建立前年限)。
1、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自治區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本人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屬於「中人」。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規定計算。以寧夏自治區為例: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自治區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建立個人帳戶前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3%(知識分子1.43%) 。
⑵ 退休工資計算按待崗工資為基數嗎
這個當然不是的呀,退休工資的計算要首先看社評工資的。然後也要看你繳納的養老保險的賬戶,還有你的工齡呢。跟您待崗工資是沒有什麼關系的。
⑶ 社保繳費基數和退休工資有什麼關系
社保基數和職工退休工資是有關聯的。因為社保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工資就會越多。
退休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的。其中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而社保繳費基數越高,個岩大世人繳納的費用就會越多,到了退休時粗肢的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自然也就會越多,所以退休工資也自然會更多。
以個人繳費比例8%為例,若是社保繳費基數是3千的話,那職工個人每月要繳的費用就是:3000×8%=240元;而若是社保繳費基數是5千的話,那職工個人每月要繳的費用仿信就是:5000×8%=400元。
另外,社保基數也影響本人平均繳費指數,這個數值是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中的重要參數,所以也會影響到未來退休工資的多少。
⑷ 社保繳費基數和退休工資有什麼關系
法律分析:社保基數和職工退休工資是有關聯的。因為社保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工資就會越多。退休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的。其中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而社保繳費基數越高,個人繳納的費用就會越多,到了退休時的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自然也就會越多,所以退休工資也自然會更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六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職工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本人。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直接向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六十一條 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應當依法按時足額徵收社會保險費,並將繳費情況定期告知用人單位和個人。
第六十二條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申報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的,按照該單位上月繳費額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應當繳納數額;繳費單位補辦申報手續後,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按照規定結算。
第六十三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並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
⑸ 崗位工資低退休有影響嗎
1、退休工資就是按照你退前工資的基礎工作去掉在崗的各種補貼後應開的退休工資。2、工資降低,就會減少繳費基數,因為計算退休費是根據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計算的,所以,會影響到退休金的收入,除非繳費不受影響,退休金才不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