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激素葯對老年人有什麼影響
(1)老年人在增齡過程中可出現骨質疏鬆和器官萎縮等一系列表現,由於骨質疏鬆發生脊柱後凸,站立時,髖和膝部屈曲,身材更顯變短。骨密度降低,女性比男性更明顯。在成人長期大劑量應用皮質激素(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能促進蛋白質分解和抑制蛋白質合成,造成負氮平衡,使組織水腫和纖維性變,引起肌肉萎縮;並能增加鈣磷代謝和排泄,抑製成骨細胞活動力,減少蛋白質和粘多糖合成,同時刺激甲狀旁腺,使之分泌加強,從而導致溶骨作用,使骨質形成障礙,造成骨質疏鬆和肌病、肌痛。因此,當老年人本有生理性老化的骨質疏鬆存在,加上激素有致骨質疏鬆的作用,常可造成骨折或骨壞死,以及肌萎縮所致的肌無力和疼痛,對於絕經期的婦女更易發生。
(2)老年人腎重量減輕、皮質變薄、腎竇內脂肪增加、間質纖維化增加。從25歲~80歲,腎小單位減少30~40,腎小球透明變性、硬化、基底膜增厚,40歲以後,腎血流量每10年約減少10,從20歲~40歲腎小球濾過率減少46;腎小管也有脂肪變性及透明變性,再吸收能力降低,濃縮功能中度降低,尿最大比重由青年人的1。032降至80歲的1。024,腎功能降低可導致低血鉀。另外,有很多老年人由於疾病關系而偏食或忌口,都可以影響鉀的攝入和吸收,而激素則可引起水鹽代謝異常,促使原有的血清鉀的進一步降低,嚴重時可引起肌無力、癱瘓、還可以引起缺鉀性腎病和心律失常。
(3)老年人疾病比較常見的如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性支氣管炎、泌尿系感染等,在應用激素時都可誘發或加重其病情。激素可引起鈉水瀦留,使原有的高血壓進一步加重;可促進糖元異生,對抗胰島素作用,抑制葡萄糖沖擊時的胰島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和糖尿,從而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惡化;還由於激素的抗炎而不抗菌,並使機體抵抗力降低,促進原有的感染病灶,如結核、化膿病灶等的蔓延和擴散,但又常常不表現顯著症狀,容易造成漏診。
『貳』 老人皮膚瘙癢帶來哪些危害 【警惕】可能帶來這5大副作用
皮膚疾病並非年輕人的專屬,老年人同樣需要警惕。在乾燥的秋季,老年人常遭遇皮膚瘙癢或炎症的困擾。這主要源於老年人皮脂腺機能的減退,導致皮膚乾燥和退行性萎縮。面對這樣的皮膚問題,老年人需謹慎用葯,避免隨意使用激素制劑的葯物。
在用過熱的水洗澡或使用鹼性強的肥皂後,老年人的皮膚瘙癢症狀可能會加劇,但皮膚表面卻未見明顯皮疹。此時,老年人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而不是自行購葯解決。錯誤的用葯方式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副作用。
首先,濫用激素可能導致激素性皮炎,表現為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萎縮,尤其在顏面等皮膚較薄部位,可能引發局部疼痛,且恢復極慢。其次,長期全身大面積應用激素還可能引發全身性副作用,如骨質疏鬆、激素性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向心性肥胖。此外,局部淤點、淤斑也是使用激素的潛在風險,特別是老年人,由於激素可能導致皮膚血管支持組織萎縮,紅細胞可能滲出到血管外。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使用激素還可能使皮膚感染性疾患的發生率升高,易患毛囊炎、癤子、激素性痤瘡等。同時,有皮膚真菌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激素後,其症狀可能會進一步加重。此外,老年人還可能出現激素依賴現象,即停用激素後出現皮膚紅腫、局部燒灼感、皮膚發緊等症狀,這是停用激素的反跳現象。使用激素後症狀看似消失,但一旦停用,便會出現戒斷反應。
鑒於老年人身體相對脆弱,一旦發現皮膚瘙癢等症狀,應盡快就醫,切勿擅自用葯,以免給健康帶來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