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社保局退休計算工作風險

社保局退休計算工作風險

發布時間:2023-09-09 16:19:50

『壹』 社保局會不會算錯退休金

不會算錯。退休費是猛岩敏全省統一的軟體自動計算的。因此,如果是你的參加工作時間或者你的工齡(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有問題,你可以找一找,否則沒有任何必要,因為一個省的軟體是經過很多人驗證的,絕對不會錯誤的。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是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計算和發放的,找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即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如實反映情況。如果是社保棗祥局養老金計算錯誤的,可以向社保局枝枝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結果不服,可以向當地法院行政訴訟。
退休後養老保險算錯了的補救方式:1、可以持社會保障失業管理中心出具的《養老金核定表》,去單位所在地的這個管理中心咨詢辦理。2、可以帶上身份證、社保卡等相關資料去參保地的社保機構查詢,由社保機構給予更改。
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該規定將此類社保爭議納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由於退休年齡到達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一般不能再為參保人員辦理補繳養老金的手續,由此造成退休人員無法辦理退休的,可追究單位的賠償責任。但是,勞動者退休後養老保險待遇受其工作年限、退休時間、繳費金額、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難以精確界定。基於養老保險管理的特殊性,社保爭議中,勞動者的舉證極限只能證明養老保險待遇損失確切發生,至於損失的具體金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無法進行核算,不能苛責當事人精確舉證,應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貳』 退休金有沒有可能被算錯

一般不會算錯,計算公式是死額的,那就是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上年全省職工的社平工資+當地職工的社平工資除以二,再就是繳額度,這幾項乘以一個系數加起來就得出每個人養老金的實際數額。但真的確實還有算錯的,我的一個同事便是其中之一。

這個同事當時也搞不清復雜的計算公式,但他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行式有比式。和他同一天進廠,同一批退休的另一個同事算出來的養老金比他多二百多,經找社保部門交涉,結果還真是給他算錯了,原因是他的視同繳費年限沒有給他算上,由於他發現的早,沒費什麼周折,很簡單只叫他等了兩天就重新給他核算好了,比別晚拿了兩天養老金而已。

所有即將退休的人,自己的事自己得操心,首先要弄明白當地的養老金核算依據,自己的繳費年限,當地的社平工資等這些數據,要知道,電腦計算一般很少出錯,但操作電腦的工作人員,可能某一個時間段注意力不集中,少給你算上一項也不奇怪,但你自己心裡沒點數,又沒有可對比的,馬馬虎虎過去了,日子一長,吃虧的是你自己,這種事發生率很低,比方說只有百分之一,而那個「一」偏偏是你這個倒霉蛋怎麼辦?記住,你不去找人家,人家是決不會找你的。

這個一般不會錯,但也有及個別的。我就是及個別中的一個。我是從江西國企改革下崗人員,下崗後到江蘇工作並參加了養老保險,2020年7月退休,按社保局要求調取江西個人檔案和視同繳費年限認定函,九月領取養老金,工齡28年3個月,養老金1613.4元,當時我就感覺太少了,後找人社局要求待遇重算,他們找出很多理由,不認可我江西的視同繳費,沒辦法我打12345熱線電話才同意跟我重算,結果算得1834.9元。個人感覺還是不對,春節後又去找他們,又重新算得2004.1元。

也許是我有二個省的社保,就存在社保局計算上有出入,所以說養老金計算有時也有計算不準。

特別提醒有二地或多地參保人員注意,退休時檔案要全並且要有視同繳費年限認定函,否則社保局是不認你視同繳費的。

有這種可能性,我身邊就有算錯的例子。我的一個同事是部隊轉業的,他是正團級轉業ì的,在地方可以享受副縣待遇(副處級),但在單位安排的職務是副科級,退休時就按科級退的,許多年後才和同時退休的人對比工資,同樣級別別人比他高不少,發現後補回了少發的工資。還有的在法院工作,法官是副處級待遇,但社保的不知道,就以科級論處,不過最後也找回來了。

這些也僅是級別搞錯了,社保繳費基數也是有錯的,一般人都會覺得不會錯,很少去比對這些,但退休後直接影響退休金,找起來還挺麻煩。計算是電腦,但信息輸入是人,遇到馬虎的,填錯是有可能的,更何況人力資源管工資的對政策的理解也影響大家的收入,只是大家覺得一般不會錯,概率低而已。

算對算錯根本不知道,同樣的職稱,同樣的工作年限,同樣的退休時間,拿的工資都不一樣,所以鬼知道退休金會不會算錯

養老金很可能會算錯,雖然養老金的公式是定死的,但以往的工資數據是需要錄入的,特別是計算機資料庫使用之前,都是手工賬,人工錄取難保不發生錯誤,因此,建議社保部門在12333APP加一個個人養老金計算與查詢,實時更新,出現問題還能及時發現。

退休金當然有可能被算錯 ,畢竟是人算的嘛。這種情況,在社保部門真的也是見怪不怪了。萬一出錯,認真道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說一個實例 ,一個朋友找我,她的一個工友和她是同一時期參加工作,同一實際繳納保險,但是她養老金卻差300多元,搞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

後來,找退休的朋友看了看,也沒看出什麼問題。不過,他建議再把檔案拿過來審一下。結果把檔案拿來以後,才發現視同繳費年限少算了五年。

這也不是工作人員故意而為,應當是手誤打錯的。這種情況下,通過一層層的領導審批,養老金從退休當月開始更正。最終朋友和她的工友養老金只差13元。

有人說電腦系統還會出錯嗎 ?主要還是由於輸入電腦系統信息的是人,而不是電腦。像銀行,還經常出現存錢存錯的情況,社保工作人員也不是神仙,肯定也會是出一些工作的疏漏。但是,大家放心處理的原則始終是, 只要是社保部門的錯誤,肯定會以糾正,不會讓大家吃虧的

相對而言,為了減少錯誤,社保系統也設了層層的許可權。比如說現在社保出錯的概率越來越低了,每一個月的社保交費,都是直接跟稅務扣繳的 社會 保險費掛鉤,不經人工出錯的概率就少的多。

社保現在通過電子系統直接扣繳費的部分出錯的概率極低,但是也不能保證不會出錯,一些系統問題也是難以解決的。比如說我的一個朋友,一開始是自己辦理了靈活就業繳費,後來他又在手機上操作,結果出現了重復扣繳費的情況。一個月的社保,扣了四次,退回來三次,剩下一次居然還沒交上費,停保了。一直折騰了大半年,才將有關重復扣費的錢退回去,欠繳的社保費繳納上。

目前仍然存在出錯的可能,主要還是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問題。按照規定,國有企業固定職工、知青上山下鄉時間、復退軍人的當兵入伍服役時間、原機關事業單位的連續工齡,一旦有關信息錄入失誤,確實會容易產生誤差。

另外,還有一些人可能是由於職務級別等因素,在檔案中記載不詳或者當地待遇落實不準確,也會容易出現退休待遇出錯。

不過,有關退休待遇審核的工作人員確實也非常累的。工作量大,而且審核養老金是需要動腦筋的。建議大家多了解一下自己的情況,認真觀察個人的退休待遇審批表,自己計算一下退休待遇有沒有誤差。如果沒有誤差就不要去找了,畢竟對每一個人都要解釋清楚養老金怎麼算,其實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完全有可能。銀行自動取款機有時都會多吐出錢何況其他呢?如果你對養老金有疑問,可以去當地社保局申請復查。

退休金算錯雖然概率很小,但還是有算錯的時候。

領取退休金的金額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金額相加得來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社保局電腦系統里有你的全部資料,計算時也是用電腦計算,得出的結果不會錯。過渡性養老金這塊就不同了,視同繳費年限是審核個人檔案得出的,從審核到計算都是用人工操作,有些檔案記載不清字體模糊或計算有誤,難免會出錯。不過退休後,叫社保局列印一張養老金待遇核定表,找會算的人從新計算一下,有凝問,就親自到社保局從新核算,真的算錯了,社保局會補發你應得的工資,沒有問題,你所得的金額就是你每月應領取的退休工資

這退休金誰敢給算錯了,它的膽子也賊大啦!這要是能給多算了點還湊合著,要是算少了,那還不得跟它們「玩命」。[捂臉]

『叄』 辦理退休時養老金有沒有可能被算錯呢

針對養老保險金弄錯這種情況,我是有發言權的,是我親身經歷了的。當然我養老保險金弄錯,其實並不是存在於計算誤差,反而是存在於少算了吧一年的視同繳費年限。剛剛辦退休時,就發現自己養老保險金很有可能有誤,由於比我工作年限短的人與我養老保險金類似,有一個與我工作年限一樣的人,每月養老保險金也比我高了差不多200元,盡管猜疑,可是我不知道錯在哪裡,只是感覺有誤,那時我猜疑不正確最大的地方,有可能是過渡性養老金。

多了一年的繳費年限,等同於每月增強了養老保險金99元多一點,並且是以我辦退休時補領,大約一次性補領了3800多元化。這大概就是我申請辦理養老保險金核查往後的意外的驚喜,盡管每月提升99元不多,但是這是要點一輩子的事兒,並且多了一年的繳費年限,將來養老金調整等各個方面都有優點。

今年清明節,我陪老婆回家,因為我老婆是在2010年在老家進行辦理離休,為了能補交醫保需要社保局列印出養老保險金核准通知單。因為最近幾年一直在寫個人社保專題講座,因此下意識地幫我的老婆對比核定單里的數據信息,重算了一下妻子的養老保險金。根據每一項數值計算之後,我發現我媳婦養老退休金一部分少測算了27.97元,而過渡性養老金則多算了吧162元。原本我該去找社保局的,最終也就不再去找了。

總的來說,從我的親身經歷和妻子的養老保險計算結論看來,養老保險計算發生錯誤要在所年免的,假如懷疑自己的養老保險金有計算誤差,可向社保機構申請辦理核查。

『肆』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待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以前說的是雙軌製造成的,但並軌後,其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還未縮小。其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養老金核算的雙軌製造成的差距。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核算辦法是一樣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企業率先推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沒有進行改革。這樣,企業職業核算養老金的制度就與機關事業單位不同了。兩種制度核算養老金,必然就會產生一定的差距。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是根據繳納養老保險的情況及視同繳費的情況,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規定的辦法計算出來的,一般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如果是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話,可能還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後核算出的養老金水平大致相當於在職時工資的40—60%左右。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員),其養老金的核算辦法與企業退休職工是不同的,他們是以其基本工資乘以一定比例來核算養老金的,這個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齡來確定,工齡35年以上的比例為90%,工齡30年至35年的比例為85%。

即使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相同,按這種雙軌制計算出來的養老金肯定也是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就會比企業員工的高。

二、繳費基數等相差較大造成的差距。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後,雙軌制並軌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辦法來核算養老金的話,兩者在養老金上的差距應當會縮小,但由於在工資收入上存在的較大差距,要使養老金之間的差距縮小還比較難。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在當地是處於中上水平的,是屬於較高工資收入的人群,月收入會較高,普通職員達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職務的人員達到八、九千元甚至超過1萬元都是正常的,而企業員工則不同了,除了少數行業、少數人的收入可能高一點以外,大部分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都不高,有的還拿著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最低工資標准超過2000元以上的很少),屬於工資收入較低的人群。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工資為依據的,工資收入高,繳費基數就高,個人賬戶余額就高,加上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費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業員的繳費往往不會太高,有的還會就低不就高,因此,盡管採用一樣的辦法來計算養老金,但由於繳費基數上的差距較大,養老金的待遇就會有較大的差距。

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般工作較穩定,不會失業,不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而企業職工則不同,可能會有失業的情況發生,失業後也有可能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一些靈活就業人員也可能因為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斷繳費。這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繳費年限就會長些,一些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就會短些。繳費年限長短不同,會體現在養老金上,繳費年限長的養老金就會高一些,反之就會低些。這就造成了差距。

三、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指數值不同造成的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剛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還屬於「中人」( 2014年9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這些「中人」退休時,除了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會有過渡性養老金。

有過渡性養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人員一樣,也有過渡性養老金,這是對以前沒有實際繳費、計算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較低的一種補償。

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時,企業退休職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一般都按1來確定,也不分企業領導和普通職工,不分是工程師還是工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視同繳費指數,這個指數是根據退休時的職務、職級來確定的,職務職級高,指數就大,計算出的過渡性養老金就高。一般人員退休時,其指數都會大於1,有職務就更高,如副高職稱的教師退休時,其指數就會達到2左右。

計算時,指數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較高,使之與企業員工在養老金上也就有了差距。當然,這種差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後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無年金方面造成的差距。

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企業實行的是企業年金制度,在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的是職業年金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內容雖有些不同,但都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都強制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企業年金制度的規定雖出台較早,但不是一項強制實行的制度,是需要企業與職工一方集體協商確定後才會在企業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業出於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的考慮,是不會去主動協商建立這樣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數企業職工是沒有企業年金的。

退休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會按月領到一筆職業年金,而多數企業員工是沒有企業年金可領的,在年金收入上他們的養老待遇也會有差距。

在年金上會差多少呢?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已實行近7年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一員工以每月8000元為基數繳納職業年金,到2021年10月60歲退休時,7年累計的個人賬戶余額為8.0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職業年金580元。

從現在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時間越晚,其繳納職業年金的時間就會越長,退休後得到的職業年金就越高。假如一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職業年金,平均月繳費基數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歲退休時,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就會有34.5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就會按月領到2486元的職業年金,如果算上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的利息,每月能領到的職業年金就更高了。企業如果沒有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退休後企業職工是沒有年金可領的。

那時,沒有企業年金的企業退休職工,只能看著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比自己多領這些2000多元的職業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差距,也就造成了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待遇上的差距。

綜合以上情況,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保險上的差距,主要是因為雙軌制核算養老金、繳費基數有差距、繳費年限有差距、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有差距、年金制度是否實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機關事業「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的工資一樣高的、繳費年限一年長了,企業職工也像機關事業單位一樣實行了年金制度了,那麼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金待遇上就不會在差距了,或者說,差距就很小了。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以上是個人了解的情況及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我認為,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退休養老金差距那麼大,大到目前差距仍以倍數計算,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具體講,既有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工資收入水平方面的原因。

先分析與解讀基本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從表面上看,養老並軌改革以後,機關事業職工與企業職工一樣,在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上,是大體統一與基本相同的。但是,實際上的差異與區別,仍然是十分明顯與巨大的。比如,退休待遇雙軌制,造成並導致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在初始退休待遇上的巨大落差始終存在,實質並軌的預期目標任重而道遠;視同繳費指數上的政策分野,導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基本養老金計算與核定結果上的落差不斷加劇,差距鴻溝越填越大,企業職工的視同繳費指數值,繼續幾十年一貫制,仍然按照整數1在忠實地執行著。

再分析與解讀機關事業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原因。上世紀90年代以來,機關事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在明顯的快速增長與發展之中。而且,實際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大大高於企業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而由於企業工資收入水平的決定與形成機制,與企業效益密切關聯。而機關事業的工資收入來源渠道,則完全由國家財政負責買單。由於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工資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必然造成並導致機關事業退休養老待遇上的「多繳多得」。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雖然都是屬於城鎮職工社保,但兩者在待遇上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一、繳費不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但繳費檔位一樣,最低標準是60%,最高標準是300%。最低繳費年限也都是15年。但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由於經濟效益不佳,職工工資水平較低,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丶繳費金額都比較低。比如繳費基數平均只有60%上下。機關事業單位由於享受的是財政撥款,從業人員的工資有保障,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都比較高。比如繳費基數平均都在100%以上。由於繳費基數、繳費工資上的差別,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也就自然會存在不小的差距了。

二、養老金的構成不同。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為了不讓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養老金待遇吃虧,國家把他們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的正式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並用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這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基本養老金便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而企業單位由於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幾十年了,目前退休人員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而「新人"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由於養老金的構成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不相同。

三、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退休時,社保局根據他們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繳費金額等數據,統一套進養老金計算公式,一項一項計算出養老金待遇。而10年過渡期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人",他們退休時要採取新辦法和老辦法對比的方法計算養老金,限高保底。由於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自然存在差距。

總之,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養老金構成、養老金計算方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同,必定會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待遇上的差距。當然,這些問題國家都正在逐步解決。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金差距會逐步縮小的。

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之所以遠低於機關公務員,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 繳費的時間短很多 ,二是 繳費的金額少很多 ,三是 少了一項職業年金 。

2014年之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企業職工一樣開始繳納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

只不過,由於參保人群的不同,被細分為 企業職工 基本養老保險和 機關事業單位 基本養老保險,兩種保險基金 分開建賬、分開管理 。

但是,二者的本質都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各項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

第一,兩種保險的 繳費模式 是一樣的,都是用人單位(機關或企業)和個人一起繳納,用人單位的費率是16%,個人是8%。並且,個人帳戶的金額都由個人繳費形成,機關公務員並沒有額外的補貼。

第二,不管是企業職工還是機關公務員, 繳費基數都有限制 ,既不能選擇很高的繳費基數,也不能選擇很低的繳費基數。

目前,兩種保險的繳費基數上下限都是 上年省平均工資 的 60%——300% 。假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那麼繳費基數的上限是18000,下限是3600,哪怕有職工的工資很高,達到3萬每月,也只能按照18000繳納。

這種規定主要是為了 社會 公平,避免基本養老金拉開太大的差距。

第三,基本養老金都由 基礎養老金 和 個人賬戶養老金 組成,計算方法也是一模一樣的。繳費年限越長、平時繳納金額越多,最後的待遇就越高。

綜上所述,兩種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但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少很多的情況確實存在,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以下三點:

雖然公務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2014年建立的,但是,在2014年前入職的公務員的工齡是可以 視同繳費年限 的。簡單來說,就是國家默認你在2014年之前也繳費了。

因此,公務員的繳費年限是很長的,按照20多歲入職、60(55)歲退休,繳費年限至少有30年。

而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短很多:

1、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不願意給員工繳納社保,能拖就拖,能不繳就不繳。

2、有些員工參加社保的意識不強,認為社保沒什麼用,自己不願意繳納社保,更看重眼前的到手工資。

3、雖然養老保險多繳多得,但待遇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個人的付出增幅,導致有些員工繳足15年後就不願意再繳了。

因此,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低於機關公務員。

上面也講到了,繳費基數是有上下限的,下限是上年省平均工資的60%,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一般都給員工選擇 最低的繳費基數 。

例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企業都是按照3600的標准給員工繳納社保,哪怕員工工資1萬也是如此。

除了少部分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高 科技 企業、國企外,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按照這種模式來的。

而機關公務員就不一樣了,會按 實際的應發工資 進行繳納。假如上一年度的個人平均工資是8000元/月,本年的繳費基數肯定會接近8000元(要剔除某些不能計入繳費基數的地方津補貼)。

而繳費基數越大,計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金額就越多,最後每個月能拿到的基本養老金自然也就越多。

目前,機關公務員都是有補充養老保險的,就是所謂的 職業年金 ,這是國家 強制建立 的,每個月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12%計入個人賬戶,到退休的時候按照個人賬戶余額除以139得到的金額按月領取, 領完為止 。

而企業職工雖然也有相應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就是所謂的 企業年金 ,但不是國家強制建立的,只是 鼓勵建立 。

絕大部分企業為了省錢,根本不會掏錢幫員工增加這項福利。

據我了解,我所在的地級市沒有一家私營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就算是全國,截止2020年也僅僅只有2700多萬企業職工參與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央企(國企)、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

因此,與機關公務員相比,企業職工少了一項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每個月要相差兩三千元。

綜上所述,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雖然和機關公務員的一模一樣,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能夠拿到手的養老待遇確實相差甚遠,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

不過,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正在想方設法逐步解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待遇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歡迎關注@瑛傑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我們可以發現 養老金差距確實可以體現在養老金計算公式上

企業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主要包括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三部分。

機關事業單位計算公式也是包括以上三部分,但是還額外多了一項 職業年金

多出來的職業年金部分,是補充養老機制。一部分國有企業也有企業年金,不過由於企業年金的建立是企業自主為主,所以很多私營個體企業時沒有這樣的制度的。 如果沒有年金制度差不多養老待遇會減少約1/4到1/3左右

(年金制度可能由於個人比較長壽,領取完以後就沒有了,這一點跟養老保險是不同的)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算公式,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乃至全國都是一樣的。

基礎養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以及社平工資掛鉤 。事業單位職工一般來說工作時間長,繳費年限長;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及其繳費指數和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更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高低跟積累有關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基數高,積累的也會更快一些,但是由於繳費年限短,確實這一部分待遇趕不上企業職工。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也是如此。

過渡性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是2014年10月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根據職務級別核定,一般超過1。企業退休人員一般沒有視同繳費指數(一些地區直接按照1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待遇最高的地方。

實際上過去,養老制度僅僅是國有企業擁有。私營、外資經濟和個體勞動者是不享受有關退休待遇的。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才將這些群體納入養老保險。 這個時間是1991~1995年。所以說,現在很多人的繳費年限比較短,而且繳費基數低,養老金待遇也低。

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關事業單位視同繳費年限時間越來越短。 最終全部轉化為實際繳費年限以後,大家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會完全相同 ,只不過會多了年金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是屬於一類較好的工作崗位,就跟各個互聯網大廠和金融企業一樣,工資高、福利好。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努力一把。

是這樣的,企業職工跟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與的都是職工社保,而且也是根據個人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等來計算養老金的,當然,對於2024年以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說,屬於退休中人,在養老金計算方面會採取新老辦法結合的方式,這就跟企業退休職工會有明顯的差別。

不可否認,企退人員跟事退人員的養老金存在一定的差距,像現在大多數的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也就是一兩千塊錢,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大多數在三千元以上的水平。

造成養老金差距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相對比較長,而且繳費水平一般也會比較高;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除了基本的養老金,還有職業年金等補充性的收入,整體的養老金水平就會比較高。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企業職工社保和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並軌以後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比如很多正在運轉的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國有企業,他們按規定交納了養老保險並購買了職業年金的企退人員養老金也有5千多元以上養老金並不比同職級同工齡的公務事業人員的養老金少。

而那些退休養老金比較少的主要是第一種單位沒有按規定給職工買養老保險。為了節省開支,給職工按最低檔給職工買的養老保險。即按當地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買的養老保險。而公務事業人員是按社平工資百分之百繳納的視同繳費給退休人員計算養老金。當然這個視同繳費的錢是由原單位出。如各鄉鎮公務員的養老金由各鄉鎮財政負擔。你看企退按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繳費而比公務事業百分之百繳費,這里養老金就相差百分之四十。同時公務事業幹部基礎工資也比企業職工的基礎工資也更高。他們的實際繳費是按在冊工資(包括績效工資)繳費。他們的實際交費高於社平工資的百分之百。有的達到百分之二百或更多。因此就是按同一種養老金計算方法計算養老金,企業下崗職工繳費也比公務事業少繳了百分之四十。企退人員也比公務員要少百分之四十的養老金

應該是企業人員貢獻小,事業人員貢獻大,網上有人就是這么說的!我想想可能就是這樣的原因吧!

企業單位的視同繳費,應與同時期機關事業單位,且由國家財政代繳的養老費,同一水準。

企業和事業社保現在早已經並軌,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企業和事業差距那麼大呢?下面我詳細的說說。

首先是基礎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統籌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統籌賬戶養老金是個人繳納比例加上100%的和,然後除以200,乘以繳費年限,再乘以當地社平工資。

比如當地社平工資8000,A事業單位按照300%交了40年,B企業按照60%交了15年;那A的統籌養老金就是(300%+100%) 200 40 8000 6400;B的統籌養老金就是(60%+100%) 200 15 8000 960;統籌養老金A是B的六倍多,造成6倍差距的原因關鍵點在於繳費年限和比例。

然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A和B都按照60歲退休,計算公式是余額 139。A的余額8000 3 0.08 12 40 921600,那他的個人養老金就是921600 139 6630;B的個人余額8000 0.6 0.08 12 15 69120,個人養老金為69120 139 497。

最終事業單位的A拿了6400+6630 13030的養老金;企業退休的B拿了960+497 1456的養老金。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A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首先繳納年限A是B的2.67倍,繳納費用A是B的5倍,綜合A交了B的13.3倍的養老保險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充分提現了基礎養老保險的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政策。

PS:部分事業單位除了基礎養老保險,還會為職工繳納補充養老保險,但是大部分企業不會為職工交,這也是企業和事業養老金差距大的一個原因。


『伍』 勞動法關於退休到社保局工齡計算問題

工齡的計算是按照你檔案中記載的年限為依據,只要你檔案中記載的年限是准確的,社保局就應該以此為依據計算工齡。工齡應該是員工在退休前實際的工作年限,社保局不能以14歲是童工為由減少工齡,侵害勞動者的利益。勞動法的規定不能溯及既往,該法頒布前的行為沒有違反當時的規定就應該認可。何況,招用不滿16歲的人工作,其責任在於用人單位,不在勞動者,勞動者不用為此承擔法律責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社保局退休計算工作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傷殘養老金怎麼辦理 瀏覽:147
廣西桂平教師退休金 瀏覽:719
長壽梅的特點是什麼 瀏覽:729
咸寧教資體檢多久 瀏覽:939
退休年齡的英語 瀏覽:949
老人如何游鼓浪嶼 瀏覽:858
國內共有多少女嬰被父母墮掉 瀏覽:433
長壽路上海國際 瀏覽:132
老年書畫協會活動信息 瀏覽:337
社保交多年退休都一樣嗎 瀏覽:662
未成年非法長期同居父母該怎麼辦 瀏覽:420
老年人失聲 瀏覽:343
雲南2017年退休金預發 瀏覽:356
父母的啟示是什麼 瀏覽:969
燕郊老年文體活動中心 瀏覽:99
蘭州銀行養老金怎麼取 瀏覽:985
養生玉石加熱床墊廠家在哪裡 瀏覽:418
商業養老保險繳稅規定 瀏覽:404
九九重陽節爬山活動旗幟設計 瀏覽:49
50歲學金融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