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就是無後就是不孝的意思嗎,為何總有人曲解
作為一名歷史創作者,縱橫並非歷史科班出身,只是一個狂熱的歷史愛好者,寫歷史的角度也熱衷定位於科普歷史,所以寫的內容一般都不深,以大白話為寫作邏輯,大部分人都能看懂,比較欣慰的是一段時間以來除了文中錯別字比較多之外,很少受到讀者的吐槽。
當然,在網路上發表文章就像打開門做生意,接受各種各樣人的挑剔和謾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前一段時間著名作家江南爆出忍受不了壓力,身患抑鬱症的新聞,對於我輩來說,還是值得警惕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很淺顯的一句話,為何會引發巨大爭議?
最近一段時間,總有人隔三差五的在我的文章中評論,說我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解讀為“沒有後代”,是錯誤的用法,這些人我理解為本身水平就一般,還缺乏一些深入了解知識的水平,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換句話說,現在是高中時候嚴格禁止談戀愛,而到了大學,家長卻鼓勵你談戀愛,你要是能夠好好的理解這個現代版的“不孝有三,學文、單身、考研”,是不是更能體會現在社會環境下的愛情觀。
我認為我這個同學就將古典國學跟現代文化結合的很好,真正對國學的尊重,是一種懷有敬意的解讀,將其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核以符合時代文化需求的形式展示出來,讓人們能夠真正讀懂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能夠隨著時代不斷進步的,而不是開歷史的倒車,還去搞什麼“三綱五常”“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 究竟是兒女不孝還是老人無德,你怎麼看
九月九重陽節!這是思親節與敬老節,上午向我的岳父岳母送上問候與祝福,想起我的雙親心思沉重,母親已仙逝多年,而老父親問題多多,幾多感慨!
中午,三哥在家庭微信群中發一圖片
回復:沒得救了!整天心情壞到極點,到此時此刻睡意全無,我知道我要發狂了。
回憶多年來家中大小事務,雖然我是個尊從孝道之人,然已不能剋制對父親的埋怨,甚至是恨意。我知道我這最後一個真心願意為他養老送終的兒子也將離他遠去,他已眾叛親離。去年底今年初因食用所謂的保健品而引發精神問題,其症狀如老年痴呆,住院半月方好,思想工作做了一大堆,如今又開始購買要成仙的保健品,怎不令人憤怒!他的種種行為真是馨竹難書!這個成語也許重了一點,但也差不多了。
多年來,在中國人孝道文化的影響下,我對他是忍了又忍,對兄弟姐妹勸了又勸,可如今是個什麼結果呢?老人無德而兒女盡孝是件痛苦的事情。現在我越來越相信命了,也許這就是他的命,他有五個兒女,卻註定要落得凄涼而終,我們也註定要成為他眼中的不孝兒孫,大羅金仙也救不了他,也救不了我們。我希望他早一點買到能成仙的保健品,這樣對大家都是一種解脫,寫到這里有人要罵我了,我不爭辯,因為還沒到爭辯的時候,如果我的父親誘發了新聞事件,希望報道的記者公平、公正,就用「究竟是兒女不孝還是老人無德!」做新聞標題。
我的三哥少年時不懂事,令雙親操心不少,待其知曉孝道之時母親已過世,那時對父親真的是全心全意,曾為讓父親裝上假牙,在一牙醫開的餐館中無工錢打工一個多月,你說孝還是不孝?反正是令我動容。現將他今日在家庭微信群中發的信息摘錄如下:我:沒得救了三哥:買得多了。專人送上門旳。有6盒所謂的冬蟲夏草。還有其他的。大姐上個月底問他買沒有?他說沒買了。國慶時二姐還給我說他肯定不會買了!我說不出一個月照買不誤。才僅僅過了一個星期。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不作死就不會死!大嫂:他想爪子嘛就等他爪子嘛,人家用他自己的錢,又不賭又不嫖的,就是找個樂子
以後我不問他就是了
三弟,大姐也曉得你是關心老爸。但實在勸不住就算了嘛,不要動氣哈~
三哥:我不動氣。我也管不了。我都是泥菩薩過河身難保。我還能管誰。
我現在窮得一無所有。也只剩下唯一的兄弟姐妹了!以後他有任何事情我都不管了。他不配父親這個神聖的名詞!對他來說是褻瀆!前20年找女人。成千上萬捨得。買保健品同樣捨得!給情人交學費捨得。我讀駕校需要用錢之時,兩次開口借一千塊推三阻四。是那麼旳艱難……我累了。該歇歇了……
二點半了,我也累了,明天還得去掙我的活命錢,我的家真怪,老人捨得錢,一擲千金,年輕人捨不得錢,天天淘寶。唉!
③ 黨員幫助空巢老人的新聞稿件怎麼取題名
我覺得取標題的時候一定要簡明扼要,貼近主旨,可以取為為空巢老人點亮一盞溫暖的燈
④ 102歲老人被護工綁在床上7天,死前一直在掙扎,養老院真的不能去嗎
在傳統的中國人眼裡,兒女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父母也會認為自己被兒女拋棄了,不僅傷心難過,覺得一輩子辛辛苦苦卻養大了白眼狼,還會在親朋面前抬不起頭。
哪怕養老院環境優雅舒適寬敞,一日三餐營養豐富,24小時不間斷有護工照顧,大多數老人還是不願意去。
有些老人來養老院,是兒女和自己講道理的結果,有些老人是身不由己被強迫,更有甚者是毫不知情被騙進來的。無論是怎麼進來的,他們都是不習慣的,養老院沒有家中的記憶和感情。
住進養老院,就等於脫離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以及人際交往,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去養老院?但真的老了,凡事就身不由己了,尤其獨生子女父母那一代。
大家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好,在工作崗位上奉獻了一輩子,獨生子女再孝順,既要工作賺錢,照顧好自己的兒女,還要贍養幾個老人,談何容易?也許,養老院就是最好的歸宿。
只是希望養老院條件好一點,管理人性化一點,兒女們能常來看看,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