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延遲退休年齡的人群

延遲退休年齡的人群

發布時間:2023-08-31 14:22:55

㈠ 延遲退休對不同群體

法律主觀:

很多人都很關心延遲退休政策的出台,延遲退休是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的,特別是年輕一代,意味著要多上幾年班才能領到養老金
一、延遲退休對哪些群體有影響
如果2022年落地實施,那麼以下三個群體將會受到退休新政的影響。
(1)小於等於50歲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
(2)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從事繁重體力並渣勞動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3)小於等於60歲男性幹部(196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遲退休方案影響較大是70後和80後,根據人社部方案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直到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新擬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因此對於90後來說,到退休時估計已經完全趕上了新政。
二、延遲退休的年齡從什麼時候開始
目前還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畢竟延遲退休關繫到老百姓的利益,因此在這方面需要一個十分完善並且嚴謹的方案。其實從這一話題出現到現在,已經有著5年多的時間了,但是仍然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不過人社部對此已經作出回應,表示在2020年之前一定會有方案出台。
按照現階段員工的退休年齡來看,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0周歲就達到退休年齡了。這一退休年齡的制定其實也是考慮到勞動條件、人均壽命等方面,對於員工的權益已經盡可伍蔽培能發揮到最大。當然這需要你在職期間按時繳納社保,並且需要滿15年,退休以後才能享受到養老金等一系列的保障。
三、提前退休可以領養老金嗎
退休和領取養老金是兩個概念,將來退休的時間是彈性的,是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內,要尊重個人意願,經雙方協商同意後,才能彈性延遲時間離開工作崗位,政府只規定一個界限,不參與年齡劃分。比如,有的人累了,想40歲退休也行,只是沒辦法領取養老金,到了年齡才能領取。

法律客觀:

近日,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發布消息稱,由於養老保險金缺口巨大,中國擬逐步將法定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因此,然而「延遲退休」這劑緩解養老金收支平衡「猛葯」不僅不能葯到病除,甚至會帶來不可避免的副作用。1997年,中國政府制定了《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開始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制度。然而,1998年我國就有半數省市養老金收不抵支。根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童工數據顯示,2005年底,中國養老基金空帳已達到8000億元,且腔唯每年以1000多億元的規模擴大。截止到2010年,國家養老金個人賬戶本應有資產19596億元人民幣,但實際上卻只有2039億元人民幣,導致17557億元人民幣的缺口將要由政府來償還。據世界銀行的一項估算,從2001年到2075年,中國養老金缺口可能達到9萬億元人民幣,目前對中國養老金缺口的估算,最樂觀的也認為缺口將達到三萬億人民幣。從2000至2008年間,中國CPI平均2.2%,面對同樣是2.2%的通脹率,養老錢實際上已經處於貶值狀態。而當前,社保五險基金的投資渠道只有存銀行和買國債,不足2%的名義收益率恐怕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目前中國男女退休年齡的時間分別是60歲、55歲,如果從今年起實施65歲的退休年齡,以每3年提高一歲,則可以使得中國的人口紅利延長到2027年。15年的時間,即便排除通貨膨脹、人口老齡化等增加養老金支出的因素,空帳規模也已經達到27200億元。以不足2%的收益率,又該如何填補這個空帳?中國養老金制度面臨的很大問題,還在於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社會保障待遇的差距很大,甚至一部分人沒有任何保障。2010年初,美世咨詢公司(Mercer)發布全球養老金指數,該指數覆蓋五個大陸、十一個國家的私人和公共養老金體系,在對三大類、40多個指標進行分析比對後,中國的指數排在倒數第二位,僅優於日本。美世公司認為:「一個較好的養老體系中,社會養老保險應能覆蓋到80%以上的人口,而中國目前只有25%左右,即使在覆蓋率較高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只有50%左右。」下一代人負擔上一代人的養老不僅是自古皆然,也是世界各國的通例,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對因為人口老齡化造成的下一代人負擔的加重部分進行化解。如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稱:「只要實現全國統籌制度全覆蓋,未來30年左右完全能夠實現制度自身的收支平衡,有能力避免養老金支付危機。」目前,中國已經有25個省市實現了省級統籌,但這僅僅只是賬面意義上的統籌,而非實質性的統籌。2010年,國家就已計劃在320個縣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但由於新農保、城居保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銜接轉換通道未徹底打通,農民工的參保率依舊沒有顯著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延遲退休,勢必使得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的工作受到很大沖擊。延遲退休年齡可能使得許多原本未被制度所覆蓋的人拒絕參保。養老保險覆蓋面低,自然也減少了養老保險的收入。國家財政是社會保障指出主要的負責人,但在「十二五」之前,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多年持續低於10%,同期的行政經費卻高達1/5。與日本、加拿大這樣同期社保支出超過公共財政30%的國家相比,明顯過低。因而壓縮「三公消費」,增加「社保支出」,理當成為緩解社保資金問題的首要出路。更何況,早期國有企業普遍以「低工資無社保」為代價,國家承諾的政府養老沒有兌現,現在一古腦兒要社保基金承擔養老支付,必然使得社保基金壓力持續增大。而全國各地社保案層出不窮也使得公共權力不斷受到質疑。從1993年開始,廣州8.9億元養老保險金被挪用,無法完全追回;2003年6月,太原市財政局科員挪用社保基金8609萬元;2006年,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局長祝均一違規拆借32億元社保基金相較而言,全國參保人退休年齡延遲一年,也僅僅只能使養老統籌基金增長的40億元而已。目前我國實行的「退休金雙軌制」,有兩套並行的養老金體系,一套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個人無須繳納社保,由財政統一支付的養老金;另一套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單位和職工本人按照整個工齡以總的工資的20%比例來繳納。這種不平等導致了政府替公務員退休金買單日益變得不可持續。政府2010年向退休公務員的財政轉移支付為218億元人民幣,達GDP的5.4%。人近幾年退休福利巨大的不平等導致了民眾普遍的不滿。20110年時,廣州市人大代表黃瑞麟就爆料:處級公務員退休金能拿到7000—8000元/月,企業的經理們每月自己繳納養老金1000多元,但退休時封頂也就是1700元/月。不解決體制內外社保的公平正義問題,社保虧空問題無解。體制內沒有繳費的個人賬戶本身沒有積累,卻要按照有積累的形式來發放養老金,沒有人來買單,本身就是一個缺口。由於上世紀末大批國企由於經營不善宣布破產,從1998年至2001年三年間,國企職工從286萬下降到233萬,下降率達到24.4%,離退休人口卻由115萬升到119萬。大部分國企員工想方設法提前退休,提早享受養老金待遇。1999年至2003年的五年中,提前退休人數達到當期退休人數的20%。而是個主要城市的新增退休人員中,提前退休的已近1/3。部分提前退休的人員是非常健康的,卻往往以喪失勞動能力為由辦理了病退;還有部分行政管理人員以特殊工種名義提前退休。而對於那些已經內退或提前退休等需要自己繳納養老金的人群而言,延遲退休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噩耗。他們需要繳納更多的費用,所獲卻相應減少。多數學者在論證我國延遲退休年齡合理性的時候,都以預期壽命在延長為主要依據之一。但從數據上看,我國老年人口60歲以上各年齡組老人的平均余壽在1980至2000年間雖然在提高,但目前仍遠低於一般發達國家。而如果將退休年齡推至到65歲,按中國人平均壽命72歲來算,退休後只能拿到7年的養老保障金。假定他25歲參加工作,按40年的參保標准來算,平均參保款3000元/年*40年=120000元,退休後保障工資為6000元/年*7年=42000元,憑空損失78000元。基於美國相關制度的實踐,2010年9月6日,上海市出台了《關於本市企業各類人才柔性延遲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的試行意見》,試行「彈性退休」政策,以此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區別對待。使得一些工作勞累、收入又低的體力勞動者,提前退休得到解脫和享受。然而對於目前的中國而言,這項政策只會涉及到一個很小的范圍。因為民營企業用人,本來就極少年齡限制,只要對企業有用,七老八十也照樣可以上班。因此,這項政策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的就是國有企業等很少一部分人。在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及壟斷行業的隊伍中,目前工作在一線的多以合同制工人為主,但往往也還有一部分「正式職工」退居二線卻享受特權。缺乏必要的行業監管與考核制度,延遲退休為這些特權職工以及其他有背景者,提供了繼續享受特權5年的便利條件。更為領導者提供了「戀官」「戀職」的絕佳理由。盡管從2012年開始,中國的人口紅利已逐漸消失,但老齡化並不等於中國勞動力不足。目前中國市場依舊需要由已經繳納社保的人群不斷增加繳納年限、減少領取年限,來填補無底洞似的社保虧空。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21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5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8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假設我國平均退休年齡延長5年,每年可能會涉及上千萬人。一方面巨量崗位無法騰出,另一方面又很難通過新開發崗位等方式來化解。這不僅意味著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也意味著今後養老金積累的困難,其結果是當年輕的勞動力人口進入老年後,其養老問題將會成為一個更難解決的社會問題。與多數已施行彈性延遲退休制度的國家不同,中國目前許多單位招工用人,年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門檻,「4050」群體普遍遭遇就業難現象。對此,中國目前並沒有專門的《反就業歧視法》,而現有法律對就業其實的界定也過於狹窄——《勞動法》關於就業歧視的規定主要包括性別、宗教、種族、民族四類,甚至沒有關於年齡歧視的條文。經濟的全面市場化,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就業狀態和觀念,許多人都難以終老於一個職業,失業、更換職業的情形越來越多,而延遲退休年齡,則使得高齡就業者的公平就業權利無從保障。與「先富後老」的發達國家不同,還沒富裕起來的中國已快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辛苦半輩子的工薪族對雖然微薄但幾乎是全部生活來源的養老金需求更為迫切,也對公平問題更加敏感。在與之相關的社保、勞動關系尚未理順前,冒然延遲退休很可能是壓倒希望的最後一根稻草。(來源:華聲在線作者:作者:澤清)

㈡ 延遲退休針對哪些人群

【法律分析】:以下四個群體將會受到退休新政的影響:
一是小於等於50歲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
二是低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三是低於等於60歲男性幹部(196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男性)。
四是90後年輕人,1990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由此看出,延遲退休方案影響較大是70後和80後,根據人社部方案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直到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新擬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因此對於90後來說,到退休時估計已經完全趕上了新政。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閱讀全文

與延遲退休年齡的人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民轉城鎮養老保險 瀏覽:907
她50歲英語 瀏覽:759
孝敬父母7人情景劇劇本 瀏覽:420
老年養生中葯材有哪些 瀏覽:191
星級養老機構評定怎麼寫 瀏覽:995
老年保健協會健康普查活動 瀏覽:890
老年人志願者服務隊活動文章 瀏覽:281
建築公司瓦工退休年齡 瀏覽:31
周末養生模式怎麼開啟 瀏覽:499
鄭達到了退休年齡嗎 瀏覽:340
養老金保險哪個劃算 瀏覽:316
夢見女方父母勸妻子離婚什麼預兆 瀏覽:367
父母為什麼要孩子學習 瀏覽:152
七言絕句寓意重陽節的 瀏覽:508
機構養老外界環境 瀏覽:208
水純養生靈怎麼樣 瀏覽:166
表示父母對子女慈愛的成語有哪些 瀏覽:422
職工未到退休年齡死亡養老保險 瀏覽:399
老年人每天該補ve多少 瀏覽:798
幼兒園重陽節黑板圖片 瀏覽:83